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的“分”字标示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历书中说“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传统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2、廿四节气是我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古时我国依据阴阳消长划分四季,以廿四节气“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二分二至”四个节气分别处在四个季节的中间。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古时国外只有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依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划分四季,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角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西方当地的气候。国外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二分二至”),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四个节气。每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为冬至,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清太宗皇太极下诏将女真各部统一称为满洲,从此满族诞生并开始她的强盛之路(辛亥革命以后,满洲族简称满族)。此后每年十月十三各地满族兄弟都自发地举行庆祝活动,1989年10月举行的“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日被定..
2025-10-15龙潭坪背后有座高山,名倒荒坪,草深林密,野兽众多。周围赶仗的人不少,可是都不到这座山上去,因为山上住着个嫁匠,他只允许自己在这山上猎获野物,别人去即便野物碰在手上也捉不住,因为这嫁匠把山封了。一天,来了两个挎着猎枪、带着几只..
2025-10-04国画在我国是一个由来久远、博大精深的画种,收藏的人也很多。笔者认为收藏国画需要注意3点。初涉国画收藏,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这是因为收藏和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幅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在市场价位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只有那些..
2025-08-27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
2025-08-08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
2025-07-29居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畲族人民在“二月二”歌会和平时空闲的时间里,都喜欢打“尺寸”。“尺寸”的打法是这样的:许多人在空场上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人站在圈内,手持一根一尺多长叫做“尺”的小木棍,还有一根筷子长短叫做“寸”的小..
2025-07-28每年农历七月十三,黄平施秉两县的苗家照例要过“除恶节”。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传说,从前有个魔王,长得非常高大,力气也很吓人,最可恶的是他专门偷吃人们的牛马,害得人们有田无牛耕,有货无马驮。个个都在咒骂:“要是有人杀掉这个恶..
2025-07-1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