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涅槃四德”与南朝宫体诗

2025-10-08 08:46历史文化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指出,南北朝时期,大乘佛典盛行,尤以《涅槃经》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关于经中提到的佛教修习要解决的最终目的涅槃问题,梁武帝萧衍解释道:“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不异涅槃,涅槃不异生死,不行二法是彼此岸义。”(《广弘明集·发般若经题论义》)就是说,虽然生死属世俗此岸,涅槃属解脱彼岸,但从不二法门来看,涅槃与生死并没有差别,因此,在世俗世界同样可以觉证涅槃,实现对人生烦恼的解脱超越。

出于这种认识,从萧衍起,虔诚奉佛的南朝君臣们不但没有否弃世俗现实,而且较之前代文人,对世俗生活似乎有更多的关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写了相当多的宫廷闺帏之作。这种被后世称为宫体诗的诗文,在后世受到诸如“隳坠风典”、“雅道沦缺”、“淫丽为文”等诟病。对此,今天的学者本着科学态度,通过认真辨析,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判断。其中尤以从佛经的欲色异相来考察宫体诗这一角度颇具新意。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研究,进一步认为宫体诗的写作与当时所盛行的涅槃学理论极有关联。概言之,以梁代萧衍、萧纲父子为代表的南朝君臣们,由于长期浸染涅槃佛理,以致在对于包括宫廷生活在内的世俗生活方方面面的感受中都难免不带有涅槃学“常、乐、我、净”思想的影响。

“常、乐、我、净”被称做“涅槃四德”,是涅槃学核心理论。《大般涅槃经》说:“二乘所得非大涅槃,何以故?无常、乐、我、净故,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槃也。”“常”指永恒,“乐”指无忧,“我”指自由,“净”指清净。经中认为,众生所以浮沉烦恼苦海不得超脱,乃是执无常以为常,执坏苦以为乐,执无我以为我,执不净以为净。而佛与菩萨所证得乃是大常、大乐、大我、大净,即是一种无坏苦、无烦恼的绝对自由超越之境界。受此影响,宫体诗的作者们在写女性题材的诗篇中往往流露出人生翻覆无常的感叹。如吴均《行路难》写原本为娼家的桃根,在不经意间却“一朝奉至尊”,告别了“贫穷夜纺无灯烛”的困境,过上了“丹梁翠柱飞流苏”的奢华生活。而原本得宠的班姬,却突遭冷遇,落得“奉帚供养长信台”的凄凉处境。诗人由此得出结论:“得意失意须臾顷,非君方寸逆所裁。”一切都无法预料,都不能永恒长久。由无常思想出发,诗人们向那些漂亮女性发出警告:不要自恃容貌如花,须知花无百日红,色衰而爱弛,恩爱实难长久。如刘孝威的《妾薄命篇十韵》写道:“名都多丽质,本自恃容姿。荡子行未至,秋胡无定期。……生离谁拊背,溘死讵来迟。王嫱貌本绝,踉跄入毡帷。卢姬嫁日晚,非复少年时。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陈后主那首著名的《玉树后庭花》中唱出的“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更是在沉湎于荒淫侈乐之极时发出的人世人生无常无奈的深重悲叹。

萧纲《咏美人观画》诗:“殿上图神女,宫里出佳人。可怜俱是画,谁能辨伪真。分明净眉眼,一种细腰身。所可持为异,长有好精神。”诗人明确指出,无论是图画中的神女,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美人,尽管眉目娟秀,身姿绰约,但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在一般人看来快乐无比的声色享受之中,萧氏却感受到它背后的无常虚幻,因为这毕竟是一种不可长久永驻的“受乐”。在佛教看来,男女双方相爱恋,或者男性对于女性美好的姿容的爱悦,虽然看上去很快乐,但实际上不复长久、不能永恒,终将归于幻灭,因此是无乐。只有放弃对色的迷恋,不以世俗之乐为乐,这才是涅槃解脱的大乐、常乐。

“涅槃四德”的“我”之境界正是针对世俗世界的“诸法无我”提出的。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必须依靠各种条件才能形成,因此事物没有实体可言。对于自我无法主宰情事、心愿难遂这一思想,宫体诗中也有大量表现。如刘孝仪的《闺怨诗》:“本无金屋宠,长作玉阶悲。一乖西北离,宁复城南期。永巷愁无歇,应门闭有时。”写女子与爱人本来恩爱,但却长相离别,不得团圆。于是,她陷入了“永巷愁无歇”的相思痛苦折磨中不可解脱。这里表现的正是人的主观无法把握客观,无法主宰自己命运,实现自己愿望的人生痛苦。正如普慧在《南朝佛教与文学》中提到的,在宫体诗中,有着大量对于“守空房”、“掩空扉”、“思空闺”的人生别离、无法把握自身、主宰命运的悲叹。可以说,诗中所集中表现的即是一种与“涅槃四德”之“我”境界相反的“无我”之人生烦恼。

当然,生活在相对安乐富足的小朝廷中的南朝君臣们,他们不可能完全拒绝世俗享乐,但是,这些奉佛的诗人们对于女性及男女情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投入,更谈不上痴迷执著。宫体诗表现出来的几乎都只是女性们因为执著爱欲而烦恼痛苦不堪,男作者们自己在这方面其实是很少烦恼与痛苦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对比一下后来的唐宋文人李商隐、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人就知道了。

  • 河北临漳抢修邺城遗址佛教造像50多件

    4月底,工作人员在修饰佛像。中新社图 4月26日,河北省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所透露,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自今年3月公布以来,邺城考古队一直加紧对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已经抢救修复佛教造像50多件,抢救修复工作正在..

