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卓尼县洮河沿岸的半农半牧区及农区的藏族青年男女婚姻,虽有自由结合的习惯,但仍然施行着"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制。某家的女子被男家父母看中,愿为儿子娶来作妻时,便请一个女媒人,向女家父母去探询,女家若同意,便再请正式男媒拿着一铜壹酒,壶颈系一条"哈达"(有些地方系红布带,有吉祥之意)去说媒。酒多为青稞酒,以此为"透话"礼。媒人回男家复命时,女家给媒人一支箭,名曰"女儿箭"带回去,表示愿意结亲之意,自此成为姻亲,完成了订亲或订婚程序。
自订婚后,男方家每年须向女家送礼两次(正月、八月十五),直至结婚后为止。送的礼物第一年每次十二个馍,一瓶酒,俗名为送酒。以后馍馍减去两个,酒相同。需要商议迎娶事宜时,媒人亲自去送礼。
之后,由女方家长报说女儿的陪家品,实际上就是向男方提出索要彩礼的要求,男方根据女家陪嫁的多少,相应地提出给女方的彩礼,新娘的衣物饰品则需男方一次或分几次送足。贵重的金银饰物在订亲时承诺,成亲后逐渐补置。彩礼除现钱外,还有衣服、头饰、耳饰、手镯、戒指等物。
另须整猪一口,腊肉六、七块,大砖茶数块。家庭富有者,还要牵一头牛或一匹马。农区的彩礼多为粮食、布料与现金,嫁衣布料单薄,色彩鲜艳。过去多用棉布、绸缎、条绒等,现在亦流行毛料之类。彩礼一般由妇方家列出彩礼清单,经过媒人和男女双方家主商议决定。彩礼一般在娶前"吃酒"时一并由媒人送到女家。
在结婚的那天,媒人要牵一匹骏马并领一马夫送到女家,以供新娘骑乘。所需马的毛色,公、母都须经萨里哇(占卜的喇嘛)推算。到女家对神位尊辈行过礼后即背着一双新妇绣花鞋和疋上置珊瑚的毛红返回,表示新人随后就来,男家见了鞋,就派预备好的迎亲妇到村外去迎接,手中端碗,夜里盛着酒或牛奶,碗边抹上三点酥油,或拿一火把。女家前来送亲的多则39人,少则26人,以新娘的舅舅为主,其中也包括庄村邻居与新娘的兄弟等,统称"尚欧",还有两名伴娘,称"巴饶"。
新娘上马前,由其母与女眷将其团团围住,头对头的唱哭嫁歌,称为"打巴欧"。送亲队伍全部乘马前往,在快到男家时,送亲者还要赛马一番。新娘到村头下马时,迎亲的妇人将所端的酒或牛奶请新娘用手指蘸一下,或将所持的火把拿一下,但也有置之不理者。这时两家所预先请好的几个老妇人,便相互戏谑,讽剌新郎如何不好,新娘如何美丽、俊俏。到最激烈时,各不相让。在没法"停火"时,男方家就要各献哈达一件,方可言和。
新娘到门口时,喇嘛诵念"扎什才宝"(吉祥经),"管把"(红教徒)则施法驱邪,婆母端盐、牛奶给新娘喝后新郎手持"司土"在新娘的头上右转三圈左转三圈,含有除邪魔之意,末后再在头上打一下表示将来可管服新娘。接着新郎就领新娘专拜祖先神主和"管把",女站男跪,拜毕后新郎到房顶朝着南面竖一些松树枝,上撒以炒面、茶叶、青稞酒、酥油等再放一哈达火焚,叩拜四方,这样大礼才算行毕。
婚礼中男方宾客云集,炕头端坐"沙尼"(亲房)中德高望众的老者,负责婚礼总管。担负演唱婚礼歌的"官兴"也守候在堂屋门口,帝边桌上摆着抹有三点酥油和担着柏香技的碗。
当"尚欧"们拥着新娘来到大门外时,男方的四位娘娘(姑妈)手捧酒碗,向"尚欧"们祝福道安。"尚欧"们则用中指蘸酒三下,弹向空中。这时"阿巴苯本"(苯教僧人)口念咒语,送出"祀食",婆婆手执铁勺,里面放几个烧红了的鹅卵石,浇上食醋,随着升腾的雾气,围绕送亲的人群左右各转三下,弃于水洞,意即送走晦气,后才将新娘拥入大门行大礼。所有送亲的"尚欧"则成为新婚宴席中至高无上的贵宾。
入席后每人面前各摆一只抹有三片酥酒的酒碗,象征吉祥。"官兴"手执酒碗,向宾客们致以热情的祝婚词后,双方即开始边吃边唱"善巴",4名女客边唱边舞"阿迦",直至婚礼结束。
吃过"起脚面"(婚礼结束前娘家人吃的长面条),男方须赠每位"尚欧"一盘蒸馍,一块猪肉肋条,肩搭一条哈达后,尚欧们才护拥新娘乘马返回娘家,遵循新娘"不落夫家"的古风遗俗。十天半月甚至半年后,娘家父母重新将新娘送来,夫妻才得以洞房花烛,过上甜蜜生活。
在客家农村的很多地方,女儿出嫁那天,仍保留着举行坐“摸栏”仪式的风俗。在出嫁妹哩上轿前(清晨),长辈们、众亲戚以及看热闹的人都聚在大厅里,由一位德行好、育有儿女、夫妻健在的“好命人”为其举行坐“摸栏”仪式。“好命人”先拿一个..
2025-10-16民间禁忌,同民间宗教和信仰一样,也较复杂。作为特殊的民俗,禁忌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它们具有神圣和圣洁的性质,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二是对受鄙视的财物,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违反这..
