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姓延续百年传统习俗始终未变

2025-07-15 08:05历史文化

公历2012年2月22日是藏历水龙新年第一天。藏历新年是藏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敬奉、期盼、祝愿的日子,是唱歌、跳舞、喝酒的日子。流传千年的藏族历法赋予这片神奇的土地别样的风情。

吃“古突”,家人团聚

2月20日是藏历12月29日,在这一天,按照传统习俗,藏族群众全家团聚,围在一桌吃“古突”,饭后,每家每户都要进行“驱鬼”仪式。

“古突”是一种面疙瘩粥。“古”的意思是九,“突”即“突巴”,意为面疙瘩。主妇在煮饭前悄悄在一些面疙瘩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九种物品,代表着九种寓意。

在拉萨市达孜县帮堆村,拉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古突。拉巴的侄子多吉吃到了硬币,得意地说:“看来我会有好运了!”

接近零点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驱鬼”。多吉点燃一团干草走进每个房间,口里喊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然后把燃烧过的灰烬拿出家放在十字路口。他说:“这时千万不能回头,到家里才能回头,这样今年的邪气、霉运就全部都丢出去了。”

摆“切玛”,喜度除夕

21日,藏历除夕,拉萨火树银花,鞭炮声阵阵。很多家庭把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盒放在供桌的最中间,左边放麦粒,表示全年能吃饱,右边放糌粑,寄意生活富足。

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切玛”盒装扮好,插上精美的酥油花、五彩的麦穗和艳丽的鸡冠花。在西藏,自古以来人们认为糌粑是农业的精华,酥油是牧业的精华,而“切玛”则是两者的结合。

拜新年的时候,主人会向客人敬献出“切玛”,客人便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从“切玛”盒中捏一点炒麦粒或糌粑向空中撒三下,同时口中念诵“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祝福语,然后把剩下的放到嘴里吃掉。

除“切玛”外,供桌上还摆放了很多东西,每一件都代表一个新年的希望。藏族妇女次阿说:“摆上酥油、糌粑和砖茶,是祝福全家人生活不愁;摆上面粉做的桃子,希望大家身体都好。”次阿在儿子丹增的床上放上了一套新衣服,“明天初一一定要穿新衣服,也希望他有一个新的开始。”

位于八廓街北街的藏宝聚是一家藏装店,店员拉姆说:“现在过年大家都要穿新衣服,每年藏历新年前一个多月藏装就开始卖火了。”

新年初一,“醉”在不眠中

22日藏历大年初一,尽管前一晚的鞭炮响彻了夜空,人们还是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新年第一天的祈福。

一大早,众多信教群众来到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着新年的首次朝拜。大昭寺前,两座香炉里火光熊熊,藏族群众带来了松柏枝和糌粑。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和着朝佛群众的诵经声,大昭寺的气氛比平日更显神圣庄严。

78岁高龄的藏族老人多吉在儿子搀扶下,摇着经筒围着布达拉宫转经。他说:“今天是个喜庆日子,我一早就来转经,期盼生活更加平安顺利。”

这一天的拉萨街头,藏族群众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不管熟识或是陌生,都相互送上一句真诚、友善的问候:“扎西德勒!”

按惯例,许多单位在新年第一天举行团拜会,员工身着传统的节日盛装,拿来了自家酿的青稞酒和“卡塞”(传统油炸食品)等食品,互相敬酒、祝福。

不同家庭的青稞酒有不同的口味,度数、颜色都有所不同。尽管现在有企业批量生产的青稞酒上市,但大多数藏族群众还是喜欢在过年的时候自己酿制青稞酒,这样更能显示主人家的用心和对客人的尊重。

随后大家围成一圈,随着藏族传统歌曲的节拍跳起了锅庄舞。每个人都情绪饱满,即使不会跳的人也被热情的藏族同事或朋友拉来一起舞动,虽然脚下的动作不很协调,但脸上同样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十五天,高原又一春

按照藏历传统,从初二开始,亲戚朋友、邻里街坊要外出走动,互相拜年。在拉萨等地,初三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看赛马。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举办马术表演,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马术队运动员扎西塔杰说:“我们藏民族有这样一个传说,只要看了藏历初三的马术表演,就能给来年带来好运。”

新年期间,藏族群众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带上节日食品和供品,把房顶上敬奉了一年的五彩经幡换上新的,并举行古老的敬神仪式“土苏”,“土”即房顶,“苏”即敬拜。

五彩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色组成。在西藏文化中,五色分别代表了五种自然现象——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黄土。

藏历新年从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最后一天,家家户户撤下新年供品——子珠、卡塞、水果、糖果、酥油人参饭、羊头等,自此进入正常的工作生活。众多信徒还会前往各处寺庙朝拜供奉,祈求新年风调雨顺。

藏族老阿妈次吉感慨地说:“小时候过年,撤下供品的日子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因为可以吃掉这些好吃的东西。如今生活好了,小孩的零食太多了。”

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了,但在西藏延续数百年的各种传统习俗却始终未变。藏历新年比公历、阴历新年来得都晚一些,在持续多日的欢声笑语中,拉萨庭院里干枯了一冬的桃树枝头,悄然绽放出粉嫩的小花,辉映着人们的笑脸,预示着高原又一春的到来。

  • 官员被百姓抓起来,为何朱元璋反而表扬呢?

