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1日下午3:30,刚刚从西藏高原考察归来的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先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西藏丹萨替造像研究》的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该所所长霍巍教授主持。
黄先生首先介绍了研究丹萨替造像的意义。他认为丹萨替造像风格壮美,工艺精湛,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丹萨替造像的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元代藏传佛像艺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研究藏传佛像艺术风格的演变,特别是外来艺术向西藏本土风格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丹萨替造像亦为我们提供了西藏14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的标尺,弥补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空白。接着黄先生从以下七个方面对丹萨替造像进行了探讨:
一、丹萨替造像形成的历史背景
丹萨替造像以丹萨替寺而得名,丹萨替寺位于山南桑日县江乡日岗村北的一个腰上,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为帕竹噶举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帕木竹巴。多吉杰布时期,仅有他个人修行的茅屋一间,1198年始由他的两个大弟子止贡巴和达隆唐巴开始修建祖拉康大殿。丹萨替寺作为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同时也是帕竹噶举派分出的8个支派的母寺,宗教地位较高,历史上有名的京俄·扎巴迥乃、扎巴仁钦、绛曲坚赞、扎巴坚赞等重要人物均长期担任丹萨替座主,直至1434年发生内乱,1481年帕竹政权被推翻,才衰落下去。
目前的丹萨替寺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海拔4400米。1962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1993年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投资重建。
二,佛教造像的调查与发现
国外学者中最早关注丹萨替造像的是图齐,他在1948年曾访问过丹萨替寺,并亲眼看到帕木竹巴家族为丹萨替寺座主们建造的诸多舍利塔,塔身周围有造像,在其著作《去拉萨及以远》一书中首次提出这是一种特殊风格,随图齐入藏的弗朗西斯梅尔拍有图齐称赞的舍利塔多幅图片。目前丹萨替造像散见于西方的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据初步统计,总数约100余尊。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批造像,国内学者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布达拉宫等有关的出版图录中,仅发现3尊丹萨替造像,瑞士施罗德著的《西藏佛教塑像》第二卷中刊出的有10余尊,中国信息中心的出版物中有10余尊。不过,我国2005年在对丹萨替寺重建时,在遗址上出土有600余件文物,造像约有300余尊,存放于当地,但具体情况不详,更谈不上研究。
三、丹萨替寺造像的供奉形式
黄先生认为,丹萨替造像属于一种特殊的供奉形式,即不同于一般佛像,供于佛龛内或神坛上,而是供于舍利灵塔的塔身周围,少则200余尊,多达3000余尊。此种情况不仅在藏文文献中有记载,如《红史》、《汉藏史集》、《朗氏家族史》等的记载,而且黄先生通过对比弗朗西斯梅尔拍摄的舍利塔的多幅图片和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在造像背后发现的可能原来用于固定塔身的构件,更加坚信了这一判断。
四、丹萨替造像的时代与分期
丹萨替造像作为历史上流行的一种佛像风格,有其产生、发展和衰退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丹萨替寺的发展(13-15世纪)。
黄先生将丹萨替造像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一,产生期:为13世纪,即第二任、第三任座主灵塔的兴建时期;二,发展、定型期:为14世纪,即丹萨替寺及帕竹噶举派的全面兴盛期;三,衰落期:1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帕竹政权的灭亡,丹萨替寺亦衰落下去。
五、丹萨替造像的特征
整体风格特征为: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杏仁状大眼,四肢粗壮,仰莲座的莲瓣饱鼓,莲座低矮,座下另有基座,装饰繁复,大小规格一般在25-35厘米,稍大者在60-70厘米,以35厘米左右者为多。
六、造像的风格来源
西方学者更多地倾向于认为丹萨替造像的艺术风格来源于尼泊尔。而黄先生认为13世纪以后,尼泊尔风格已在西藏得到发展,已变成了西藏的风格,是西藏本土风格的影响,理由如下:一,题材上:已形成了具有教派思想和修法特点的新的神像崇拜体系;二,造型样式上:没有现成的仪轨可以依据,均为重新设计和创造;三,风格上:融入了藏民族的审美风格;四,历史文化背景上:进入13世纪的我国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内地中央政府统治,经济、文化上的发达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
七、丹萨替的造像题材
有上师、本尊、佛母、空行母、佛陀、菩萨、护法等。
在以上七个方面对丹萨替造像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讲解之后,黄先生又指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和问题所在:
1,丹萨替造像流行300余年,期间风格具体变化何在?
2,丹萨替造像出自何地和哪些匠人之手?有否具体造像粉本?
3,丹萨替寺历史上共建有多少灵塔?(18座)
丹萨替造像是否都来自舍利灵塔供奉?(非也)
4,丹萨替寺作为帕木竹巴主寺,同时又是帕竹八小派的母寺。
14世纪在帕木竹巴全盛时期,丹萨替寺及其造像艺术凭借帕竹万户和政权的势力流行于其管辖的广大势力范围内。因此研究丹萨替造像不是狭义的丹 萨替造像,而应是广义的具有教派和地域特色的造像风格。
5,丹萨替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这种风格是否影响和延伸至丹萨替寺壁画和唐卡等绘画艺术上?
