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佛教的造像

2025-03-28 15:57历史文化

我接触与研究造像量度近十年了。初皈佛门,到各地参学,看到待修的庙宇断壁残垣,法像残旧破损,又见新造佛像多耗去巨资而不如法,真是痛心疾首。受菩萨戒时,我便发下大愿:“天下有一寺一庙一殿未修建完善者,誓不成佛。”遂浪迹萍踪,参访南北方庙宇,做进一步考查,并全身心地投入对佛教教义与造像、贴金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赵朴初先生、净慧法师、宝菡法师及吴立民老师的教导与鼓励,又有各地大德善知识及学者作我精进的增上缘,使我有了一些进步,在此,谈些体会供养法界同道,并乞指正。

一、有相与无相

世人多知佛教被称为“空门”,常常讲“四大皆空”、“诸法空相”,这样,便造成一种错觉,既讲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要。记得有人写文章曰:“佛门讲四大皆空,但某出家人还穿皮鞋。”似乎一讲空,连衣服、鞋袜也可不要了。

还有一位知名人士,曾写信大骂我“画佛像骗人钱财”,并说了很多失身份的话。他主张,既然谈空,就不能供奉佛像,只能书写佛的四句偈加以供奉。可是,君不见四句偈也是一种文字相,仍然落在“有”边,并不是“空”么?那么,到底什么是“空”呢?很多大德着了厚厚的书谈空,在此,不可能一一引用,《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原来色即是空,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一念颠倒,“空”即是色,有了正思维,色即是“空”,理解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会理解“空”。在藏文经典中,亦如此解释,我们看一件衣服,是上衣、裙子……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民族……分别得清清楚楚,而佛看到的是纤维,或是元素,是宇宙及事物的“元”,是本体。所以这“空”,不是空空,顽空、真空。故《造像量度经》序曰:“或问,佛有相耶?答:佛有相。问:佛无相耶?答:佛无相。问:佛有相之中无相耶?答:然。问:佛无相之中有相耶?答然。问:如何是佛有相?答:众生有相,佛焉无相?问:佛相众生相一耶二耶?答:不一不二。问:如何不二?答:佛以沙劫熏修,百千万行,相好庄严,圆成果海。众生旷古无明,性天未朗,所行所感,不出六道,故不一也。问:如何是不二?答:佛言,我昔曾为虫来,未成佛时,何异众生?今众生之中,忽然大悟,已有佛性,于生死海中顿超觉岸,前佛后佛而无间焉,故无二也。问:如何是佛无相?答:佛未出世,相从何生?问:出世后如何?答:镜花水月。”故众生执有而成为“病”,诸佛便以“无为药”而治之。“空”的概念,不是顽空,而是要破“执有”、“我有”诸暗,空即是色,为了普度众生,还是要入世,从“有”与“色”的桥上走过去。佛说的“法”是渡到彼岸的筏,空到连筏也不要了,便没有办法到彼岸去。如果我们对一个文盲老太太去谈空,要她学丹霞禅师,将佛像劈来烧火,她不喊“罪过”才怪。故寺庙、佛像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是“因我礼汝”这四个字,南怀瑾先生解释说:“因为我的形象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金刚经说什么》)众生根性不同,解空者几人?若以佛教是空门,便日日坐在荒野上谈空,不修建寺庙以储僧宝,不造佛像来接引众生,佛教还能存在否?

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都是空,空而不空,故应修庙造像,为不同根性的众生设置诸多的方便。

二、造像与造像量度

(一)造像分类:

1、按美术技法分类:

(1)雕塑:石雕、木雕、玉雕、牙雕、泥塑、铸铜、砸铜、酥油雕塑(即“酥油花”)等。

(2)绘画:中国画,连卷的水陆画、唐卡(卷轴等)。

(3)壁画。

(4)版画(主要是木版画)。

(5)工艺美术作品:堆绣、刺绣、陶瓷等。

2、按法界人天六道分类:

(1)佛(2)菩萨(3)声闻(阿罗汉)、缘觉(4)护法(5)佛母、天女(6)人(7)阿修罗(8)地狱、饿鬼(畜牲未计)

3、按用途分类:

