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时局混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造反,争权夺势。除了后来在占据中原的魏蜀吴三国外,割据一方的氏族群体同样不可小觑。而马超便是西凉势力的一位代表人物。马超,字孟起,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马超自小便跟随父亲征战于凉州、关中一带,武力不俗,也因此有锦马超之称,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而这样的血海深仇,更是加剧了马超与曹操之间的矛盾。而在马超投奔蜀汉后,便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那么马超的儿子是谁呢?他的后人又有怎样的结局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马超一生共有三子,长子无名,庶子马秋,幼子马承。
马超身为西凉难得的青年才俊,自然有数不清的女子想要嫁给马超。而马超也是在年轻时,便娶了自己的正妻,杨氏。而杨氏婚后,便与马超生育一子,可惜史料并未记载马超这一长子的名字。而在潼关一战惨败后,马超便退居陇西。后马超又拉拢张鲁,围攻冀城。而此举惹怒了曹操,将马超的父兄等族人一并斩杀。
而马超知晓此事后,心中悲愤。迅速攻破冀城,并大肆劫掠,杀死了韦康全家。这样的行径令韦康旧部十分气愤。后在马超率军出冀城平乱时,因妻子杨氏与长子都留在城中,便被乱军所杀。而接下来介绍马超的庶子,马秋。在冀城时马超正妻与长子皆被斩杀,而他的妾室董氏则因身份低微逃过一劫。而马超后来便带着董氏投奔了当时同样割据一方的军阀张鲁。
而在马超投奔张鲁后,也就真心实意地为张鲁效力。但或许正是因为马超过于卖命,自身又实力不俗,骁勇善战,很快就引起了张鲁原本部下杨白的嫉恨。于是便挑拨张鲁与马超的关系,使得二人很快有了嫌隙。
马超认为自己在张鲁麾下难以有出头之日,很快便决定再寻明主。于是便有了《三国志》所记载的: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而据《三国志·马超传》记载: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但是在史书中,除了对马承继承嗣位的描述之外,便没有其他的记载了。
而在三个儿子之中,长子与庶子皆是死于敌人之手,唯有幼子马承平安长大。而马超的后人却不仅仅是指这三个儿子,还有他的女儿——马氏。据《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超女配安平王理。马超的女儿马氏最终嫁给了蜀汉的安平王刘理。
但是嫁给安平王刘理的马氏也没能享受到几年好日子。在马氏嫁与刘理后,刘理便于延熙七年(公元244年)病逝,时年不满三十岁。而男主人一死,恐怕身为其妻子的马氏也难再有好日子过了。
而上文所提到的马超的幼子马承,有人猜测其并未能长大成人。原因是马承若长大成人,其姐为王妃,自身又继承了马超的爵位,在蜀汉定然有一个一官半职。
但是很显然,史料中并未记载马承后来的踪迹,也因此才会有人有此猜测。但个人认为这一观点也并非十分准确。史料并未记载,并不代表马承并未长大成人。或许是其实力平庸,泯然众人而已。由此看来,马超的后代们不是早死便是生而平庸,比不得马超如此勇武。
据此可知,马超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史料并未记载姓名,庶子马秋,自己幼子马承。而马超后人的结局也谈不上圆满。毕竟二子死于非命,幼子资历平庸,难以再现马超当年之勇武。
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自古以来,布朗族人民就与汉、傣、伉、拉枯等民族和睦相处,为共同开发和捍卫祖国边疆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布朗族人民参加了边疆各族人民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云南边疆的爱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布朗人民曾与汉、傣、哈尼、拉祜等民族..
2025-08-20布朗族男青年喜欢的竞赛运动。先将1根20米高的竹竿栽于地面,竿顶悬挂一个锦囊荷包,荷包内装有谷物种籽、银器等物为奖品。再在竹竿上涂上一层猪油,滑腻难上。比赛开始,参赛者在距竹竿10米远处站成一排,一声令下,大家以最快速度跑到竹竿下..
2025-08-2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