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饰是服装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像服装那样必备的物品,佩饰是审美价值大于使用价值的修饰品。蒙古男人的佩饰包括火镰、鼻烟壶、烟袋、手镯、戒指等。从古代起,马、弓箭和火镰被称作是蒙古男人的三宝。蒙古人认为,火镰是光明的象征,刀子是邪恶的镇宝,所以无论男女老少出门时必带这两件物品。这也是野外露宿、打猎、烧火等游牧和狩猎生活的需要所决定的。男人的刀子要戴在身体的右侧,火镰戴在身体的左侧。骑马时均插在腰后,下马或进别人的家时放下刀子和火镰,下垂于左右两胯。
蒙古人认为,火镰打出的火源于长生天。因此点燃篝火、腊月祭火等操作意义重大的行为时必须打火镰取火。同时火也是蒙古人观念中,净化邪恶的工具,代表生命力征像。迎接远方来的使者、逃离瘟疫、安葬死者归来时必须从两对火中间走过。蒙语中形容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人时,用“有火有力”等言语。正因为这样,蒙古男人从小就熟练掌握打火镰取火的技巧,当新郎之后,女方家的婚嫂们要考验新郎的取火技艺,如果打三次火镰还取不上火就被嘲笑为“火力(活力)待尽的小伙子”。
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火镰样式有所区别。年轻人戴编织花纹或镶有宝石、玛瑙银边儿火镰,老年人则戴镶有乌林赫或树纹赫的铜边儿火镰。
从腰带上解下火镰过夜时,如果是在自己的家,就把火镰挂在高处,要是在别人家,就放在自己睡觉的枕头底下。
蒙古人的刀具使用也有很多的禁忌习俗。如,不能用刀尖儿指太阳、月亮、星星、天地、山水、佛像和他人。给他人递刀子时不能刀尖儿对准人,不能用刀子插肉吃或递给别人。宰杀牲畜、削肉剃骨等作业中,不会熟练用刀的人将受到众人的取笑。
鼻烟壶也是蒙古人特别讲究的佩饰之一。一般用玉石、玛瑙、水晶、陶瓷、牛角、红木等材料制作。其形状以椭圆和半圆为主。里面放好掺有香料的烟面儿。装鼻烟壶的袋子叫做“褡裢”。褡裢,有礼仪型和普通型两种。老年人用暗色褡裢,中、青年人用色彩亮丽的各种褡裢。褡裢的镶边儿艺术和刺绣装饰也是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
蒙古人带褡裢有严格的规矩。把褡裢插挂在腰带上,其位置在身前左侧。早先只有吸食鼻烟的人才戴褡裢,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佩带褡裢成为了所有蒙古男式必备的装饰物,并具有了礼仪内涵。男人相逢时必须互换鼻烟壶致以问候。在这个过程中,年少者先向年长者递送鼻烟壶,年长者接过鼻烟壶之后,做出用鼻子吸食的动作,再把自己的鼻烟壶递给年少者。同龄人可以同时交换鼻烟壶。交换鼻烟壶时必须把衣帽收拾整齐,以示正规和严肃。如果两个人产生纠纷之后,有错误的一方或年少者向另一方奉送鼻烟壶。另一方接受了鼻烟壶就意味着两个人的和解。
有必要说明的是,在过去,人们一般在鼻烟面儿中参和一定的蒙药,防止鼻炎和传染病的传播蔓延。这是鼻烟壶在生活中起过的另一个作用。
烟袋和烟荷包也是蒙古男士的佩饰之一。自然,它们的制作和工艺也是特别讲究的。烟袋由烟袋锅、烟袋杆和烟袋嘴三部分构成。用金、银、铜、铁等制作烟袋锅。用鼠李树、红木、杏树等质地坚硬的木头制作烟袋杆。而烟袋嘴一般用玉石、玛瑙等石头精雕细刻制作。烟荷包要用绸、缎和库锦缝制,上面还要贴抠或刺绣各种赫、乌嘎拉吉花纹。烟荷包的上方还要接缝三至六条红、绿、粉、兰颜色的飘带。烟荷包如同绣花靴一样都是表明妇女,尤其是姑娘手艺高超的代表物。不少地方风俗中烟荷包是姑娘赠送给恋人的制定信物。东北民歌《白虎哥哥》中唱到:“垂有六个飘带的烟荷包,在六月的月光下细心缝制,本想送给白虎哥哥,妈妈却让阿拉坦巴干拿走”。婚俗中也有新娘为新郎佩带
自己亲手缝好的烟荷包的行为。因此烟荷包,毫无疑问是宣扬新娘手艺的特殊礼品。
古代蒙古男士经常戴一只耳环,后来逐渐放弃了这种习俗。戒指是迄今为止普遍使用的装饰品,不过原先蒙古男士的戒指都戴在大拇指上。据说是出于射箭时保护拇指或用力的需要才这样做的。现在的男士只要到了十八岁就在无名指上戴金、银戒指,戒指与婚配状况无关。蒙古男人也戴铜、银单手镯,但不会带在手腕上向外露出,在袖口里靠上戴紧,其说法是避免雷披或防止风湿类疾病。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男人戴手镯与审美情趣似乎无关。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如今,宫..