为佛菩萨造像,从用途上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作品,创造者不必是佛教信徒,也不是必须了解佛教,只要有一定的知识与技巧,随意拈来即可。这种艺术品(包括民间美术品),不是寺庙中供奉的佛像,而是作为艺术品,仅供人欣赏的,故抽象的有之,现代派的有之,意象的有之,具像的也有,不受造像量度的约束。另一种佛像,则是专供寺庙及信士的佛堂供奉的佛像,必须“如法”,法相庄严,使众生见到以后生恭敬心,生欢喜心。对这种供奉的佛像,不能妄造,必须依照佛教经典中所规定的量度、尺寸而造之。

(二)目前寺庙造像的现状:从8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寺庙陆续修复,新造的佛像,多由两种渠道提供:

1、民间艺人:如石雕、木雕、陶瓷中的一部分,多出于民间,他们和专业队伍也有较多的接触,但比较起来,他们较少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尤其较少接触西洋雕塑,他们的技术纯熟程度不一,有的是祖传、家传;有的则仅仅是美术爱好者或为了谋生,因此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造像多依传统工艺,造型互相借鉴。比如出现了一些瓷观音像,手中持一个宝珠,石雕工人不解其意,以讹传讹,也雕出手持宝珠的观世音,并索取高资,不但不如法,也辜负了四众辛辛苦苦供养的血汗钱。当然,在民间艺人中,也有较多技术精湛的,他们在佛教造像中竟能胜过美术院校一筹,其原因,是他们从民间传承中,继承了古代造像的尺度、方法与技巧。曾有一位某美院的教授,为一个寺庙搞了三尊泥塑:文殊、普贤与观音。由于他追求艺术创造中的“个性”、追求“媚态”,故把每尊都塑得娟娟秀秀。像塑成后,四众膜拜的同时,总感到“不像”菩萨,而像下凡的仙女,于是终被请走,又换上民间艺人木雕的三尊法相。

2、美术院校师生:很多寺庙的兴建,为了庄严道场,都不惜重金聘请高等美术院校的专家、学者、教授参加造像。他们有高超的技巧,对人体解剖了如指掌,可以把人体刻划得维妙维肖,可以像罗丹与米开朗基罗一样,把骨骼、肌肉乃至皮下的血管按照极准确的解剖部位塑造出来,对于他们的技术无可非议,同时,他们对全国的石窟也极熟悉,各历史时期的造像资料齐全。但是,正由于他们总感到过去的佛像“不合比例”、“解剖不对”、“造型不准”,所以总想用自己的高超技法去改造古老的传统造型,他们由于较侧重于西洋的造型方法,所以对于佛教特殊的造型规律了解得不够全面,结果往往出世的菩萨变成了入世的仙女。

我曾问过一位造像者:“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答曰:“女的。”这正是他把观音的手设计成纤纤玉指的根据。这说明,他对佛教了解得不够深入。当然,要深入了解,并非易事,单单是观音的造型,就可以写一本书,我对他说:观世音菩萨是一尊古佛——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帮助释迦牟尼弘法利生,而现菩萨相,他本身则与释迦牟尼佛一样是男身,但因他可以现妇女身为妇女说法,又因他大慈大悲愍众生,救苦寻声,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后,观世音由一个有胡子的伟丈夫形象,演变成了民间称之为“奶奶”、“娘娘”、“老母”的女相。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民间(尤其是汉族)原始信仰母亲神、生殖神女娲,俗称“奶奶”、“娘娘”、“老母”,佛教传入中国后,古老的女娲形象渐渐与观世音合二而一,故观世音菩萨的造像多象一位慈母。不过,无论如何,其宽肩厚背以及胸、腰、臂、肋等处,皆有尺度,需要像大丈夫般健壮、伟岸,而绝不能像赵飞燕一样,如果一味的追求女性的媚态,就会失去佛教的内涵。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菩萨与佛不同,南怀瑾先生在他着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说:“佛教里表现实相叫示现,大菩萨们的示现都是在家的装扮。比如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以及一些菩萨等,都是在家人的装束示现,除了大愿地藏王菩萨。出家人是绝对不穿华丽衣服的,绝对不准化装的,可是你们看菩萨们,个个都是化装的啊!又戴耳环,又挂项练,又戴戒指……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说他是入世的,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

