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收藏: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

2025-04-21 08:56历史文化

“海派”一词,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与“京派”相对应,原指在上海滩改良与创新的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京戏―――“海派京剧”,后又有“海派文学”、“海派服饰”等。在当时,讲“海派”多少有点贬意。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海派”一词再度兴起,但此时,它的词性已从往昔的贬意转为褒意。于是,人们将诸多上海特色的文化冠以“海派”,诸如“海派建筑”、“海派饮食”、“海派戏曲”、“海派绘画”等。“海派收藏”一词,也是从那时发轫的。

所谓“海派文化”,最根本的要素,那就是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汇结合;其特征是它的时尚性、创新性、市场性与多元性。

海派收藏,也就是海派文化在收藏领域中的体现。因为它受移民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是一种开放性的收藏,是一种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的收藏,又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收藏。

海派收藏的第一个特征是开放性。

历史上的“海派收藏”,是变化发展的。清末时,“海派”收藏家们所追求的是明清两代的艺术珍品,如书画、瓷器。而此时中国主流收藏的方向是宋元时期的艺术品,上海的这种收藏,在当时便是典型的“海派收藏”。到了民国时期,在北京还津津乐道于秦砖汉瓦、金石碑帖的文化内涵时,上海的收藏家却跨出乾嘉学派的圈圈,追求那外在形态的观赏性,于是,竹木牙雕、玉器、紫砂艺术品得到了追捧。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推动下,直接导致了海上画派的崛起,那些原来的苏、浙、皖,甚至更远省份的画家,纷纷来到了这个迅速繁荣的“东方巴黎”,为海派文化留下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末民初,在上海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把西方的集邮文化带进上海,并在1912年成立上海邮票会,那时上海成为中国集邮文化的摇篮。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以钱化佛、冯孙眉为代表的一批上海文人较早收藏火花、门票、戏单、布告等,倡导现代收藏风气,奠定了海派收藏的主要特色和内容。正因为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和本土移民文化的双重影响和渗透,多元化、兼容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形成海派文化。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海派收藏孕育而生。

到了民国后期,即上世纪四十年代时,一股收藏西洋艺术品的清新之风,吹进了上海滩,这种西洋艺术品的收藏之风,是上海滩殖民文化的延伸。海派收藏中最重要的“人弃我藏”、“标新立异”的灵魂一旦经过收藏家锲而不舍的追求,这些收藏品的特性就能形成千姿百态的民间收藏特色。

回顾历史,海派收藏在创新的同时,从来不偏废传统收藏,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从而引来了中国收藏“半壁江山”之称,与北京的京派收藏遥相呼应。那时活跃在上海滩的收藏家,堪称中国的一流收藏家,鉴赏眼光高,投资魄力大。

海派收藏在解放后曾经销声匿迹过一段时间,当它再次兴起并形成“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此时上海滩的主流收藏者,已从昔日的达官商贾、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发展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在群众性的收藏热潮中,迅速涌现出上海滩最早的一批海派收藏明星人物。

海派收藏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兼容性。上海的收藏不仅内容广博,而且不同门类之间,达到了非常和谐的兼容性。

海派收藏的第三个特征是创造性。上海人的好奇心强,这种好奇心在收藏中就表现为一种丰富的创造性。

海派收藏的第四个特征就是市场性。这个市场性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具有极敏感的市场信息;其二以收藏养收藏,下海做生意。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海派文化的传统,上海人对海外的市场信息尤为关注。

海派收藏的第五个特征是研究性。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品都是一个个历史载体,收藏艺术品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保存、研究,使其为现实生活服务。

海派收藏的第六个特征,那就是自创性。所谓“自创性”,就是自己创作(制作)收藏。上海素有“东南之都会、江南之通津”之称,五方杂居带来了各地的移民,于是各种工艺人才迅速云集这个大码头,形成了海纳百川的海派工艺人才。改革开放后,那些经验丰富甚至炉火纯青的艺术家们,适应潮流的发展,一改他们前辈的模式,自己创作、自己收藏,产生了一种新的收藏模式,形成了一个卓有影响的工艺创作群体。

海派收藏,其实远不止上述的六个特征,但我们能从这六个特征窥见海派收藏的全貌。海派收藏是什么?海派收藏是海派文化孕育下的一种分支文化、一种精神的模式,而这种文化与精神,就是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就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 艺术品收藏要盯住六品

    时下,许多人已经渐渐从关注收藏到参与其中,并开始尝试着将收藏当作个人理财的一种方式。我把我自己在收藏方面的浅显体会总结了一下,提醒刚刚“上道”的朋友们注意一些事情。在私人收藏艺术品方面,我认为应追求以下“六品”:第一是“真品..

