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食为什么一定要喝面汤?吃面食喝面汤作用简介

2025-04-14 08:41历史文化

吃面食,为什么一定要喝面汤呢?其实关于ldquo;原汤化原食rdquo;,有这么一个趣闻,你又是否听过呢?让亲亲宝贝小编告诉你吧!

关于ldquo;原汤化原食rdquo;,曾有这样一个趣闻。

古时候西北有个面馆,那里的面很筋道,很多干重体力活的人都去那儿吃饭。老板在门口竖了一个牌子:ldquo;吃我面者,一定要喝我的汤rdquo;。一天,一位壮士也来这里吃饭,但是他拒绝喝汤。老板嘱咐小伙计,跟着他,记住他们家的住处。壮士回到家,晚上开始肚子疼,上下不通气,而且越来越厉害,气息奄奄。就在这时候,面馆老板和小伙计提了一桶面汤闯门进来,撬开壮士的牙,把汤灌了进去。一会儿,壮士的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响了,慢慢地苏醒过来,从鬼门关前捡回一条命。

在中国的饮食传统中,就一直有ldquo;原汤化原食rdquo;的说法。老人们在吃完捞面、水饺后,都要喝点原汤。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李佩文、北京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李长平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ldquo;原汤化原食rdquo;这种说法,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ldquo;化rdquo;有两重含义

首先,ldquo;化rdquo;有ldquo;消化rdquo;的意思。李佩文主任说,煮淀粉类食物时,其表面的淀粉会散落到汤中,当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淀粉颗粒会分解成糊精,能帮助消化食物。而且,面汤中还含有消化酶,在煮的过程中不会被破坏掉,也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所以,喝原汤可以帮助减少积食。上面提到的小故事,其实是因为西北的拉面比较硬,不容易消化,造成肠梗阻。喝了汤后,原汤帮助面条消化,所以肠子又蠕动起来了。

其次,喝原汤还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李长平主任说,面粉中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很丰富,但在煮食的过程中,b族维生素会流失到汤里。有报道称,溶解在汤里的水溶性维生素可占原食物的50%,因而喝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面食在烹调过程中流失的维生素。同样道

[page]理,有的地区做米饭习惯用ldquo;捞饭rdquo;,也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丢失,所以我们主张ldquo;蒸米饭rdquo;,如果做捞饭的话,要将米汤喝掉。

食物中的水溶性维生素,随着加工、烹调很容易丢失。平时我们提倡淘米不用热水,不过度搓洗,淘米次数也要控制在两次以内,炒菜不宜加过多的水等原则,就是要避免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丢失。道理与原汤化原食如出一辙。

什么样的汤能化原食

李佩文主任说,ldquo;原食rdquo;,指的是淀粉类食物,而ldquo;原汤rdquo;,就是指煮这些食物的水。例如煮饺子、面条、馄饨、汤圆的汤,还有米汤等。而火锅的汤则不能同日而语,因为涮肉时会有很多油脂溶解出来,造成火锅汤中油脂的含量太高,长期饮用会对健康不利。

还有,一定要讲究是ldquo;原汤rdquo;,才能化原食。李佩文主任说,西安著名的羊肉泡馍,使用的是炖羊肉的汤,然后把馍泡进去,这个汤就不是馍的原汤,因此没有上述作用。

减肥饭前喝汤,胃不好饭后喝

原汤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什么时候喝最好呢?李长平说,理论上,多是饭后喝,就像大家喜欢在饭后喝点粥一样,量多少没有严格限制。李佩文主任说,吃面类食物不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容易越吃越多,因此肥胖者应该在饭前喝,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饱腹感,放慢吃饭的速度,不至于吃得过多。这也是为什么民间流行ldquo;饭前喝汤,苗条健康rdquo;这条谚语的原因了。不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酸分泌较少,饭前喝汤会冲淡胃液,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所以不要在饭前喝太多的汤。

  • 武打在戏曲中的作用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打,作为戏曲艺术在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凡在剧目中表现敌对双方开兵布阵,战场上厮杀争斗,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与歹徒格斗等情节,都需运用武打的形式来渲..

    2025-08-25
  • 影视中穿了铠甲也会被轻易杀死,那铠甲的作用是什么?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特别是两军交战的场面,我们经常会看到穿了一身铠甲的人,被轻易杀死,既然铠甲连普通的刀剑都扛..

    2025-08-25
  • 白族的历史有哪些?白族历史简介

    洱海区域和滇地区域皆是白族原始文化和古代文化的两大摇篮,也是祖国西南边地最早的文化发祥地。大理州宾川县白羊村遗..

