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陶瓷造像

2025-09-16 08:09历史文化

佛教的传人普及、中国化与中国瓷器的发明、发展、繁荣共同进步、精神与物质的渗透,必然影响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不仅在型制,而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常用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日用、陈设器皿,广泛用于钦食、祭祀、陈列、弘扬教义。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内容:人事现象逃脱不了因果报应,人们遭遇种种病苦烦恼归根到底是因为有情欲贪爱,信佛者必定能够得到精神的安抚、解脱。佛教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出世主义,以超道德、超现世为最高境界,与中国儒家的“忠”、“孝”构成根本矛盾。中国的佛教徒对此进行改良,通过孝亲廊清因“弃世出家”而带来“无父无君”的误会,增进各阶层对佛教的亲近感,而且还配合儒家和官府使“孝道”广布民间,在维系儒家的纲常和宗法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佛教的传播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佛典的翻译和解释,一种是建寺度僧造像立塔,而向中国民间传播佛教,是以简捷的形式融以简单的佛理,除了用世俗故事、符咒方式外,便是造像了,因为造像奠定了中国民间佛教信仰主要尊神。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众说纷纭,但可信的考证为汉代张骞出使西城,而传入中原。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明帝,天竺(印度)人开始到汉朝,恒帝最喜欢佛教,官中曾经奉祀过黄金的佛像。西汉并没有盛行,到东汉后期才逐渐盛行,南北朝达到顶峰,成为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战祸连连,兵荒马乱,人民无不对现实生活感到无奈与悲观,而佛教倡言佛者必能脱离苦海,且死后还可荣升涅磐净土。佛教的神不灭论、轮回论、因果报应论,正好把人们的“合理”追求委之于“来生”、“天国”,使人的精神得到安抚解脱,于是争相诵经、礼佛、以求佛来济助。随唐儒家的“拜王者、报父母”也深深渗入了佛教教义。佛教各宗的首领出入官廷,内部头目也分官阶领官俸,佛教进一步中国化了。随之而来的是佛教艺术的世俗化,敦煌壁画中唐壁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变化了,如六朝“清赢示病之容”的维摩诘至唐代变为健壮老头,印度传来的饲虎、贸鸽、施舍等悲惨、残酷的场面,被“极乐世界”的欢乐、幸福、安宁、中国式的大团圆取代。佛教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和中国石窟艺术的繁荣。南方更注重佛理推敲,促进了中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北方更注重佛的形迹宣传,开凿大量的石窟。从现存石窟中,可以地看到印度犍陀罗王朝佛教艺术对中国的影响。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融合表现于壁画内容中,是北朝石窟壁画题材大量从印度传入的佛本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神话逐渐绘入壁画,与佛主和菩萨并列的是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等。早期印度的佛、菩萨、伎乐人多为圆脸、高鼻深目、半祼体,佛身上所饰字形花纹也是从印度传来的。随着佛教中国化,在石窟壁画的风格和技法中,中国传统因素也逐渐增强,体态也由圆脸变为魏晋时江南人的瘦削、清秀,又向半圆的隋唐式转化。2、中国陶瓷文化弘扬了佛教教义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定要渗透到人类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中去,在一个政治紊乱、社会失常的状态下,佛教不独填补了人们心灵的空虚,也提供了一个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佛教和民间信仰融合后,产生了降魔伏妖与祈求佛福的种种仪式,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中国吸收并自创各派,产生了新的教义。中国陶瓷常常用佛教中的人物作为雕塑借以弘扬教义。维摩洁即维摩,意译为“净名”《维摩洁经》说他是古代一位乘居士,是解脱境界现身说法的代表人物。飞天梵名“键闼婆”,意译为“天乐神”、“吉祥天”,是欢乐和吉祥的象征,佛教壁画中常见。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是修行得道人的僧侣、佛的弟子。传说释迦有十六个弟子,称“十六罗汉”,力士有世俗和佛教两种,元代藏传佛教对蒙古统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藏传教有关的陶瓷日用器皿开流行。贲巴壶:作为佛教专用器物,与阿拉伯人携来中原贮水具扁壶不同,贲巴壶主要用于佛事,相传释迦牟尼平生有九龙灌顶事迹。复《楞伽经》说“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又传闻天竺国王即位须以四海之水灌顶以表祝愿。故我国藏传佛教将贲巴壶专用以宗教仪式。元代***教(佛教分支)传播蒙古,而满族受蒙古文化影响很深,也尊喇嘛教。清代官窑生产此壶是为了供朝廷赐给天下喇嘛各寺,朝廷也曾将贲巴壶赠予曲阜孔庙,示意尊敬。贲巴壶有流嘴、但无执柄,使用时手握壶颈,若贲巴壶省去流嘴,便称贲巴瓶,佛教徒用于盛水,或者插草其中作为礼佛陈设,因此称藏草瓶,贲巴壶也称藏单壶。贲巴是藏语音译,而梵音原作“军持”,密宗《千手千眼观音大悲心经》曰:“若为生梵天者,当于军持”。《庶物异各疏》:“梵语军持,一云军迟,此云瓶也”。又《释氏要览》云:“净瓶梵语军迟,此云瓶,常贮水,随身用以净手”。《大悲心经》又曰:“若为令一切饥渴有情得以清凉者,当为甘露手”。其手印图解亦为握水瓶,故军持复称甘露瓶。明代所制军持大多有流嘴,形状与清代贲巴壶略相似,只是结构轮廓简洁,纹饰青花,无多装饰,仍为用具,贲巴壶出于清官窑者辄为喇嘛教法器。折腰碗:撇口、斜壁、折腰、小圈足。碗腹较浅,硬折腰、圈足甚小,随着元朝皇帝对藏传佛教的尊奉,西藏的饮茶习惯也开始流行,以末茶、面和酥油同搅成膏,沸汤点之的“兰膏”,用末茶和酥油同搅,沸汤点之“酥签”。容器是浅腹的木碗或铜碗,与折腰碗相似,可见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僧帽壶:元代出现的新器型,口沿一侧设流,另一侧口沿高起似僧帽,束颈腹部鼓出,下承圈足,器盖卧入口沿之下,呈圆形,较平坦,一侧伸出遮流,上有扁圆钮,因型似僧铝的法冠而得名。仿西藏银壶造型,藏语称为“缪甘伊”,是向佛敬酒时斟酒用的,欢迎贵宾时用来敬青稞酒,可见僧帽壶与佛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多穆壶:也是元代出现的新器物,型如直筒,上部略小于下部,上部一侧出一流,另一侧有曲柄,顶部半周高起,作僧帽状装饰有盖,壶身有三周较宽的凸弦如箍,上下以归并条连接,相交处有圆钉。是仿木制或银制的“索拉”,“索拉”分为有流和无流两种,前者是酥油荼壶,后者盛放大米和人参果。据称多穆是满语奶茶,多穆壶即奶茶壶,元代的藏传佛教,清代的喇嘛教,使它在教徒的生活中流行。高足杯:上部为侈口碗,下承竹节形或圆柱形高足,足下端稍外撇,足内中空无釉,足和碗间以胎泥相接,关于这种高足杯的用途,过去认为是蒙古人在马上喝酒用的“马上杯”。据考藏语高足杯称为“噶予域仁”,主要用来盛酒或放人参果、大米做成的食品,是喇嘛教中具有极高地位的供器,使用时将高足杯插入金属器座中,一般置于寺庙的主佛前,平时则收藏在特制的杯套中,***和班禅在最重要的场合上使用,其他人严禁使用,与宗教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德化瓷塑出现于宋代,盛行于元代。明代由于“象牙白”瓷土的运用,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瓷塑大师艺术达到高峰,尤以何朝宗的瓷塑观音最为珍贵。清乾隆《泉州府志》说:“何朝宗……善陶瓷像,为僧伽大土,天下传宝之”。这些瓷塑佛像流传到亚非欧一些国家,被当作珍贵的艺术品供陈列观赏,然而在日本和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或没有完全“伊斯兰化”的国家,却把它作为偶象来崇拜,日本的基督教徒竟将德化生产送子观音瓷塑佛像当作圣母玛丽娅来崇拜,有不少华侨也将他们带到所在国供奉,其需求量之大几乎达到惊为的程度。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元明清北京宫廷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