    2025-10-08
  • 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

    2025-10-08
  • 甘肃千年佛教石窟病害严重 将启动调查修复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所专家对文殊山石窟群的前山万佛洞、千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千佛洞壁画进行详细病害调查和现场修复前期实验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年来不断遭受地震、洪水冲刷、雨水侵蚀等自然灾害,作为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甘肃文殊山石窟文物..

    2025-10-08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文峰塔像“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安阳市天宁寺导游告诉记者。“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秒,不负..

    2025-10-08
  • 直贡梯寺佛教音乐羌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观看跳神的观众 藏历4月25日,直贡梯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直贡昂却”(音译),即直贡梯寺夏季大法会。记者从直贡梯寺寺管会了解到,直贡梯寺的佛教音乐·直贡噶举派音乐、直贡噶尔羌姆,于2008年2月已列..

    2025-10-08
  • 碑林博物馆展佛教造像

    投资6100万元倾力打造的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成开放短短月余,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6月30日,记者从碑林博物馆获悉,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

    2025-10-07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甘肃东乡发现佛教石窟壁画

    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该县唐汪镇红塔寺石窟内,发现一处约50平方米的石窟壁画。壁画内容主要有佛本生故事画,菩萨、罗汉、护法像等,以及清代墨书题记。该石窟壁画是甘肃省临夏地区发现的除炳灵..

    2025-10-07
  •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亮相

    6月7日,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于12日在该馆亮相,这也是省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献上的一份“文化大礼”。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甘肃省博物馆特地..

    2025-10-07
  • 大佛岩摩崖造像 少见的元代佛教建筑

    大佛岩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安居区步云乡黄盐井村,始凿于元至正乙未(1355年),分布于长35米、高8米的崖壁上,共有造像及题记八龛,造像数百余尊,大的造像高3.8米,小的造像高十余公分,形态各异,非常民俗化,具有典型的元代造像风格。据文..

    2025-10-07
  • 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

    2025-10-07
  • 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在家门口欣赏印度经典佛教建筑

    佛殿——对印度佛教经典建筑艺术的传承印度风格佛殿位于白马寺西侧,主门面东,北与泰国佛殿苑相望。建筑是社会文化的反映。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说,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印度风格佛殿,还需要对印度古代文明以及印度佛教的诞生、传播等有所认识。..

    2025-10-07
  • 青州佛教造像:珍贵的石刻艺术品

    2001年秋天,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节。来自中国的“青州佛教造像艺术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33件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之后,青州佛教造像数次漂洋过海,先后在日本、美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媒体..

    2025-10-06
  • 民间所说的“鬼”与佛教讲的“鬼”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传统中所说的鬼神与佛教经典所说的鬼神原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再进一层分析,佛教六道中的饿鬼与民间俗..

    2025-10-05
  • 鬼最怕什么简单咒语,道教驱鬼灭鬼咒/佛教六字真言

    不管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但是自古以来民间的驱鬼大师可不少,在许多人眼中捉鬼大师嘴巴里面都会念着咒语。这种咒语对鬼..

    2025-09-21
  • 佛教艺术--敦煌壁画

    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
  •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佛教影响之一:美国艺术家比尔·维奥拉

    比尔•维奥拉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他学美术出身,但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又学过一段时间音乐,因此他和录音、电视、电脑等媒体接触较早,也和新媒体的主将白南准等人颇有往来。他虽是个美国人,却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东..

    2025-09-16
  • 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佛教影响之二:美国艺术家比格斯

    比格斯作品比格斯(sanfordbiggers1970-),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他是一个跨学科,多面手类型的人,同时制作电影、录像、装置、雕塑、音乐和表演。他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在1992-94年赴日本教授英文并开始学佛习禅。他创作的作品在2000年..

    2025-09-16
  • 佛教陶瓷造像

    佛教的传人普及、中国化与中国瓷器的发明、发展、繁荣共同进步、精神与物质的渗透,必然影响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不仅在型制,而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常用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日用、陈设器皿,广泛用于钦..

    2025-09-16
  • 西安碑林新石刻艺术馆开馆 展示长安佛教艺术

     2010年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新建成的新石刻艺术馆面向游客开放,其内陈列《长安佛韵》,共展出149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展示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大部分石刻造像尚属首次展出。西安..

    2025-09-15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