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赶花街

2025-04-08 08:19历史文化

农历的三月初三,是广南壮族的“赶花街”。壮族四季有节,除春节、端午节等多民族共有的节日外,还有祭龙节、尝新节等。但最隆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要数“三月三”。

“三月三”的习俗流传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各地的节期略有出入,内容也小有不同。我认为,广南县三月三的“赶花街”独具特色――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分布于县内各地的壮族群众,都会身着民族盛装,背着花糯米饭,带着花线,到壮族较为密集的那伦、者兔、旧莫等地赶街,所以“三月三”在广南又叫“赶花街”。据说“赶花街”源于过去稻作民族在春耕前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固定的集市和节日,如同大理白族的三月街。

三月是百花盛开的时节,三月三的赶花街,也是一个爱情盛开的节日。节日未到,勒少(姑娘)就忙着细心织制毛边布鞋、绣花鞋垫、土衣等礼物送给情郎,向心爱的人暗示自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勒冒(小伙)则精心挑选头帕、花线、项链等信物,准备在赶街时送给中意的姑娘。长辈们也忙碌着为自己的女儿准备花衣裳、花糯米饭、红鸡蛋等用品。母亲会在月光下,教儿女们唱那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情歌,还教她们对歌的技巧,以便在小伙子的追问下从容应对,并祝愿她们寻得一份真爱。

在广南,凡是壮族聚居的地方,都有赶花街,其中最为热闹的是者兔街。节日前一天,各壮族村寨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祭“者”活动。“者”是壮族的神灵,包括寨神、山神、土地神、植物神、雨水神等。一大早,人们就杀猪宰鸭祭献“者”,祈求新的一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全家平安。祭献的时候,人人都庄重肃穆,心诚意敬。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邀约亲朋好友背着盛满花糯米饭的精制竹箩、绣花挎包,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毛边布鞋、绣花鞋垫、自制土衣、头帕、花线、项链等礼物,向街场走去。田野山路上,可以看见一把把花伞像春花般飘动,伞下是一张张青春美丽的脸,花伞延绵成一条飘动的彩带,伞下传出男男女女的歌声,不绝如缕,在春天的田野荡漾……

花糯米饭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米饭,也是赶花街必不可少的食品,也常常成为青年男女定情的午餐。节日前,人们就到山上采来各种不同颜色,有不同药用价值的植物,取其汁液,把浸泡好的糯米染成红、黄、蓝、紫等颜色,少则染三四种,多的有七八种,然后再用木甑蒸成饭。各种颜色的饭分陈杂错,真是五彩斑斓。吃进嘴里,松软可口,清甜芳香。经过特殊染制的糯米饭,即便放凉了,色味口感都不会变,也不会像普通米饭凉了会变硬。

中午时分,穿着五彩花衣的人们聚集街场,者兔的花街像是万花簇拥。勒少、勒冒们走走窜窜,左顾右盼,寻找唱歌对象,老人们则信步游走,挑选中意的物品。晌午的时候,人们三五成群,八九为伙,选块平整干净的空地围坐一起,取出在家烹煮好的鸡鸭肉、猪肉、红鸡蛋、花糯米饭等食品,共进午餐,相互祝福,结识好友,畅叙乡情。

这时,有勒冒吹响水牛角,鞭炮声骤然响起,人们都从身上拿出手巾,围成一个大圆圈,开始跳“手巾舞”。舞场中间,铜鼓击奏出沉稳而富于变化的节拍。古老的铜鼓传出的鸣响,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唤起了壮家人千百年传承于心的情感,人们踩着鼓声,转圈起舞。据考证,“手巾舞”起源于原始的祭祀乐舞,舞蹈动作多是模仿生产生活中的插秧、农耕、收获谷物、起居生活等内容,庄重而喜庆,朴实而生动。人们在铜鼓的引领下,一圈圈转动起舞,不知疲倦,仿佛走在远古时先辈迁徙的路上……

这边舞正酣,那边鼓声已经响起――

勒冒与勒少常常这样开始对唱:喊你一声妹妹,叫你一声哥哥,哥虽一无所有,妹可不嫌哥穷……许多青年男女,就在这样的歌声中互赠礼物,情定终身。

夕阳西下,街场上又响起了牛号角和铜鼓声,人们又跳起了手巾舞。有情的人们,大多地为席、天为帐,轻歌曼舞,通宵达旦。

  • 壮族的宗教信仰

    壮族的宗教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甄皮岩遗址中的骨骸就撒有红粉末,说明有了灵魂观念。另外一些地方又发现陶祖、石祖等崇拜物。但壮族宗教的起源显然要早得多,它从自然崇拜开始,经历了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至多神崇..

