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佤族习俗简介

2025-07-29 08:18历史文化

佤族,现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地带。山峦重叠,平坝极少,被称为阿佤山。山区气候比较复杂,盛产经济林木。密林深处,栖息着象、虎、豹、熊、鹿、麂子、野猪等珍贵野生动物。佤族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佤族从事农业为主,喜饮酒、嚼槟榔。嚼槟榔使许多人染成黑齿赤唇,以此为美。饮酒的酒具多用竹筒,凡节庆、婚丧、待客、议事时,都要按传统礼仪敬酒,因而有“无酒不成礼”之说。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舂碓舞”等。

“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沧源崖画在沧源县境内勐省、曼帕、曼坎等地海拔2000余米的山崖上,至今仍保留着10余处古代崖画,距今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这些崖画图案皆呈红色,绘画的染料多采用当地所产的赤矿粉,用牛血调和制成。崖画内容以舞蹈和狩猎场面居多,也有生产劳动,原始宗教祭祀的情景。在一块长30米的山崖上,舞蹈、狩猎人物及牛、猴、鸟等动物图像多达数百种,体态形象逼真。还有一幅类似庆祝胜利凯旋的场景,一群胜利归来的人们手执兵器,驱赶着猪羊,分成若干队伍走回村寨。村寨用一椭圆线条围成,内有多座干栏式房屋。崖画中,还有叠立罗汉、头顶长杆、弄丸、舞流星等“杂技”表演的画面。崖画表现手法古朴独特,画人体多勾勒成三角形,面部不细绘五官,仅通过四肢部位表现出人体的动作、体态与感情。描绘动物也省略细部,粗线条地勾勒出角、尾、耳等。

沧源崖画分布在佤族聚居区,被当地佤族视为神圣之地。崖画上的人物图像,被佤族人们奉为“仙人”。千百年来,每逢旱季或年节,佤族和当地居住的其他民族都要到岩画地点举行庄严的祭祀活动,点燃香烛,摆上象征吉祥的祭品,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在佤

[page]族的各种器物中,最神圣、尊贵之物莫过于木鼓。过去,佤族笃信原始宗教,每年都要照例举行多次大型的“祭鬼”仪式。于是木鼓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祭祀工具。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盛大活动。传统的木鼓以红椿、红色树为原材料,长约200厘米,直径约70厘米,鼓身挖一条长约150厘米,宽约15厘米的直槽:中是掏空,槽两侧各刻一鼓舌,鼓舌周围留有空隙,起共鸣作用。每个佤族村寨都至少有一对以上的木鼓,较小者称“公鼓”,较大者称“母鼓”,供奉于专门的木鼓房中,置于两根横木之上,以防潮湿。较大的村寨,有数个木鼓房和数十个木鼓。大约一两年就需要更换新木鼓。制作新木鼓时,首先需要从森林中拉回一段大树干,称之“拉木鼓”。

拉木鼓是佤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般在阳历1月间进行。届时,魔巴(巫师)鸣枪并敲击召集村寨群众。举行祭祀和剽牛活动。制作木鼓,大约要6至10天时间。

古往今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当时,遇有战争等紧急事态。用木鼓示警集众;猎手捕获虎豹等野兽,也要击鼓表示敬意。逢年过节或宗教祭祀之时,木鼓更是振奋人心的乐器。当人们用大木棒敲打鼓身时,可以发出四种不同音响,(多为一人敲打,也可数人合击)铿锵有力,节奏交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鼓语”。20世纪70年代以后,木鼓经过改制,成为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登上了新时代的文艺舞台。

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相对来说,男子服饰除包黑色包头上没有什么特别。但喜欢纹身,其中多数在胸脯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图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长刀或火枪,给人以雄壮威武之感。而妇女们的装束特点分明与众不同。最突出的是头戴宽约3公分左右的银箍,留长发;身着靛青色无领大襟右衽及横条花筒裙。腰系红布宽腰带和数十根细藤圈。耳挂垂肩圆形大耳环,颈戴银质大项圈,细项链。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戴长约五公分伞状大耳筒,筒顶还刻有各种花纹。有的妇女在耳筒内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币,出门赶集,随用随取,很是便利。在佤族聚居区西盟,无论家庭贫富妇女们都有一副宽手镯,长年套在手腕上。

