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南山道教醮坛造像

2025-10-28 08:46历史文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约五里处,现编号15号,其中以第五号三清古洞、第15号龙洞最为著名,这两窟的开凿时间皆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醮坛造像 作为南山道教醮坛中心的三清古洞,在洞窟形制、造像内容上无不体现其所处中心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在洞窟形制上,体现出道教仪式中旋绕一法的运用。据南宋王契真集的《上清灵宝大法》卷31《威仪章》称: 今之斋法,登坛朝奏,步虚旋绕,盖取于玄都玉京也。 太上三尊居玄都玉京之山,七宝玄坛,紫微上宫,十方世界,上圣高尊,一日于寅、午、戌三时旋行朝谒,执符把箓,建节持幢,吟咏洞章,烧香散花,奏钧天广乐,鸟唱凤舞,万真称庆,三界庆欢。 可见三清古洞中心柱窟的设置是与道教斋醮仪式相符合的。其次,我们从该窟造像的内容中就能体会到当时斋醮活动的宗教氛围,其神像有三清尊神、六御尊神以及黄道十二星宫、三百六十位天尊等这样一个庞大的道教神灵体系,在布局上,为整个石窟造像三壁拱围着尊神“三清”。 三清古洞石刻造像的研究,历来受到大足道教石刻研究者的关注,其主要为对该洞造像的“三清六御”的考证1。“三清六御”神系是道教在宋代时期尊神变化发展的产物,是向道教定型化的“三清四御”神系的一个过渡神系,其作为尊神出现在三清古洞之中,显示出该窟造像应当受到道教仪式的影响。该窟造像的一些具体造像内容,也显示出该窟造像作为醮坛遗迹的特征。现对该窟部分造像在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做一番浅析:在中心柱外的两侧门柱,各开有四个长方形小龛,从该处的造像人物特征、数目来看,应为两组造像内容。在左右两侧的上三龛像为一组,左右两侧的最下面为一组。左右两侧的上三龛,笔者以为当系道教信奉的神仙,从上至下,分为三个等级,道教神仙信仰中,历来就对神仙的等级有所划定,如晋葛洪在其《抱朴子》一书中将神仙分为三等:“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在六像中出现有仙鹤、龙,以示神仙驾鹤驭龙降临南山醮坛。 在上组造像的最下层,左右各有两个造像,均头戴幞头,身着便服,腰系软带,左侧造像中,其中内侧一像身后背剑,正双手向中心柱龛内道教主神递呈章表,外侧一像则双手毕恭毕敬捧表册;右龛二像,内一像仰视中心柱龛道教尊神像,手捧表册;外侧一像腰侧挂*剑,手扶*柄。此四像似为道教中小神四值功曹,即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神。“功曹”本为古代郡县的书吏,在道教看来,在上天众神下,须设立有此等书吏,凡是人间“上达天庭”的表文,在焚烧之后,即由这四位神负责上递。因南山为道教醮坛,经常在此进行各种道教法事,焚烧各种表章符咒,所以在龛内设立四值功曹像。 在中心柱正面龛下部,竖刻有石条,共有37根,此图案与道教斋醮法事的传统有一定的关系,在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七中对道教建法坛言:“……随坛广狭,设之竹木,为之束茅,表像亦可,为延真之所也”2。