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京剧

2024-03-01 08:21历史文化

我从十八岁开始,就远离家乡,到天津大学读书.直至再离开,总共在天津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就京剧这个爱好来说,是我最最得到满足的一段时光。记得小学还没有毕业,每天听收音机,不知不觉中,三个样板戏熟得一塌糊涂。最熟悉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全剧的念白和唱段都会了。回想起来,那时候只有收音机和外面的高音喇叭,就靠这些和自己都不清楚的热爱,自然的会了很多。放了学,回到家中,就站在床上,去够那放得很高的收音机。还记得更小的时候(不知道几岁),因为好奇里面怎会有声音,多少次打开后盖,查看里面的电子管;也因为好奇为啥把那连线往墙里一插才会响,试着拿根咸菜条插进墙上插孔,当然吓了一跳。吓归吓了,谜尚未揭开,遂在后日,又爬上桌子,站在上面,拿根铁丝去捅房间灯头上的插孔,自然,又是被电击了一次,以后再不敢乱动了。我似乎天生和京剧有缘分,第一次看京剧电影好像是关于穆桂英的,里面还有焦孟二将。花脸整个不知道哪里是眼睛,哪里是鼻子;不懂是不懂,可就是感兴趣。后来还看了一个秦香莲,记得对一个老头走路的姿势,印象特深刻,感到动作特别美,妙不可言。问了父亲,说那个演员叫马连良。此后父亲常给我讲在北京的时候,看那些著名演员演戏的事情,诸如梅兰芳、谭富英、裘盛荣、张君秋的名字就是那个时候存在记忆里的。小时候我常在家里给父母兄弟唱戏,而在学校,那时候兴表演样板戏,有一次我在操场上,表演一曲【打虎上山】一举“成名”,我还应邀给别的班级同学导演过【红灯记】呢。后来在大学系里的活动中演唱过一次【沙家浜】,之后就再没有表演的机会了。

我似乎总是敏感于社会的,总能跟上时代步伐。小学时代是狂热***现代京剧样板戏的时代,虽然不懂啥叫***,还是热爱那些人物和那些好听的唱。到了中学,社会上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及批林批孔运动。那时候我忘记了京剧,拿起了画笔,担当起学校墙报的美术工作。再后来,全国恢复高考,我又放下学习美术,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数理化"之中。也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顺利地以高出录取线很高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同时,也开始真正的接触传统京剧。

来到天津后,京剧这个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再次生长开来。入学同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大戏院(天津京剧团的所在地),看的是天津京剧团的【李陵碑】,记得很清楚,是程正泰先生演的杨继业。从买好了票就心里激动,坐在二楼,一直在亢奋状态下看完了全剧。当晚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至今记忆犹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中国大戏院,还有一宫剧场、劝业场里的天华景戏院等,都常有我的身影。我是在每个月二十五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中,厉行节俭,才得以这么经常看戏,当时天津三个团知名新老演员的戏都看过不少。比如杨荣环的【乾坤福寿镜】、张世麟的武松、李荣威的潘洪、少良的【长板坡】【汉津口】【打金砖】、杨乃朋的【空城计】,【击鼓骂曹】、还有哈宝山、张学敏、李莉、邓沐伟、王立军、董玉杰、张幼麟,都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二团和三团的王则昭、李经文、王平、董文华、康万生……等。外地来津的演员也看过一些,有刘秀荣、张春孝、李万春、李慧芳、关肃霜,任德川等。

从大学开始,最喜欢杨宝森的老生唱段,最开始学唱的就是【空城计】。大学四年,只是自己喜欢哼唱,因为没有条件,很少放开大声。可喜的是同宿舍有一同学,也喜欢听杨宝森,时常能聊聊京剧。大学一毕业,又赶上开始从应届中招收硕士生,顺利考上了。巧得很,同专业的一位同学拉得一手好胡琴,灵活多变,手音特好,从此,不顾同宿舍同学的无奈,两个人一起练习了【文昭关】、【碰碑】、【空城计】、【野猪林】这些段子。那时还不懂尖字团字发声什么的,只是模仿.两个人只去过一次大学的京剧票房,琴师由于紧张没有调好调门儿,我也紧张得一头热汗,唱完两人低头赶快溜走。

