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与研究造像量度近十年了。初皈佛门,到各地参学,看到待修的庙宇断壁残垣,法像残旧破损,又见新造佛像多耗去巨资而不如法,真是痛心疾首。受菩萨戒时,我便发下大愿:“天下有一寺一庙一殿未修建完善者,誓不成佛。”遂浪迹萍踪,参访南北方庙宇,做进一步考查,并全身心地投入对佛教教义与造像、贴金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赵朴初先生、净慧法师、宝菡法师及吴立民老师的教导与鼓励,又有各地大德善知识及学者作我精进的增上缘,使我有了一些进步,在此,谈些体会供养法界同道,并乞指正。
一、有相与无相
世人多知佛教被称为“空门”,常常讲“四大皆空”、“诸法空相”,这样,便造成一种错觉,既讲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要。记得有人写文章曰:“佛门讲四大皆空,但某出家人还穿皮鞋。”似乎一讲空,连衣服、鞋袜也可不要了。
还有一位知名人士,曾写信大骂我“画佛像骗人钱财”,并说了很多失身份的话。他主张,既然谈空,就不能供奉佛像,只能书写佛的四句偈加以供奉。可是,君不见四句偈也是一种文字相,仍然落在“有”边,并不是“空”么?那么,到底什么是“空”呢?很多大德着了厚厚的书谈空,在此,不可能一一引用,《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原来色即是空,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一念颠倒,“空”即是色,有了正思维,色即是“空”,理解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会理解“空”。在藏文经典中,亦如此解释,我们看一件衣服,是上衣、裙子……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民族……分别得清清楚楚,而佛看到的是纤维,或是元素,是宇宙及事物的“元”,是本体。所以这“空”,不是空空,顽空、真空。故《造像量度经》序曰:“或问,佛有相耶?答:佛有相。问:佛无相耶?答:佛无相。问:佛有相之中无相耶?答:然。问:佛无相之中有相耶?答然。问:如何是佛有相?答:众生有相,佛焉无相?问:佛相众生相一耶二耶?答:不一不二。问:如何不二?答:佛以沙劫熏修,百千万行,相好庄严,圆成果海。众生旷古无明,性天未朗,所行所感,不出六道,故不一也。问:如何是不二?答:佛言,我昔曾为虫来,未成佛时,何异众生?今众生之中,忽然大悟,已有佛性,于生死海中顿超觉岸,前佛后佛而无间焉,故无二也。问:如何是佛无相?答:佛未出世,相从何生?问:出世后如何?答:镜花水月。”故众生执有而成为“病”,诸佛便以“无为药”而治之。“空”的概念,不是顽空,而是要破“执有”、“我有”诸暗,空即是色,为了普度众生,还是要入世,从“有”与“色”的桥上走过去。佛说的“法”是渡到彼岸的筏,空到连筏也不要了,便没有办法到彼岸去。如果我们对一个文盲老太太去谈空,要她学丹霞禅师,将佛像劈来烧火,她不喊“罪过”才怪。故寺庙、佛像都是接引众生的方便,是“因我礼汝”这四个字,南怀瑾先生解释说:“因为我的形象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金刚经说什么》)众生根性不同,解空者几人?若以佛教是空门,便日日坐在荒野上谈空,不修建寺庙以储僧宝,不造佛像来接引众生,佛教还能存在否?