相传,从前阿佤山的原始森林里常有野熊出没,野熊有个特性,抓住人死不放手。一天,一个美貌的佤族姑娘上山采集,碰上了野熊,躲避不及,聪明的姑娘赶忙从竹篮里拿出饮水的竹筒,套在手上,大胆沉着地迎上去,让野熊握住。野熊自以为猎物到手,竟飘飘然起来,姑娘乘机悄悄从竹筒抽出来,化险为夷。从此,姑娘们外出将竹筒套在手腕上,以防不测,久之,竹筒就演变成宽手镯了。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欢度新米节农历八月中旬,是阿佤山最忙碌的季节。晨雾朦胧,远远的山梁上便传出咚!咚!……的舂米声,不一会,粗糙的稻谷就变成赤色的米粒。

[page]新米节,是佤族人民最喜爱的节日。在谷子刚成熟的时候,各家各户根据头人公布的时间和地点,先到地里采摘一把“头谷”拿回家中。一部分放在备好的谷仓里或屯箩里,另一部分舂成新米,煮一锅饭,打出7碗,饭头上各放一块大肉,再打7碗水酒,一同放在供台上,请天神、地神、山神、谷神、列祖列宗来享用。又点亮7根香火,念经老人就位做奠祭仪式。接着把供过的新米饭先请老少品尝。佤族认为,老人和小孩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这样做,是对神仙、祖先的尊重,对老人和孩子的珍爱。夜幕降临,同胞们聚在一起,围着灼灼的篝火,伸出油亮的手臂,踏着木鼓强烈的鼓点,韵着调子,通宵达旦地欢度新米节。若有远客,主人便请客人共度良宵。他们把最上等的水酒,最上等的鸡肉烂饭端上来让客人品尝。让你感知这个民族的豁达和忠厚。

佤族是个非常好客的民族,自酿的水酒清凉香甜,素有“无酒不成礼”之说。佤族喝水酒的方式很讲究。主人先喝一口,用右手擦一下竹筒杯,再双手递给客人。这时客人要伸出右手,手心朝上接过酒杯,以示谢意。客人喝一口后,照主人的样子递给别人,轮流共饮。不管有多少人,不论喝多少杯,使用的酒杯只有一个。客人在饮酒时得注意禁忌,千万不得用手去摸头或耳朵,也不要向主人家的女孩子送饰物或香烟,因为这会被看成是求爱的表示。新米节的第二天,全寨青年出动修道搭桥,准备好驮运新谷进寨的道路。妇女们更是不闲着,修补谷,屯箩、蔑笆、打扫楼内外的尘土,浆泡棉毯,清洗物件;小孩子好似泥鳅没头没脑地往河里钻。新米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尽兴欢乐,青年男女吹着悠扬的口弦,各自寻找着喜爱的情侣。三天过后,人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秋收。

  • 佤族的银饰品有什么特点和样式?佤族的大耳环简介

    很早就听说佤族的银饰品非常奇特,耳环大得出奇夸张,大得让人不敢相信。不久前,我慕名来到孟连县的富岩乡,终于见识到了这样的大耳环。 富岩佤族妇女的耳环,以纯银打制而成。大小不同,造型各异。有的似缩小了的象脚木鼓,直径3至4厘米,..

    2025-07-29
  • 佤族舞蹈《秧歌》的情节简介

    沧源佤族自治县文工队创作的佤族舞蹈《秧歌》中有一个情节:青年男女一边劳动一边调笑说唱,在小伙子们的频频进攻下,姑娘们就会满脸羞涩地把自己抽的烟锅递给自己中意的小伙子。随着烟锅传递次数的不断增加,姑娘和小伙子的感情也不断加深,..

    2025-07-29
  • 佤族祭祀活动叫谷魂有什么仪式?佤族叫谷魂活动简介

    “叫谷魂”是佤族敬祈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意思是将谷子的魂叫回来,让它粒粒饱满,来年获得更大的收获。叫谷魂一般在每年谷物快要成熟时进行,由村中一户比较富足且有一定声望的人家来主办。是日,要请“魔巴”(巫师)做“法事”,要唱歌(叫谷..

