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京剧

2024-03-01 08:21历史文化

我从十八岁开始,就远离家乡,到天津大学读书.直至再离开,总共在天津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就京剧这个爱好来说,是我最最得到满足的一段时光。记得小学还没有毕业,每天听收音机,不知不觉中,三个样板戏熟得一塌糊涂。最熟悉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全剧的念白和唱段都会了。回想起来,那时候只有收音机和外面的高音喇叭,就靠这些和自己都不清楚的热爱,自然的会了很多。放了学,回到家中,就站在床上,去够那放得很高的收音机。还记得更小的时候(不知道几岁),因为好奇里面怎会有声音,多少次打开后盖,查看里面的电子管;也因为好奇为啥把那连线往墙里一插才会响,试着拿根咸菜条插进墙上插孔,当然吓了一跳。吓归吓了,谜尚未揭开,遂在后日,又爬上桌子,站在上面,拿根铁丝去捅房间灯头上的插孔,自然,又是被电击了一次,以后再不敢乱动了。我似乎天生和京剧有缘分,第一次看京剧电影好像是关于穆桂英的,里面还有焦孟二将。花脸整个不知道哪里是眼睛,哪里是鼻子;不懂是不懂,可就是感兴趣。后来还看了一个秦香莲,记得对一个老头走路的姿势,印象特深刻,感到动作特别美,妙不可言。问了父亲,说那个演员叫马连良。此后父亲常给我讲在北京的时候,看那些著名演员演戏的事情,诸如梅兰芳、谭富英、裘盛荣、张君秋的名字就是那个时候存在记忆里的。小时候我常在家里给父母兄弟唱戏,而在学校,那时候兴表演样板戏,有一次我在操场上,表演一曲【打虎上山】一举“成名”,我还应邀给别的班级同学导演过【红灯记】呢。后来在大学系里的活动中演唱过一次【沙家浜】,之后就再没有表演的机会了。

我似乎总是敏感于社会的,总能跟上时代步伐。小学时代是狂热***现代京剧样板戏的时代,虽然不懂啥叫***,还是热爱那些人物和那些好听的唱。到了中学,社会上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及批林批孔运动。那时候我忘记了京剧,拿起了画笔,担当起学校墙报的美术工作。再后来,全国恢复高考,我又放下学习美术,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数理化"之中。也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顺利地以高出录取线很高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同时,也开始真正的接触传统京剧。

来到天津后,京剧这个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再次生长开来。入学同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大戏院(天津京剧团的所在地),看的是天津京剧团的【李陵碑】,记得很清楚,是程正泰先生演的杨继业。从买好了票就心里激动,坐在二楼,一直在亢奋状态下看完了全剧。当晚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至今记忆犹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中国大戏院,还有一宫剧场、劝业场里的天华景戏院等,都常有我的身影。我是在每个月二十五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中,厉行节俭,才得以这么经常看戏,当时天津三个团知名新老演员的戏都看过不少。比如杨荣环的【乾坤福寿镜】、张世麟的武松、李荣威的潘洪、少良的【长板坡】【汉津口】【打金砖】、杨乃朋的【空城计】,【击鼓骂曹】、还有哈宝山、张学敏、李莉、邓沐伟、王立军、董玉杰、张幼麟,都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二团和三团的王则昭、李经文、王平、董文华、康万生……等。外地来津的演员也看过一些,有刘秀荣、张春孝、李万春、李慧芳、关肃霜,任德川等。

从大学开始,最喜欢杨宝森的老生唱段,最开始学唱的就是【空城计】。大学四年,只是自己喜欢哼唱,因为没有条件,很少放开大声。可喜的是同宿舍有一同学,也喜欢听杨宝森,时常能聊聊京剧。大学一毕业,又赶上开始从应届中招收硕士生,顺利考上了。巧得很,同专业的一位同学拉得一手好胡琴,灵活多变,手音特好,从此,不顾同宿舍同学的无奈,两个人一起练习了【文昭关】、【碰碑】、【空城计】、【野猪林】这些段子。那时还不懂尖字团字发声什么的,只是模仿.两个人只去过一次大学的京剧票房,琴师由于紧张没有调好调门儿,我也紧张得一头热汗,唱完两人低头赶快溜走。