    2025-08-19
  • 酒精的作用

    酒,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除了它的色香味有诱人之处以外,主要是因为酒中含有酒精--也就是乙醇。乙醇有扩张血管,麻醉中枢的作用,饮用后如古人赞扬的有“霜天雪夜,变寒为温”等等作用。如果我们撇开古代文人对酒的“散愁”、“遣闷”、“..

    2025-08-15
  • 鄂伦春族有哪些崇拜?鄂伦春族宗教信仰简介

    鄂伦春族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民族,因此鄂伦春人民所信奉的萨满教就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古老宗教。萨满教产生于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中,产生于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关系中。鄂伦春族的萨满教没有系统的教义和成文的经典,也没有具..

    2025-08-10
  •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职位?有哪些作用呢?

    清朝大臣有诸多的分级,其中有一职位叫做铁帽子王,这个职位是怎么来的呢?都有哪些作用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

    2025-08-03
  • 佤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佤族习俗简介

    佤族,现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

    2025-07-29
  • 佤族舞蹈《秧歌》的情节简介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工队创作的佤族舞蹈《秧歌》中有一个情节:青年男女一边劳动一边调笑说唱,在小伙子们的频频进攻下,姑娘们就会满脸羞涩地把自己抽的烟锅递给自己中意的小伙子。随着烟锅传递次数的不断增加,姑娘和小伙子的感情也不断加深,..

    2025-07-29
  • 佤族祭祀活动叫谷魂有什么仪式?佤族叫谷魂活动简介

    “叫谷魂”是佤族敬祈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意思是将谷子的魂叫回来,让它粒粒饱满,来年获得更大的收获。叫谷魂一般在每年谷物快要成熟时进行,由村中一户比较富足且有一定声望的人家来主办。是日,要请“魔巴”(巫师)做“法事”,要唱歌(叫谷..

    2025-07-29
  • 佤族历史是什么?佤族由来简介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

    2025-07-29
  • 佤族三弦有什么奇风异俗?佤族三弦制作材料简介

    居住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布饶克人(佤族支系)村寨里经常响三弦声。原来三弦声悠扬的地方,往往就是布饶克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布饶克人的三弦与其他三弦不同,它的三根弦线,用粗细不等的钢丝拴系而成,弦尾振音口用蟒蛇皮蒙面。弹奏时,只要..

    2025-07-28
  • 佤族槟榔的种类是什么?佤族嚼槟榔习惯简介

    嚼槟榔:佤族男女皆喜欢嚼槟榔,每人随身携带装有槟榔的小包。槟榔是圆饼形的,加上石灰、烟草、麻栗树叶同嚼于口中,随嚼随将红色唾液吐出(据说嚼槟榔,有防蛀牙的攻效)。嚼槟榔把嘴唇染成红色,佤族人以此为美。..

    2025-07-28
  • 畲族凤凰装有什么样式及特点?畲族凤凰装简介

    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叫凤凰装。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以后凡出门或节日时戴,..

    2025-07-28
  • 佤族西盟型铜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佤族西盟型铜鼓特征简介

    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
  • 白族的秀邑石雕是什么样的?白族石雕简介

    有首民歌唱道: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建转角楼,石匠难雕石狮子,铁匠难打铁绣球。可这首歌经鹤庆县白族群众演唱时却..

    2025-07-27
  • 白族小吃简介 白族小吃雕梅有何特殊之处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我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方式。来到大理,虽然很遗憾没有机会品到著名的..

    2025-07-27
  • 榴莲糯米糍的做法简介

    关于国外的小甜点,是有很多品种的,比如这道榴莲糯米糍,就是很多人在下午茶时候的必选,下面小编告诉你一款精致的小..

    2025-07-27
  • 白兰地生产原料简介

    白兰地是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其独特幽郁的香气来源于三大方面:一是葡萄原料品种香,二是蒸馏香,三是陈酿香。由此看来葡萄品种是如此之重要,用于酿制白兰地的葡萄品种一般为白葡萄品种,白葡萄中单宁、挥发酸含量较低,总酸较高,所含杂..

    2025-07-22
  • 演义中的刘备为什么经常哭呢?起到了哪些作用?

    三国的三个君主中,刘备是最爱哭的一个,那么刘备真的是没什么实力,只靠卖惨得来的蜀汉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

    2025-07-18
  • 秦国为何能崛起呢?这四位明君起了很大作用

    秦国秦始皇最终一统天下,这其中的功绩很多都要归功于秦始皇之前的四位明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

    2025-07-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