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班门弄斧一下。目的是抛砖引玉,望各方大家多多指教。
我很喜欢京剧,尤其是特别崇拜老生余叔岩。可惜本人生不逢时,无缘当场观其表演,只能听其十八张半老唱片来过过瘾而已。另外,还有杨宝森,王少楼,陈大?,程君谋、谭富英和孟小冬等我也都喜欢。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曾经有幸亲临观赏过其中的谭富英,程君谋和陈大?的演出,可那时在下尚年幼,根本不懂那些大牌名角到底好在哪儿。我喜欢的琴师是王瑞芝,赵继羹,孙左臣,李佩卿,耿少峰,王少卿(主要拉梅派,拉老生也很见功夫)和杨宝忠等。其中最好听的是王瑞芝的琴声。
四十多年来,一直在琢磨京剧是如何演唱的,现将在下的一些学习感想点滴略表如下:
演唱京剧首先是必须要学习京剧音韵,俗称湖广音、中州韵,也有统称其为中州音韵的。除字音的阴平(即第一声)与普通话相同外,其余阳平(即第二声)、上声(即第三声)和去声(即第四声)三声的调值与普通话都不同,另还有入声字(即第五声)。但入声字用得不多,入声字一般念得很短促,而且可随其他四声的调值来念。在唱念时除入声字外,每个字都要分字头、字腹和字尾(即声母、元音和韵母,注:有些字是无韵母的,还有些字是无声母的)来念清楚,京剧的十三辙已表述得一清二楚。不过在一句唱词或念白中,切记每个字都必须有轻重和长短之分。除此之外,还有尖团字和少量的上口字(即古读音,某些古读字音现今还存在于方言中)。中州音韵,中州在哪儿?古人云,九州之中为中州。而从现在的地图来看,也只能估计,可能是以河南和湖北为中心,包括周边省份的一大片区域,这就是中国古时的中原地区。古人曾经编过一部韵书叫《中原音韵》,再次估计,可能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即当时的官话,而且中国古代大多建都于中原地区。单从这一点来看,京剧作为国剧是当之无愧的,尽管京剧从形成至今的历史还不足二百年。所谓的韵味,首先是从字的声韵中而来,再加上其他演唱技巧而使唱腔更俱完美。京剧曲调的旋?基本上是按字音的平、上、去、入来设腔的,若改变了字音的调值,唱腔旋?必然随之而变化,这就不成其为京剧曲调了。即使创新腔,也必须尊从京剧字音平、上、去、入的规?来设腔,这样才能不失其京剧味儿。可是这也不是绝对的,确切地说必须“以字设腔”为主,偶尔亦可“以字就腔”。其次是发声技巧,必须掌握高、中、低不同音域的不同共鸣部位。如立音,即高音,用头腔共鸣。脑后音,即鼻音,用鼻腔共鸣。下界老音,即低音(喉音),用喉腔共鸣等。另外,还有一种叫嘎调,其实就是泛音,用小嗓突然拔高而产生一种不同寻常的效果。再者要掌握京剧演唱中的抑、扬、顿、磋和装饰音的运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擞音的运用。最后还要练习喷口,因为在京剧演唱中某些字必须用气喷出来才够劲儿,这些字也叫“喷口字”。
擞音也叫疙瘩音,有硬擞音和软擞音之分。杨宝森善用硬擞音,即在很短的时间内,略有间隔地抖动一到二下,状如轻微干咳。这就是明显的杨宝森特征。而余叔岩多用软擞音,同样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无间隔地抖动二到三下,状如及快速的小波浪音。这又是明显的余叔岩特征,除余外,王少楼也明显如此。而其他老生演员用擞音的程度各不相同(注:如上“论述”完全是个人感觉)。另外,还有水音(即波浪音,注:陈大?用此音较多)和空音(即在演唱中某字如同念白,无明显音阶的上滑音)等等,等等。抑、扬、顿、磋即轻重缓急,就是俗话说“要有节奏感”。想必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即常说的“气口”,气口就是在一句唱腔中有某几处停顿间歇处必须唤气。另有一些微小停顿不须换气,因为那不是气口。因此,在下粗浅地认为,一旦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说学会唱戏了,不过还不包括身上和把子。严格来讲,“会唱戏”的定义中应该包含“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过去管演戏就叫做唱戏,唱戏不同于唱歌,歌是一首一首唱的,而戏是一出一出唱的。所以,毫无疑问,要唱戏不下功夫是唱不了的,清唱也决不是只要张嘴即成的。
今儿所简述的主要是关于一些老生的基本唱法,并且完全是个人体会。青衣的唱法是以胸腔共鸣为主,其他装饰音等与老生也有相近之处,可惜在下至今还未曾对此进行研究过。对于京剧,在下纯属业余爱好,既未拜过师,亦未真正学过戏,连票友都算不上。所以,就无法再往下聊身上和把子了,但在下对此依然兴趣浓厚。望戏迷网友中高人大家不妨聊聊京剧中的身上和把子,请上受在下一拜。据传说,早先的内行艺人们还是很乐意教业余者唱腔的,可是,身上和把子是从不轻易教人,原因是怕饭碗被人给抢走,此话说来也不无道理,不懂身上、把子就无法演戏。如今时代不同了,京剧的境况又如此这般,说句笑话,恐怕现今没什么人会去抢京剧演员的饭碗的。
以上所述,主要内容和一些个人的看法可能与近期网上论坛讨论趋向有一定距离,望多包含指正。
本源及其艺术规律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洪阜内容提要:京剧声腔是以一种有别于其他戏曲的声腔旋律构成的,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的声腔韵味。其韵味要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京剧声腔韵味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
2025-10-31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京剧声腔丰富,包罗万象,来源广泛而复杂,这里作一个简单罗列。1、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部分(主腔部分,使用胡琴伴奏)西皮:脱胎于梆子声腔,最早产生于湖北襄阳地区,名叫襄阳调。基本板式有--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导板、散板、摇板..
2025-10-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10-31(31)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32)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33)工尺戏..
2025-10-31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原来我国古代音乐中乐器的定调以笛或箫为准。通用的笛分为七调。即上字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
2025-10-31过门,就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在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什么板式的唱腔就要有什么样的过门,有经验的观众一听过门就知道演员要唱什么板式,什么调门,什么节奏,甚至能分出演唱者是老生,还是老旦,是青衣,还是花脸。..
2025-10-31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是要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进到戏的规定情境中去,集中精神、集中精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不懈怠地把角色的神气和情态传达给观众,既不消极地懈场出戏,也不单纯卖弄技艺以表现自我,因为这同样是与角..
2025-10-31指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表演笑的难度也很大,仅次于哭,再次是念白。在这里把念白列为第三位,并不是表示念白容易。实际上,在架子花脸的表演中经常是念多于唱,而且有的戏念韵白(如《法门寺》的刘瑾),有的戏念方言白(如《审李七》的李七..
2025-10-31这条谚语流传极广,其含义在于强调念白在整个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条谚语并无贬低唱工的意思,只是通过念与唱对照的方式构成夸张的修辞效果,以突出地显示念白的重要性,即以矫枉过正的语言纠正人们轻视念白的观念。为什么说念..
2025-10-31京剧前辈名家在演唱方面,一向主张出新,从不墨守成规。近些年来,也曾出现几位后辈演员,在出新方面取得成就。前些年,看童芷苓演出“荀派”名剧《勘玉钏》,由秦雪玲以二旦扮演丫环鸾英。这出戏里的这个角色,虽归于二旦,可是戏很轻。只有..
2025-10-30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
2025-10-30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