    2025-08-27
  • 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书画收藏的“收”,主要是解决鉴定问题,多有人谈及,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论及书画收藏之“藏”。作为一个书画收藏者,倘若只知“收”,而不知“藏”,那将功亏一篑。书画属于纸绢类文物,纸绢类有机物的寿命有如俗话所说的“纸寿千年绢八..

    2025-08-27
  • 品味收藏:再创造增添收藏乐趣

    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和“藏”。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对藏品进行再创造,使收藏活动增添无穷乐趣。诱人的“奇石宴”安徽池州奇石收藏者龙旺路从多年来收集的池州石中精心挑选,根据石头的色、形、纹制作出一桌拥..

    2025-08-27
  • 国画收藏:由来久远 博大精深

    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
  • 浅谈宋元绘画的欣赏与收藏

    艺术品收藏,艺术一般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正宗,所谓不是功能性的,这和陶瓷官窑、青铜器、玉雕都不一样,这些在美术史框架中一般被称之为装饰性艺术或者是实用性、功能性艺术。绘画、建筑、雕塑在西方的市场定义中是纯艺术或者是高端艺术..

    2025-08-27
  • 我国书法收藏市场扫描

    人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惊艳登场。北京的“京”字被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印章,中间的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数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毛笔书法的形式写成,书体风格脱胎于古老的敦煌汉简体,古朴稚拙..

    2025-08-27
  • 开放时代的新收藏观 收藏文化性的转变

    收藏的动力来自何方?开放时代需要开放的收藏观:最高境界是为守护人类文明物证推动文化而收藏,其次是审美境界,讲究个人娱乐和修身养性,第三也要充分肯定投资的动力,但唯有投资而无文化,必然也走不远。我认为开放时代的收藏观要用开放的..

    2025-08-27
  • 早期油画收藏:价格与美术史地位不匹配

    “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教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来自明末清初时期姜绍闻的画史着作《无声诗史》中的一段文字,可窥见西洋画作为域外画种进入我国之始初。西画自明代传入,由..

    2025-08-27
  • 收藏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收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当收藏变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资时,一切就都变了。从过亿的拍品,到过亿的赝品,国内的拍卖市场似乎永远不缺少“眼球”。最近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一条2.2亿元成交的汉代玉凳同样赚足了眼球,当然它的代价便是赝品..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技巧与评估

    收藏书画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业考虑的投资意向。确实,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收藏些美术作品,装饰在居室、会议室时时揣摩、观赏,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资金保值、升值,进而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文化遗产,真是几全其美..

    2025-08-26
  • 扇面书画收藏日趋升温

    中国扇子历史悠久,从实用品、礼仪物演变为艺术品,经历了漫长过程。近年来,扇画行情水涨船高。2006年,匡时春拍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扇画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

    2025-08-26
  • 李国昌:学术是当代艺术收藏的基本支撑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子里,李国昌是个响亮的名字。从注重学术推广的墙美术馆(始建于2006年),到全国首家创新性的“艺术银行”(2007年),到创建资本雄厚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2008年),再到具有良好学术口碑的“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2009年第一..

    2025-08-26
  • 书画收藏的五个技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爱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2025-08-26
  • 金融资本为收藏市场增添新动力

    近几年,资本市场发育迅速,一些机构投资者涉足收藏,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给传统收藏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据笔者了解,这些金融资本的“操盘手”或是以上市公司为后盾,或是某个行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他们携带..

    2025-08-26
  •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近现代书画,通常是指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的书画作品。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中国画坛可谓风云际会、群星璀璨,产生了多位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

    2025-08-26
  • 收藏:不求永远占有 只求曾经拥有

    藏品真与假困惑着人们,赝品否定着真品,道德堕落者不断在制假,藏者的乐趣和智慧便在这真与假的辨识中得到满足和挥发。自信是在智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收藏需要自信,但更需要智慧和眼力。所以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有心人更将票证时代的..

    2025-08-04
  • 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当今社会多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以投资为收藏目地的成分太大,艺术拍卖难以体现艺术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或文化历史价值。甘学军先生在这一点上持赞同态度。他认为现在国际上却有此潮流。现在的艺术市场已经不是传统收藏的感觉,已经成为一..

    2025-08-04
  • 冷眼面对艺术品收藏热 艺术投资需谨慎

    收藏一直是投资的热门话题,进来艺术品投资火速升温,更有专家认为,高档的艺术品可以称为软黄金,比黄金还有价值。因为艺术品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提高人的美学和精神的境界。那么,面对艺术品投资市场,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眼光来对待?应该..

    2025-08-04
  •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

    2025-08-04
  • 中国画市场神话破灭 谁的作品值得收藏

    中国画市场突然繁荣所形成的市场冲击波让许多人一时蒙住了理智的眼睛,往往凭耳朵就开始了中国画投资。于是,一些所谓的老年书画家、速成画家纷纷粉墨登场,而那些早已失去艺术生命和创造力的所谓“大家”也在不断地重复,年复一年地“艺术”..

    2025-08-0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