菩萨的形象是入世的,在家的(除地藏王菩萨,其余都带发)有装饰的,但又不能随意加之,所以需造像者慎重。造像以《造像量度经》为指导。

在释迦牟尼佛中年时,中印度瓶沙王为了向远方的朋友展示佛的法相,乞得世尊的画容。这是最初的佛像(绘画)。而优填王在佛上天为母说法期间,因思念佛陀,镂造檀木世尊之像,则开始了雕塑佛像的先河。舍利弗受命创制“造像量度”大约在此之后。

我见到的《造像量度经》为大清内阁掌译番蒙诸文西番学总管仪宾工布查布所译,看来此经是由藏文译成汉文的,其中之十幅插图也都是藏传佛教的佛像,这给汉传佛教的造像量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出了课题:如何才能画出汉传佛教的标准的、如法的佛像?

三、“造像如法”的必备条件

造像是否如法成为当前修复庙宇谈话的课题之一。那么,怎样造像才能如法呢?

(一)量度:量度即造像的尺度与比例。这些尺度与比例是根据诸经中对佛的描绘而制定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多次提到佛“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这是说佛在无数阿僧祗劫的修行中,具备了凡夫所没有的多种特殊的功德法相。在佛经中总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造像有一定的比例尺度,《造像量度经》曰:

“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肉髻崇四指,发际亦如此。面轮竖纵度,带半十二指,分三为额鼻,及颏俱得一。下分四指半,颏身只二指,广向十六足,深分迳四指……”对每一部位都确定了比例。

(二)手印与法器:手印是每尊沸、菩萨双手的动态、姿式,是一种以双手的手掌、手指变化出来的信息符号(手语),比如常见的阿弥陀佛下垂右手,是接引众生的手,又称“与愿印”,就是可以满足众生的愿望。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诸佛菩萨的手印都是特定的,有特殊含意的,尤其是藏传佛教,以真言(咒语)与手印为修行的主要方法,佛、菩萨、佛母、救度母、护法都有各种特定的手印。有的面部及头饰相似,相近,惟依手印来判定是哪一尊。

另外,有的佛、菩萨手中擎执法器也有一定法度,不可任意改变增减。

(三)环境:包括神座、须弥座、莲台、背光等佛像周围的配套设施。

(四)神态与气质:这是最难刻划的,也是最关键的。佛是慈悲的,法相庄严的,佛又是伟岸的,有威仪的人中狮子。佛多次在入定时无声说法,他的金刚不坏身是“如如不动”的。菩萨虽然可以现妇女身而为妇女说法,但不要忘记,他们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四、装脏与开光

造像需装脏,如果是绘画,装脏是请法师在画的背面写咒语。如果是雕塑,则需体内中空,留有装脏的余地。装脏的内容很多,最常见的是装入一部乃至多部经卷,如《心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视佛像的大小而定。另外装脏的内容有: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宝: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

五药:菖蒲,仙人掌、苦参、乌贼、藤梨干。

五香:白檀、沉香、肉豆蔻、龙脑香、郁金香。

五谷:稻、大麦、小麦、绿豆、白芝麻。

五甘露:蜂蜜、石蜜、乳、酪、酥油。

五彩线。

五种花。

装脏有仪轨,需请大德高僧主持。

开光有两层意义:(一)在为佛像贴金或彩绘以后,由画师第一次开光,描绘五官,这很关键,如果画师的技巧高,且有一定的佛学知识,他可弥补造像之不足,并可使佛菩萨像更为传神。(二)是一种仪轨,需两序大众拥戴高僧,一人乃至数人而为之。在《造像量度经》中称“徒灵”,亦即使佛灵归位,经过装脏开光的佛像才可以顶礼膜拜。

造像有福,大乘造像功德经言:“若有人作佛像者,所有业障皆得除灭,离众生苦恼,无诸病疾”。女转男身,不堕恶道,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元明清北京宫廷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风格及特征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

    2025-10-29
  • 中印边境卡孜河谷地带发现古格王国早期佛教遗存

    中国考古专家对中印边境中方一侧卡孜河谷地带佛教遗存研究时发现,这批考古遗址中的早期石窟、寺院遗存属公元11世纪古格王国早期,与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大师仁钦桑布的活动有关。刚刚在此间结束的“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论坛”上,四川..

