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刷到一档方言节目的视频,女主持人用上海方言说:“请某大学的盛某老师上场”。当我听到姓氏中“盛”字,主持人说的读音是“成”时,心里“格登”一下,自言自语说了句:“难末讲错脱哉。”

她是讲错了。“盛”字在上海方言中有两个读音,做动词时读沪语“成”音,如“盛饭”“盛菜”等。但在姓氏中做名词时,读音却是沪语音“常”(二声),大学老师“盛某”,用上海方言讲就是“常某”。会不会市区里“盛”字只有一个读音呢?为慎重起见,我特地向从小生活在市区的语言学家刘民钢教授求证,他的回复与我的看法相同。
2021年的“笔会”上,曾发表过读史老张的美文《“校史公”笔下的复旦“列传”》(3月27日《文汇报》),也涉及到“费”姓的方言读音。作者在梳理复旦大学体育运动史时,读到佳作《体育春秋》。该文刊于《复旦同学会会刊》1935年第4卷第4期,作者署名“薇公”。文章为章回小说体,记述当年复旦与南洋(今交大)的足球“血战”,文笔幽默,读之若身临其境。读史老张很好奇,这位“薇公”是谁?他检索若干会刊后发现:“薇公”者,真名“费巩”也。虽然文中没有点出“费”与“薇”之间的方言读音关系,但我马上想到,这是《体育春秋》作者利用“费”姓在上海方言中与“薇”读音相同,加上巩、公也同音的特点,写成“薇公”作笔名的,既贴切自然,也属谐音修辞。我的推测来自于日常积累。此生我已遇到几位费姓人,最早的是在1950年代中期,上海西郊宝南乡粮站负责人,姓名费学惠,我听到大人都叫他“老惠”或“惠学惠”,这让我第一次知道姓氏中的“费”字当地是读“惠”的(与“薇”也同音)。几十年后,等我遇到第二个“费”姓人时,“惠”的读音失落,整个单位上上下下都称呼他为“老费(读沪语“浪费”的“费”音)”了。去年,参加方言录音的沈林泉老先生也告知,他家诸翟朱家泾附近有个“费更浪”的宅基,姓氏“费”一直读作“惠”,“费更浪”称“惠更浪”。只是现在年轻人少有人知道,“费”在姓氏中是读“惠”的,而“薇”现在的发音,已明显带有普通话音了。
我的姓氏“褚”也有个方言读音“次”(一声),但境遇要比“盛”“费”差,这两个姓氏再读错,只是读了两个音中的另一个罢了。而我自走上工作之路后,除了本地人,没有一个同事能用方言读准的,可能字形怪而少见,又因字形像而相混,便都另“造”了一个读音,那就是读成诸葛亮的“诸”音;而市区的朋友,则读成沪语音“自”,也不知依据在哪。与“盛”有点相同的还有“戴”字。“戴”做动词时读“dā”音,如“戴帽子”,而“戴”姓历来读“dài”音,从未有过意外。莘庄、七宝交界处有顾戴路,“顾戴”二字分别是两个姓氏地名中的第一个字,而且自1960年代筑成后,社会上也从来都是只讲“顾戴(dài)路”,三四十年前却出现了“顾戴(dā)路”读音,给人有很随意的感觉。经公交车方言报站长久使用后,现已基本代替前一种读音,就是说,原本只有一个姓氏读音的“戴(dài)”姓,开始出现了“dā”音。
有方言读音的姓氏还有,如“吴”读沪语音“鱼”,“何”读“胡”、“仇”读“求”等,而“王”字又是方言读音的另一种例子。“王”在姓氏中读wáng,但在用姓氏作村宅名、河流名时不读wáng,要读yáng。这样的村宅名、河流名,上海郊区及苏南地区很多,最典型的是浦东原来有条王(yáng)家浜,上海历代地方旧志上的记录都是王家浜,当地人从来也都读yáng家浜,倒是现在的人不知道这里的“王”要读yáng的,自说自话把它改成“姚家浜”,现在的印刷品上都是这样了。参加编撰《浦江镇志》的老王告知,他出生在浦东原杜行乡勤建村七队一个叫“yáng间里”的小村庄,这个“yáng”写出来就是“王”,也是他的姓。