    2025-08-10
  • 壮族“三月三”将至 南国壮乡榔声阵阵迎歌节

    “壮家木榔壮人敲咧,振臂挥杵敲起来啰……”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的1000多名壮族儿女穿上了节日的盛装,用欢快的歌声和豪迈的打榔声迎接即将到来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天等县地处桂西南,壮族人口占到了全县总人..

    2025-08-07
  • 壮族踩高跷踢足球

    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能用那对“义肢”。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可是柚子。原来,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

    2025-07-19
  • 壮族的拜山习俗

    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

    2025-07-19
  • 壮族男女独特的求爱方式

    壮族青年男女爱情观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有很大的相同,这在现代社会中,显得难能可贵。壮族人谈情说爱的场所和汉族人对爱情表述的委婉恰恰相反的是,壮族人的求爱场所是选在“公共场合”的,赶上歌圩或者亲朋的婚礼,对于未婚的姑娘、小伙来..

    2025-07-19
  • 青蛙图腾—壮族的原始信仰

    普列汉诺夫指出:“原始人不仅认为他们同某种动物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可能的,而且常常从这种动物引出自已的家谱,并把自己一些不太丰富的文化成就归于它”,这样,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这种动物的各种神话传说。古壮人也不例外,他们依照自..

    2025-07-17
  • 广西——壮族蚂拐节

    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壮族蚂拐节(..

    2025-07-13
  • 壮族 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有什么?乐器宁宁简介

    宁宁,又称丁丁、灵灵切、五叮、五(钅星)、板兰,是壮族、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宁宁以其发音之谐音得名。流行于广西..

    2025-07-06
  • 崇左壮族奇特的待客民俗 嚼槟榔

    在广西龙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的壮族村庄里,盛行着“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的习俗。嚼槟榔象喝茶抽烟一样,不限次数。方法是用小尖刀将槟榔削下少许,用火柴头大的面灰掺和着,加上一片指甲盖大的烟叶揉在一起,再用蒌叶包起来,放..

    2025-01-06
  • 古老的壮族传统竞技 斗牛

    西班牙斗牛在世界久负盛名,而壮族也有斗牛的习俗,且毫无逊色于西班牙斗牛,别有一番情趣。与西班牙人牛相斗的方式相比,壮族斗牛是两牛角斗,常常是两头大牯牛相斗,可以是水牛相斗,也可以是黄牛相斗。壮族斗牛大多是在农闲时进行,一般在..

    2024-11-15
  • 广西百色田林壮族的欧贵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田林县的壮族地区,女孩子到了婚嫁的年龄,往往不是嫁出去,而是娶婿上门,这种叫“欧贵”(即“娶婿上门”,也叫“入赘”)的奇特婚俗自古流传至今,而且十分普遍、盛行。在田林的壮族中,不少村屯上门入赘..

    2024-11-13
  • 广西百色凌云县壮族婚俗 夜婚

    壮族往往在夜间举行婚礼,拜堂坐醮在女家进行。“坐醮”壮话叫naengcaeuz,即出嫁夜饭之意。女家堂中置喜馔一席,席两端点龙凤大蜡烛一对,请有威望二老各燃其一,各念韵语(土歌)一唱一合,谓之“发烛赞”。由一德高望重的老者颁训词,大意..

    2024-11-13
  • 广西百色田东壮族饮酒习俗 羹去羹回

    住在田东县农村的壮族人,自古至今每当朋友聚会或是宴请远方来客,喝酒必定是“羹去羹回”。据有人调查发现,这是世界上2700多个民族中“独一无二”的饮酒方法。田东的壮族人不习惯直接使用大腕喝酒,也不喜欢使用酒杯,他们常用的是匙羹。喝..

    2024-09-2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