过赶年时,土家族女孩撑起吉祥的红灯笼。沈海滨摄
过赶年时,土家族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沈海滨摄
离春节还有一些日子,来自湘西的土家族姑娘小兰就要买票回家,我笑着说:“归心似箭了吧!”她笑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土家族过年,得提前几天。”这倒让我不解。听过小兰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土家族过年,是在除夕前一天。俗规,农历腊月大,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二十八过年,称为过“赶年”。
据说,土家族过“赶年”是为了纪念明朝前辈的抗倭壮举。当时,为了按时出征,土家族将士来不及待到年三十,只好提前一天赶快过年,叫做“赶年”。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粑粑,二十九种种有……”火车上,小兰愉快地哼唱着家乡的歌谣。在对过年气氛的憧憬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果然,到了小兰家所在的村子,就感受到了过年的味道。在小兰家,她那牙齿都掉光了的慈祥的外婆,对我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然后进了屋。经小兰翻译,我才明白,原来,外婆是要进屋拿糍粑给我吃,这是土家族欢迎远方来客的一种方式。
“嗷——嗷——”突然间,我好像听到了悲惨的猪叫声。“杀年猪了!咱们去瞧瞧!”小兰拉着我的手叫道。没跑多远,就见一群人正在围观,杀猪的师傅和几个帮手正在熟练地忙碌着。宰杀、烫泡、褪毛、开膛,不多时,那头几百斤的大肥猪已经被大卸八块了。小兰说:“以前,宰杀年猪一般选择在春节前的一个月左右,主要是为制作腊肉做准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就在过年前几天再杀猪,用新鲜的猪肉招待客人。”据说,土家族杀年猪一方面是为了驱凶避邪,另一方面是希望来年还可以喂出大肥猪。
除夕前一天,“赶年节”到了。小兰的阿姨与婶子们忙活着准备了一大桌子菜。中午时分,土家族最看重的年夜饭开宴了。吃团圆饭,可是有规矩的。吃饭前,得先放爆竹,象征团圆。菜上桌之后,要在每道菜上放双筷子,酒杯里倒上酒,碗里装点饭,以示祭奠逝去的亲人。此时,任何人不能入座。家里年长的老人喊一声:“亲人,回家吃饭!”然后,在地上倒些酒,用筷子在每个菜上点几下,示意故去的亲人吃过了。祭奠完成后,大家才开始吃团圆饭。这时,长辈先坐好,由晚辈向长辈敬酒,说些祝福话,之后,大家再互相敬酒。
席间,我指着桌上一大笼金黄色的美食,悄悄地问小兰:“这是什么菜?”她笑道:“这叫抬笼子蒸菜,是土家族年夜饭最重要的一道菜。做法是将瘦肉、五花肉、排骨、土豆、南瓜、玉米面等放在一起,用大蒸笼蒸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整笼的蒸菜,象征着来年的生活能够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土家族相信,“岁”是能够守来的。因此,“赶年”当天晚上,全家老少都得“守岁”。一家人聚在一起烤火,或讲土家族先祖的往事,或谋划致富大计,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一个县官丢了金印,害怕皇上知道了问罪,要他的家丁捉拿强盗,限期三天破案。谁知三天以后,家丁们都陆续回到衙门禀告:“没见强盗,只有几个可疑人。”县官喝道:“都给我抓来一一拷问!”第二天一清早,便押来了三人。第一个瘦子被带上堂来..
2025-10-04冬子锣,又称小钩锣。土家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响铜制成,形似盘状,锣面平坦无脐,锣体较钩锣更小。面径10厘米,锣边宽1.7厘米。锣边无孔无绳。锣棰木..
2025-10-04点子,土家族、布依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用响铜制作,形似小锣,锣面平坦无脐,锣面直径9.5厘米~10.5厘米、锣边宽2.3厘米~3厘米,锣边钻有三个小孔,用细绳系于带有三条腿的圆形竹圈中,锣面悬空朝上,竹圈..
2025-10-04在湖南湘西北的大山深处,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它能用简单的乐器,打奏出深山里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人们喜怒哀乐的声音。千百年来,当地人们用清一色的铜制乐器打奏出了天籁之音,并且曾多次作为中国打击乐艺术珍品走出国门,蛮声海外..
2025-10-04田天原名:田贞见,男,生于1963年农历闰四月十四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池口人,土家族。1979年毕业于长阳一中,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两年后破格转入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分配到武汉市文联工..
2025-10-0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