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2025-10-07 08:49历史文化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其左右两侧塑着两尊菩萨像,左为“老”文殊,右为送子观音。老文殊与上述诸寺的文殊形象不同,白须白鬓,着中国老年人的装束,衣着流畅,神态自然,是五台山特殊的一尊老文殊像。它说明文殊菩萨是内证大乘法,外现俗人相,内外相兼,圆满无缺。这就是大乘佛教出世而不离世间的思想表现。另外,在该殿内的左右平台上,还有十八尊彩塑罗汉。这十八尊罗汉,既不是固定的十六罗汉加上迦叶尊者和军屠钵叹尊者,也不是加上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更不是加上降龙、伏虎二尊者,而是加了摩耶夫人和弥勒二尊者。摩耶夫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妃子,即释迦牟尼之生母。据佛经记载,她在释尊出生后的第7天逝世。释尊成道之后,曾升到忉利天为她说法,而得阿罗汉果,成为佛教的第一个女罗汉。这就开创了人人本具佛性、女人也可成佛的先河。普化寺根据佛经这一记载,就在此殿中塑造了摩耶夫人的形象。她身体丰腴,柳眉青髻。唇红齿白;衣着轻柔,飘逸潇洒,是一个善良的中国贵夫人的形象。这是五台山现有寺庙中惟一的一尊女罗汉像。

普化寺第三进院有1986年新建的三佛殿,三佛殿中的彩塑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它既不同于五台山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传统彩塑艺术,也不同于我国各个省份的历代彩塑艺术,而有自己别出心裁的特色。在该殿佛坛的三座莲台上,中间是结跏趺坐的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作说法印。左右侍立迦叶、阿难。右面是结跏趺坐的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仰掌叠置于足上,掌中端着莲台,意为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左面是结跏趺坐的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他左手执钵,钵内盛着甘露,右手拿着药丸,意为消灾延寿。在横三世佛的左右两侧,是帝释天和大梵天王。帝释天是三十三天之主,住在六欲天中的忉利天上,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大梵天王本来是古印度传说中的创世主,后来皈依佛教,也成了释尊的护法天神,是色界初禅天的诸天之王。两尊像都是中国化的古代帝王形象。这一配置,在五台山众多的彩塑中,也是鲜有的一种塑法。在该殿内的四根柱子上,还彩塑着4只人头凤尾的迦陵频伽鸟,迦陵频伽鸟,译曰妙音鸟。迦陵频伽是喜马拉雅山上的一种红嘴黑色鸟。它在壳中时,就能发出清脆幽雅、婉转动人的微妙声音,犹如诸佛菩萨在宣演佛法。所以,佛典中说它是极乐净土之鸟,且为阿弥陀佛所变现,故在净土曼陀罗中,即作人头鸟身。该殿中塑这4只妙音鸟。就意味着该寺是净土宗的一个道场。这一迦陵频伽鸟的塑像,也是五台山所有佛寺中绝无仅有的。在该殿山墙的左右平台上,还彩塑着16尊姿态不同、骨相奇特的罗汉。他们依次是;

眉骨外突、双目睥睨、左手执杖、右手着岩、膝上置经、箕坐于岩石上的宾度罗跋罗度阇;

第二位是满脸皱纹、双眉下垂、身着法衣、双手结印、扶杖肩头、盘坐于岩石上的迦诺迦伐蹉;

第三位是骨质峻峭、扬眉注目、右手执拂、左手按膝、倚坐于岩石上的迦诺迦跋厘堕阇;

第四位是大耳垂肩、绮眉覆观、右手握拳当心、左手安放膝上、结跏趺坐于石头之上的苏频陀;

第五位是左肩上倚着双手拿的木抓挠、成背痒抓搔之势、交脚倚坐于石头上的诺巨罗;

第六位是身着法衣、隆额丰颐、仰面沉思、右手隐于衣中、左手拿的念珠安于膝上的跋陀罗;

第七位是长眉垂于石上、右手扶右膝、左手支于石上、安坐在岩石之上的迦理迦;

第八位是高鼻深目、袒裸上肩、两臂交于左膝上、两手自然下垂、身前置一经书、犹似看书的阇罗弗多罗;

第九位是深目高鼻、额头隆起、目光炯炯、凝视前方、左手执扇、右手屈指、仰掌按膝,侧坐于岩石上的戌博迦;

第十位是身着通肩袈裟、两手捧经、俯视浏览、趺坐于铺着坐具的石上的半托迦;

第十一位是面门月圆、双目圓睁、右手当胸戟指、左手置于左膝、趺坐在岩石上的罗睺罗;

