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6岁中学生的心里话:京剧京剧我爱你

2025-05-31 08:51历史文化

我今年16岁,是北京景山中学学生。听戏可谓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尽管我还有点小。尽管今日戏曲已无当年的气派和辉煌,人心思变,西风东渐。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从前我以为我仅是喜欢梅派唱腔的端丽,程派唱腔的古风,可后来才意识到其实喜欢戏曲,并非追求其中的一点一线,那感觉就仿佛进了一个大博物馆,轻轻推开一扇门,心悦诚服地浏览着琳琅满目的展品,却发现还有一扇大门,走进门去竟还是一个展厅,展厅的后面还有展厅……如此这般永远没有穷尽也没有厌倦。正如有的艺术评论家所说: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切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将参与者引向更渊深精妙的艺术世界的引子。

几年前,我全凭着自己打开了京剧这扇门。没有耳濡目染,没有被言传身教。在一无所知的陌生情况下,一出《连升店》让我记住了书生身上的补丁;一出《游园惊梦》,我听懂了言先生的几句京白。可就是这样通过文戏,通过老唱片,我鬼使神差地把书店无人问津的CD一张张往家搬。那时听戏真如雾里看花,疑惑重重。面对唱词上奇怪的“粉蝶儿,四平调”,我不知哪里来的韧性和耐力,几尽天天坐在桌前,一个字:参。

慢慢地,我摸索出来到哪些网站,去哪些书店,来听梨园旧事,读艺术评论,品名家名段。毫无疑问,那也是我痴迷戏曲最为疯狂的阶段。如此绚丽的艺术世界毫无遮拦地呈在眼前,并不艰涩难懂,却能熔中华南北文化精髓于一炉,形神兼备,静动结合,小中见大,虚实相生,既见荒寒冷寂,又有火爆泼辣。秉承国画之写意、书法之妙悟、篆刻之和谐,雅俗共赏,兼收并蓄,实在称得上大美。马连良先生天生有侠客潇洒的妙趣,谭富英自得古朴与率真。无论是哪行的人,哪样的性格,哪样的环境,看戏品戏,都能找到自己性格的投射,都能激发出纯真向上的美感,都能发现自己潜藏在心中的期盼,又能窥探到我们整个民族性格中的点点面面,100年当中人们生活心态的发展和演变。

京戏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它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无底洞。小到贴片子的榆树油,都是好几代人研究而来。我不能满足自学,就开始了每周去戏曲学院上课的征程。练功的苦就连不懂戏的人都耳熟能详,我自然也少不了一番磨难。但几个月下来我除了饭量竟毫无长进。只记得那绿草、那骄阳、那几米长的大镜子,镜子里的我穿粉红色的T恤,暗灰的板带收紧了腰,一脚踏着墨绿松软的地毯,另一脚耗在墙上,呆呆地望着我那美貌的老师,心里充满了郁闷。从此我知道有关天分,有关辛勤,有关执著,都是演员成功的要素,也是京戏继续传承、发展、创新的必须。我最终的放弃其实并不意味着失败,虽然就这样放弃了我成为演员的妄想,但大抵学出了听戏的正道。过分的痴迷和疯狂渐渐引退,留下的是和京戏更亲密、友善的关系。这段时间内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在长安大戏院偶然看到了欧阳中石老先生,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敬仰。还有和同学一起去化装拍照,凤冠霞帔的我简直改头换面作了新人,乐得我不能自已。最有趣的是亲手改编了《坐宫》,清清朗朗的京白,火辣酣畅的流水,博得年级所有同学的鼓掌和叫好,走出会场等着我的是一轮何其清明的月!

从此我知道,喜欢戏将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不再因为错过一场精彩的演出而恼怒,而京戏的愉快也变得绵长、深远、恬淡、平静。自然,这离京剧的精神越来越近了。观京戏,能品出历史的惆怅,自然就更有点云龙风虎终有会期的自信和淡然。其实我说不出为什么喜欢戏曲,那似乎不同于喜欢话剧的写实、歌剧的音乐,也不同于喜欢听曲艺时的浮想联翩、唱歌时候的感情澎湃,可这些感觉,在听戏的时候似乎都找得到,并丝毫不缺斤少两。

我坚持京剧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它并不陈腐,它辉煌于100年前的乱世,而那时也恰恰是各种文化,西方的、本土的,交汇融合,致使艺术界空前繁荣,思想界空前活跃的时候,那时的开拓、改革、创新的成果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享用。本质上这是一个向上的剧种,尽管它身上还留着旧社会人民内心的压抑和苦闷。但我想说,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并不能彻底影响京剧表达方式的本质属性??雍容平淡,充满历史感,是事外的冷观,是事过的回味,是回忆的叹息。毕竟,京剧出生在北京??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南控江淮北连朔漠。这里经历了太多的变革和运动,这里的人们自有他们的确信和眼光,平实且冷峻。

我也肯定,京戏发展创新的余地是非常大的。四大名旦当年创编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新戏,大都传唱至今。所以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仅仅沿袭旧式的改革路子;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变,不遗余力地将其他艺术形式强加到京剧之中。我们需要不失京剧本味的新的作品,需要外来艺术元素的加入而又显得自然而然。在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率先走出一条属于京剧自己的发展创新的道路,带动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的传承和发展。

现在我正坐在电脑前,搜索《玉堂春》伴奏,准备效仿孙毓敏老师,用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来唱其中的一小段。过些天我就会去日本,参加中日政府第五批高中生访日代表团的交流活动,如果能在日本演唱京剧,自然又是我极大的荣幸了。听着流畅的流水板,我的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愉快,如同迎着海风的帆船一般活泼。我不禁想起上世纪初,我们京剧最伟大的改革家梅兰芳先生曾经三次访日,得到日本人民热烈的欢迎,尽管语言有所不同,许多日本人还是在观看演出时激动地流下眼泪,说明了京剧的魅力、艺术的无国界和中日两国文化的共性。梅先生那时曾说:“我们的艺术虽然是受到欢迎的,但我们的国家却处在帝国主义的欺压之下。”而现在却今非昔比。我心里充满了希望,我们的京剧可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真正地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

  • 京剧的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
  • 京剧的乐队及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
  • 京剧的锣鼓经

    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
  • 京剧服装-短衣类

    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
  • 京剧服装-盔帽类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
  • 阮在京剧乐队中的应用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旦角二黄..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综合板式唱腔

    反二黄有各种板式,但单一板式的唱段不如综合板式组成的唱段多。因为单一的板式篇幅有限,受其板式程式的约束,单一板式的唱腔大同小异,听来乏味,不便剧中人感情的表达,多种板式变化、组合结构的唱腔更具感染力。反二黄综合板式的组合形式..

    2025-08-26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原板

    二黄原板是二黄声腔的基本板式。从板式名称上分析,原板是原始、原本、即最初的意思。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二黄原板的板式特征是:是2/4的节拍,一板一眼的唱腔。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

    2025-08-26
  • 老车站弘扬老京剧

    “文革”前的北京,剧团、剧场都在40个以上;“文革”后,保留下来的剧场,也还有十几家。近些年每况愈下,正规演出京剧的剧场,只剩下迁址新修的长安戏院一处。京剧团虽也大量减少,但是中国、北京两大剧院,下属也还有七个演出团;还有一个..

    2025-08-02
  • 京剧传统戏人物造型的化妆美

    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

    2025-07-11
  • 京剧正演变为一项“文化福利”运动

    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
  • 汪曾祺与文革京剧

    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