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书法收藏

2025-04-02 08:23历史文化

这次友声书社学术研讨会,以“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为主题,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当代全国性书法活动已经轰轰烈烈开展了30年,大家对书法学习、创作和艺术理论探讨得比较深入,而对作为当代书法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的“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却还缺少系统的研讨;另一方面,当代书法的展览、评论和收藏,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同步的,30年沧桑巨变,名家沉沦和新秀崛起在书坛不停上演,展览的功能、评论的价值、收藏的眼光考验着人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史的经验特别是最近30年的经验也为我们总结、探讨“书法展览、评论和收藏”提供了可能。

收藏界历来有一个现象,就是“厚古薄今”,重视古物,而对身边数量庞大的当代作品相对轻视。在2000年以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包括国画、书法、油画等价位都非常低。价格暴涨出现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以当代油画和现代艺术领头,中国艺术品市场不管古代作品还是现当代作品的价格成倍增长。国内大名头书家的作品价格,每平方尺已经超过万元。中等名头书家的作品价格,也在每平方尺千元以上。据了解,“中国书法家”网站的“中国书法超市”,现有几十家网店,许多店的月营业额都在10万元以上,高的数十万元。当代书法作品正是经市场推广、流通,转化为藏品、礼品,其经济价值得以显著提升。

收藏当代书法的好处,一是购买渠道多,一是鉴定相对容易,一是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困难也有,就是如何披沙拣金,收藏到能够长久保值、增值的作品。那么,面对当代成千上万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收藏者该如何选择呢?

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法家?一是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实际上,人们购买作品,关注的重点是书法家,其次才是具体的作品。哪些书法家的作品值得收藏呢?根据我对古代和当代书法作品收藏的认识,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书家:

①当代顶级名头(不含职务因素)的书法家。名头大,说明社会认知度高,即便其书法造诣不够完美,但在市场流通领域毫无障碍。例如画界的吴冠中、书界的启功。这种人不管是否担任要职,都是收藏界追捧的对象。

②各书法风格、流派、书体、省市的代表人物。如果一个书家不具备顶级名头,不能“通吃”,但能作为某一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同样会受到收藏家重视。而且,这类书家专业性更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会成为当代书法的代表人物进入历史,其作品的收藏价值不言自明。

③当代最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和篆刻家。收藏他们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字以人传”;当然书法水平要说得过去,且具备个人风格。

④是名画家又是名书家的书法作品。能在书、画两个领域得享大名,其在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力自然广泛,可惜这类名家甚少。

⑤书法水平和社会影响处于上升通道的书法家。是否处于上升通道,要综合分析其书法造诣、创作态度、艺术修养和圈内的美誉度,厚积才能薄发,才有不断上升的动力。

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分析,选定一批书家作为收藏关注对象以后,还要选择好作品和入手时机。入手时机要看价格是否合适,选择作品要看是否精品。精品的标准是写得好,有神采,最好纸墨考究、字数较多,为精心之作。

同时,对以下几类作品,我以为收藏价值较低:

⑥书法水平不高的社会名流的作品。由于书者名气大、地位高,作品价格并不比书法名家便宜,但由于艺术造诣不高,难以长久保值。

⑦有些人在担任中国书协、省市书协、领导职务前,在书法界根本排不上号,这类人头衔上是“名家”,但实际书法水平却非“名家”。一旦书协换届,头衔丧失,其作品价格将迅速下跌。

⑧对影响力只限于本地的书家,只能选择其中一两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少量收藏。如果是地方书家中的小名头,市场认可度更低,入手后很难流通。

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文本的意义,是由拥有共同社会背景和审美习惯的“解释团体”所创造的。那么,艺术品的意义,乃是由它的“解释团体”,即欣赏者、评论者、收藏者共同创造。不论作者多么自鸣得意,如果其作品被大多数,尤其是高层次的欣赏者、评论者、收藏者嗤之以鼻,价值就无从谈起。

影响社会对书法家价值评判的因素有哪些呢?从历史上看,主要是其书法知名度和美誉度。各种书法史著作左右着大众对书法的认知,被写进书法史的书家,都是收藏界关注的对象。从当今现实看,书法风格、书坛地位、职务职称、师承学历、获奖参展、交游圈子、成交价位都能对所谓“解释团体”产生影响。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人的“解释”未必等同于将来书法史的“解释”,试图揣摩未来的解释和结论是相当困难的。书法评论和收藏就像一场智力游戏,输赢可以分出,但答案永远不可能精确。书法收藏不可捉摸的魅力恐怕也在于此吧。

  • 瑾妃的家世如何?她的书法水平如何?

