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早在明代后期,乌拉特部落就以精湛的服饰制作技术享誉草原,形成了乌拉特服饰的男装雍容华贵、女装典雅细腻的特点。男子服装以礼帽、长袍、马靴为主,妇女则以头巾、长袍、马靴为主。乌拉特服饰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其它地区传统服饰的可取之处,其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类似阿巴嘎苏尼特和察哈尔服饰。在牧区穿着传统服饰的人较多,逢年过节、举办那达慕盛会时,人们则普遍穿戴华美的传统服饰。
乌拉特部落的人,起初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清朝初期,由于西征***蒙古叛乱有功,清政府赏赐阴山南北、河套地区,建立了乌拉特三公旗。在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中,乌拉特部落改变了原有的服饰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据历史学家考证,乌拉特为“巧匠”或“匠人”的意思(金、银、铁匠,“特”为复数)。因此不难推断,经过众多能工巧匠加工的乌拉特服饰,尤其是男女佩饰的细致精美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原先乌拉特人不分男女都戴帽子或系头巾。后来自己缝制以孤皮、羔皮为主的“本和尔”(一种回顶帽)麻忽子、四耳、鹰式、尖顶、鸭舌帽子,分四季穿戴。
乌拉特人穿的长袍子有开权衩式和不开衩式两种,开衩式袍子多为贴身,而无衩袍子则宽松肥大,多用于野外作业或出远门时穿着。中公旗的袍子基本没有开衩式。长袍分棉袍、夹袍、单袍等。穿哪种袍子是根据季节决定的。袍子一般做一或三道窄条沿边儿,缝制三三成排的扣绊儿装饰,偶尔也有一道宽沿边儿加一道水流和双双成排的扣绊装饰。奥吉或坎肩儿的镶边儿装饰与袍子相似。
乌拉特蒙古人在冬天最冷的时期穿绵羊皮袄吊羔羊皮袍子。等到绵羊皮袍发旧以后再用布帛做一层面儿。这是因为风吹雨淋之后羊皮的油脂掉光或羊皮充分撑开的缘故。羔羊皮袍子要选用两岁以下的羔皮,称其为“森森德勒”。森森德勒的面儿必须用鲜艳华贵的绸缎制作。它是乌拉特人过年过节时穿着的礼仪服装。在乌拉特地区男人不到十八岁不穿带马蹄袖袍。成年男性在袍子外可以加穿坎肩儿和褂子。乌拉特人的腰带要求与做袍子时所用的布长短一样。男人系红、黄、浅绿色腰带。腰带略靠下系,但不会故意提系腰带。女人则靠上系腰带,不提衣服上身,以贴身为美观。男女出远门时穿用山羊皮制作的对襟答忽(宽松外套),以便保暖和露宿。
乌拉特人,冬季穿厚皮做的蒙古靴子和马靴。里边套毡袜子。袜筒边儿露出靴筒三寸许:露出部分镶以各种各样的美丽花纹。乌拉特人的靴子分大鹅顶、小鹅顶、翘尖等几种。春秋季节穿自己缝制的布靴子,其特点是轻便而舒适。阴山以南的半农半牧区的乌拉特人夏季都穿鞋。
在过去,乌拉特小男孩儿不能剃光头。后脑勺七留两缕发或脑门、两鬓处留下一些头发,十岁以后可以剃掉这些胎发。男人不能披散着头发走路或出门,认为这样的人会造孽。不能无辜剃光头,犯人才会被人剃掉头发。
成年男上平时只戴餐刀等必需品,过年过节时才戴全其它佩饰,小姑娘十岁以前必须带耳环,十三岁之后梳独辫封发,辫子上挂一种叫做“阿密黛”的装饰花。这就是少女的标志。
十七、十八岁时开始梳三条辫子,戴圆顶帽子或用网兜住辫子,头上系色彩明亮的丝巾。身穿粉或绿色长袍,腰系对比强烈的带子,上面穿“奥竟海”(奥吉的一种),脚穿刺绣缠绕形花纹的绸缎靴子。
姑娘出嫁当新娘时,把封发从中间分开,脑后盘发,再戴各种头饰。乌拉特年轻人结婚时,新郎穿蓝色长袍、黑缎褂子,头戴算盘结的圆帽子,脚穿“宝力嘎日”靴,并佩带烟荷包、火镰、弓箭等。较为特殊的风俗是,接、送新娘的人们必须骑同样颜色的马匹。姑娘到男方家时,在马背上尝鲜奶,新郎要把新娘连同马鞍子一起抱下,踩着白色新毡进屋。结婚仪式结束之后,由婚嫂给新娘穿上对襟花边坎肩儿。
乌拉特己婚妇女不戴头饰不见长辈和重要人物。虽然头饰的精美和华贵程度因贫、富不同而有区别,但是妇女只有在守寡和单身期间才可以不戴头饰。平时没有必要戴全套头饰,只戴“塔图尔”(一种珊瑚珠串成的额箍)。“塔图尔”是乌拉特妇女头饰的最基本装饰物。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如今,宫..