2025-11-07“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早在明代后期,乌拉特部落就以精湛的服饰制作技术享誉草原,形成了乌拉特服饰的男装雍容华贵、女装典雅细腻的特点。男子服装以礼帽、长袍、马靴为主,妇女则以头巾、长袍、马靴为主。乌拉特服饰不仅保留..
2025-11-07苏尼特长袍肥大而无开衩,男女长袍式样基本一致,妇女长袍略长一些。苏尼特男子长袍的面料多为蓝、深蓝和青色布帛,未婚女子以粉色布帛为面料,已婚妇女多以淡蓝、淡青和绿色布帛为面料。苏尼特地区,除年老妇女和妇女做家务时不系腰带以外,..
2025-11-07作为一种载人运货的交通工具,勒勒车是过去北方蒙古族牧民必备的家当。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民族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通常用草原上常见的桦木制作,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025-11-07蒙古族乐器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日。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其四根弦发音是成双的,两匹弓毛分别夹在一二、三四弦之间,张..
2025-11-07蒙古人虽然把酒视为饮食之最,耐日之魂,可也不提倡把它不分岁数的随意乱用,随意喝上几口的。对此,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喝酒的岁数、敬酒、献酹、请曲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而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礼节禁忌,创立了蒙古族独特的酒文化..
2025-10-17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伴我人生的蒙古语决不忘却的文化,生死相依的草原誓不背离的故土”,这是一句几乎所有识字的蒙古人都能背出的诗句。一种民族语言,对一个独特的民族文化来讲,是它保存传统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发展繁荣的沃土。假如一种民族语言被外来语言所代..
2025-10-16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到内蒙古旅游,一定要注意蒙古族的礼俗。如果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和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乘车到牧民家做客,要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对迎面上来狂吠的牧羊犬可大声呵斥,但不要用东西去打,主人听到狗吠会出..
2025-10-16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
2025-10-16巴音郭楞蒙古族的婚俗,至今流行在结婚的前一夜,男方家派司仪若干人连同新郎在黄昏之时,骑马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人出门迎入房中饮茶酒,唱礼歌,丈爹、丈娘要给新郎赠1杯酒,唱1支歌,送1套新装,再赠1条绸缎裤腰带,并且当众给女婿扎上,意..
2025-10-15男子悬崖跳伞后发现伞打不开 发出绝望呼喊近日,一名男子在悬崖上极限跳伞,纵身一跃后还自信满满地做了空中翻转。他随后又飞行了大约8秒钟,发现降落伞怎么都打不开,只能不停发出绝望的呼喊,最后撞到了岩石上。网友:玩归玩,闹归闹,别拿..
2025-10-08谷歌之前还没有退出国内市场的时候,谷歌地图是非常好用的工具,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有国外网友在谷歌地图输入一串坐..
2025-09-30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鄂尔多斯是举世瞩目的民族艺术之乡,这里的舞蹈以它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魅力,跻身于伟大祖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之林。鄂尔多斯民间舞蹈反映了历史文化、民族团结、生产生活和爱情故事,它深深地植根于鄂尔多斯古老的文..
2025-09-2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