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悠久历史,仙潭酒名贯古今
仙潭酒历史悠久,名贯古今。据古蔺县志记载:古蔺古属夜郎国,夜郎人勤劳、勇敢,用本地盛产的糯高梁和小麦酿造出的仙潭酒,因其风味独特,酒质特佳,深受百姓喜爱,时至明朝初年,明朝皇帝派史臣张伦臣出使夜郎,张伦臣得饮仙潭酒后称赞不已,回朝时带回仙潭酒,奉献给明朝皇帝,皇帝饮仙潭酒后大为赞赏,御封为“仙潭贡酒”,传旨每年进贡“汕潭贡酒”百坛,从此,“仙潭贡酒”名声远扬,轰动华夏,从而使“仙潭贡酒”从明朝初年起至今已有的600余年历史,“仙潭贡酒”名贯古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美哉仙女潭妙哉仙潭酒
闻说赤水河畔古蔺县有条风光如画的石亮河,石亮河边有个中型现代化曲酒厂;闻说这里产出的仙潭特曲、仙潭大曲醇香飘溢,堪称玉液琼浆。据说最使人神往的是座落于青山之中的仙女潭瀑布,那瀑布垂帘百尺,蔚为壮景。想象之中,倘能身临其境一饱眼福,可算是人生之中再难得到的美事。正是花红柳绿、百鸟争鸣时节,有幸到古蔺春游采访,象我们这种人,差不多是踏破铁鞋,走遍四面八方,天下名山秀水,何处没有我们的踪迹?然到古蔺,最使我神往而非去不可的是石亮河、是仙女潭,在众多的古蔺酒中,不品尝到仙潭酒算是枉此一行。带着这种神往的情感,携上旅伴来到了石亮河。驱车来到石亮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亮河这个青山环抱的盆地内,在依山傍水的树荫之中,一幢幢黄色崭新建筑群,在绿树的衬映下更加耀眼夺目;宽大厂房醇香飘香飘溢,给人一种不饮先醉之感。好客的主人热情,甘甜的美酒醇香,仙女潭在何处?主人说,你先别急,保证陪你一游。坐车是走马观花,咱们徒步而行岂不更有风味?主人娓娓叙述着仙女潭的优美故事,使我对仙女潭更为神往,巴不得能看得到石亮和玉姿。两架峻伟的青山,峰峰相连。对峙而立,夹着一道弯蜒的青溪,青溪侧畔,芭竹丛丛,山花烂漫,飘溢着醉人的芳香,难怪乎仙潭酒醉人,原来这仙女潭边的山花也醉人。沿着通幽曲径绕溪而上,再涉过清凉透骨的溪水,爬上左侧山腰,回身一看,好不壮观,美哉美哉!仙女潭泉水流出山涧深谷,从高近百尺的石壁上急冲而下,临空飞泻,形成一道极为壮观的百尺垂帘,注入一个幽深的小潭,转而流入清澈见底的大潭,两潭相接,上下有别,若要去小潭仰观百尺垂帘,需乘坐竹筏涉过大潭,爬进一个只能容一人进出的溶洞才可观得壮景。当朝阳初升,斜射而来的一束霞光,与百尺垂帘腾起的雨雾相辉映,一道七色彩虹便临空飞架于两潭之间。听人们说,这是仙女玉姿与石亮重返仙女潭春游的彩桥,此时正逢阳春三月,我有幸看到如此壮美的景象,又欣逢玉姿石亮双双重返人间春游,真是万幸,如此胜境,美哉,美哉!听主人说,这仙女潭泉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自然矿物质微量成分。建厂之初,查考过史料,也拜访过当地的百岁老人,早在明朝初年,石亮河边就有一家“仙潭酒坊”,用竹料打通相接引这仙女潭泉水酿造曲酒。由于石亮河畔的土质、气候适宜于酿造,加上仙女潭泉水的特殊水质,酿出的酒轰动了云、贵、川三省。明朝皇帝闻讯,传旨禀送品尝,深为赞赏。从此,“仙潭酒坊”名声远扬,当年向皇上缴送百坛优质仙潭窖酒。这在当地流传为佳话。当年的“仙潭酒坊”遗址不知今在何处,但而今可以看见一个年产五千余吨的中型现代化曲酒厂屹立在石亮河边,所产仙潭特曲、仙潭大曲采用仙女潭优质矿泉水精酿造而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荣获轻工业部、四川省“双优酒”称号。一九八九年荣获“中国优质酒”称号,授予“银质奖”,一九九三年参加香港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特别奖”,授予“世界名酒”称号。主人说:我们的顾客就是“皇帝”,我们要把最好最美的仙潭特曲、仙潭大曲奉献给“皇帝”。仙潭胜境,何其美丽;仙潭特曲,窖香浓郁;仙潭大曲,甘美醇香。诸君倘能身临其地,尝得此酒,观得其景,怕也会说笔者没有言过其实。
古蔺山乡,有一条风光如画、山青水秀的石亮河、离石亮河不远有个仙女潭。白雪皑皑时,潭内热气缥缈,暖如春水;烈日炎炎时,潭内水寒彻骨,清冽回甜;而且潭水大雨不浑,天干不涸。中国四川仙潭酒厂用仙女潭水酿制的仙潭酒,风味独特、酒质特佳,尊敬的朋友,当您举杯畅饮“窖香浓郁、醇甜净爽、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的仙潭酒时,可知道仙潭酒美丽动人的传说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古蔺县有个桃源村,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有年春节,一户姓石的人家忘了拜祭龙王,龙王恼了,有意和百姓作难。从那年春天起桃源村连续三年出现罕见干旱,河沟干涸,草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逃荒讨饭,流落他乡。村子里一片凄凉,那姓石的人家全家十多口人相继死亡,独剩一子名石亮。石亮年方二十,聪明过人,心地善良,他不愿看到父老乡亲饿死渴死,每天早起到十多里外的赤水河背水,供给村子里的老弱病残饮用和灌溉庄稼。石亮善良、纯朴的心和勤劳、勇敢的行为感动了灶神。但灶神斗不过龙王,只好到天宫王母娘娘处禀告龙王罪过。王母娘娘令主管酿造蟠桃美酒的仙女玉姿化装下凡,体察真情,打救百姓。玉姿化装来到桃源村,被眼前的惨景和石亮的行为所感动,玉姿变成一个讨乞的村姑来到石亮家。石壳爽快地说:”小妹妹,我背的水本是给村里老幼喝的,我的饭多是野菜米糠,倘不嫌弃,你就喝个够,吃个饱吧。”玉姿见石亮心地果真善良,而且一表人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便主动与石亮以兄妹相称,暂时居住在石亮家中。