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2024-11-08 08:10历史文化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至少从隋朝开始,元宵节就已经有了丰富的习俗活动,并形成十分鲜明的文化性格,此后节俗活动更加多姿多彩。节日期间,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舞龙狮、跑旱船,元宵节成为中国诸多传统节日当中最热闹的一个。

说起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坊间流传的两首童谣做了很好的揭示。其一云:“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其二云:“元宵节,闹花灯,人们个个都欢腾。大街小巷做花灯,满街都是红灯笼。”前者道出了元宵节的祈生意蕴,后者道出了元宵节的狂欢精神。

祈子与祈年

祈生,就是对生殖的渴望和追求,既包括祈子,也包括祈年。祈子盼的是人丁兴旺,祈年盼的是庄稼丰收。

元宵节的祈子活动总是与灯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与灯火通常被视为生命的象征有关,一方面与“灯”与人丁的“丁”音相近、形相似有关。我国不同地方用灯祈子的方式不同,或送、或偷、或请、或抢,但都表达着同一种念想。比如在四川成都,新嫁了女儿的人家,在元宵节这天,必买一盏漂亮的台灯和面粉制的小老鼠,送到女儿家,叫做“送灯”,俗信这样可以多生孩子。广州则有请灯之俗,元宵节时,当地庙里会张挂许多花灯,都编了吉祥的名目,又分了几等的价钱。有想请的,就告诉庙里的司祝,喜欢哪一盏,便用红柬写上“某宅敬请”4个字,叫做“请灯”,俗信请灯可以使家中添丁。

元宵节期间的祈年活动也曾十分常见。比如上海、江苏南部一带有“照田蚕”的做法,是典型的祈年之举。元宵节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点燃用芦苇、红草或茅草扎成的草把,沿着田埂或田野快步跑,边跑边喊:“正月半,二月半,家家户户放烧火。别人家的谷子豆子大,我家黄豆盘碗大……”喊罢再拿火把到自家的田地挥舞、喊叫一番,据说这样可以防治虫害,令庄稼丰收。元宵节广泛流行的舞龙活动也与祈年不无关系。庄稼丰收离不开风调雨顺,龙乃司水之神,舞龙的目的正在于唤醒冬季沉潜于深渊的长龙,让它兴云布雨,济物利人。

纵情欢乐在元宵

狂欢,是元宵节的另一个文化内涵。直白地说,狂欢就是纵情欢乐,就是前引童谣中所唱的“人们个个都欢腾”,就是明代杭州人田汝成所说的“放魂”:“少年游冶,翩翩征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或投琼买快,斗九翻牌;博成赌闲,舞棍踢球,唱说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元宵节中的狂欢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秩序、制度规范的一系列颠覆和突破来实现的。

第一个突破是对平常作息时间的突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社会基本的生活时间规范,但元宵节期间这个规范被打破了。宵者,夜也,元宵节的活动重点是在夜里。月亮在夜晚才明,灯彩在夜晚才美,烟花在夜晚点燃才能大放异彩。于是元宵节期间,日落之后人们不是安静地躺下来睡觉休息,而是跑出去参与各种活动,通宵达旦,正像唐人崔知贤所说的那样:“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颇值一提的是,各级政府也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一方面体现在多个朝代都给元宵节放假,而且大有愈放愈长之势:唐玄宗时元宵节放假1天,宋神宗时放假7天,明太祖竟给了10天的假期。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节日期间取消了宵禁的规定。我国自古就有在城市实行宵禁的做法,但自隋唐时期这个规定在元宵节期间就不必遵守了。明太祖时也明文规定:元宵节时“听军民张灯饮酒为乐,五城兵马弛夜禁”。放节假、弛夜禁,在时间上给了人们过节的充分自由。

第二个突破是对平常活动空间的突破。政府对宵禁的取消也在空间上给了人们过节的自由。因为这样一来,平时夜晚通常只能待在乡村的农民就可以来到城里,平时夜晚不能在街上任意行走的人也可以“随意所之”,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了。而有了自由的人们真的就实现了对平常活动空间的突破。元宵节期间,“家”这个人们在平日傍晚要回归的场所突然变成了要离开的地方,人们的活动场所由私人空间转到公共空间来了。而这根本原因在于元宵节的诸多活动,如张灯结彩、燃放烟花、赏月走桥,总是安排在街衢、广场,或只有在户外才能举行。“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唯愁晓,周游不问家”,成为传统社会元宵节里最不同寻常的一道风景。

第三个突破是对日常生活内容的突破。如果说日常生活不免单调,那么元宵节恰恰相反。元宵节如此引人入胜,就是新旧年之交的除夕也不能和它相比。辛弃疾《元夕》词一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以说明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活动的丰富多彩。总之,元宵节的夜晚是被皎洁如轮的圆月、异彩纷呈的烟火、千姿百态的花灯照亮了的,元宵节的街衢是被杂陈的百戏、精妙的歌舞、游观的人群充实了的。中国诸多传统节日中再没有一个节日像它这样流光溢彩,声色交映。

