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茶园(丹桂轩),清同治六年(1867年)夏,甬人刘维忠在广东路湖北路口开设戏园。邀北京三庆班名角参加开张演出,引起轰动。第二年又聘周春奎等名角演出,从此北京名角南下不绝,其中不少人长期滞沪,不仅使茶园营业日盛,而且为京剧南下,为上海成为南方京剧中心奠定基础。
同治十一年夏奎章在此排演10本《五彩舆》(又名《小红袍》),为沪上早期连台本戏代表作。同治十三年首有西方魔术师瓦纳表演魔术一个多月,被称为“海上盛事”。清光绪元年(1875年)初因同治帝丧,戏园停止演出,邀英国人以煤气灯演影戏维持生计,至年底复演京戏,光绪二年茶园易主,后又多次更换招牌,为“新记”、“衡记”、“德记”等,后改名丹桂轩,易主时又添“星记”、“仙记”、“成记”等名号。光绪六年后班底杂乱,无号召力,营业不善,影响日趋减弱。光绪九年底刘维忠在福州路湖北路转角新建一戏园,称新开老丹桂茶园,即新丹桂,原处则称老丹桂,开业时请孙瑞堂、田际云等演出。第二年8月谭鑫培到此演出,使茶园名噪一时。光绪十一年易主田际云改名天成茶园。光绪十六年由李春来经营,又恢复原称。以后又易主多次,为“桐记”、“瑞记”、“胜记”等。夏月润、夏月珊主持添名“月记”。光绪十七年再邀谭鑫培演出,夏氏班底为辅,故丹桂茶园一直是沪上最有影响的清末京剧茶园之一。光绪三十四年夏氏迁往南市演出,此处不久改建为丹桂第一台。
《申报》报导如下:
1874.06.13《申报》2版《记瓦纳师在丹桂茶园所演新奇各剧》:“昨夜至丹柱茶园见西国魔术师瓦纳演术闻术师在园开演,历今十有馀日而骈集往观者日盛一日亦日新一日也。”
1875.01.28《申报》3版《丹桂园会戏》:“十九日晚间,丹桂茶园合菊部之名优演梨园之盛剧生旦副末靡不各尽所长,故聚观者几于满座。”
1875.03.18《申报》2版《开演影戏》:“有英国影戏班来申将拟于丹桂茶园开演已列前报昨悉该茶园已与戏班议妥准於十二日晚间登塲演剧。”
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鱼的饭;祭过寨神的食物,必须在村、社长门前煮食;祭山神的食物一定要在野外煮食,不准拿进寨;在民间有食鸡肉可以治病之说。婴儿满月,其父要闭门烤一只..
2025-08-21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
2025-08-20自古以来,布朗族人民就与汉、傣、伉、拉枯等民族和睦相处,为共同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布朗族人民参加了边疆各族人民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云南边疆的爱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布朗人民曾与汉、傣、哈尼、拉祜等民族..
2025-08-20家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港湾,是心灵休憩的田园,而每个家庭里的床,是我们可以踏踏实实休息的地方,也是在人的一生中,..
2025-08-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