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生命力在于它真正的表达了每个时代的特质。
整体美
京剧表演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可划分为若干种;每一行当分别扮演不同身份、职业、性格的人物。与此相配合的,是它把剧装依据样式的不同划为蟒、靠、褶、帔、衣五大类,数十种。其中有的要配髯口(又分若干种)、翎子、狐尾、靠旗、盔帽(数达几十种)、发髻等,女角色要梳不同的大头、旗头、古装头。在角色分工如此之杂,种类如此之多,样式如此之繁,色彩如此之鲜的情况下,在舞台上却形成了传统戏的整体之美。
形成京剧服饰的整体美,有几点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民族性。在所有这些服装、饰物、化妆等诸方面,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趣味和爱好,各种不同的服饰、色彩、化装与不同装饰物之间的反差,都被民族性潜移默化地归拢到一起。二是传统的纹饰图案,为服饰锦上添花,并成为一种共同的语言和观众交流。龙凤虎豹,花草图案,以及诸如“万字不到头”、“五福捧寿”等,都是联结的纽带。三是服饰装饰化,使工艺美术手段进入戏曲服装。任何一件衣饰如盔帽、髯口、翎子、狐尾、靠旗等,都是一件件工艺晶;工艺美术手段的突出、大量运用,给了戏曲服装以工艺化的改造,虽然它们来自生活,却又大大升华了生活。四是色彩的有机搭配。强烈的纯对比色,大红、明黄、天蓝、翠绿、淡粉、亮紫等,往往很难在同一环境里“和平共处”。京剧的人物造型尽管是鲜艳色彩的堆砌,但由于它同时又广泛运用了中性色黑,白和金属色金、银,使众多极难调和在一起的色相有机地、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使京剧传统戏的一台角色,不论是多少种色彩与样式的组合,都给人造成一种东方的、民族的、既是花团锦簇又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美。
俊扮美
不同种族、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面貌是千差万别美丑不一的。京剧不同行当的不同化装方法,从各自的表现对象出发,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和手段,以一个整体面貌,去综合地反映生活,抽象出其中美与丑的典型特征,完成京剧这一表演形式独特地反映历史面目的最高任务。就人类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即一,状貌美心灵也美的;二,状貌虽美心灵却龌龊丑恶的;三,状貌虽丑心灵却是极美的;四,状貌既丑陋,心灵更丑恶的。京剧化装,使生、旦趋向于单一化的“俊扮“,用来表现第一、二类人物;使净、丑化装趋向于勾脸,形成众多的脸谱造型,主要用来表现第三、四类人物。
生、旦行当的化装,简言之曰“俊扮”,它们除开生行的盔帽、髯口、发髻,旦行的发型、头饰,依角色不同各有差别外,在同一行当内,可以说是单一化的,“干篇一律‘’的。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不依靠面部造型,而靠其它手段和方法来表现。同一个演员,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其面部造型装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尽管由于时代、民族、年龄、地域、爱好的不同,对美的追求与标准各有差异,但整个人类对于社会创造出来的艺术美的标准,大体上是一致的。具有不同民族和时代特征的美好事物,文艺作品中美的典型,可以跨越时代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艾丝米拉达、安娜?卡列尼娜、哈姆雷特、林黛玉等,受到世界的公认与喜爱,对于这种艺术美的欣赏,在大关节上是不会颠倒的。单就一个民族的范围来说,美好的形象,往往只有程度的差别,即纵向差别,美趋向于单纯,越美越好,美的形象,要求的是适度,来不得半点夸张。生、旦化装,除了遮掩演员自身的不足之外,就是要找到最适度的化装分寸,尽量发挥自己的“美征”,调动一切手段,塑造一个美的形象。大头、旗头、古装头和它们附加的各种饰物,都是在帮助演员寻找并塑造着“俊扮”中的美的造型。
脸谱美
脸谱是中国戏曲传统化装术的一种。在京剧中,它是净、丑行角色的主要化装手段;它使用浓重色彩,以强烈的对比形式,按照脸部的结构、肌肉的走向、骨骼勾画在脸上;它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善恶组合成许多不同类型的谱式。每一张脸谱,又由众多的分谱组合而成,是在舞台上找到表达千差万别、纷繁众多的社会众生相的手段。某种程度上说,属于脸谱勾画范围的人物,都不是美男子,或者说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丑征”,其中也包括大量正面人物在内。这即是前面所讲的第三类和第四类的人物。
凡是面貌不美的形象(不是坏蛋),丑恶的形象(形于外的坏人),他们的表征,由于各自的不同,显现为五花八门。
因为在人的面部结构上,不论哪一部分都可因超出正常范围而表现为“丑”,这是由于比例不适度造成的。“丑征”的差别可以说“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的。丑趋向于复杂,越奇特越丑。因此丑的差别是“横向的差别”。脸谱的种类也因此而丰富起来。在净、丑行当内,有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脸谱。从而形成脸谱的多样化。
生活中面貌丑陋或有缺陷的人物形象,通过脸谱的造型手段,在舞台上转化为艺术形象,变成了表达艺术美的一个个造型。每张脸谱,不管是表现正面人物,还是表现反面人物,都是美的创造物,其表现过程归结为寓美于丑,丑中见美。脸谱尽管是按照人的面部结构勾画,但由于造型的夸张手法,五官面积被黑色大大扩张,特别是眼睛被深埋在大而黑的眼窝里,使表达心灵之窗的职能大受影响;口型的活动,大部分被髯口挡住,再加上厚厚的五颜六色的油彩之间强烈对比,大大冲淡了肌肉活动的能力,比之假面虽有不同,比之一般化装就完全显露了它不利于表情达意的不足;另外,每一种纯的鲜亮的色彩,如果不加选择地随便涂敷于脸上,是决显不出它一点美感来的。因此,脸谱的使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演员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并反转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因素,获得驾驭它的自由的过程,即根据民族的审美心理、历史风俗、欣赏习惯、社会条件以及其他因素,创制出脸谱这一化装手段。中国的观众,从剧场欣赏完演出以后,对于勾画脸谱的人物印象鲜明深刻,京剧中的孙悟空、窦尔墩、张飞、包拯的脸谱,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在历史上也不存在,但观众宁可相信京剧中的这些勾脸的形象实有其人,而对于话剧、影视中出现的更生活化、更切近真实的形象,反而产生了疑惑,怀疑他们不似戏曲活脱,这正是京剧艺术的魅力,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脸谱的造型手段。是脸谱美,为京剧中那些活生生的形象锦上添花。
京剧的最大东家在中国,最大卖场在北京。所谓“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给了正本清源的解释:京剧不是指北京剧或京都剧,京是指都市,所以,京剧实乃都市剧。京剧被认为是“京派戏”、地方戏被认为是“外省戏”的概念显然是个误会,京剧/地..