大概这样玩了两年,后来他去了美国,再过一年我也来到日本。在异国,同学之间偶尔传看一张中文报纸,都会把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中文文字看上几遍,这样的岁月,京剧在我的生活里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前面提到,我总能跟上时代步伐。这次,又是随着出国大潮去读博,于1992年7月来到日本南部的一个大学。那时候,所在的研究室里还没有网络,更别提自己拥有电脑了,当然没有了关于京剧的任何信息。后来到了关东地区,进而又到了东京。那时候网络在日本正是方兴未艾,开始是按月契约一定时限的上网方法。

大概2002年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并开始有了上网的机会??除了收发信件,就是搜查有关京剧信息。也因此于同年结识了在东京活动的京剧武生张先生,又开始恢复了唱戏。也是这位张先生,帮助我解决尖团字,并使我第一次想到追求亮音和立音。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大的进步。后来上网到中国京剧艺术网语音聊天室,认识了济南京剧团的沈先生夫妇,他又帮助我提高了唱戏的味道,并告诉我发高音的要领;这使我有了第二次大的进步。再后来,沈老师因为工作忙很少上网,我也因工作突增,导致练习京剧的时间激减。往下,我的嗓音一直不稳定,变得沙哑,高音上不去,唱一段长些的嗓子就哑了。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你太使拙劲了!”我自己当然很着急,却苦于没有老师指点,不得要领。前面提到的那位张先生,一直是好朋友,他嗓子很出色,可就是不知道如何教。他说,是打小那样练习过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发的声。我呢,就是在这样自觉毛病很多,却不知该怎样练习、提高的迷茫状态下,又遇到了夜山老师。这就是我唱戏实现第三次大的进步??实现理性的意识发声方法的开始。在爱好上追求进步固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反过来又使自己更体会到了爱好的意义所在。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任何想登台彩一回的想法,票友朋友多次相劝,好友戏装很多,可穿上戏装留念,我也没动过心。对我来说,爱好京剧,并不断求取进步,其结果是光亮了生活,充实了精神世界,这就足够了。现在,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是调剂生活的佐料,是使我忘掉工作烦恼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和网络上结交戏迷朋友的一条渠道。在网络上唱戏以来,多少不留名的朋友在我唱后主动提出改善的要点,网络上的老师们更是付出了很多汗水,这些都是留在我心深处的人间温情,是特别的一种感动??没有索取、没有功利、纯洁如冰。

  • 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

    2025-05-11
  • 陕西是京剧主调声腔的发源地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精华与典范,世人誉称东方艺术瑰宝。与之同类同源约四、五十个称为“皮黄”腔系的剧种,分布在川、粤、徽、鄂、湘等约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戏曲史典籍和教科书中,对于京剧的产源及促成“皮黄”剧种声腔的形成,多数..

    2025-05-11
  • 京剧名家美食轶事

    京剧大师梅兰芳生活一向极有规律,喜欢清淡的饮食。平时爱吃北京风味菜肴,如爆三样、麻豆腐、熬白菜、卤肉丸子等。他做菜讲究精致,尝过其烹制的狮子头、八宝鸭、咖喱鸡等菜的人,无不称其手艺不俗。梅兰芳很节制饮食,从不过量。每顿饭后必..

    2025-05-11
  • 京剧曲牌简介

    京剧的曲牌就是曲调的名称,俗称牌子,如[点绛唇]、[将军令]等。曲牌各有固定的名称、句数、句格(包括长短不等的字数、字音的平仄等),以及曲调方面的板式、板数、调高等,格律相当严谨。不过有些曲牌没有唱词,只用它的曲调作为器乐演奏的..

    2025-05-10
  • 首届《全国京剧票友艺术团》访问台湾活动纪实

    由全国十三省、市,三十余名优秀京剧票友组成的《全国京剧票友艺术团》,在全国著名京剧票友活动家简祥富先生率领下,于2006年6月6日经香港、泰国6月10号到达台北。全团辗转到达花莲、阿里山、日月潭、高雄等地观光游览了四天,于6月15日上..