因南山三清古洞是对道教传统坛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在石刻图像上仍保留了传统的遗迹,以竖刻直线条作为“竹木”的象征,而这种以“竹木”为构建道教坛场的做法,在南方一带中较常见,如唐张万福在《道门定制》中,记其游历江汉一带时曾见:“所在宫观,皆筑土构木作坛,建立纂榜,并皆如法”3,从该处可看出,三清古洞作为道教坛场的痕迹。在三清古洞中心柱外侧左(东)壁有造像。这组造像在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论述中,分为两个部分,上为天尊巡游图,下为春龙起蛰图。笔者认为,这一组图实系表现天尊往赴醮坛法会的造像,即“天尊赴会图”。 一是“春龙起蛰图”,其意有祈求降雨之义,而在南山还有同时期的龙洞,该龙洞造像为国内少见的单独开龛的石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作用当与求雨有关。 二是从图像上表现出了赴会的场面。天尊赴会图的最下层为波涛起伏的大海,在波涛上有一龙,头向南方,身作三折,尾上卷,头面向北回顾昂起,三足踩于波涛之上,一前足举起爪,在爪内捏一宝珠,从珠内冒出几道火焰。火焰上部内容即为前述的“天尊巡游图”。在该龙的前上方,有一男像,双手捧香炉,面向巨龙,作屈膝弯腰状,从其动作来看,正在进行祈祷。在龙所持宝珠上方,有紫色的祥云飘浮,祥云之上,为天尊和随从像,其中天尊装束与帝王像类似,该图中的天尊像头戴冕旒,身穿宽袖袍服,胸佩玉环,双手捧笏,立于祥云之上。在天尊像前方和后方,有随从造像共十九尊,分三层而立,这些人物或举幡、旄、幢等仪仗,或持朝笏、铃铎,捧玉盘、净瓶等器物,皆衣饰华丽,其中一些侍者的动作表现得非常生动活泼,如最上层一侍者,头枕旗杆,微闭双眼,似正在享受这种在天上飞行的快感;再如在后边的一个随从,恐因空中飞行太快,甚为惧怕,而把头埋在其他两位较长的侍者衣裙下,背朝观赏者。这些人物的服饰基本上是以道教所崇尚的紫、青二色为主,更把仙家之气渲染得十分浓郁。 由于南山三清古洞是道教醮坛的中心位置,故雕刻以道教尊神––天尊往赴法会的场面,尤其是天尊及其随从衣裙微微向后飘动,正体现出往赴道教法会的生动情景。整幅作品气势壮观,人物情态各异,构图充实饱满,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无疑,天尊赴会图是最能体现三清古洞雕刻艺术的作品。 在道经中,像这样描绘尊神出行往赴法会的情景处处可见,如: 飞云、丹舆、绿辇、羽盖、琼轮、骖驾朱凤,五色玄龙,建九色之节,十绝灵幡,前啸九凤,齐唱合吹,八鸾同鸣,狮子白鹤,啸歌邕邕。”(《度人经》卷一) “诸天侍轩,给玉童玉女各三千人,建三七色节,驾紫云飞,十二琼轮,前导凤歌,后从天钧,六师启路,飞龙翼辕”。(《无上秘要》卷二十一《仙都宫服品》) “十方来众,并乘五色琼轮,琅舆碧辇,九色玄龙,十绝羽盖。麟舞凤唱,啸歌邕邕。灵妃散花,金童扬烟。赞咏洞章,浮空而来。是时,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萨,四众八部,承斯光照,皆乘金碧九霞,流景飞云玉舆、庆霄四会,三辰吐芳,飞香八凑,旋绕道前。雨众妙花,如云而下,遍覆会前。(《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清微天宫神通品第一》) 这些道经的描述,与该处《天尊赴会图》颇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是这些道经绝佳的“插图”。