石亮与玉姿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情胜过兄妹。玉姿时刻没忘记开辟水源,打救百姓。一天晚上,玉姿对石亮说:“亮哥,我们每天到赤水河去背水,不是长久之计,要尽快设法就地挖出水源来。” 第二天,石亮和玉姿来到云雾绕的狮子山中,开始挖寻水源,一天天过去了,挖断九十九把锄头,挑断了九十九根扁担,挖了九十九口井,仍然未见水的踪影。玉姿见石亮为找水源,心切情迫,不辞劳苦确实令人感动,于是决定相助。她叫石亮回家提壶水来喝。待石亮下山后,玉姿从身上取出珍藏的天宫凿窖酿酒的神器,猛地向刚挖的一百口井坑里投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井坑里一股清泉喷涌而出。石亮提水转来见状欣喜若狂,举起锄头便挖,越挖泉水越大,越刨泉水越清,转眼之间,挖出的泉水变成了一个清澈的池潭。村民们闻讯后,奔走相告,都前来痛饮。消息传开后,外出的灾民纷纷返回,许多外乡人也迁来居住。从此,玉姿带领着村里妇幼栽桑种树,养蚕织布;石亮则带着精壮男子开沟凿渠,引水灌田。
玉姿见人们终日劳累十分辛苦,便有心想帮助村民们酿酒驱寒。她去天山取来优质高梁、小麦种子,引来池潭的水,又把天宫里酿造蟠桃美酒的工艺也传给村民,酿出了香醇甜净,清冽厚爽的酒,可与天宫中的蟠桃美酒相媲美,山青了水秀了。农家乐了。人间三年3年,天上三日。王母娘娘传旨,令玉姿迅速返回天宫。玉姿把石亮叫到屋里,现出仙女面貌,好不美丽动人,石亮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呆了,玉姿含泪讲述了来由。玉姿又说:“本想与你结成良缘,共享人间之乐,可是命不由已。说罢,玉姿和石亮眼泪长流,泣不成声。恰好此时,王母娘娘驾到,见两个人直哭得泪人儿一般,王母娘娘深受感动,便允了玉姿恳求,把石亮也带到天宫。于是一朵祥云从石亮屋中冉冉升起,飘然而去。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玉姿和石亮了。后来,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常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一个漂亮的小伙子来到池潭玩耍取乐,翩翩起舞。为了怀念玉姿和石亮,村民们便把仙女挖出的池潭取名仙女潭;把用这潭水酿制的美酒取名仙潭酒;把石亮开辟的河取名石亮河。傣族的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历史分不开的。在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傣族地区就是祖国西南和中印半岛的缅甸、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建置益州郡时,傣族地区即是益州郡的西..
2025-11-16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傣族原始先民的来源,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撰写了不少文章,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说法:一曰:单一族源论。认为傣族只有一个族源,傣族的原始先民纯属百越族群滇越支系的后裔,由于这些原始先民从古代吴越居住的沿海一..
2025-11-06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
2025-10-25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
2025-10-25把葡萄酒按照葡萄种植与酿酒技术的传播进程分类,则葡萄酒产地概略分为“旧世界”和“新世界”。除因自然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外,“新旧世界”的葡萄酒,也因人为因素差异,而产生更大的不同。那么这种说法起源于哪里呢?著名英国葡萄酒作家..
2025-10-19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鄂伦春”为民族自称,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或者意为“山岭上的人”。“鄂伦春”这一名称在清朝文献中多为“俄尔吞”、“俄乐春”、“鄂鲁春”、“俄罗春”或者“俄伦春”等,最后,统一称为“鄂伦春”。对鄂伦春族的族源,目前有几种说..
2025-08-10“鄂伦春”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文献记载。《清太祖实录》卷五十一在一份奏报中首次提到“俄尔吞”;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上谕中称之为“俄罗春”。此后才比较统一地以鄂伦春这名称来称呼他们。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使用训鹿的人,一为..
2025-08-09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村寨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8世纪唐代到20世纪清代末期。流行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乐器。鼓身较小,呈直筒形,面大于胸,腰、足无明显区分。..
2025-07-28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