    2025-07-29
  • 佤族历史是什么?佤族由来简介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

    2025-07-29
  • 佤族三弦有什么奇风异俗?佤族三弦制作材料简介

    居住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布饶克人(佤族支系)村寨里经常响三弦声。原来三弦声悠扬的地方,往往就是布饶克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布饶克人的三弦与其他三弦不同,它的三根弦线,用粗细不等的钢丝拴系而成,弦尾振音口用蟒蛇皮蒙面。弹奏时,只要..

    2025-07-28
  • 佤族槟榔的种类是什么?佤族嚼槟榔习惯简介

    嚼槟榔:佤族男女皆喜欢嚼槟榔,每人随身携带装有槟榔的小包。槟榔是圆饼形的,加上石灰、烟草、麻栗树叶同嚼于口中,随嚼随将红色唾液吐出(据说嚼槟榔,有防蛀牙的攻效)。嚼槟榔把嘴唇染成红色,佤族人以此为美。..

    2025-07-28
  • 畲族凤凰装有什么样式及特点?畲族凤凰装简介

    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叫凤凰装。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以后凡出门或节日时戴,..

    2025-07-28
  • 佤族西盟型铜鼓的历史起源是什么?佤族西盟型铜鼓特征简介

    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
  • 畲族打尺寸的历史由来是什么?畲族打尺寸的故事

    居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畲族人民在“二月二”歌会和平时空闲的时间里,都喜欢打“尺寸”。“尺寸”的打法是这样的:许多人在空场上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人站在圈内,手持一根一尺多长叫做“尺”的小木棍,还有一根筷子长短叫做“寸”的小..

    2025-07-28
  • 土家族旅游 土家山寨酉阳庙溪村是历史古寨

    美丽的土家山寨酉阳庙溪村在酉阳自治县庙溪乡庙溪村10组,有一个叫大蛇阡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在群山掩映..

    2025-07-28
  • 土族历史 土族和土家族有啥区别

    土族的族名则源于其祖先“吐谷浑”,因“吐谷浑”在唐代中期后称“吐浑”,而“浑”在蒙古语中是“人”的意思,所以后..

    2025-07-28
  • 白族的秀邑石雕是什么样的?白族石雕简介

    有首民歌唱道: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建转角楼,石匠难雕石狮子,铁匠难打铁绣球。可这首歌经鹤庆县白族群众演唱时却..

    2025-07-27
  • 白族小吃简介 白族小吃雕梅有何特殊之处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我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方式。来到大理,虽然很遗憾没有机会品到著名的..

    2025-07-27
  • 榴莲糯米糍的做法简介

    关于国外的小甜点,是有很多品种的,比如这道榴莲糯米糍,就是很多人在下午茶时候的必选,下面小编告诉你一款精致的小..

    2025-07-27
  • 历史探索:五代十国时期发行的钱币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是五代十国,从五代十国时期发行的钱币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是多么的混乱,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

    2025-07-23
  • 白兰地生产原料简介

    白兰地是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其独特幽郁的香气来源于三大方面:一是葡萄原料品种香,二是蒸馏香,三是陈酿香。由此看来葡萄品种是如此之重要,用于酿制白兰地的葡萄品种一般为白葡萄品种,白葡萄中单宁、挥发酸含量较低,总酸较高,所含杂..

    2025-07-22
  • 历史傻上黄巢起义是什么样的军队?以人肉为军粮是真的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历史上以黄巢为首的军队吃人,甚至载入史册是真的吗?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2025-07-22
  • 张释之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历史评价很高呢?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官员,但是要谈论道西汉时期的著名执法的官员,那么非张释之莫属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

    2025-07-21
  • 亚洲人的送礼习俗

    亚洲人的送礼习俗1、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等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

    2025-07-20
  • 国外送礼习俗

    国外送礼习俗随着形势的改变,社会的发展,我们和外国朋友交往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外交知识,了解外国人的礼仪常识,在与他们的交际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1、如何送礼出国后上一般都要向外国朋友赠送一些小礼品以表示祝贺、慰问和..

    2025-07-2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