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都是空,空而不空,故应修庙造像,为不同根性的众生设置诸多的方便。
二、造像与造像量度
(一)造像分类:
1、按美术技法分类:
(1)雕塑:石雕、木雕、玉雕、牙雕、泥塑、铸铜、砸铜、酥油雕塑(即“酥油花”)等。
(2)绘画:中国画,连卷的水陆画、唐卡(卷轴等)。
(3)壁画。
(4)版画(主要是木版画)。
(5)工艺美术作品:堆绣、刺绣、陶瓷等。
2、按法界人天六道分类:
(1)佛(2)菩萨(3)声闻(阿罗汉)、缘觉(4)护法(5)佛母、天女(6)人(7)阿修罗(8)地狱、饿鬼(畜牲未计)
3、按用途分类:
为佛菩萨造像,从用途上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作品,创造者不必是佛教信徒,也不是必须了解佛教,只要有一定的知识与技巧,随意拈来即可。这种艺术品(包括民间美术品),不是寺庙中供奉的佛像,而是作为艺术品,仅供人欣赏的,故抽象的有之,现代派的有之,意象的有之,具像的也有,不受造像量度的约束。另一种佛像,则是专供寺庙及信士的佛堂供奉的佛像,必须“如法”,法相庄严,使众生见到以后生恭敬心,生欢喜心。对这种供奉的佛像,不能妄造,必须依照佛教经典中所规定的量度、尺寸而造之。
(二)目前寺庙造像的现状:从8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寺庙陆续修复,新造的佛像,多由两种渠道提供:
1、民间艺人:如石雕、木雕、陶瓷中的一部分,多出于民间,他们和专业队伍也有较多的接触,但比较起来,他们较少受到系统的专业培训,尤其较少接触西洋雕塑,他们的技术纯熟程度不一,有的是祖传、家传;有的则仅仅是美术爱好者或为了谋生,因此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造像多依传统工艺,造型互相借鉴。比如出现了一些瓷观音像,手中持一个宝珠,石雕工人不解其意,以讹传讹,也雕出手持宝珠的观世音,并索取高资,不但不如法,也辜负了四众辛辛苦苦供养的血汗钱。当然,在民间艺人中,也有较多技术精湛的,他们在佛教造像中竟能胜过美术院校一筹,其原因,是他们从民间传承中,继承了古代造像的尺度、方法与技巧。曾有一位某美院的教授,为一个寺庙搞了三尊泥塑:文殊、普贤与观音。由于他追求艺术创造中的“个性”、追求“媚态”,故把每尊都塑得娟娟秀秀。像塑成后,四众膜拜的同时,总感到“不像”菩萨,而像下凡的仙女,于是终被请走,又换上民间艺人木雕的三尊法相。
2、美术院校师生:很多寺庙的兴建,为了庄严道场,都不惜重金聘请高等美术院校的专家、学者、教授参加造像。他们有高超的技巧,对人体解剖了如指掌,可以把人体刻划得维妙维肖,可以像罗丹与米开朗基罗一样,把骨骼、肌肉乃至皮下的血管按照极准确的解剖部位塑造出来,对于他们的技术无可非议,同时,他们对全国的石窟也极熟悉,各历史时期的造像资料齐全。但是,正由于他们总感到过去的佛像“不合比例”、“解剖不对”、“造型不准”,所以总想用自己的高超技法去改造古老的传统造型,他们由于较侧重于西洋的造型方法,所以对于佛教特殊的造型规律了解得不够全面,结果往往出世的菩萨变成了入世的仙女。
我曾问过一位造像者:“观世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答曰:“女的。”这正是他把观音的手设计成纤纤玉指的根据。这说明,他对佛教了解得不够深入。当然,要深入了解,并非易事,单单是观音的造型,就可以写一本书,我对他说:观世音菩萨是一尊古佛——正法明如来,他为了帮助释迦牟尼弘法利生,而现菩萨相,他本身则与释迦牟尼佛一样是男身,但因他可以现妇女身为妇女说法,又因他大慈大悲愍众生,救苦寻声,所以佛法传到中国后,观世音由一个有胡子的伟丈夫形象,演变成了民间称之为“奶奶”、“娘娘”、“老母”的女相。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民间(尤其是汉族)原始信仰母亲神、生殖神女娲,俗称“奶奶”、“娘娘”、“老母”,佛教传入中国后,古老的女娲形象渐渐与观世音合二而一,故观世音菩萨的造像多象一位慈母。不过,无论如何,其宽肩厚背以及胸、腰、臂、肋等处,皆有尺度,需要像大丈夫般健壮、伟岸,而绝不能像赵飞燕一样,如果一味的追求女性的媚态,就会失去佛教的内涵。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菩萨与佛不同,南怀瑾先生在他着的《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说:“佛教里表现实相叫示现,大菩萨们的示现都是在家的装扮。比如大慈大悲观世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以及一些菩萨等,都是在家人的装束示现,除了大愿地藏王菩萨。出家人是绝对不穿华丽衣服的,绝对不准化装的,可是你们看菩萨们,个个都是化装的啊!又戴耳环,又挂项练,又戴戒指……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说他是入世的,外形虽是入世的,心却是出世的,所以菩萨境界谓之大乘。”
菩萨的形象是入世的,在家的(除地藏王菩萨,其余都带发)有装饰的,但又不能随意加之,所以需造像者慎重。造像以《造像量度经》为指导。
在释迦牟尼佛中年时,中印度瓶沙王为了向远方的朋友展示佛的法相,乞得世尊的画容。这是最初的佛像(绘画)。而优填王在佛上天为母说法期间,因思念佛陀,镂造檀木世尊之像,则开始了雕塑佛像的先河。舍利弗受命创制“造像量度”大约在此之后。
我见到的《造像量度经》为大清内阁掌译番蒙诸文西番学总管仪宾工布查布所译,看来此经是由藏文译成汉文的,其中之十幅插图也都是藏传佛教的佛像,这给汉传佛教的造像量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出了课题:如何才能画出汉传佛教的标准的、如法的佛像?