2025-07-09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
2025-06-21昆剧的历史算起来近五百年了,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昆剧表演艺术,从“传统”上去追溯可靠的形成期则是在清中叶的乾隆、嘉庆时期。我们把在这时期形成的昆剧艺术的传统,习惯上称做“乾嘉传统”。以苏州为中心的南方昆剧二百年来继承了这一传统..
2025-06-21一、舞台魅力源于人物刻画戏曲演员不管演什么戏,中心任务是演好剧中的角色。通过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艺术人物,来体现主题,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尽管演员有“本色”与“非本色”之分,对于剧中人物,都只不过是创作手段,也可以说是“物..
2025-06-21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大型歌舞诗剧《和平颂》来沪演出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9月27日开幕,全部参演节目将于本月底公布。9月29日在上海大舞台上演的《和平颂》,也成了参演本届艺术节揭晓的第一部舞台剧目。由韩美林、张继钢..
2025-06-18绍兴酿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在南北朝时期,黄酒已被列为贡品。“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绍兴酒以质量取胜,以质量取信,其质量居中国黄酒..
2025-06-11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
2025-06-06我今年16岁,是北京景山中学学生。听戏可谓我人生中最大的幸事。尽管我还有点小。尽管今日戏曲已无当年的气派和辉煌,人心思变,西风东渐。可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从前我以为我仅是喜欢梅派唱腔的端丽,程派唱腔的古风,可后来才意识到其..
2025-05-31(1)央视戏曲频道印象广告过多,节目前面的引子太长。各个栏目的自我宣传版本多而频繁,翻来复去。戏剧完整播放的太少。尤其是教唱或者教身段的节目,节目的引子太长太热闹,不知何为主体。花里胡哨的成分太多了,就如同包装很大,花纸一层..
2025-05-31在下自幼喜爱京剧,现今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已有二十年,但仍旧时时忘不了国剧京戏。近期每上网必看《中国京剧论坛》,但苦于无法打中文,故一直未能与戏迷网友们进行交流。近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可输入中文的软件,欣喜若狂,故也想打几句来..
2025-05-31(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
2025-05-31京剧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的服装,包括蟒,帔,褶子,开氅,箭衣,以至斗篷,长背心,旗袍等。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
2025-05-31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有专用名词,叫做靠。演员穿上这身铠甲,也有个专用名称,叫作披靠,或叫扎靠,就是把铠甲披在身上或系在身上,生活中的铠甲一般是用皮革或铁叶子做成的。每副铁甲大约有四、五十斤重,穿在身上沉重冰..
2025-05-31靴鞋类是服装里的第五大类,只有靴鞋两种。靴子主要是厚底的官靴。男性角色用的比较多。什么叫官靴呢?靴筒子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的,靴子底大约有二寸到四寸厚,并刷成了白色。在生活里没有这样厚底的鞋。在舞台上靴底加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2025-05-31从150多年来京剧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男旦一直是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历史现象。从同、光十三绝中的梅巧玲算起,就有余紫云、梅竹芬、朱莲芬、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阎岚秋、冯子和、赵君玉、徐碧云、朱琴心、时小福、赵桐栅、于连泉,黄桂秋..
2025-05-30京剧本来是一种地方性的戏剧表演形式,由于它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深受群众欢迎与喜爱,所以就慢慢演变成了代表中国艺术特色的全国性戏剧。大约在20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南巡时,对地方上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
2025-05-30库尔勒市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蒙、汉、维、回等多民族集居的边疆县级市,也是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领导机关所在地,更是新疆军垦事业开发的起点。早在一九四九年新疆刚刚解放,成建制的解放军部队风尘仆仆地来到..
2025-05-30京剧行当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生行..
2025-05-30编剧是现代一个独成体系知识专业。本不是可作“泛谈”的话题,思考良久,从事演员这个行业,必然较长时间接触剧本,我也只有站在演员的角度从分析角色的认识里,谈谈传统京剧剧本的构成。诸位;“草船已到江心”有不同意见尽可万见(箭)齐发..
2025-05-30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
2025-05-29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