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地区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2025-02-21 08:18历史文化

 布依族——

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新年初一清晨,妇女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第一担水,就会在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轻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村边、山腰、田坝去玩表,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等。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地方性差异,主要有玩龙灯、耍狮子、跳地戏、演布依族戏、唱花灯、打毛聿、荡秋千、踩高跷、打陀螺、对歌等内容,其中,传统的娱乐方式是击铜鼓。有不少布依族村寨,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天天都按专门的铜鼓调打击铜鼓娱乐。正月十五这天,有两项重要活动:一是全寨人聚会庆祝,交接保管铜鼓,轮流到谁家,就在这一天进行保管铜鼓的交接仪式。二是以酒、肉祭祖,吃“油团粑”。“过大年”,象征一家和睦团结和春节圆满结束。

彝族——

跳虎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春节期间集会彝族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示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最喜欢在春节期间举行摔跤比赛。他们在春节期间,穿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马,奔跑在摔跤场上。摔跤是斗智也是斗力,有多种动作,如跳、绊、抢、摔等。

花腰傣——

过春节,傣语称“麦阳”,是傣家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节前,家家户户杀猪、春把耙、酿米酒、打扫卫生,村室内外焕然一新。除夕之夜,杀鸡鸭祭祖,祈求丰年。且要守夜,等候新一年的来临。此间,各寨鞭炮声连续不断。时至凌晨,鞭炮鸣得更欢,人们以此相互鸣报新年的到来。鸣炮后,男人们便挑起水桶,手持点燃的香火,到寨中取水口抢挑新水,把家中的水缸挑满。据说,谁第一个抢挑到新水,新的一年中那一家人就最吉利。取水时,要敬香火给水神,并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大年初一,烧火、煮饭、扫地等平日妇女们的分内活计都要由男人们来做,以示对操劳终年妇女们的关怀。妇女们则三五成群会聚一起,或聊天,或纺线织布,或挑花刺绣,安闲欢度节日。为祈求新一年中万事如意,初一这天,不能串门请客,不能吵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也不能有任何越轨的行为。大年初二、初三,亲朋之间相互请客吃年饭。出嫁到异乡的中青年妇女,要带着丈夫,挑着麻脆耙耙及美味佳肴去给父母拜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节日期间,各村寨要组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白天,男人们在指定地点举行“打陀螺”比赛,小伙子们约伙“串姑娘”、进行“丢包”活动,有的村寨还进行篮球赛等。夜晚,男女青年“串寨子”、“照电筒”,有的村还组织放电影、跳“猫猫舞”等。

  • 佤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佤族习俗简介

    佤族,现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等县。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

    2025-07-29
  • 亚洲人的送礼习俗

    亚洲人的送礼习俗1、形式重于内容对亚洲国家人士的馈赠,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是上等的礼品。至于礼品的实用性,则屈居知识性和艺术性之后,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礼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对日本人而言,越是形式美观而..

    2025-07-20
  • 国外送礼习俗

    国外送礼习俗随着形势的改变,社会的发展,我们和外国朋友交往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外交知识,了解外国人的礼仪常识,在与他们的交际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1、如何送礼出国后上一般都要向外国朋友赠送一些小礼品以表示祝贺、慰问和..

    2025-07-20
  • 壮族的拜山习俗

    清明时节,广西生活的汉族人在早几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大型超市甚至专门设立了“清明专柜”,“拜山”用的祭祀品一应俱全,其中最抢手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烤乳猪”,还有各色糕点了。广西的壮族人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就已经祭祖完毕了,..

    2025-07-19
  • 东乡族婚礼习俗

    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

    2025-07-18
  • 东乡族饮食习俗

    东乡族以面食如小麦、青稞、玉米等为主食,副食主要是洋芋等蔬菜。食牛、羊、鸡、鸭肉,但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放血后才能吃。遇节日和吃“宴席”,喜以面和清油为料,炸“油香”、“酥馓”等以及各种花果,味香色美,十分好吃。东..

    2025-07-18
  • 安徽境内畲族特殊的结婚习俗

    畲族分布在安徽省宁国县千秋关一带,约1000余人。20世纪初,由浙江景宁县迁来,最初隐居深山老林,后逐步移居平地,与汉族杂居。他们的婚俗世代传承,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通婚范围: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在畲族内部,同姓近亲不婚,同姓不同香炉..

    2025-07-18
  • 甘肃回族的生育习俗

    生育习俗散居在仙桃、洪湖、天门、潜江等地的回族,其生育习俗受汉族的影响颇深。比如小孩满月、周岁、十岁都要请客祝贺,产妇“坐月子”等也和汉族相似,但也有和汉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的生育习俗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它包括三个环节,即“取经..

    2025-07-17
  • 海南黎族生育习俗

    在原始社会时代,原始人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到认识生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人们就懂得利用树叶和兽皮遮盖和保护自已的生殖器。黎族地区毛道乡出土男生殖器“石祖”图腾崇拜物、保亭县三道地区黎族崇拜女性乳房的基石,印证了黎族自古以来对生育的..

    2025-07-17
  • 汉族节日——花朝节习俗

    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称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就是一例。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

    2025-07-15
  • 畲族历史发源是什么?畲族习俗简介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发源是什么?拉祜族饮食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口有411476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地..

    2025-07-05
  • 东汉时期的三河地区有多重要?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对东汉三河地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河地区是东汉战争前重要的“争夺之战”,..

    2025-07-04
  • 山东人喝酒的礼仪-山东人喝酒习俗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

    2025-06-29
  • 春节礼仪-拜年常识

    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节日礼仪春节拜年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阅读与借鉴。节日礼仪春节拜年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

    2025-06-28
  • 拜年礼仪常识-春节拜年礼仪

    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拜年礼仪常识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小编精心推荐:礼仪常识|饮食礼仪|个人礼仪|接待礼仪|敬酒礼仪拜年礼仪常识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

    2025-06-28
  • 春节文明礼仪常识-春节节庆礼仪

    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春节文明礼仪常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春节文明礼仪常识中国素有“..

    2025-06-28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福建土楼特色婚礼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