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12年2月22日是藏历水龙新年第一天。藏历新年是藏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敬奉、期盼、祝愿的日子,是唱歌、跳舞、喝酒的日子。流传千年的藏族历法赋予这片神奇的土地别样的风情。
吃“古突”,家人团聚
2月20日是藏历12月29日,在这一天,按照传统习俗,藏族群众全家团聚,围在一桌吃“古突”,饭后,每家每户都要进行“驱鬼”仪式。
“古突”是一种面疙瘩粥。“古”的意思是九,“突”即“突巴”,意为面疙瘩。主妇在煮饭前悄悄在一些面疙瘩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九种物品,代表着九种寓意。
在拉萨市达孜县帮堆村,拉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古突。拉巴的侄子多吉吃到了硬币,得意地说:“看来我会有好运了!”
接近零点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驱鬼”。多吉点燃一团干草走进每个房间,口里喊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然后把燃烧过的灰烬拿出家放在十字路口。他说:“这时千万不能回头,到家里才能回头,这样今年的邪气、霉运就全部都丢出去了。”
摆“切玛”,喜度除夕
21日,藏历除夕,拉萨火树银花,鞭炮声阵阵。很多家庭把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盒放在供桌的最中间,左边放麦粒,表示全年能吃饱,右边放糌粑,寄意生活富足。
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切玛”盒装扮好,插上精美的酥油花、五彩的麦穗和艳丽的鸡冠花。在西藏,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糌粑是农业的精华,酥油是牧业的精华,而“切玛”则是两者的结合。
拜新年的时候,主人会向客人敬献出“切玛”,客人便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从“切玛”盒中捏一点炒麦粒或糌粑向空中撒三下,同时口中念诵“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祝福语,然后把剩下的放到嘴里吃掉。
除“切玛”外,供桌上还摆放了很多东西,每一件都代表一个新年的希望。藏族妇女次阿说:“摆上酥油、糌粑和砖茶,是祝福全家人生活不愁;摆上面粉做的桃子,希望大家身体都好。”次阿在儿子丹增的床上放上了一套新衣服,“明天初一一定要穿新衣服,也希望他有一个新的开始。”
位于八廓街北街的藏宝聚是一家藏装店,店员拉姆说:“现在过年大家都要穿新衣服,每年藏历新年前一个多月藏装就开始卖火了。”
新年初一,“醉”在不眠中
22日藏历大年初一,尽管前一晚的鞭炮响彻了夜空,人们还是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新年第一天的祈福。
一大早,众多信教群众来到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着新年的首次朝拜。大昭寺前,两座香炉里火光熊熊,藏族群众带来了松柏枝和糌粑。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和着朝佛群众的诵经声,大昭寺的气氛比平日更显神圣庄严。
78岁高龄的藏族老人多吉在儿子搀扶下,摇着经筒围着布达拉宫转经。他说:“今天是个喜庆日子,我一早就来转经,期盼生活更加平安顺利。”
这一天的拉萨街头,藏族群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不管熟识或是陌生,都相互送上一句真诚、友善的问候:“扎西德勒!”
按惯例,许多单位在新年第一天举行团拜会,员工身着传统的节日盛装,拿来了自家酿的青稞酒和“卡塞”(传统油炸食品)等食品,互相敬酒、祝福。
不同家庭的青稞酒有不同的口味,度数、颜色都有所不同。尽管现在有企业批量生产的青稞酒上市,但大多数藏族群众还是喜欢在过年的时候自己酿制青稞酒,这样更能显示主人家的用心和对客人的尊重。
随后大家围成一圈,随着藏族传统歌曲的节拍跳起了锅庄舞。每个人都情绪饱满,即使不会跳的人也被热情的藏族同事或朋友拉来一起舞动,虽然脚下的动作不很协调,但脸上同样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十五天,高原又一春
按照藏历传统,从初二开始,亲戚朋友、邻里街坊要外出走动,互相拜年。在拉萨等地,初三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看赛马。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举办马术表演,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马术队运动员扎西塔杰说:“我们藏民族有这样一个传说,只要看了藏历初三的马术表演,就能给来年带来好运。”
新年期间,藏族群众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带上节日食品和供品,把房顶上敬奉了一年的五彩经幡换上新的,并举行古老的敬神仪式“土苏”,“土”即房顶,“苏”即敬拜。
五彩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色组成。在西藏文化中,五色分别代表了五种自然现象——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黄土。
藏历新年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最后一天,家家户户撤下新年供品——子珠、卡塞、水果、糖果、酥油人参饭、羊头等,自此进入正常的工作生活。众多信徒还会前往各处寺庙朝拜供奉,祈求新年风调雨顺。
藏族老阿妈次吉感慨地说:“小时候过年,撤下供品的日子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因为可以吃掉这些好吃的东西。如今生活好了,小孩的零食太多了。”
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了,但在西藏延续数百年的各种传统习俗却始终未变。藏历新年比公历、阴历新年来得都晚一些,在持续多日的欢声笑语中,拉萨庭院里干枯了一冬的桃树枝头,悄然绽放出粉嫩的小花,辉映着人们的笑脸,预示着高原又一春的到来。
每年藏历七月六日至七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历的八、九月份,在西藏,在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它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藏族人称之“嘎玛日吉”,意思是洗澡的日子。在节日里人们全家一齐到附近的河..
