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2025-10-08 08:33历史文化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

“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军主任惊叹说。2006年开始设计建设的梵宫,投资16亿,2009年已经完工,并成功承接了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梵宫位于无锡灵山景区,该景区是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内有一尊高达88米的国内最大铜佛像,于1997年11月15日落成开光。与大佛比邻而立的梵宫于2009年建成,气势恢宏,宝相庄严,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是灵山景区的灵魂。

梵宫高三层,采用退台式建筑布局,以南北为轴线,东西呈对称分布,后侧为曼陀罗形态的圣坛。灵山旅游景区规划部的贺玥女士介绍说:

“梵宫净宽150米,深度180米。整个建筑面积有七万多平方米。顶部是敦煌华塔的形式展现的,用了五个华塔,代表佛教五方五佛的概念。”

梵宫的建筑形式突破传统,以石材等坚固耐久的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和超大面积的厅堂。梵宫的门厅使用汉白玉打造,寓意圣洁清净。宫门两侧有两尊六牙白象,代表佛教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白象产于缅甸,其背上各竖一只宝瓶,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大象宝瓶,取其音意,保佑天下太平。贺玥女士介绍说:

“(宝瓶)采用浙江东阳木雕。是东阳木雕大师陆正光花费了1400多天精心打造的。(宝瓶)用了两种木材紫檀和黄花梨木,通高4米。花瓶通体以莲花莲叶为主,底座周边有四个是狮子头,预示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因为古印度有雄狮一吼,百兽皆服之说。”

梵宫的木雕装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用去了1400立方米的原木,通过精湛的东阳木雕手法和花卉、云纹、四灵、回型等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庸、祥瑞和祈福的诉求,将建筑和佛教文化和谐对接。

梵宫大厅顶部塑有34尊飞天造像,采用福建的生漆脱胎工艺,耐腐蚀,不脱色,可以永久保存。飞天身高三米,轻盈舞袖,呼之欲出。绕过八根金丝楠木雕刻的廊柱就是梵宫的中心位置,抬头仰视,穹顶华丽繁复。贺玥女士介绍说:

“这里是最高的莲花宝顶,上下贯通六十米,大致分成三层来向我们表达佛教最基本的三层境界:这里许多的佛龛表示众生平等的境界,第二层是飞天,代表愉快欢喜的境界,最顶部就是刚刚我们说的夜空,代表了最高的一层智慧境界。”

顺势而下,廊厅两边分布的12幅油画,宛如一条时间隧道,证述着佛教起源、发展以及两千年来在世界范围的弘扬。

廊厅两边有十二个莲花缸,讲述一个个佛教小故事,是景德镇的八位大师采用现代新工艺,将青花和粉彩结合专门为梵宫制作的。这种青花瓷粉彩缸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廊厅迎面是一幅琉璃巨制,即梵宫的镇宫之作——华藏世界。贺玥女士介绍说:

“根据《华严经》记载,华藏世界是一个非常清净美好、令人向往的世界,是释迦摩尼修菩萨时所成就的。中间是释迦摩尼还没有成佛时的法身像,周围是四方经佛,以五方五佛的格局为中心,周边是环布火焰和祥云结合的大千世界。”

华藏世界是用琉璃打造的,共一百六十块,每块一米见方。中间的纯金佛像采用藏佛工艺手工打造的。顶部的华盖采用宫廷的掐丝工艺,用金丝做引线,穿上佛教里讲的的七宝——金、银、琥珀、玛瑙、砗磲、珊瑚和琉璃,使得华藏世界浑然天成,表现人深邃浩渺的心灵世界。上方一块小叶紫檀匾额,刻写着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手书的“妙应天成”四个大字,教导人们多行善事。

穿过廊厅就是梵宫的圣坛。3500平米的圣坛是梵宫中最宏伟神圣的地方。三维立体的舞台上方是高度达30米的巨大穹顶,1344盏LED莲花灯瞬间开启,展示佛教“一花一世界,一步一如来”的美好境界。贺玥介绍说,第二届佛教论坛的大型佛教史诗音乐剧《吉祥颂》就是在这里献演的。贺玥女士介绍说:

“这是突破传统的舞台会场,是全国首个超大型的自动旋转舞台,整个舞台可以上下移动,分块上下自由升降。另外,还是拥有全景270度互动式的实景舞台,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声光和数字投影。”

令人倍感骄傲的是,梵宫从设计理念到建筑工程全部由中国人自己完成。

离开灵山时,远眺灵山梵宫,五个华塔犹如五朵盛开的金色莲花,在阳光下闪耀圣洁的光芒,上方天空蔚蓝,身后群山起伏,一派人间佛国的景象。

  • 盘点韩红的经典佛教歌曲

    知名歌星、音乐人涉足佛教音乐领域,发布佛教题材单曲、佛教音乐专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韩红就是其中的一位。近便收录韩红的两首佛教歌曲。 韩红,生于西藏昌都,祖籍山东德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父亲为汉..

    2025-11-21
  • 佛教装饰艺术

    导读:传承千年的佛教艺术,既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继续演进的深厚资源。今天,我们致力于探索古老佛教建筑的艺术装饰,挖掘其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精髓与宗教情怀,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设计、现代的材质加以现代的阐释,以满足现代人的..

    2025-11-20
  • 佛教与梵香

    众所周知,香在各种佛事活动中必不可少。佛教经典中关于香的记载非常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以及许多密宗经典都对香及其所代表的佛教意义有着诸多的记载。《佛说戒德香经》记载阿难尊..

    2025-11-20
  • 佛具收藏:细数佛教七宝里的好意头

    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玉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佛教七宝是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而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

    2025-11-19
  • 陶瓷文化中的佛教

     陶瓷佛像。资料图片佛教与陶瓷文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佛教借助陶瓷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我国陶瓷文化又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佛教的传入与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我国陶瓷的发展。使我国的陶瓷不仅在型制上,更在装饰..

    2025-11-19
  • 《梵呗·佛教唱诵》cd专辑周六签章

     上海音像公司最近出版了上海西林禅寺方丈悟端的《梵呗·佛教唱诵》cd。“华严字母”唱腔是念诵八十卷《华严经》必唱的佛教梵呗,其音律富丽幽深。据悉,这张专辑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和松江区宗教办的大力支持。2月27日10时,专辑将..

    2025-11-19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中印边境卡孜河谷地带发现古格王国早期佛教遗存

    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
  • 五台山发现佛教曹洞宗派图塔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金坛市艺坛新锐参展 佛教书画联展

    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
  • 米兰壁画: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
  • 晋城迴波寺第二届佛教文化节举行

    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
  • 喜马拉雅峭壁洞窟里的宗教与艺术

    2009年11月17日——登山者赫南.厄兹蒂尔克(renanozturk)注视着一位当地藏族人,他正在看一篇图案鲜艳的手稿,2008年9月,他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探险古代姆斯唐(mustang)王国(当今的尼泊尔的一部分)洞穴期间发现的。对折的这张纸是15世纪藏族..

    2025-10-28
  •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评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过去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突然”崛起可能是最令人兴奋和好奇的现象之一。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但迅速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而且价格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幅度不断攀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国策展人和..

    2025-10-11
  • 河北临漳抢修邺城遗址佛教造像50多件

    4月底,工作人员在修饰佛像。中新社图 4月26日,河北省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所透露,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自今年3月公布以来,邺城考古队一直加紧对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已经抢救修复佛教造像50多件,抢救修复工作正在..

    2025-10-08
  • 佛教“涅槃四德”与南朝宫体诗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指出,南北朝时期,大乘佛典盛行,尤以《涅槃经》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关于经中提到的佛教修习要解决的最终目的涅槃问题,梁武帝萧衍解释道:“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不异涅槃,涅槃不异生死,不行二法是彼此..

    2025-10-08
  • 甘肃千年佛教石窟病害严重 将启动调查修复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所专家对文殊山石窟群的前山万佛洞、千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千佛洞壁画进行详细病害调查和现场修复前期实验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年来不断遭受地震、洪水冲刷、雨水侵蚀等自然灾害,作为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甘肃文殊山石窟文物..

    2025-10-0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