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播出后,找我讨论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朋友越来越多。
早在2008年3月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复表示: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而且升值空间巨大。可惜当时赞同的人并不多。结果,此言仅仅几个月后便得到应验,在金融风暴冲击下,当代艺术褪去了泡沫,瓷器、玉器、佛像、古典家具等也都风光不在,艺术市场一派颓势。
然而,在一片萧条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中的大师精品,这些作品价格不仅不跌,反而逆市上扬。去年年底,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是被中国书画带进了“亿元”时代,迅猛势头依然在延续。
近现代书画贵得有道理
为什么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一枝独秀,成为“抗衰英雄”,许多人摸不着头脑,觉得不可思议。其实,细究其中原委,自有道理。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如果以艺术家论,基本上是从任伯年、吴昌硕开始,到黄胄、周思聪结束。
在这将近百年的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再到后来的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汇聚在一起,足以与历史上任何巅峰时期比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世纪100年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这就是中国近现代书画“抗衰”的第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的艺术成就极高。
第二个原因,上世纪100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在战争、自然灾害、社会***等特殊社会环境下,艺术家们颠沛流离,创作的艺术品极难保存,这也就使得这些大艺术家们原本就很少的作品存世量更低。
目前,我们知道的徐悲鸿作品,包括他的素描稿在内有2000件左右;傅抱石作品2000件左右;就连1989年才辞世的李可染先生,存世作品量也只有2000件左右;潘天寿作品800件左右;陈少梅作品就更少,可能不足400件。他们的这些作品大都被国家的博物馆收藏,能在民间得以流传的实在是数量有限。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近现代美术大师们,不仅画得好,而且离我们最近。从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到张大千的孤舟帆影,从吴作人的大漠驼铃到王雪涛的百花争妍,大师们画的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表达的就是老百姓的情感。所以,他们的作品深得人们喜爱,在全球华人世界里拥有最庞大的收藏群体。
艺术成就高、存世量低、需求量大,这三者的结合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是目前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一画难求,价格不断上扬的原因。
收藏书画作品有何门道
那么,具体说到收藏书画作品,我们能不能总结出几条规律性的东西,让大家作为参考呢,我想还是可以的。
首先,“买自己喜欢的”。
收藏讲究缘份,而缘份不仅仅指机遇,同时还是兴趣,更是心境。如果单纯把收藏看成是钱的增值,时间一长就会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很纠结,令收藏艺术品中蕴含的迷人乐趣大打折扣。我的一位好友一次与我同去看拍卖预展,一进展厅,他就看到了一幅尹朝阳在1999年画的《青春远去》系列中很重要的一幅“林中嚎叫”,他马上喊了起来:“这幅画不就是画的我们吗?”画面上画的是几个即将步入中年的男子在树林中声嘶力竭的呐喊,迷茫、压抑、疑惑、焦虑,画面上的内容打动了这位朋友,他毫不犹豫地将这幅作品拍了下来。这样的收藏不仅满足了他的精神需要,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
对真正的收藏家来说,没有哪一次收藏不是费尽心思的。另一位好友2002年在北京荣宝拍卖会上曾见过一幅齐白石大师的《喜上眉梢》,3年后当他无意间在一个小城市的画廊再次见到这幅画时,立刻心跳不已,可待一个星期后筹足资金,再去这家画廊时,此画早已售出。为了寻得此画下落,他整整用了将近1年时间,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收入囊中。
第二,“买最好的”。
最好的才最具收藏价值。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周思聪是当代很多知名画家的老师,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女画家之一,她在去世前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荷花作品被公认为是其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几年前,一位收藏家为了收藏其中一幅“荷花作品”,竟花了近30万元,远远超出了当时10万元左右的市场价格。但行家心里都清楚,这样的作品是最具升值空间的。
第三,“买够得着的”。
收藏有地域性,艺术家因其成长、生活的地域不同,其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格、流派。对于我们来说,收藏投资则要尽量选择离我们比较近的艺术家,比如说我们生活在北方,就尽可能去收藏“京津画派”画家的作品。因为这些画家们就生活在燕赵大地,很多好作品都留在了这里,去一趟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马上就能看到最好的齐白石真迹,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对画家、画作最直接的感受。
四是,“买还没涨起来的”。
尽管目前中国书画、油画等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机会还是有的。要想在收藏方面真正有所收获,必须要下一番苦功,进行全面认真地研究。哪些画家的作品值得买,为什么值得买,自己要做到心里清楚。齐白石的作品已经很贵了,那王雪涛、李苦禅呢?只有经过认真努力的钻研,才可能掌握蕴含在收藏中的无穷奥妙。
对于收藏之道,我们套用一下***的军事思想,即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中精力,逐个收藏”。即便并非天生富足,但凭借勤奋积累,也许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收藏之乐。
新春须知中国餐桌礼仪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驰名世界,中餐礼仪当然也声名远播。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西风东移的现象也日渐看涨,中餐中的很多古老礼节早已消失殆尽,但作为礼仪之邦,决不能只为了口腹之欲,而忽..
2025-09-04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书法佳作、水墨丹青,一直是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盛放的奇葩,凭着独特的气质魅力俘获人心。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独特性、多样性,书画艺术的种种特性不仅引发了书画精品的收藏热,也促使近年来的书画交易市场越发火爆。只可惜,市场虽火,却不够..
2025-08-26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一条报道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9幅价值数千万元的假画,与长篇吴冠中专访和大量吴冠中私人照片被同时刊登在一本杂志上,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这些画作是吴冠中真迹。吴先生看到杂志后,当即表示无法容忍,随即委托有关人员与该杂志交涉。..
2025-08-2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2025-08-26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塔的建筑在后汉末年,就已经风行全国了。据《后汉书》记载,汉末三国时期,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有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这些描述真实地记载了当时佛塔建筑的宏..
2025-08-243月23日,长8米,由林钦松花费三个多月时间创作而成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书画长卷亮相在福州举办的一个佛教文化书画展,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眼球。本次展出的近百幅与佛教相关的书画作品,由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交流中心主任委..
2025-08-2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