    常熟县陈寿六擅自将本县县吏顾英绑缚送往南京,不仅得到朱元璋热情接见,而且还被其称赞为伟大、奇男子。朱元璋并且以..

    2025-08-27
  • 秦朝百姓吃什么?揭秘秦朝时期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现代食物丰富多样,在食物不充沛的秦朝,百姓们都吃什么?他们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

    2025-08-20
  • 揭秘宋朝服制,官员与百姓的穿着有何不同?

    现代很多人流行穿汉服,那么古代服装长什么样?宋朝的服制是怎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民众服饰以..

    2025-08-20
  • 刘秀重建东汉后,匈奴是如何骚扰骚扰边疆百姓的?

    秦汉时期,匈奴作为雄踞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让中原王朝大吃苦头。白登山之战中,杀父自立的冒顿单于领导着匈奴大军,让汉..

    2025-08-16
  • 明朝末年百姓的生活如何?李自成起义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跟随?

    对于苦难中的多数农民来说,满清能取缔腐朽的明王朝未必不是一件幸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虽..

    2025-08-07
  • 西藏农民喜过“望果节”

    8月7日,西藏拉萨堆龙县的村民们比赛马术喜迎“望果节”。中新社发陆欣摄“望果节”广泛流行于西藏农区。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西藏藏族农民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

    2025-08-06
  • “望果节”来源于西藏古代兵役制度

    边多是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藏族音乐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撰写了大量民俗研究文章,对藏军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扎洞村群众庆祝“望果节”喜迎又一丰收年(白玛赤列供图)边多说:“我小时候曾经被迫当过几..

    2025-08-05
  • 朱元璋是如何得到百姓拥护的?他为什么不接纳蒲氏家族?

    朱元璋本是贫民出身,凭借自身努力与高超的计谋手段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大明王朝。除了自身努力外,朱元..

    2025-08-05
  • 西藏、青海民族经济考察组到临清考察工作

    8月12日至13日,西藏自治区民宗委郭东红处长、青海省民宗委经济处苏英蕾副处长等一行五人在聊城市民宗局民品办史仰海主任陪同下,到临清市考察民族经济工作。临清市政府办公室、临清市民宗局有关同志陪同活动。考察组先后深入到临清三和纺织集..

    2025-08-05
  • 西藏唯一天主教堂

    盐井天主教堂内部每当晨曦初现,乳白色的雾霭从大山深处的密林中缓缓升起,又或夕阳斜下,遥映着远处的雪山之时,一群藏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诵《圣经》祷辞。这实在令人惊奇,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藏族群众唯一的..

    2025-08-01
  • 擦擦:西藏美术史上的“珠链”

    擦擦是藏区十分常见的泥质佛像。我们在寺院,在玛尼石堆旁或佛塔下,或在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山洞、水边,都能与它不期而遇。制作擦擦是藏区众多地方一直保留的传统,它多是在凹型的木质模具内捺入软泥等材质后压制成型,然后脱模而出。造型通常..

    2025-07-31
  • 西藏经幡——风中的祷文

    经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图片来源:资料图) 印有经文的“风马”经幡,据说最早出现于噶举教派寺院的旗绳上。藏传佛教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地诵念经文,特别是六字箴言(即观音神咒“嗡、嘛、呢、叭、咪、哞”),因为这六个字被认为是..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礼敬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主要介绍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礼敬法器。礼敬法..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二称赞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称赞法器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种类包括锺、鼓、铃、铙、钹、锣、海螺、骨号、铜号、银号、唢呐等。锺用金属铸成,有大小各式。教徒作法事时,击之以召集僧众。..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三供养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供养法器供养类法器专为供养之用,包括香炉、灯台、幢幡、华盖、璎珞、花笼以及供养器盆、盘、钵、杯、碗等等。香炉和灯台均为供于佛像前,分别用于烧香和照明的法器。幢有羽毛、宝石、金饰、丝绢等类,其形式为..

    2025-07-31
  • 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四——持验法器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扎、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镢、本巴瓶、法轮等。曼扎,即曼陀罗,是藏传佛教密宗神圣的坛场。僧人修法之地。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形制有圆有方,..

    2025-07-31
  • 周武王为何要放过商朝百姓?当时的诸侯国遵守了什么原则?

    说到周武王,当时的他已经把殷商给灭亡了,为什么却没有对商人斩草除根?难道是周武王心太软了,还是有其他的故事可言..

    2025-07-25
  • 唐太宗为何要改革均田制?让百姓生产安定与发展经济

    唐太宗为了使百姓生产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其在隋朝的基础上改革发展均田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2025-07-17
  • 西藏沐浴节:星光化作药,秋水沐健康

    每年藏历七月六日至七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历的八、九月份,在西藏,在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它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藏族人称之“嘎玛日吉”,意思是洗澡的日子。在节日里人们全家一齐到附近的河..

    2025-07-14
  • 西藏:中秋小长假 恰逢沐浴节

    中秋月满,沐浴正酣。今年,藏族群众在中秋小长假期间恰逢民族传统节日——沐浴节。沐浴节,通常为“沐浴周”,藏语称为“嘎玛日吉”(弃山星),一般在每年藏历的7月上旬举行,延续7天左右,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据说,每年初秋,“弃山星”..

    2025-07-14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