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以面食如小麦、青稞、玉米等为主食,副食主要是洋芋等蔬菜。食牛、羊、鸡、鸭肉,但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放血后才能吃。遇节日和吃“宴席”,喜以面和清油为料,炸“油香”、“酥馓”等以及各种花果,味香色美,十分好吃。东乡族的手抓羊肉是一绝,西北闻名。
锅塌东乡人的主要食品。青稞面发酵后,做成块状,贴在锅上蒸或烙熟,这种食品东乡族称它为“锅塌”。
琼锅馍把酵面装在琼锅里,在炕洞里烤熟。
烧洋芋东乡族种植的洋芋淀粉含量高、沙质、味甘,煮、烧、炒都可餐用,尤以冬春二季以炕洞烫灰里烧焐的洋芋为最佳。剥掉一层皮,便呈现出烤成油黄的内质,又脆又沙又香。冬季寒冷的清晨,妇女们揽出洋芋,不洗不摘,焐在炕洞滚烫的土灰里,过一个时辰,掏出来端在堂屋的炕桌上,一家人偎在一起,拿起烫手的烧洋芋,两手交替着,又吹又拍,又说又笑地吃早饭的情景别有情趣。
空苦把洋芋切成小块,洗净后煮在锅里,煮的时候撒上几碗青稞面,熟了拿勺背搅匀捣碎,放点酸菜后食用。如果再拌之于油辣子和蒜泥、咸菜,也很好吃。
东乡族炒面稠汤冬天,青稞还可以做炒面稠汤,把青稞炒熟后,和上些胡麻,磨成一大口袋炒面,压在缸里,一般早上吃炒面稠汤和干揪炒面,喝茶。青稞如果和在豆子、尕丙豆中磨成的面叫和田面,酸浆水和田面疙瘩子(擀成的碎饭),则是较惯用的晚餐。
东乡族馓子油炸食品,酵面中和上清油、鸡蛋清,尔后像柱面一样,拉成筷子粗细,盘成一尺见方。
搅团比撒饭要搅得稠,用筷子可以切成团状,再拌上以油炝的葱花浆水汤中,拌上辣子、蒜泥和韭菜胡萝卜咸菜,可口清爽。
米面窝窝也是常见食品之一。把米面用滚烫的开水搅拌成团块,装在琼锅里,在炕洞里烧熟,带甜味,有时窝窝里还放上甜枣,就更甜了。
油香油炸的小饼子,中间需切两个小缝。
花馃馃油炸的小宗食品;酥散:油炸的大麻花,有人的胳膊粗细,扭成盘旋状,一尺见方,食用时掰开分食。东乡人对所有的面食,无论大小,都得掰开吃,不得一拿上就囫囵吞吐。
东乡族麻贴一种笼蒸的油花小馒头;酥盘:一种特制的大馒头,1个足有2斤多;仲卜杜:特大馒头,一般一个大蒸笼里放1至3个,1个有8斤到9斤重,食用时切成片。
东乡族罗婆弱一般混煮一些青稞、小麦、豆子或大豆,多喜用羊头及羊蹄杂碎一齐煮用。羊蹄杂碎,燎掉毛,反复冲洗干净,再放上花椒,青盐,和粮食混煮在一起,讲究要煮熟煮烂,是可口的美味食品。
东乡族喜欢饮茶,一般爱喝云南的春尖茶和陕青茶,来客人以“三香茶”(一般加冰糖、桂圆或烧枣)待之。在盖碗茶内放有茶叶、冰糖、桂圆或红枣、葡萄干、杏干等,叫“三泡台”。
东乡族忌吃猪、狗、马、驴、骡和凶猛禽兽的肉;忌吃自死动物和动物的血。自禁烟、酒。禁止未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经允许进入清真寺大殿。吃饼子、馍馍要掰开吃。
东乡族食牛、羊、鸡肉,须经阿訇或年长的穆斯林屠宰,宰者带“阿布德斯”,即经大小净沐浴,否则禁食。宰了的牛、羊、骆驼的阳具务须割去扔掉,绝对禁食。禁食自死亡物及一切猛兽奇禽之肉;禁食猪、马、驴、骡、狗、猫肉和一切动物之血。忌用非穆斯林人的灶具。宰食的牛、羊、鸡,只可言“宰”,不可言“杀”。
每年的斋月只吃两餐,两餐都在夜里,白天滴水不进,头一餐叫“萨哈勒”,一般在鸡叫头遍,就已进餐,第二餐在日落西山以后,两餐都不见太阳,无论平时或是斋日,每顿饭进餐时,先由长辈搭口以后,全家人才能进餐;长辈不吃,其余人也不得进餐,厨房掌勺炒菜的人也不得试尝咸淡。
东乡族用水非常讲究。忌在饮用水和沐浴的水泉边、溪水边洗衣服、洗物、饮畜;禁非穆斯林人入灶房缸内舀水,到井中汲水或倒水。
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
2025-07-19东乡族对丧葬很重视,对所有亡者,不分年龄性别,一样对待。东乡族实行土葬、速葬。通常在逝世当天料理丧事,进行埋葬不隔夜。只有亡人的直系亲属因路远赶不及当天奔丧的,才破例等候一天。丧葬较节俭,亡人埋葬不用棺木,不戴饰物,不陪葬。..
2025-07-19东乡族信奉伊斯兰教,信教者仅次于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伊斯兰教对东乡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东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对东乡族的风俗、文化、伦理道德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教在东乡地区兴起大约在明代,但..
2025-07-19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
2025-07-18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在东乡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约在元末明初时,由哈木则率领的第一批40名传教士到达东乡地区。后来人们尊称他们为40个“舍亥古杜布..
2025-07-18东乡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羊毛制品是东乡人服饰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冬季穿羊皮袄,不..
2025-07-18东乡地区山大沟深,海拔2400多米,是高寒地带,毛毡为高寒地带所必须之物。擀毡是东乡族的传统手工艺。擀毡也是东乡族比较普遍的手工活。村里的男人一般都会擀毡,且手艺精湛。东乡毛毡的种类很多,有春毛毡、沙毡(山羊毛)、绵毡(绵羊毛)..
2025-07-18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
2025-07-18生育习俗散居在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的回族,其生育习俗受汉族的影响颇深。比如小孩满月、周岁、十岁都要请客祝贺,产妇“坐月子”等也和汉族相似,但也有和汉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的生育习俗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它包括三个环节,即“取经..
2025-07-17在原始社会时代,原始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到认识生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们就懂得利用树叶和兽皮遮盖和保护自已的生殖器。黎族地区毛道乡出土男生殖器“石祖”图腾崇拜物、保亭县三道地区黎族崇拜女性乳房的基石,印证了黎族自古以来对生育的..
2025-07-17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就是一例。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
2025-07-15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每逢新春佳节,所有喜庆的事儿都往一块儿凑。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就连新人们的婚礼也愿意选在这个时候举办。在台湾,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愿意在这个时候结婚,而且他们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
2025-06-27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人死后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请“释比”念经,丧主为死人净身,穿寿衣3~6件入棺,父母健在者穿白色,其余为深色,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
2025-06-26回族把祭祀亡人叫“锅里倒油”或叫干“尔麦里”。主要是祭祀直系亲属亡人,祭祀教主等。祭祀直系亲属亡人一般根据亡人“无常”(逝世)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的规模。祭祀从人“无常”后埋葬的当天晚上开始。丧主家要熬“米粥”,炸油香和烙油..
2025-06-26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