姓氏的方言读音还可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角度,派点用场。“何”的普通话读音是hé,但在吴(沪)方言中的发音却和“胡”相同,就是说“何胡”不分,而且我还有清末吴语小说和上海地方旧志中“何胡”不分的书证记录。有部明代文学名著的作者之谜至今未破,我发现书中多处出现“何胡”不分的语音特别现象,既有将姓氏“何”写成“胡”,又有把“胡说”写成“何说”等。“何胡”的发音,在官话中想去甚远,怎么也不可能相混的,书中却相混了。加上书中还有官话读音不可能相混、在方言中会相混的其他例子,我把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引起关注,算是让吴方言作一点贡献吧。
姓氏的方言读音问题,可能是文献资料不多的原因吧,好像少有人关心,也从未看到过论文。其实,姓氏中的方言读音也是方言研究的一个课题,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另一方面文献记载中也有,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不记录下来,在方言生态环境弱化的现实面前,有些资料将会消失。
作者:褚半农 公众号:6656c
畲族来源,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畲族是凤凰山的土著居民。“畲”字来历甚古,原义火耕。南宋末年,史书出现“畲民”“she人”(she与畲同音,意在山间搭棚居住)的族称。《宋季三朝政要》称闽、粤、赣交界地域的畲民武装为“畲军”。元代..
2025-11-061、行不行--叫可照。2、(坏)了--叫考了。3、怪好的(非常好)4、险(喊、嚎叫)5、过劲!(厉害)6、掘事(赌咒)7、掘人(骂人)8、各、各饭(吃)9、细比扣(吝啬)10、吊烟(狗屁)11、腌喳人!(恶心人)12、打吊腰(心不在焉)13、物掉了(太好,很激烈)14、搞哄..
2025-11-05屁肖→很薄蹦翠→很脆啊子→鸭子铁摁→很硬窝粑粑→解大便来丝→厉害词西西→谢谢句猫软→很软的意思旋甜的→非常的甜碰香→很香很香透轩→非常的鲜美龙鼻子→鼻涕词得龙→得心应手词却黑→很黑!很暗活水→喝水词大大→爸爸词门子→明天词噶起..
2025-11-05样:也许。碌索:垃圾。开坼:开裂。得亏:幸亏。二面二:两边。两半边:两半。两万二:两万二千。年把(年):一年左右。斤把(斤):一斤左右。百把(百):一百左右。包把(包):一包左右。一挂车:一辆车子。饶么经:稍微,大概。刚刚好:恰好,..
2025-11-05裕溪口的纤——搭上就背下雨不打伞——淋头(林头)筲马子装菱角——里戳外捣老鼠拖秤砣——自堵门路红大椒拌豆腐——有红似白阳沟里老鸭——顾嘴不顾身木匠戴枷——自作自受苍山小白龙——出门就闯祸鞭索子拴蛤蟆——没打死给拖死之屙屎拔茅针..
2025-11-05有一种沉默叫包吭气有一种蹲下叫古装有一种昨天叫页儿个有一种走路叫丝跟有一种疲惫叫四类黄有一种楼梯叫可台儿有一种吃饭叫坐桌有一种洞叫库鲁儿有一种化粪池叫毛缸有一种默默无闻叫闷兜事儿有一种恶心叫阿杂菜有一种鄙视叫不之嘎有一种缺心..
2025-11-05老能——骗人的吧?矿人——骗人姜家儿——刚才该———在我着——我知道萦记——关心,牵挂厮跟——一起,一块衅球——傻瓜,二百五烧包——显摆,炫耀抓类?------干啥燕个-------昨天前个-------前天呛qiai-------早上起来仔细------节俭毛到..