三、“造像如法”的必备条件
造像是否如法成为当前修复庙宇谈话的课题之一。那么,怎样造像才能如法呢?
(一)量度:量度即造像的尺度与比例。这些尺度与比例是根据诸经中对佛的描绘而制定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多次提到佛“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这是说佛在无数阿僧祗劫的修行中,具备了凡夫所没有的多种特殊的功德法相。在佛经中总括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造像有一定的比例尺度,《造像量度经》曰:
“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肉髻崇四指,发际亦如此。面轮竖纵度,带半十二指,分三为额鼻,及颏俱得一。下分四指半,颏身只二指,广向十六足,深分迳四指……”对每一部位都确定了比例。
(二)手印与法器:手印是每尊沸、菩萨双手的动态、姿式,是一种以双手的手掌、手指变化出来的信息符号(手语),比如常见的阿弥陀佛下垂右手,是接引众生的手,又称“与愿印”,就是可以满足众生的愿望。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诸佛菩萨的手印都是特定的,有特殊含意的,尤其是藏传佛教,以真言(咒语)与手印为修行的主要方法,佛、菩萨、佛母、救度母、护法都有各种特定的手印。有的面部及头饰相似,相近,惟依手印来判定是哪一尊。
另外,有的佛、菩萨手中擎执法器也有一定法度,不可任意改变增减。
(三)环境:包括神座、须弥座、莲台、背光等佛像周围的配套设施。
(四)神态与气质:这是最难刻划的,也是最关键的。佛是慈悲的,法相庄严的,佛又是伟岸的,有威仪的人中狮子。佛多次在入定时无声说法,他的金刚不坏身是“如如不动”的。菩萨虽然可以现妇女身而为妇女说法,但不要忘记,他们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四、装脏与开光
造像需装脏,如果是绘画,装脏是请法师在画的背面写咒语。如果是雕塑,则需体内中空,留有装脏的余地。装脏的内容很多,最常见的是装入一部乃至多部经卷,如《心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视佛像的大小而定。另外装脏的内容有: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宝: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
五药:菖蒲,仙人掌、苦参、乌贼、藤梨干。
五香:白檀、沉香、肉豆蔻、龙脑香、郁金香。
五谷:稻、大麦、小麦、绿豆、白芝麻。
五甘露:蜂蜜、石蜜、乳、酪、酥油。
五彩线。
五种花。
装脏有仪轨,需请大德高僧主持。
开光有两层意义:(一)在为佛像贴金或彩绘以后,由画师第一次开光,描绘五官,这很关键,如果画师的技巧高,且有一定的佛学知识,他可弥补造像之不足,并可使佛菩萨像更为传神。(二)是一种仪轨,需两序大众拥戴高僧,一人乃至数人而为之。在《造像量度经》中称“徒灵”,亦即使佛灵归位,经过装脏开光的佛像才可以顶礼膜拜。
造像有福,大乘造像功德经言:“若有人作佛像者,所有业障皆得除灭,离众生苦恼,无诸病疾”。女转男身,不堕恶道,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
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比尔•维奥拉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他学美术出身,但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又学过一段时间音乐,因此他和录音、电视、电脑等媒体接触较早,也和新媒体的主将白南准等人颇有往来。他虽是个美国人,却花了许多时间研究东..