    2025-10-29
  • 五台山发现佛教曹洞宗派图塔

    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一座佛教禅宗“曹洞宗派之图”石塔。该塔坐北朝南,位于五台山车沟村的山谷中,建于明嘉靖六年,是一座八角二层石塔。塔座为束腰莲花座,边长0.65米,塔身通高4.3米,一层平..

    2025-10-29
  • “佛教书法”之晚唐五代直抒心意的狂草书

    我以为晚唐是中国书法史上佛教精神表现得最明显、最彻底的一个时期,它给中国书法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众所周知,佛教在晚唐时代,主要是禅宗,特别是主顿悟的南宗禅。南禅特色,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认为只要“本心..

    2025-10-28
  • 大足南山道教醮坛造像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道教石刻造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舒成岩石刻为代表。这些道教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可以说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道教艺术珍品,民族文化的瑰宝。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南面..

    2025-10-28
  • 金坛市艺坛新锐参展 佛教书画联展

    范燕青书记会晤常州支社社长孔建钟7月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江南书画院协办的“澄怀雅集”书画联展在无锡市江南书画院开展。金坛市青年书画家程云仲、陈曦的多幅作品参展。据介绍,这次联展汇集了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

    2025-10-28
  • 米兰壁画:揭开西域佛教最早遗迹的面纱

    米兰佛寺出土的“有翼天使”画。资料图片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古代的西域(大致是如今的新疆)很可能是中国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当时的西域诸小国佛教的直接源头很少是印度本土,而是邻近的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包容了古希腊..

    2025-10-28
  • 晋城迴波寺第二届佛教文化节举行

    11月10日(农历九月二十四),位于山西晋城市区五龙河西村南,始建于明代的晋城市迴波寺举行第二届佛教文化节。据现存的石碑记载,迴波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再未修缮。2003年,晋城市五星居委会在迴波寺原址上开始重修,2006年完工。重修后的..

    2025-10-28
  • 河北临漳抢修邺城遗址佛教造像50多件

    4月底,工作人员在修饰佛像。中新社图 4月26日,河北省临漳县古邺文化研究所透露,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考古发现自今年3月公布以来,邺城考古队一直加紧对文物进行抢救修复,截至目前,已经抢救修复佛教造像50多件,抢救修复工作正在..

    2025-10-08
  • 佛教“涅槃四德”与南朝宫体诗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指出,南北朝时期,大乘佛典盛行,尤以《涅槃经》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关于经中提到的佛教修习要解决的最终目的涅槃问题,梁武帝萧衍解释道:“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生死不异涅槃,涅槃不异生死,不行二法是彼此..

    2025-10-08
  • 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

    2025-10-08
  • 甘肃千年佛教石窟病害严重 将启动调查修复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所专家对文殊山石窟群的前山万佛洞、千佛洞和后山古佛洞、千佛洞壁画进行详细病害调查和现场修复前期实验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年来不断遭受地震、洪水冲刷、雨水侵蚀等自然灾害,作为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甘肃文殊山石窟文物..

    2025-10-08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文峰塔像“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安阳市天宁寺导游告诉记者。“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秒,不负..

    2025-10-08
  • 直贡梯寺佛教音乐羌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观看跳神的观众 藏历4月25日,直贡梯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直贡昂却”(音译),即直贡梯寺夏季大法会。记者从直贡梯寺寺管会了解到,直贡梯寺的佛教音乐·直贡噶举派音乐、直贡噶尔羌姆,于2008年2月已列..

    2025-10-08
  • 碑林博物馆展佛教造像

    投资6100万元倾力打造的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成开放短短月余,就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6月30日,记者从碑林博物馆获悉,新石刻艺术馆的“长安佛韵”陈列分为“众生祈愿”——北朝造像碑专题和“宝相千颜”——单体佛教造像专题两大..

    2025-10-07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甘肃东乡发现佛教石窟壁画

    近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在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该县唐汪镇红塔寺石窟内,发现一处约50平方米的石窟壁画。壁画内容主要有佛本生故事画,菩萨、罗汉、护法像等,以及清代墨书题记。该石窟壁画是甘肃省临夏地区发现的除炳灵..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亮相

    6月7日,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将于12日在该馆亮相,这也是省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献上的一份“文化大礼”。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在我身边”,为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甘肃省博物馆特地..

    2025-10-0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