2025-11-05作为豫西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偃师方言不仅有别于灵宝方言、渑池方言、嵩县方言,就是和其相邻的巩义、孟津、新安、伊川、宜阳以及洛阳方言也有较大区别。如在发音方面,偃师话特别是偃师口语较普通话发音语音更轻,也更委婉。如“人家”,偃..
2025-11-05济源虽是河南的一个城市,但济源话和河南话完全是两个方言系统的,济源方言的发音和河南话有着本质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济源方言中有河南方言中没有保留的入声发音,自然济源方言被归为晋语方言的一部分。历史上济源及周边地区曾是怀庆府辖..
2025-11-05妈妈:mēi爸爸:dádá伯父:bǎibāi伯母:娘娘舅妈:jìng外公:魏公/姥爷外婆:魏婆/姥姥连襟:一根杠”/“抬家”侄子——职漏泄气——撤火麻烦缠人——麻馋没把自己放对位置——烧包挤在一块——圪挤大叫——瞎活蹲下——咕吨甘蔗——甜..
2025-11-05膝盖不说膝盖说柯西鹿摔倒不说摔倒说板跌翻拖鞋不说拖鞋说拖拉板(还有说杀鞋~~)板凳不说板凳说小股蹲腋窝不说腋窝说胳老吱油条不说油条说油葛别儿玉米不说玉米说交草玉米粥不说玉米粥说各星(还有一种叫麦仁~~)西红柿不说西红柿洋瘦茄子不说茄..
2025-11-04一、景象、地物类方言年儿个:去年一晃:下午、后晌的合音前年个儿:前年黑来:夜里多咱儿:什么时候夜儿隔:昨天将才、将侬呢儿:刚才年下:春节明儿隔:明天恁年:那一年前一隔儿:前天恁个:那一天灰灰明儿:天刚亮时一目楞儿:短时间睡眠..
2025-11-04作为国内最权威的一部通用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每一次修订都受到国人的关注。7月16日,记者走访沈阳各大书店发现,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已在沈阳部分书店悄然“露面”,“身价”较第5版上涨了20%左右。而从内容上看,让广大辽宁人眼前一亮..
2025-11-041.摇道("道"发轻声):意思很复杂,主要是形容心术不正,事儿多的那种女性.例:小李真妖道,总是张家长里家短的。2.邀末("末"发轻声):就是估计,大概的意思.例:等了这么久,我约末着他不会来了。3.嘀咕(轻声):就是轻声说话的意思,有时候也说"..
2025-11-041.摆制:修理的意思。2.排场:美丽(指女子);壮观(多指场面)。3.步罗盖儿:膝盖4.洋柿子:n.番茄,西红柿。5.信求:傻的意思,多指人,也指动物等没脑子,笨的意思。6.剩蛋:嚣张、卖弄。贬义词7.饭塞人:烦人,讨厌人。贬义词。8.抬杠:狡辩,..
2025-11-04杞县方言:花生不叫花生叫罗什辣椒不叫辣椒叫秦叫西红柿不叫西红柿叫环茄面条不叫面条叫闷条馒头不叫馒头叫馍衣服不叫衣服叫衣裳女孩不叫女孩叫小闺女男孩不叫男孩叫小小子蹲下不叫蹲下叫古堆现在不叫现在叫沿儿早上不..
2025-11-04本当稳重大不离儿还可以备不住说不定粘包坏事了造了吃了云山雾罩说话玄乎瞟着用眼睛看着约用秤称东西白话夸张调理人捉弄人宾服佩服撒么撒么四处看一看到了去能办事老鼻子老多老多不起眼不怎么样眯着不许说话打腰得宠麻溜地赶快地冷丁的突然地..
2025-10-15一.发音1.东北话中平翘舌均读成平舌在盘锦话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仅原籍辽宁的成年人有少数仍平翘舌均读成平舌2.零声母a前加r及r变y现象进本上也不存在了,但盘锦青年知道这种现象,有时候会用变了以后的读法活跃气氛,如恩爱(nai),人(yin)民.3..
2025-10-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