2025-09-16比格斯作品比格斯(sanfordbiggers1970-),美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他是一个跨学科,多面手类型的人,同时制作电影、录像、装置、雕塑、音乐和表演。他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他在1992-94年赴日本教授英文并开始学佛习禅。他创作的作品在2000年..
2025-09-16佛教的传人普及、中国化与中国瓷器的发明、发展、繁荣共同进步、精神与物质的渗透,必然影响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中国陶瓷不仅在型制,而更在装饰上日臻完美,常用佛教中的人物、植物、法器作为瓷雕、图案,作为日用、陈设器皿,广泛用于钦..
2025-09-162010年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内新建成的新石刻艺术馆面向游客开放,其内陈列《长安佛韵》,共展出149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展示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大部分石刻造像尚属首次展出。西安..
2025-09-155月21日晚8时左右,为恭祝释迦牟尼佛圣诞,福建省厦门市观音寺举办大型佛教音乐会。音乐会由大爱妙音合唱团义务演出,由厦门市著名音乐人张金挺先生主持,各级领导、嘉宾和上百位善男信女观看。厦门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观音寺住持定恒法师..
2025-09-15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翰海2010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届时,台湾收藏家珍藏的重要明代佛像将亮相拍卖会。据悉,这是北京翰海首次推出台湾私人珍藏佛教艺术专场拍卖。此次推出的拍品有来自台湾著名收藏家陈国恩先生十数年来私..
2025-09-152010年5月20日上午,湖北省荆州市民宗局组织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和荆州画院的知名人士在菩提寺举办了书画笔会。中国画院特聘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荆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小白将所画的一幅“禅院花木深”赠送给祖静法师。中国美协湖北分..
2025-09-15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心理治疗手段。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疗法对情绪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全人”或“全人性”的自我意识;个人的意志和自我实现目的的发展;选择的自由;理解他人..
2025-09-15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2010年4月26日,“和光宝相——两岸佛教交流与文化认同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联民大酒店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山东济宁市委台办和济宁市汶上县人民政府承办,两岸有关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与会人士认为,汶上县宝..
2025-09-142010年4月28日上午,全国首部石窟类360度环幕电影——大足石刻《千年佛足》在重庆大足宝顶景区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电影的拍摄和播放,对于充分彰显大足石刻崇高的价值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千年佛足》这部影片不仅仅只展现石..
2025-09-14原题:佛教持物——伞盖的象征意义伞盖(梵chattra)为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又称盖、笠盖、宝盖、圆盖、华盖、天盖。《摩诃僧祗律》卷三十二中说:“此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三种。”《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盖有竹、叶二种,伞柄长限二..
2025-08-23须弥坛是仿照须弥山形式所作之佛坛。即以木、砖或金石等物作须弥山形的佛坛,用以安置佛像。一说须弥坛是指安放佛橱的台座,且安放佛像于其上者。《大日经疏》卷五中说:"因陀罗释天之主坐须弥山,天众围绕。"密教胎藏界曼茶罗外金刚部院的帝释..
2025-08-23在民族众多的云南,自古以来,半数以上的民族都信奉佛教,佛寺、佛塔遍于各州各县。佛寺里、佛塔上的诸佛菩萨的金身妙像各现异彩,有金、银、铜、锡铸造的,有彩塑、木雕、石刻、绘画的,众多的造像均严格遵照佛经中的记述严肃认真地塑造,因..
2025-08-23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2025-08-233月23日,长8米,由林钦松花费三个多月时间创作而成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书画长卷亮相在福州举办的一个佛教文化书画展,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眼球。本次展出的近百幅与佛教相关的书画作品,由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交流中心主任委..
2025-08-23安岳毗卢洞石窟护法天王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在古代的宗教典籍里,与狗有关的记述很多,这些记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不同宗派及其教理对狗的态度。佛经中提及狗的章节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狗子得度”的故事,《度狗子经》言:..
2025-08-23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