    古人通常用毛笔书写,而要掌握毛笔书写绝非易事。有很多文人墨客的书画流传至今,最受追捧的还是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

    2025-09-14
  • 梁鹄的书法特点

    除前文提及的师宜官、梁鹄等五人外,蔡邕、张昶、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等,也都兼工八分书。可以看出,东汉至魏晋是八分书体最盛行的历史时期。前人盛赞八分“凶险可畏”“奋研扬波”“龙虎腾踞”“交戟横戈”是指八分书在结体、笔势上..

    2025-08-27
  • 梁鹄的书法风格

    在字体布局上,其笔画简者,笔道写得丰腴,有时参与篆书的萦折笔画,在体势上多取横势,增强文字的厚重之感,如“魏”、“运”等字;其笔画繁者,笔道则写得爽劲,尽量减少波折,运笔方纵,自然跌宕。一字之内点画之间的穿插避让,笔道粗细,..

    2025-08-27
  • 王徽之书法特点

    有集八卷,佚。今存文一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二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其书法长于行草,以韵胜。《新月帖》,见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徽之书,唐摹本。此帖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

    2025-08-27
  • 皇象的书法特点

    《三国志・吴志・赵达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人。幼工书。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甫恨逋,并恨峻,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晋葛洪《抱朴子》誉皇象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云:“吴人皇..

    2025-08-27
  • 吴琚书法特点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

    2025-08-27
  • 艺术品收藏要盯住六品

    时下,许多人已经渐渐从关注收藏到参与其中,并开始尝试着将收藏当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浅显体会总结了一下,提醒刚刚“上道”的朋友们注意一些事情。在私人收藏艺术品方面,我认为应追求以下“六品”:第一是“真品..

    2025-08-27
  • 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
  • 品味收藏:再创造增添收藏乐趣

    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和“藏”。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对藏品进行再创造,使收藏活动增添无穷乐趣。诱人的“奇石宴”安徽池州奇石收藏者龙旺路从多年来收集的池州石中精心挑选,根据石头的色、形、纹制作出一桌拥..

    2025-08-27
  • 国画收藏:由来久远 博大精深

    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 我国书法收藏市场扫描

    人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惊艳登场。北京的“京”字被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印章,中间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写成,书体风格脱胎于古老的敦煌汉简体,古朴稚拙..

    2025-08-27
  • 开放时代的新收藏观 收藏文化性的转变

    收藏的动力来自何方?开放时代需要开放的收藏观:最高境界是为守护人类文明物证推动文化而收藏,其次是审美境界,讲究个人娱乐和修身养性,第三也要充分肯定投资的动力,但唯有投资而无文化,必然也走不远。我认为开放时代的收藏观要用开放的..

    2025-08-27
  • 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西画自明代传入,由..

    2025-08-27
  • 收藏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收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当收藏变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资时,一切就都变了。从过亿的拍品,到过亿的赝品,国内的拍卖市场似乎永远不缺少“眼球”。最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条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同样赚足了眼球,当然它的代价便是赝品..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技巧与评估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
  • 扇面书画收藏日趋升温

    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
  • 李国昌:学术是当代艺术收藏的基本支撑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子里,李国昌是个响亮的名字。从注重学术推广的墙美术馆(始建于2006年),到全国首家创新性的“艺术银行”(2007年),到创建资本雄厚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8年),再到具有良好学术口碑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一..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五个技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2025-08-26
  • 金融资本为收藏市场增添新动力

    近几年,资本市场发育迅速,一些机构投资者涉足收藏,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给传统收藏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据笔者了解,这些金融资本的“操盘手”或是以上市公司为后盾,或是某个行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携带..

    2025-08-2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