    2025-10-29
  • 中印边境卡孜河谷地带发现古格王国早期佛教遗存

    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
  • 五台山发现佛教曹洞宗派图塔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大足南山道教醮坛造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

    2025-10-28
  • 金坛市艺坛新锐参展 佛教书画联展

    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
  • 米兰壁画: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
  • 晋城迴波寺第二届佛教文化节举行

    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
  • 河北临漳抢修邺城遗址佛教造像50多件

    4月底,工作人员在修饰佛像。中新社图 4月26日,河北省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所透露,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自今年3月公布以来,邺城考古队一直加紧对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已经抢救修复佛教造像50多件,抢救修复工作正在..

    2025-10-08
  • 佛教“涅槃四德”与南朝宫体诗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指出,南北朝时期,大乘佛典盛行,尤以《涅槃经》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关于经中提到的佛教修习要解决的最终目的涅槃问题,梁武帝萧衍解释道:“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不异涅槃,涅槃不异生死,不行二法是彼此..

    2025-10-08
  • 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

    2025-10-08
  • 甘肃千年佛教石窟病害严重 将启动调查修复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所专家对文殊山石窟群的前山万佛洞、千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千佛洞壁画进行详细病害调查和现场修复前期实验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年来不断遭受地震、洪水冲刷、雨水侵蚀等自然灾害,作为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甘肃文殊山石窟文物..

    2025-10-08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文峰塔像“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安阳市天宁寺导游告诉记者。“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秒,不负..

    2025-10-08
  • 直贡梯寺佛教音乐羌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观看跳神的观众 藏历4月25日,直贡梯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直贡昂却”(音译),即直贡梯寺夏季大法会。记者从直贡梯寺寺管会了解到,直贡梯寺的佛教音乐·直贡噶举派音乐、直贡噶尔羌姆,于2008年2月已列..

    2025-10-08
  • 碑林博物馆展佛教造像

    投资6100万元倾力打造的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成开放短短月余,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6月30日,记者从碑林博物馆获悉,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

    2025-10-07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甘肃东乡发现佛教石窟壁画

    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该县唐汪镇红塔寺石窟内,发现一处约50平方米的石窟壁画。壁画内容主要有佛本生故事画,菩萨、罗汉、护法像等,以及清代墨书题记。该石窟壁画是甘肃省临夏地区发现的除炳灵..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亮相

    6月7日,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于12日在该馆亮相,这也是省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献上的一份“文化大礼”。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甘肃省博物馆特地..

    2025-10-0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