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又称丁丁、灵灵切、五叮、五(钅星)、板兰,是壮族、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宁宁以其发音之谐音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德保、隆林、田东、靖西、邕宁、武鸣和黔、桂交界的仡佬山寨。这是一种高音小锣,由锣体、锣架、锣棰组成。锣体响铜制成,形制与云锣大致相同。锣面凸起,平坦无脐,锣面直径10厘米~12厘米、锣边宽1厘米~1.2厘米、平面锣边直径12厘米~14厘米。
平面锣边上钻有三个等距小孔,用绳系于锣架的圆形铁环中。锣架由铁条弯成圆形,直径约20厘米,下有木柄相接,柄长15厘米左右。锣棰木制,棰头呈直角或钝角弯曲,棰长14厘米~16厘米。弯曲部分长约4厘米。演奏时,左手握锣架木柄,将锣举于胸前,右手执棰敲击锣面。音色清脆而尖亮。在桂西南龙州壮乡,称其为丁丁,用于龙州道公歌舞(在“跳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歌舞形式)伴奏。在德保壮族地区,称其为灵灵切。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乐队由八件丝竹和打击乐器组成,以乐器件数为名,故称八音)中,宁宁以置于左手掌心、右手执棰击奏为其特色。或在锣边一侧钻孔系上提手,左手提锣、右手执棰敲击。在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居住的仡佬族人民,称宁宁为五叮、五(钅星),用于仡佬族八仙(也即八音乐队,多在节日、婚嫁、农闲和乔迁时演奏)乐队合奏中。
京剧的乐器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板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
2025-11-22临汾县东羊村东岳庙戏楼建于元代,台基高出地面1.3米,宽深均为7.7米。戏台内部施以装饰性的异形斗拱,造型美观。民国..
2025-11-18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
2025-11-17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多来源于牲畜,饮用的通常是羊奶、牛奶、马奶、酸奶(阿依然)、奶皮(卡依玛克)等,其他的奶制品还有奶油(萨勒玛依)、浓酸奶(朱拉特)、稀酸奶(恰拉普)、稀奶油(朱安玛依)、奶饴(库鲁特)、“阿克”(奶皮与酸奶合在一起搅拌而成的..
2025-11-17柯尔克孜族主要禁忌有四个方面:饮食禁忌: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大体相同,忌食猪、驴、骡及自死动物的肉,忌食动物血忌食非伊斯兰都徒宰杀的动物。饭前须洗手,手上的水忌甩,须用布擦干。做客时,主人让吃时客人才可用餐;忌将剩饭剩菜倒..
2025-11-17纳东为土族传统的丰收节日的总称。流行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一带土族聚居区。每逢丰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六日,各村按规定日子轮番举行。每一“纳东”盛会的“会手”即歌舞者辄有数百人之多,组织甚为严密,不论少壮老幼,均须参加。舞者头..
2025-11-17玎嘎那,傣族弓拉弦鸣乐器。是傣族张有一条弦的独弦琴。因琴筒蒙以笋壳为面,故汉称笋壳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和保山地区的潞江坝、上江等地。形制较小。琴杆木制,多使用椿木或柚木制成,全长仅30厘米,上端..
2025-11-16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
2025-11-1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