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田东壮族饮酒习俗 羹去羹回

2024-09-24 08:12历史文化

住在田东县农村的壮族人,自古至今每当朋友聚会或是宴请远方来客,喝酒必定是“羹去羹回”。据有人调查发现,这是世界上2700多个民族中“独一无二”的饮酒方法。

田东的壮族人不习惯直接使用大腕喝酒,也不喜欢使用酒杯,他们常用的是匙羹。喝前先把酒倒到一个大碗里,然后主客互敬。主人用一个匙羹,从大碗里打一羹酒,送到客人嘴边,对方是必须要喝下的,不然就是不给“面子”。喝了别人敬的酒,就要回敬。客人也拿起另一个匙羹,从大碗里打一羹酒,送回“灌”进主人的嘴里。不管喝多长时间,都使用这样“你来我往”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羹去羹回”。

壮族人喝的酒大多数都是自酿的玉米酒,俗称“土茅台”,十分的好喝,就是喝醉了,睡一觉醒来就完好如初,是真正的“醉也不上头”。送酒的菜也不大“讲究”,有时炒一碟花生米、玉米粒和黄豆,就可以上桌了。壮族人那种热情好客,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盛情”,什么叫“难却”!经过几番的“羹去羹回”,几两酒入豪肠后,“知心”的话儿往往脱口而出。比如如果是老表来到,主人就说“老表几何到,割‘尸马’送酒”。意思是说,老表难得来到一次,虽然没什么送酒菜,但“有情吃水饱”,一定要“一醉方休”。如果是远方的客人来到,主人就谦虚地说:“田东壮人无道理,招待客人米送米(即玉米菜送玉米酒)”。客人如果是“见多识广”,就会回答:“田东壮人有道理,招待客人米送米!”把“无”说成“有”,只改一个字,就十分“有理”地回敬了主人,并把喝酒的气氛推向“高潮”。

壮族人一般都好斗酒,常常以能把到家里来喝酒的朋友“灌”醉为“荣”。客人若不胜酒力,主人就说“客人不喝客人傻”。反之,如果是主人不胜酒力,客人就说“主人不喝主人吝”。这是“激将法”,堂堂的主人岂能“丢”这样的脸?于是只能“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而“舍命陪君子”了。

如果客人的人数较多,而且“有备而来”,并且个个都是“海量”,但往往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主人会叫上整个家族甚至整个屯的“酒星”来参“战”。后面来到的人一般都要被“后来罚三羹”,喝完“三羹”后才能参加“战斗”。但此时的客人往往都已经是“酒过三巡”,后来者就会凭着自己还没多喝的“优势”,把三羹罚酒“一口闷”后,随即给客人连敬十羹,并边敬边唱“十羹敬酒歌”:

第一羹:初次见面饮呀;

第二羹:好事成双喝呀;

第三羹:三成好朋友呀;

第四羹:四季平安年呀;

第五羹:五谷装满仓呀;

第六羹:六畜挤盈栏呀;

第七羹:妻子孩子好呀;

第八羹:发财致富家呀;

第九羹:九九长寿星呀;

第十羹:十全十美人呀。

十羹酒里,从“初次见面”,到“成好朋友”,再到“四季平安”以及全家“健康、发财、长寿”和“完美人生”等等祝福全在里面,而且“声情并茂”,客人哪有拒喝之理?结果只有“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一场“酒仗”的胜利,会给主人赢来很多“面子”,而且“自豪”很长一段时间。而“吃”了“败仗”的客人,往往会“耿耿于怀”,有的甚至多年以后,只要在酒桌上再相遇,还会想到那“惨败”之痛,非要报“一醉之仇”不可。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不“爽快”!

据说,世间这种“羹去羹回”独特的喝酒习俗,是壮族人的始祖布洛陀“创造”的。相传,当年布洛陀云游至田阳敢壮山一带,见这里山青青,洞奇峰险;水碧碧,似玉带环绕群山,好一派壮丽的山河景色。于是他决定要在这里繁衍出一个繁荣、祥和的民族。由于这一带山河壮丽,布洛陀就把这个民族定名为“壮族”。之后,由于敢壮山一带是孕育壮民族的发祥地,从此壮民族人丁兴旺,百业振兴,布洛陀又把这个地方取名为“百育”,意为壮民族的一切从这里开始。有一年农历三月,得以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的壮族人,为答谢始祖布洛陀之恩,决定相约前往敢壮山拜谢。布洛陀闻讯后,他除了自备酒菜外,还嘱咐居住在敢壮山脚下的壮家,每家每户都要煮上一大锅的粥或饭,犒劳远近前来拜谢的壮人和亲友,并且一再嘱咐远来的人无须带上食物,都是一家人,这里招待就是了。从初七开始至初九,前来拜谢的人,络绎不绝,敢壮山下热闹非凡。人们席地而坐,草坪上,山坡间,摆放着一碗碗的米酒和菜肴。聚会开始时,布洛陀微笑着说:“今天,多谢大家来探望我,这样吧,我提议,由我先敬每人一羹酒,然后大家每人回敬我一羹,完了大家之间就互相敬酒,我们就以这种喝酒的方式来体现壮民族之间的兄弟之情,以及和其他兄弟民族间的情谊。”说完,布洛陀首先舀起酒来,轮着给拜谢他的人敬酒。接着,就轮到拜谢的人拿起羹来舀酒回敬。之后就是大家之间不分你我的相互舀酒、劝酒、喝酒……。不知怎的,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喝酒方法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融洽,酒也似乎越喝越甜,一个个都高兴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在这三天三夜的聚会里,壮家人尽情的相互敬酒,对唱山歌,抒发对始祖布洛陀的敬意,倾诉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之心,爱幕之意。说来也怪,打那以后,但凡壮族人喝酒,如果不是你给我一羹,我回你一匙的相互敬着喝,就好像这酒味特别苦,甚至难以咽下。

