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过节是唐代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市民最普通的过节方式就是设宴欢聚,因而家宴消费在节日饮食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比如除夕是中国传统的阖家欢聚之夜,唐代沿袭“守岁”的风俗,无论是喜是悲,家宴在除夕守岁时都是不可缺少的。守岁后迎来新的一年。从元旦开始,唐人继承了前代的习俗,用长达一个月的持续宴饮来庆祝新年。
在这一个月期间,长安富贵人家子女还有游春的习俗,期间多进行宴饮,所费颇多。如“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再如与元旦、寒食并称为唐代三大节日的冬至,人们过节的方式也以设宴为主。《唐国史补》里载:冬至时,郎中赵需家“致宴挥霍”,足见唐代城市中人们过节时宴饮消费的数量可观。
节日饮食消费的另一特色就是对许多特定节日食品的消费。唐代元旦时饮屠苏酒、食五辛盘、咬牙饧,寒食日食麦芽饧伴大麦粥、杏仁酪、枣面饼,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约定俗成的饮食习惯不仅代表了一种节日文化的形成和日益浓厚,而且带动了城市节日消费经济的发展。
诸如这样的食店在节日期间成为家家户户肴馔丰盛的保证。反过来,节日饮食消费所具有的消费群体范围广泛,消费欲望强烈和消费量大等优点,又成为促进城市饮食业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
基诺族男女青年都喜爱踩高跷赛。竞赛分两种:一种是高跷踢架。两人一组,双方踩在高跷上,相互以高跷架踢对方踩着的高跷架,踢倒对方高跷者为胜方。另一种是高跷赛跑。人数不限,参赛者踩着高跷站在起跑线上。一声令下,踩着高跷跑向终点。距..
2025-09-12祝贺寿辰的饮食礼仪祝寿过生日是人生礼仪中的重要内容。饮食方面,十岁、二十岁生日,只吃切面就可以了。贺生日一般都要庆贺,多以寿桃、寿面为礼,本家还有外加白糖、云片的。寿桃被看作为仙桃,面条取其绵长,都表示祝贺长寿。同时也送寿幢..
2025-09-03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佤族总人口为39.6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
2025-09-02我国的德昂族主要分散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永德、保山、澜沧等县,分布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绝大多数的村寨都是和景颇、佤、汉等族分寨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
2025-09-01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1949年前,佤族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只贯穿在生产、宗教等社会生活活动中,未形成专一的学校教育体系,极少的私塾或学校也未形成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机构和人员奇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佤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佤族在过去漫长..
2025-09-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