  • 首届当代中国名人道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武汉举行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书法作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书法作品。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书法作品。武汉长春观方丈吴诚真国画作品。湖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李光富书法作品。11月14日上午,首届当代中国名人道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湖..

    2025-10-28
  • 道教的“神符”和书法艺术

    道教的“神符”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符咒是重要道术。许慎《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邵注曰:“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张晏曰:“符以代..

    2025-10-28
  • 泛黄纸卷现道教神仙 或出自武当

    “我收集到一批武当山建造时的工匠稿本,专程到北京请懂行人看了,他们说这东西太珍贵了,我想捐给湖北省博物馆。”近日,河南藏友栗先生致电本报称。前日,栗先生专程来到武汉,称自己愿意将这批“稿本”捐献出来,本报记者遂陪同他前往省博..

    2025-10-08
  • 河北临漳抢修邺城遗址佛教造像50多件

    4月底,工作人员在修饰佛像。中新社图 4月26日,河北省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所透露,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自今年3月公布以来,邺城考古队一直加紧对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已经抢救修复佛教造像50多件,抢救修复工作正在..

    2025-10-08
  • 道教南宗创始人巨型坐像开雕

    浙江天台山道教南宫祖庭——桐柏宫,用一整段高7.5米,直径2.6米,周长8米,重达25吨的花梨木,为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日前,在天台举行了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开雕仪式,该雕像将由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

    2025-10-08
  • 道教声腔艺术与地方风俗完美结合

    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
  • 《富春山居图》中的道教情缘

    近日,浙江省长吕祖善访台期间,在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会面后宣布,将出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参与明年7月至9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富春山居图》是元朝大画家黄公..

    2025-10-08
  • 碑林博物馆展佛教造像

    投资6100万元倾力打造的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成开放短短月余,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6月30日,记者从碑林博物馆获悉,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

    2025-10-07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大佛岩摩崖造像 少见的元代佛教建筑

    大佛岩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安居区步云乡黄盐井村,始凿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分布于长35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及题记八龛,造像数百余尊,大的造像高3.8米,小的造像高十余公分,形态各异,非常民俗化,具有典型的元代造像风格。据文..

    2025-10-07
  • 青州佛教造像:珍贵的石刻艺术品

    2001年秋天,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节。来自中国的“青州佛教造像艺术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33件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之后,青州佛教造像数次漂洋过海,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媒体..

    2025-10-06
  • 鬼最怕什么简单咒语,道教驱鬼灭鬼咒/佛教六字真言

    不管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但是自古以来民间的驱鬼大师可不少,在许多人眼中捉鬼大师嘴巴里面都会念着咒语。这种咒语对鬼..

    2025-09-21
  • 浅谈道教的建筑艺术

    欣赏道教建筑,首先要了解中国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曾和儒、佛并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以先秦的道家学者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主张以生为..

    2025-09-16
  • 佛教陶瓷造像

    佛教的传人普及、中国化与中国瓷器的发明、发展、繁荣共同进步、精神与物质的渗透,必然影响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不仅在型制,而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常用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日用、陈设器皿,广泛用于钦..

    2025-09-16
  •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馆

    作为2010年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十大活动之一,无锡道教音乐馆于4月12日上午在无锡市水仙道院隆重举行开馆仪式,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并剪彩。无锡道乐吸收和融合了江南民间音乐、苏南地方戏曲,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优化,形成了自巳..

    2025-09-15
  • 土家族文化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主要以农耕..

    2025-09-12
  • 峨眉山是谁的道场,峨眉山是道教还是佛教

    众所周知,峨眉山是我国5A级景区。这里景色迷人,是一个四季皆宜的风景旅游景区。很多人认为峨眉山是道教,那么峨眉山..

    2025-08-27
  • 千秋妙相 万古法身——浅谈佛教寺庙中的造像

    在民族众多的云南,自古以来,半数以上的民族都信奉佛教,佛寺、佛塔遍于各州各县。佛寺里、佛塔上的诸佛菩萨的金身妙像各现异彩,有金、银、铜、锡铸造的,有彩塑、木雕、石刻、绘画的,众多的造像均严格遵照佛经中的记述严肃认真地塑造,因..

    2025-08-23
  • 武当道教功夫团将献演上海世博会

    应上海世博局邀请,由武当道教功夫团策划一年多的《武当—太极道》节目将于4月16日赴上海试演,并于世博会期间正式向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演出。 本次世博会的节目表演不仅是一场武当武术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武当文化的交流传播,同时也是中国..

    2025-08-2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