  • 壮族 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有什么?乐器宁宁简介

    宁宁,又称丁丁、灵灵切、五叮、五(钅星)、板兰,是壮族、仡佬族敲击体鸣乐器。宁宁以其发音之谐音得名。流行于广西..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发源是什么?拉祜族饮食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口有411476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地..

    2025-07-05
  • 山东人喝酒的礼仪-山东人喝酒习俗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

    2025-06-29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福建土楼特色婚礼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
  • 台湾婚礼习俗

    每逢新春佳节,所有喜庆的事儿都往一块儿凑。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就连新人们的婚礼也愿意选在这个时候举办。在台湾,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愿意在这个时候结婚,而且他们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

    2025-06-27
  • 羌族丧葬习俗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人死后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请“释比”念经,丧主为死人净身,穿寿衣3~6件入棺,父母健在者穿白色,其余为深色,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

    2025-06-26
  • 回族祭祀亡人习俗

    回族把祭祀亡人叫“锅里倒油”或叫干“尔麦里”。主要是祭祀直系亲属亡人,祭祀教主等。祭祀直系亲属亡人一般根据亡人“无常”(逝世)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的规模。祭祀从人“无常”后埋葬的当天晚上开始。丧主家要熬“米粥”,炸油香和烙油..

    2025-06-26
  • 回族洗小净的习俗

    小净,回族穆斯林通常称洗“阿卜代斯”(波斯语)。回民洗小净主要在大小便和下气、呕吐、出血昏迷、休克,两手接触了肮脏的东西等情况下洗的。其程序如下: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回族群众叫“净下”,净下时,须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汤瓶..

    2025-06-26
  • 回族婚礼撒金豆习俗

    撒金豆,回族群众也叫“撒喜”。当新娘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按照回民的习俗,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香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

    2025-06-26
  • 穆斯林饮食习俗

    养身之道,莫大于饮食。自古以来,谁都离不开饮食。但是,穆斯林的饮食却有自己的特点。“当食而不食,有违造化之恩;不当食而食,又属己私之用。”《古兰经》对此阐述得很明确、很透彻,前后几十处反复强调,并作了严格的具体的规定,这对我..

    2025-06-25
  • 穆斯林婚姻习俗

    作为伊斯兰教基本纲领的《古兰经》,对穆斯林的婚姻制度作了很详尽的论述,这对我国的回、东乡、撒拉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婚姻习俗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古兰经》主张穆斯林男女都要结婚(除了有生理缺陷不能结婚或确实无婚娶能力者)..

    2025-06-25
  • 侗族的中秋习俗 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2025-06-25
  • 抚顺满族居住习俗 民居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万字炕”。西屋“万字炕”墙上..

    2025-06-25
  • 感恩节有什么习俗?感恩节美食风俗简介

    感恩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有什么感恩节在美国有什么庆祝活动吗?关于感恩节的一些习俗,美食,游戏,你清楚吗?一..

    2025-06-14
  • 腊八节习俗礼仪

    每年的腊月十二月初八,是华夏传统的腊八节,腊月里最重大的日子之一,过了这一天,年喜走进千家万户,离春节团圆的日子不远了。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节基本不过。每逢这个节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着针线总是说一声,今天是腊月初..

    2025-06-08
  • 七夕习俗礼仪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

    2025-06-08
  • 裕固族的总人口是多少?裕固族有哪些生活习俗

    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目前全国裕固族总人口正在接近1.5万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裕固族人口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裕固族仅有3,860人;到1964年增加为5,625人,1982年已达10,569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

    2025-06-06
  • 仡佬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仡佬族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距今2100多年前,在今天中国的贵州、云南一带,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僚,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仡佬族就是他们的后裔之一。仡佬族,现有43.7万人。仡佬族主要居住于贵州省境内,人口为43.06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8%以上。大体而言,黔..

    2025-06-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