2025-07-14中秋月满,沐浴正酣。今年,藏族群众在中秋小长假期间恰逢民族传统节日——沐浴节。沐浴节,通常为“沐浴周”,藏语称为“嘎玛日吉”(弃山星),一般在每年藏历的7月上旬举行,延续7天左右,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据说,每年初秋,“弃山星”..
2025-07-14盐井天主教堂内部盐井天主教堂外观每当晨曦初现,乳白色的雾霭从大山深处的密林中缓缓升起,又或夕阳斜下,遥映着远处的雪山之时,一群藏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诵《圣经》祷辞。这实在令人惊奇,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
2025-07-09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群众唯一的宗教。其实不然,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就坐落着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盐井天主教堂是1865年由一位法国传教士筹建,占地12000多平方米。自1865年至1949年间,先后有17名不同..
2025-06-1912月10日清晨,位于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广场上桑烟袅袅、人潮涌动,藏族妇女盛装打扮,或手捧鲜花,或背着青稞酒结伴而来。大昭寺千佛廊内,身着西藏各地特色服饰的妇女们手拉手载歌载舞。这是她们在庆祝西藏传统民俗节日“吉祥天母节”。“吉..
2025-06-03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市)专业艺术团将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城市社区居民、部队官兵、寺庙僧尼、敬老院等社会各阶层群众进行丰富多彩的节日慰问演出80余场,同时组织群众演出队广泛开展积极向上的自娱自乐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的节..
2025-05-14西藏围棋不是舶来品,而是雪域高原的土生土长物。同西藏的大部分娱乐方式一样,带有宗教的痕迹。最初的围棋用于占卜、发咒,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游戏,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其本有的占卜、发咒的作用。据一些专家的考证,西藏围棋的历史大约已有四..
2025-05-09为迎接藏历新年的到来,拉萨市园林局工人在林廓北路上悬挂灯笼。记者江飞波摄为了进一步丰富节日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西藏博物馆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将在2月22日藏历新年初一,举办藏历新年年俗文化活动,给市民送上..
2025-04-24所谓佛教“前宏期”和“后宏期”,系专指佛教在藏族地区传播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而言。“前宏期”指公元七世纪初叶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以前期间的佛教(即由佛教在吐蕃本部初传,几经周折到吐蕃赞普达玛灭佛);“后宏期”一般指公元十..
2025-03-29僧人预演“跳神”仪式 摄影:王昕秀僧人预演“跳神”仪式 摄影:王昕秀楚布寺为跳神法会做准备 摄影:王昕秀3月2日,距今八百多年的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楚布寺,为迎接一年一度的冬季法会,提前一天对法会上最重要的“跳神”活动进行..
2025-03-292010年6月21日下午3:30,刚刚从西藏高原考察归来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西藏丹萨替造像研究》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该所所长霍巍教授主持。黄先生首先介绍了研究丹萨替造像的意义。他认为丹..
2025-03-29擦擦(图片来源:资料图)擦擦是藏区十分常见的泥质佛像。我们在寺院,在玛尼石堆旁或佛塔下,或在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山洞、水边,都能与它不期而遇。制作擦擦是藏区众多地方一直保留的传统,它多是在凹型的木质模具内捺入软泥等材质后压制成型..
2025-03-07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