第四个突破是对社会制度规范的突破。在中国传统社会,无论是国家的法律礼制还是民间的风俗习惯,都十分强调城乡之隔、男女之防、贵贱之等、雅俗之别,强调节俭,反对铺张奢华,然而这一切在元宵节期间也被打破了。开皇十七年一个叫柳彧的官员曾经上书隋文帝,对元宵节大加痛斥:“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这种痛斥揭示了元宵节期间社会的“混乱失序”,而它正来源于日常社会规范在元宵节期间的颠覆和失效。不过,看似有理的柳彧的痛斥并没有产生多少实际的作用,隋唐以降,女人们仍旧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堂而皇之地走上街头,“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姥姥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

元宵节对社会制度规范的突破还表现在人们居然把平时违法的“偷窃”活动视为合理,而偷窃被骂不仅不令人难为情,竟然还是吉利的兆头。《帝京景物略》里记载金元时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言下之意,人们不仅可以盗物,而且可以偷人。

元宵节在时间、空间、生活内容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获得了巨大而难得的自由。自由是元宵节狂欢的前提,元宵节狂欢既是自由之花盛开的结果,也是对自由之花的热情讴歌和礼赞。

  • 蒙古族马头琴背后的草原文化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
  • 萨满起源 蒙古族文化中的鹰图腾

    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
  • 《大白话说文化、思维与个人、国运》

    咱们的股市,是单边市场。就是只能上涨挣钱,下跌时没法挣钱。成熟的西方金融市场,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涨跌都..

    2025-10-14
  • 多彩的民族 绚烂的文化

     壮族绣球女 悄悄话制作绣球2012年2月6日是2012年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百色市在森林广场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参加这次这次展演的有百色市12个县(区)各代表队,一共30个方阵,参演人员近3000人,他们先在百色市森林广场集中表演,之..

    2025-10-13
  • 为何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五行内涵、文化属性及处世哲学║天干壬水

    五德学说,水德为“智”。智为智力,为文化属性;智为智慧,则有处世哲学之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

    2025-10-13
  • “文化自信”的儒学基础

    文化自信,中国近些年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汇。既是对三千年文明传统的一种果断凸显,也是在中西方意识形态激烈竞争下的一..

    2025-09-29
  • 海原绝无仅有的地震文化和民俗

    1920年的那场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了12月16日。由于地震,海原县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民俗和地震文化。如每年这一天,失去亲人的家庭保持着上坟的习惯;保持着炒豆子、立铁锹等习惯。从这些乡俗可以感受到海原大地震的悲伤记忆。这记忆,在一代..

    2025-09-24
  • 保护传承布洛陀文化 百色举办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布洛陀被认为是壮族人文始祖。28日,2012年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布洛陀文化发祥地——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拉开帷幕。布洛陀文化不仅影响珠江流域,还波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2006年,布洛陀..

    2025-09-22
  • 藏族节日文化研究

    藏族节日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节日文化在其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藏民族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

    2025-09-20
  • 揭秘: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及特点介绍

    在中国古代,人死以后,却衍生了一套复杂仪式,并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丧葬文化..

    2025-09-19
  • 清代叙州文化世家鲁家园邱氏

    自古以来,宜宾(北宋末年至清为叙州)便是川南著名的文化之乡。宋代宣化的程氏、开边的廖氏,明代长宁的周氏、李氏,..

    2025-09-16
  • 聊聊裹小脚的封建文化

    前言:最近跟家里老人聊天,聊到了以前的“裹小脚”。老人说以前有一家人蒸馒头,蒸了一辈子、很有技术。现在蒸馒头的..

    2025-09-13
  • 土家族文化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什么关系

    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土家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主要以农耕..

    2025-09-12
  •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

    层层叠叠的梯田,天梯一样沿着山坡直上云天。梯田适合开在土质好、水源充足的向阳坡地,云南哀牢山地区属于海洋性亚热..

    2025-09-12
  • 哈尼族梯田文化 哈尼族的梯田有何历史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缘,以游牧为生。1300多年前,气候和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哈尼人的祖先向南方迁移,..

    2025-09-12
  • 哈尼族的“六月年”有啥历史来源和文化特色

    六月年,哈尼语“苦扎扎”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

    2025-09-11
  • 白族史学文化简介 白族的史学文化有啥发展

    蒙、段时期,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这个边远地区,不仅文学方面有和中原一样的灿烂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其光辉的一贞。最..

    2025-09-11
  •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地区的指路碑是怎么一回事

    “令牌碑”,是一种长条形上园下方的碑石,酷似县太爷在大堂上使用的令牌,故尔因形得名。世界上万千碑石,除指路碑外..

    2025-09-11
  • 广东的早茶文化

    广东人都喜欢喝早茶,因此广东的茶楼生意一般都生意兴隆。退休的老人几乎每天早上6,7点就会去茶楼等位,或是与伴侣一..

    2025-09-09
  • 兔的生肖文化:纯洁温驯,形象讨好

    说到兔子,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神话传说,其中最深入民心应是伴随嫦娥在月宫居住的玉兔,可能古人认为,温驯的兔子才..

    2025-09-0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