    2025-05-10
  • 我学京剧演唱的几点经验

    二百年来京剧不同行当、流派演唱五彩缤纷,这些演唱怎样从理性区分,怎样联系、怎样概论,怎样发展,几十年来我在教学、研究、实践、总结、归纳出京剧演唱几许心得,今天公众请大家批评指导!第一、总法"五多":多听、多看、多学、多练、多思。..

    2025-05-10
  • 演唱京剧的技巧大成

    “气粗”是讲运用气息缺乏控制技巧,把吸入的气息合筒呼出,由此造成了声音的浮浅不实。“气弱”即气息不足,发出的声音则单薄无力。“气浊”即气息浑浊不匀,发出的声音则滞涩漫浊。“气散”即气息全盘用尽,由此发出的声音自然也就干枯竭尽..

    2025-05-10
  • 文人与艺人:谁有权改革京剧?

    二00四和二00五年分别是梅兰芳和周信芳这两位中国京剧史上极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伟大艺术家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他们艺术经历与丰富独特的艺术经验是珍贵的精神遗,为两位大师举办学术性纪念活动,其历史意义自不待言。优秀的艺术家是后人成长的..

    2025-05-09
  • 漫谈京剧色彩的黑与白

    京剧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化妆勾脸、盔头饰物、十色蟒靠、桌椅帐幔、车旗伞盖,其色彩无不鲜艳夺目,具有强烈的所谓“视觉冲击力”,构成辉煌的东方色彩美的世界。在这五光十色中,您注意到黑与白吗?它们虽并不张扬,但却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5-04-20
  • 浅谈传统绘画美学与京剧

    国画与京剧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一枝独秀,有其较为完整的美学体系。它们虽然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意境与神韵,从意象到造象,追求艺术美是国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拟从..

    2025-04-20
  • 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

    2025-04-20
  • 介绍几位京剧琴票

    浓浓戏韵,荡漾在票友脸上“带上唱戏的家伙,咱们的生、旦、净、末、丑给苏老拜年可一个都不能少啊!都拿出各自的绝活来,好好乐呵乐呵。”这是十几个京戏老票友们在年前精心谋划正月初五的一场约会。可别小看这些票友,生、旦、净、末、丑演..

    2025-04-20
  • 京剧绝不是赔本的买卖

    2001年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京剧时,音乐堂经营方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公司对京剧的市场既不了解也不看好,经营的品牌仅仅是中国京剧院一年两场的“名家名段演唱会”。2006年中山音乐堂的京剧演出已经是“逢节必演,一年30场”,保利紫禁城剧..

    2025-04-20
  • 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剧曲牌:曲牌合头大字牌子混牌子清牌子干牌子吹打曲牌胡琴曲牌小开门(西皮)小开门(二黄)小开门(反二黄)八岔八板(胡琴曲牌)柳青娘(胡琴曲牌)海青歌万年欢(胡琴曲牌)哭皇天(胡琴曲牌)柳摇金(胡琴曲牌)夜深沉工尺上(胡琴曲牌..

    2025-04-19
  • 四大原因使京剧新流派产生困难

    京剧产生发展200年来,在上世纪前期开始空前发展,成为让人心服口服的国剧,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一时间流派林立,剧目也异常丰富,其中前后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最为出名,至今常演的剧目仍是们各自的经典,传人也以这几派为多..

    2025-04-19
  • 京剧的生行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所以我们在讲京剧生行的时候,应该顺便把生和末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在元杂剧..

    2025-03-31
  • 京剧的丑行

    净行里有大花脸,二花脸,而丑行则叫作小花脸,或者叫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方的,有的是元宝形或是倒元宝形,叫作腰子形,还有的是枣核形,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

    2025-03-09
  • 京剧的乐器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

    2025-03-09
  • 我的京剧情缘

    谈到京剧,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外婆是个戏迷,逢戏必看,那时,我时常听到隔壁电视机里传来的锣鼓声和一些很奇怪的声音,一开始,我并不怎么喜欢京剧,嫌她节奏太慢,可慢慢的,我在外婆的影响下,出现体会得其中的韵味。后来,我也知道京剧不..

    2025-03-09
  • 京剧与歌剧

    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一直不曾动笔,因为不同的文化其实是很难类比的,就像“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一样,极端无法改变问题,但保守和温和更是有害的。文化有相似性,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不同才能使人感到它的丰富性。从舞..

    2025-03-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