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十八岁开始,就远离家乡,到天津大学读书.直至再离开,总共在天津生活了十三个年头。就京剧这个爱好来说,是我最最得到满足的一段时光。记得小学还没有毕业,每天听收音机,不知不觉中,三个样板戏熟得一塌糊涂。最熟悉的就是【智取威虎山】,全剧的念白和唱段都会了。回想起来,那时候只有收音机和外面的高音喇叭,就靠这些和自己都不清楚的热爱,自然的会了很多。放了学,回到家中,就站在床上,去够那放得很高的收音机。还记得更小的时候(不知道几岁),因为好奇里面怎会有声音,多少次打开后盖,查看里面的电子管;也因为好奇为啥把那连线往墙里一插才会响,试着拿根咸菜条插进墙上插孔,当然吓了一跳。吓归吓了,谜尚未揭开,遂在后日,又爬上桌子,站在上面,拿根铁丝去捅房间灯头上的插孔,自然,又是被电击了一次,以后再不敢乱动了。我似乎天生和京剧有缘分,第一次看京剧电影好像是关于穆桂英的,里面还有焦孟二将。花脸整个不知道哪里是眼睛,哪里是鼻子;不懂是不懂,可就是感兴趣。后来还看了一个秦香莲,记得对一个老头走路的姿势,印象特深刻,感到动作特别美,妙不可言。问了父亲,说那个演员叫马连良。此后父亲常给我讲在北京的时候,看那些著名演员演戏的事情,诸如梅兰芳、谭富英、裘盛荣、张君秋的名字就是那个时候存在记忆里的。小时候我常在家里给父母兄弟唱戏,而在学校,那时候兴表演样板戏,有一次我在操场上,表演一曲【打虎上山】一举“成名”,我还应邀给别的班级同学导演过【红灯记】呢。后来在大学系里的活动中演唱过一次【沙家浜】,之后就再没有表演的机会了。
我似乎总是敏感于社会的,总能跟上时代步伐。小学时代是狂热***现代京剧样板戏的时代,虽然不懂啥叫***,还是热爱那些人物和那些好听的唱。到了中学,社会上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及批林批孔运动。那时候我忘记了京剧,拿起了画笔,担当起学校墙报的美术工作。再后来,全国恢复高考,我又放下学习美术,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数理化"之中。也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顺利地以高出录取线很高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大学。同时,也开始真正的接触传统京剧。
来到天津后,京剧这个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再次生长开来。入学同年,第一次进入中国大戏院(天津京剧团的所在地),看的是天津京剧团的【李陵碑】,记得很清楚,是程正泰先生演的杨继业。从买好了票就心里激动,坐在二楼,一直在亢奋状态下看完了全剧。当晚躺在大学宿舍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至今记忆犹新。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除了中国大戏院,还有一宫剧场、劝业场里的天华景戏院等,都常有我的身影。我是在每个月二十五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中,厉行节俭,才得以这么经常看戏,当时天津三个团知名新老演员的戏都看过不少。比如杨荣环的【乾坤福寿镜】、张世麟的武松、李荣威的潘洪、少良的【长板坡】【汉津口】【打金砖】、杨乃朋的【空城计】,【击鼓骂曹】、还有哈宝山、张学敏、李莉、邓沐伟、王立军、董玉杰、张幼麟,都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二团和三团的王则昭、李经文、王平、董文华、康万生……等。外地来津的演员也看过一些,有刘秀荣、张春孝、李万春、李慧芳、关肃霜,任德川等。
从大学开始,最喜欢杨宝森的老生唱段,最开始学唱的就是【空城计】。大学四年,只是自己喜欢哼唱,因为没有条件,很少放开大声。可喜的是同宿舍有一同学,也喜欢听杨宝森,时常能聊聊京剧。大学一毕业,又赶上开始从应届中招收硕士生,顺利考上了。巧得很,同专业的一位同学拉得一手好胡琴,灵活多变,手音特好,从此,不顾同宿舍同学的无奈,两个人一起练习了【文昭关】、【碰碑】、【空城计】、【野猪林】这些段子。那时还不懂尖字团字发声什么的,只是模仿.两个人只去过一次大学的京剧票房,琴师由于紧张没有调好调门儿,我也紧张得一头热汗,唱完两人低头赶快溜走。
大概这样玩了两年,后来他去了美国,再过一年我也来到日本。在异国,同学之间偶尔传看一张中文报纸,都会把包括广告在内的所有中文文字看上几遍,这样的岁月,京剧在我的生活里完完全全地消失了。前面提到,我总能跟上时代步伐。这次,又是随着出国大潮去读博,于1992年7月来到日本南部的一个大学。那时候,所在的研究室里还没有网络,更别提自己拥有电脑了,当然没有了关于京剧的任何信息。后来到了关东地区,进而又到了东京。那时候网络在日本正是方兴未艾,开始是按月契约一定时限的上网方法。
大概2002年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并开始有了上网的机会??除了收发信件,就是搜查有关京剧信息。也因此于同年结识了在东京活动的京剧武生张先生,又开始恢复了唱戏。也是这位张先生,帮助我解决尖团字,并使我第一次想到追求亮音和立音。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大的进步。后来上网到中国京剧艺术网语音聊天室,认识了济南京剧团的沈先生夫妇,他又帮助我提高了唱戏的味道,并告诉我发高音的要领;这使我有了第二次大的进步。再后来,沈老师因为工作忙很少上网,我也因工作突增,导致练习京剧的时间激减。往下,我的嗓音一直不稳定,变得沙哑,高音上不去,唱一段长些的嗓子就哑了。那时候,有朋友告诉我:“你太使拙劲了!”我自己当然很着急,却苦于没有老师指点,不得要领。前面提到的那位张先生,一直是好朋友,他嗓子很出色,可就是不知道如何教。他说,是打小那样练习过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发的声。我呢,就是在这样自觉毛病很多,却不知该怎样练习、提高的迷茫状态下,又遇到了夜山老师。这就是我唱戏实现第三次大的进步??实现理性的意识发声方法的开始。在爱好上追求进步固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反过来又使自己更体会到了爱好的意义所在。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任何想登台彩一回的想法,票友朋友多次相劝,好友戏装很多,可穿上戏装留念,我也没动过心。对我来说,爱好京剧,并不断求取进步,其结果是光亮了生活,充实了精神世界,这就足够了。现在,京剧是我唯一的业余爱好,是调剂生活的佐料,是使我忘掉工作烦恼的好伙伴,也是生活中和网络上结交戏迷朋友的一条渠道。在网络上唱戏以来,多少不留名的朋友在我唱后主动提出改善的要点,网络上的老师们更是付出了很多汗水,这些都是留在我心深处的人间温情,是特别的一种感动??没有索取、没有功利、纯洁如冰。
