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罐操作方法1、投火法:将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将罐速置于患处,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火罐,以免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2、闪火法:火在罐内壁烧1-2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患处,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3、滴酒法:选用浓度较高的白酒少许,滴于罐内,点燃后罩在患处。(四)注意事项拔罐疗法简便易行,见效快。副作用少,但拔罐时要注意温度,不要烧烫伤皮肤,取罐时用手指尖压罐口伤肤,使空气进入自行脱掉,不要强行硬拉,以免拉伤皮肤。有些疾病不宜采用本法,如皮肤破溃发炎、小儿抽筋、水肿痛、气血亏损之体、怀孕后、有内脏病患的均不宜采用。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范围大小各异,故选罐有殊。病变范围小,则选用一个适当口径的罐即可。病变范围大的,如腰部扭伤(民间称内腰杆子),则可按肌束疼痛位置范围排列多个罐。有局部皮肤麻木或疼痛,功能:减退者,可将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多次拔,至皮肤潮红为止(闪罐法)。对于各种急性软组织损伤等,可以针灸罐结合。如软组织伤,民间认为“闪股气”,可先用三棱针、鞋底针、碎碗渣子等按部位大小剌血适量,然后拔罐,常可增强效果。留罐时间则根据罐的吸拔力的强弱、皮肤的厚薄、术者的经验来决定,一般留罐5-15分钟。拔罐法实际上是一种物理疗法,使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充血,通过肌体的调节功能:以疏通气血,宣泄风寒湿邪,从而直接改善局部状态,故达到治病目的。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
2025-10-25土家族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2025-10-25一个县官丢了金印,害怕皇上知道了问罪,要他的家丁捉拿强盗,限期三天破案。谁知三天以后,家丁们都陆续回到衙门禀告:“没见强盗,只有几个可疑人。”县官喝道:“都给我抓来一一拷问!”第二天一清早,便押来了三人。第一个瘦子被带上堂来..
2025-10-04冬子锣,又称小钩锣。土家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响铜制成,形似盘状,锣面平坦无脐,锣体较钩锣更小。面径10厘米,锣边宽1.7厘米。锣边无孔无绳。锣棰木..
2025-10-04点子,土家族、布依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用响铜制作,形似小锣,锣面平坦无脐,锣面直径9.5厘米~10.5厘米、锣边宽2.3厘米~3厘米,锣边钻有三个小孔,用细绳系于带有三条腿的圆形竹圈中,锣面悬空朝上,竹圈..
2025-10-04在湖南湘西北的大山深处,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它能用简单的乐器,打奏出深山里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人们喜怒哀乐的声音。千百年来,当地人们用清一色的铜制乐器打奏出了天籁之音,并且曾多次作为中国打击乐艺术珍品走出国门,蛮声海外..
2025-10-04田天原名:田贞见,男,生于1963年农历闰四月十四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池口人,土家族。1979年毕业于长阳一中,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两年后破格转入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分配到武汉市文联工..
2025-10-04商业信件的种类及e-mail的礼仪商业信包括介绍信、推荐信、辞职信、请求信、谋职信、解雇信等,我们只学习几点通则,以介绍信、推荐信、辞职信为例。商业信通则商业上用的信笺是很重要的,这往往是一家公司或一个商人对另一家公司或另一个商人..
2025-08-13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医药卫生知识与经验。鄂伦春族常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有少量动物药,未见矿物药。植物药多数专作药用,但有的兼作食用或以食为主。动物药用较多,具有民族特色。常用..
2025-08-10嚼槟榔:佤族男女皆喜欢嚼槟榔,每人随身携带装有槟榔的小包。槟榔是圆饼形的,加上石灰、烟草、麻栗树叶同嚼于口中,随嚼随将红色唾液吐出(据说嚼槟榔,有防蛀牙的攻效)。嚼槟榔把嘴唇染成红色,佤族人以此为美。..
2025-07-28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