第十二位是面目奇特、高鼻深目、双目怒睁、额头隆起、后脑突出、张口露舌、双手握拳支于颔下,侧坐于巉岩之上的那迦犀那;

第十三位是左手托经、右手掐珠、垂头观看、仗藜倚肩、不立不坐于岩石之上的因揭陀;

第十四位是身着通肩大衣、两手隐于袖内、闭目入定、结跏趺坐于岩石上的伐那婆斯;

第十五位是长眉大鼻、张口露齿、两肩夹着脑袋、双手紧抱右膝、坐于岩石之上的阿氏多;

第十六位是额头隆起、眉骨突出、高鼻深目、骨格奇特、右手手指微屈、左手执扇置膝、坐于巉岩古松窝中的注荼半托迦。

此外,在该殿佛坛两侧和左右山墙的平台之间,匠师们又以丰富的想像力和大胆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两座假山。左边假山上趴着一只猛虎,一罗汉为其说法,即伏虎罗汉。右边假山上滚滚黑云中有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靠近它的平台上是一位粗眉大眼的罗汉,即降龙罗汉。在药师佛左前方的顶棚上,悬塑着一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哭笑不得的济公和尚。他右手拿着滴水的葫芦,左手执着芭蕉扇,头戴一个小僧帽。

匠师们运用了支撑法、内关透空法、曲灌缠身悬吊法和通气回水法,成功地将济公和尚悬塑在了空中。这些梵相的十六罗汉。是以五代高僧禅月贯休的十六罗汉为蓝本,吸收了印度罗汉的面貌特征,并糅合了我国传统彩塑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似梵非梵、亦古亦今的十六罗汉彩塑。

  • 盘点韩红的经典佛教歌曲

    知名歌星、音乐人涉足佛教音乐领域,发布佛教题材单曲、佛教音乐专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韩红就是其中的一位。近便收录韩红的两首佛教歌曲。 韩红,生于西藏昌都,祖籍山东德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父亲为汉..

    2025-11-21
  • 佛教装饰艺术

    导读:传承千年的佛教艺术,既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继续演进的深厚资源。今天,我们致力于探索古老佛教建筑的艺术装饰,挖掘其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精髓与宗教情怀,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设计、现代的材质加以现代的阐释,以满足现代人的..

    2025-11-20
  • 佛教与梵香

    众所周知,香在各种佛事活动中必不可少。佛教经典中关于香的记载非常多,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以及许多密宗经典都对香及其所代表的佛教意义有着诸多的记载。《佛说戒德香经》记载阿难尊..

    2025-11-20
  • 佛具收藏:细数佛教七宝里的好意头

    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玉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佛教七宝是指七种珍宝,又称七珍。而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

    2025-11-19
  • 陶瓷文化中的佛教

     陶瓷佛像。资料图片佛教与陶瓷文化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佛教借助陶瓷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我国陶瓷文化又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佛教的传入与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我国陶瓷的发展。使我国的陶瓷不仅在型制上,更在装饰..

    2025-11-19
  • 重庆大足南山的道教醮坛造像

    大足南山道教醮坛三清古洞。资料图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南山石..

    2025-11-19
  • 《梵呗·佛教唱诵》cd专辑周六签章

     上海音像公司最近出版了上海西林禅寺方丈悟端的《梵呗·佛教唱诵》cd。“华严字母”唱腔是念诵八十卷《华严经》必唱的佛教梵呗,其音律富丽幽深。据悉,这张专辑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和松江区宗教办的大力支持。2月27日10时,专辑将..

    2025-11-19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元明清北京宫廷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

    2025-10-29
  • 中印边境卡孜河谷地带发现古格王国早期佛教遗存

    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
  • 五台山发现佛教曹洞宗派图塔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大足南山道教醮坛造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

    2025-10-28
  • 金坛市艺坛新锐参展 佛教书画联展

    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
  • 米兰壁画: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
  • 晋城迴波寺第二届佛教文化节举行

    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
  • 喜马拉雅峭壁洞窟里的宗教与艺术

    2009年11月17日——登山者赫南.厄兹蒂尔克(renanozturk)注视着一位当地藏族人,他正在看一篇图案鲜艳的手稿,2008年9月,他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探险古代姆斯唐(mustang)王国(当今的尼泊尔的一部分)洞穴期间发现的。对折的这张纸是15世纪藏族..

    2025-10-28
  •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评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过去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突然”崛起可能是最令人兴奋和好奇的现象之一。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但迅速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而且价格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幅度不断攀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国策展人和..

    2025-10-1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