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
2025-07-11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一、舞台魅力源于人物刻画戏曲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中心任务是演好剧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人物,来体现主题,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尽管演员有“本色”与“非本色”之分,对于剧中人物,都只不过是创作手段,也可以说是“物..
2025-06-21我今年16岁,是北京景山中学学生。听戏可谓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尽管我还有点小。尽管今日戏曲已无当年的气派和辉煌,人心思变,西风东渐。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从前我以为我仅是喜欢梅派唱腔的端丽,程派唱腔的古风,可后来才意识到其..
2025-05-31(1)央视戏曲频道印象广告过多,节目前面的引子太长。各个栏目的自我宣传版本多而频繁,翻来复去。戏剧完整播放的太少。尤其是教唱或者教身段的节目,节目的引子太长太热闹,不知何为主体。花里胡哨的成分太多了,就如同包装很大,花纸一层..
2025-05-31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
2025-05-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京剧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的服装,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
2025-05-31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有专用名词,叫做靠。演员穿上这身铠甲,也有个专用名称,叫作披靠,或叫扎靠,就是把铠甲披在身上或系在身上,生活中的铠甲一般是用皮革或铁叶子做成的。每副铁甲大约有四、五十斤重,穿在身上沉重冰..
2025-05-31靴鞋类是服装里的第五大类,只有靴鞋两种。靴子主要是厚底的官靴。男性角色用的比较多。什么叫官靴呢?靴筒子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的,靴子底大约有二寸到四寸厚,并刷成了白色。在生活里没有这样厚底的鞋。在舞台上靴底加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2025-05-31从150多年来京剧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男旦一直是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历史现象。从同、光十三绝中的梅巧玲算起,就有余紫云、梅竹芬、朱莲芬、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阎岚秋、冯子和、赵君玉、徐碧云、朱琴心、时小福、赵桐栅、于连泉,黄桂秋..
2025-05-30京剧本来是一种地方性的戏剧表演形式,由于它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深受群众欢迎与喜爱,所以就慢慢演变成了代表中国艺术特色的全国性戏剧。大约在20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对地方上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
2025-05-30库尔勒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蒙、汉、维、回等多民族集居的边疆县级市,也是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领导机关所在地,更是新疆军垦事业开发的起点。早在一九四九年新疆刚刚解放,成建制的解放军部队风尘仆仆地来到..
2025-05-30京剧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生行..
2025-05-30编剧是现代一个独成体系知识专业。本不是可作“泛谈”的话题,思考良久,从事演员这个行业,必然较长时间接触剧本,我也只有站在演员的角度从分析角色的认识里,谈谈传统京剧剧本的构成。诸位;“草船已到江心”有不同意见尽可万见(箭)齐发..
2025-05-30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
2025-05-29京剧脸谱京剧脸谱脸谱是京剧的一种表演手段,脸谱历史很悠久。脸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上常常形容人的脸色的变化,比如说:吓得煞白,臊得通红,晒得漆黑,生病的人形容脸色蜡黄等等。脸谱就是把这种夸张的说法,再用夸张的手法画在脸上。用来描..
2025-05-29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
2025-05-11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精华与典范,世人誉称东方艺术瑰宝。与之同类同源约四、五十个称为“皮黄”腔系的剧种,分布在川、粤、徽、鄂、湘等约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戏曲史典籍和教科书中,对于京剧的产源及促成“皮黄”剧种声腔的形成,多数..
2025-05-1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