2025-10-15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藏族节日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节日文化在其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藏民族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
2025-09-20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且十分注重礼仪的一个民族。甘孜州藏族,作为藏民族一员,不例外有多种多样的礼仪习俗。对家人长辈的礼节藏族对长辈十分尊敬,让男性长辈盘腿坐居上方。女人只能并脚侧坐下方。女性长辈虽坐下方..
2025-09-02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的是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镇。另外,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县的农牧区也有少数的塔塔尔族。“塔塔尔”和“达怛”、“达旦”、“达达”、“达靼”同为“鞑靼”的不同译音。根据2000年..
2025-09-02乞巧: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
2025-08-28匈牙利风俗和礼仪一、服饰礼仪在正式社交场合,匈牙利人着装很注意整洁,男子多穿保守式样的西服,也有的穿双排扣西服;女子则多是裙子配上衣,也有的穿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在平时,人们穿着较为随便,青年男女穿牛仔服的不少,对衣服的颜色和..
2025-08-12四川绵阳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镜,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藏族(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他们的服饰十分独特。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
2025-08-11门巴人基于企盼人丁兴旺,对婴儿起名字是相当重视的,总想起一个吉祥美满的名子。婴儿降生后三天,主人拔掉了象征"闲人免进"的忌讳树,请来喇嘛,回答生的日期和时辰,经喇嘛掐算,或说娃儿从天界而来,或说娃儿从龙宫而来,并说这个娃儿是猪..
2025-07-17节日时段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七举行盛行地区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节日来源俄喜节是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人民的古老节日。关于俄喜节的由来,当地民间传说颇多,其中有这样一种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从西藏、云南等地先后迁来阿哲、让甲..
2025-07-14客家人一般指原籍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主要节日:过年"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
2025-06-26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全国境内藏族总人口目前约超过480万,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约占一半),其余分布于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果洛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
2025-06-25藏族人都爱吹笛子:牧羊人爱吹笛子,流浪的人爱吹笛子,出家的喇嘛也爱吹笛子。为什么人人都爱吹笛子呢?有这么一段故事:很久以前,藏王朗达玛统治西藏的时候,苦差役像石块一样压得人们透不过气来。瘟疫、山洪、风暴,接二连三侵袭着人民。..
2025-06-25据说,清朝初年香火鼎盛时期,瞿昙寺是禁唱“花儿”的。有一年,土匪包围了寺院,当地群众被围困寺内,情况越来越危急。有一位老汉就率领大家唱起了“花儿”,歌声像风一样传向四面八方,在黑夜中越传越远。附近的香客、脚户甚至方圆几十里的..
2025-06-0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