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我们湖北恩施等地区的土家族的“小年”节日。借此机会,祝家乡或在异乡的所有土家族兄弟姊妹们小年快乐!
昨天是腊月二十三,有很多网友和朋友,分别祝我“小年”快乐,但他们都不知道,我们土家族和他(她)们不一样的是,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老家的侄子晚上通过视频和我说今天是将是“小年”,并预祝我们一家人在北京小年“快乐”。
另外,这么多年以来,我看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的节目也都说,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都一致认定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或许很多土家人,尤其是年青一代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土家族是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呢?我不是历史学家,只记得小时候老人们跟我说的一些关于“小年”的传说,今天特意写出来,仅当是知道一点野史哈。据老人们说:土家族部落很早没有接收当时较发达、文明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没有过“小年”甚至“春节”的习惯,原始土家人最看重的传统的节日,就是农历七月十二的“月半”(又名“女儿会”)。因为原始的土家族还是生活在“女权”(母系社会)时代,土家女人们不用裹脚,并领导男人,直到被封建王朝统治后,朝廷发布了“改革令”,要求土家女人们也需要尊崇“三从四德”等汉俗礼制,从此,我们土家男人们才有了“翻身当家做主人”的时代。
据老人们传说,封建王朝统治土家族后,推行了“新政”,土家女人从此不得再自有随意抛头露面,而且对歌恋爱式的婚姻了,而时改为由父母包办,男人们说了算的婚姻制度。家族间也开始有“高下三等”贵贱之分了,一般的土家人大都没什么地位,哪怕是部落首领级的,和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一比,那也是“低人一等”的。因此,很多土家人都成了当时封建王朝达官显贵的奴役,他们被分为“常年”和“短工”,“长期跟人家做奴役”就是土家人说的“常年”,就是说,一年四季都需要给人家劳役,以此挣点钱或者粮食养活自己的家口;“短工”,就相当于现在的“临时工”,一般情况下,他们给自己干农活,闲余时间给达官显贵们干些诸如晒粮,酿酒、舂米,推磨等杂役,挣点小钱或粮食贴补家用。
汉族是很看重“过年”的。包跨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小年”,都是汉族兄弟们历来很看重的节日,达官显贵们就定了一个“规矩”,凡是在他们家干“常工”或者“短工”的土家人原则上都“享受”的是“年薪制”,必须干到他们定腊月二十三才能“放假”,并结算一年的“工钱”。因此,土家人常说的那句谚语:“常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才算满工!”就是这样由来的。因为他们不干到这天,就结算不了“工资”,也就更没有钱和粮食拿回家“过年”。因此,等到达官显贵们给结了“工资”,才能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每当到这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四,也大都是那些干“常年”或者“短工”土家人一直很期待的日子,他们并用三整棵竹子,做一个“扫兰花”(很的扫帚把),被家里的“咔吱格劳儿(所有的角落)进行一次清扫,土家人成为“打阳称”。并在晚上给神台和厨房里放上供品,点上长明灯,请求与神灵保佑自己的家人平安归来,并希望神灵保佑自己的家人早日过上和贵族们一样的好日子。等着他们“常年”或者“短工”们回家,“全家子”(一家人)人也就会好好庆祝一下。
因此,就有了这个道理,只有等到腊月二十四,土家人才可以过“小年”的说法。这也就是我所知道的,为什么土家人是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的渊源。(发表此贴,仅为传承和发扬土家民俗文化尽力,就写出了记忆中的家乡年俗,谢谢支持!)
一个县官丢了金印,害怕皇上知道了问罪,要他的家丁捉拿强盗,限期三天破案。谁知三天以后,家丁们都陆续回到衙门禀告:“没见强盗,只有几个可疑人。”县官喝道:“都给我抓来一一拷问!”第二天一清早,便押来了三人。第一个瘦子被带上堂来..
2025-10-04冬子锣,又称小钩锣。土家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响铜制成,形似盘状,锣面平坦无脐,锣体较钩锣更小。面径10厘米,锣边宽1.7厘米。锣边无孔无绳。锣棰木..
2025-10-04点子,土家族、布依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用响铜制作,形似小锣,锣面平坦无脐,锣面直径9.5厘米~10.5厘米、锣边宽2.3厘米~3厘米,锣边钻有三个小孔,用细绳系于带有三条腿的圆形竹圈中,锣面悬空朝上,竹圈..
2025-10-04在湖南湘西北的大山深处,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它能用简单的乐器,打奏出深山里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人们喜怒哀乐的声音。千百年来,当地人们用清一色的铜制乐器打奏出了天籁之音,并且曾多次作为中国打击乐艺术珍品走出国门,蛮声海外..
2025-10-04田天原名:田贞见,男,生于1963年农历闰四月十四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池口人,土家族。1979年毕业于长阳一中,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两年后破格转入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分配到武汉市文联工..
2025-10-0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