6,丹萨替造像对明代西藏地区佛像产生了哪些影响?
最后,黄先生将其即将出版的有关丹萨替造像研究的新作之目录框架先行与听者进行了分享。
擦擦是藏区十分常见的泥质佛像。我们在寺院,在玛尼石堆旁或佛塔下,或在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山洞、水边,都能与它不期而遇。制作擦擦是藏区众多地方一直保留的传统,它多是在凹型的木质模具内捺入软泥等材质后压制成型,然后脱模而出。造型通常..
2025-07-31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它大致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和劝导等六大类。不同种类的..
2025-07-31经幡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图片来源:资料图) 印有经文的“风马”经幡,据说最早出现于噶举教派寺院的旗绳上。藏传佛教主张信徒循环往复地诵念经文,特别是六字箴言(即观音神咒“嗡、嘛、呢、叭、咪、哞”),因为这六个字被认为是..
2025-07-31我们以超科学的角度,来看左右旋法螺,有说右旋法螺是稀罕法器,有说左旋法螺是俱有神奇功效,在此全列举出来供各大网友参考一下即可。右旋法螺:代表佛陀三条颈纹,一说代表佛语。象征佛陀宣说法音,如螺声远扬四方,广传天下利益众生,永世..
2025-07-31双鹿金轮 “双鹿法轮”是藏传佛教寺庙常见的标志物。尤其是在大昭寺,屋顶那组“双鹿法轮”的雕塑成为这座寺庙的视觉象征。一种通常的现代解释是它象征着佛祖当初在鹿野苑第一次讲法,或称初转法轮,甚至吸引了野鹿来听;而实际上在佛教的早期..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内容。主要介绍藏传佛教法器之一礼敬法器。礼敬法..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称赞法器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种类包括锺、鼓、铃、铙、钹、锣、海螺、骨号、铜号、银号、唢呐等。锺用金属铸成,有大小各式。教徒作法事时,击之以召集僧众。..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供养法器供养类法器专为供养之用,包括香炉、灯台、幢幡、华盖、璎珞、花笼以及供养器盆、盘、钵、杯、碗等等。香炉和灯台均为供于佛像前,分别用于烧香和照明的法器。幢有羽毛、宝石、金饰、丝绢等类,其形式为..
2025-07-31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扎、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镢、本巴瓶、法轮等。曼扎,即曼陀罗,是藏传佛教密宗神圣的坛场。僧人修法之地。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形制有圆有方,..
2025-07-31说到宝瓶,汉地的朋友可能更熟悉。且不说观音手中那只能够起死回生的净水瓶,也不说《西游记》里大鹏雕手里那个最厉害的“阴阳二气瓶”,说是“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方抬得动。此宝能装人,人在其中,若不言不语..
2025-07-30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在社交活动中,电话使用频率相当高,掌握电话交谈的艺术十分重要,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打电话,二是接电话。一、打电话谁打电话,谁就是这次电话交谈的主动行为者,所以要打电话肯定是有目的和原因的,或是告知对方某..
2025-07-21公历2012年2月22日是藏历水龙新年第一天。藏历新年是藏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敬奉、期盼、祝愿的日子,是唱歌、跳舞、喝酒的日子。流传千年的藏族历法赋予这片神奇的土地别样的风情。吃“古突”,家人团聚2月20日是藏历12月29日,在这一..
2025-07-15每年藏历七月六日至七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历的八、九月份,在西藏,在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它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藏族人称之“嘎玛日吉”,意思是洗澡的日子。在节日里人们全家一齐到附近的河..
2025-07-14中秋月满,沐浴正酣。今年,藏族群众在中秋小长假期间恰逢民族传统节日——沐浴节。沐浴节,通常为“沐浴周”,藏语称为“嘎玛日吉”(弃山星),一般在每年藏历的7月上旬举行,延续7天左右,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据说,每年初秋,“弃山星”..
2025-07-14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
2025-07-13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盐井天主教堂内部盐井天主教堂外观每当晨曦初现,乳白色的雾霭从大山深处的密林中缓缓升起,又或夕阳斜下,遥映着远处的雪山之时,一群藏民手握胸前的十字架,心中默诵《圣经》祷辞。这实在令人惊奇,在大多数人眼里,藏传佛教是中国西藏自治..
2025-07-09电影《疯狂原始人》里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克鲁德用尽全力把家人一个个扔到对面的安全地带,自己被留在茫茫烟尘之中,对面的一家人凑在悬崖边,一起吹响手中的海螺呼唤对岸生死不明的克鲁德的场景。海螺悠悠,穿透空间的阻隔,带着家人的牵挂,..
2025-07-08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