大概这样玩了两年,后来他去了美国,再过一年我也来到日本。在异国,同学之间偶尔传看一张中文报纸,都会把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中文文字看上几遍,这样的岁月,京剧在我的生活里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前面提到,我总能跟上时代步伐。这次,又是随着出国大潮去读博,于1992年7月来到日本南部的一个大学。那时候,所在的研究室里还没有网络,更别提自己拥有电脑了,当然没有了关于京剧的任何信息。后来到了关东地区,进而又到了东京。那时候网络在日本正是方兴未艾,开始是按月契约一定时限的上网方法。

大概2002年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并开始有了上网的机会??除了收发信件,就是搜查有关京剧信息。也因此于同年结识了在东京活动的京剧武生张先生,又开始恢复了唱戏。也是这位张先生,帮助我解决尖团字,并使我第一次想到追求亮音和立音。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大的进步。后来上网到中国京剧艺术网语音聊天室,认识了济南京剧团的沈先生夫妇,他又帮助我提高了唱戏的味道,并告诉我发高音的要领;这使我有了第二次大的进步。再后来,沈老师因为工作忙很少上网,我也因工作突增,导致练习京剧的时间激减。往下,我的嗓音一直不稳定,变得沙哑,高音上不去,唱一段长些的嗓子就哑了。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你太使拙劲了!”我自己当然很着急,却苦于没有老师指点,不得要领。前面提到的那位张先生,一直是好朋友,他嗓子很出色,可就是不知道如何教。他说,是打小那样练习过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发的声。我呢,就是在这样自觉毛病很多,却不知该怎样练习、提高的迷茫状态下,又遇到了夜山老师。这就是我唱戏实现第三次大的进步??实现理性的意识发声方法的开始。在爱好上追求进步固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反过来又使自己更体会到了爱好的意义所在。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任何想登台彩一回的想法,票友朋友多次相劝,好友戏装很多,可穿上戏装留念,我也没动过心。对我来说,爱好京剧,并不断求取进步,其结果是光亮了生活,充实了精神世界,这就足够了。现在,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是调剂生活的佐料,是使我忘掉工作烦恼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和网络上结交戏迷朋友的一条渠道。在网络上唱戏以来,多少不留名的朋友在我唱后主动提出改善的要点,网络上的老师们更是付出了很多汗水,这些都是留在我心深处的人间温情,是特别的一种感动??没有索取、没有功利、纯洁如冰。

  • 中国古典京剧声腔韵味的内涵

    本源及其艺术规律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洪阜内容提要: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其韵味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京剧声腔韵味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

    2025-10-31
  • 京剧声腔和音乐的发展

    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
  • 丰富多彩的京剧声腔

    京剧声腔丰富,包罗万象,来源广泛而复杂,这里作一个简单罗列。1、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部分(主腔部分,使用胡琴伴奏)西皮:脱胎于梆子声腔,最早产生于湖北襄阳地区,名叫襄阳调。基本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导板、散板、摇板..

    2025-10-31
  • 京剧声腔术语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10-31
  • 京剧声腔术语2

    (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33)工尺戏..

    2025-10-31
  • 京剧的调门

    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2025-10-31
  • 京剧的过门

    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

    2025-10-31
  • 京剧谚语:一台无二戏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

    2025-10-31
  • 京剧谚语:一哭二笑三话白

    指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表演笑的难度也很大,仅次于哭,再次是念白。在这里把念白列为第三位,并不是表示念白容易。实际上,在架子花脸的表演中经常是念多于唱,而且有的戏念韵白(如《法门寺》的刘瑾),有的戏念方言白(如《审李七》的李七..

    2025-10-31
  • 京剧谚语:千斤话白四两唱

    这条谚语流传极广,其含义在于强调念白在整个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谚语并无贬低唱工的意思,只是通过念与唱对照的方式构成夸张的修辞效果,以突出地显示念白的重要性,即以矫枉过正的语言纠正人们轻视念白的观念。为什么说念..

    2025-10-31
  • 京剧表演出新三例

    京剧前辈名家在演唱方面,一向主张出新,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来,也曾出现几位后辈演员,在出新方面取得成就。前些年,看童芷苓演出“荀派”名剧《勘玉钏》,由秦雪玲以二旦扮演丫环鸾英。这出戏里的这个角色,虽归于二旦,可是戏很轻。只有..

    2025-10-30
  •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

    2025-10-30
  • 京剧的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
  • 京剧的乐队及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
  • 京剧的锣鼓经

    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
  • 京剧服装-短衣类

    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
  • 京剧服装-盔帽类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
  • 阮在京剧乐队中的应用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