2025-11-07苏尼特长袍肥大而无开衩,男女长袍式样基本一致,妇女长袍略长一些。苏尼特男子长袍的面料多为蓝、深蓝和青色布帛,未婚女子以粉色布帛为面料,已婚妇女多以淡蓝、淡青和绿色布帛为面料。苏尼特地区,除年老妇女和妇女做家务时不系腰带以外,..
2025-11-07作为一种载人运货的交通工具,勒勒车是过去北方蒙古族牧民必备的家当。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蒙古民族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通常用草原上常见的桦木制作,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025-11-07佩饰是服装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像服装那样必备的物品,佩饰是审美价值大于使用价值的修饰品。蒙古男人的佩饰包括火镰、鼻烟壶、烟袋、手镯、戒指等。从古代起,马、弓箭和火镰被称作是蒙古男人的三宝。蒙古人认为,火镰是光明的象征,刀子是邪..
2025-11-07蒙古族乐器四胡又名四股子、四弦或提琴。蒙古族称之为呼日。是北方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其它如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其四根弦发音是成双的,两匹弓毛分别夹在一二、三四弦之间,张..
2025-11-07蒙古人虽然把酒视为饮食之最,耐日之魂,可也不提倡把它不分岁数的随意乱用,随意喝上几口的。对此,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喝酒的岁数、敬酒、献酹、请曲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而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礼节禁忌,创立了蒙古族独特的酒文化..
2025-10-17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伴我人生的蒙古语决不忘却的文化,生死相依的草原誓不背离的故土”,这是一句几乎所有识字的蒙古人都能背出的诗句。一种民族语言,对一个独特的民族文化来讲,是它保存传统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发展繁荣的沃土。假如一种民族语言被外来语言所代..
2025-10-16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到内蒙古旅游,一定要注意蒙古族的礼俗。如果在草原上遇见畜群,汽车和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乘车到牧民家做客,要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对迎面上来狂吠的牧羊犬可大声呵斥,但不要用东西去打,主人听到狗吠会出..
2025-10-16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
2025-10-16巴音郭楞蒙古族的婚俗,至今流行在结婚的前一夜,男方家派司仪若干人连同新郎在黄昏之时,骑马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人出门迎入房中饮茶酒,唱礼歌,丈爹、丈娘要给新郎赠1杯酒,唱1支歌,送1套新装,再赠1条绸缎裤腰带,并且当众给女婿扎上,意..
2025-10-15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鄂尔多斯是举世瞩目的民族艺术之乡,这里的舞蹈以它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魅力,跻身于伟大祖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之林。鄂尔多斯民间舞蹈反映了历史文化、民族团结、生产生活和爱情故事,它深深地植根于鄂尔多斯古老的文..
2025-09-25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妇女的年龄服饰更清楚,有未婚服饰、已婚中年服饰和已婚老年服饰;根据地区和季节、宗教职业形成不同的服饰等。下面就男..
2025-09-2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