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统戏人物造型的化妆美

2025-07-11 08:05历史文化

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是传统戏曲舞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艺人不断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在每一个时代、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倾注了艺人的心血,都把每个时代最富特征、最有代表性、最美的部分融进其中,因此,美的生命力在于它真正的表达了每个时代的特质。

整体美
京剧表演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可划分为若干种;每一行当分别扮演不同身份、职业、性格的人物。与此相配合的,是它把剧装依据样式的不同划为蟒、靠、褶、帔、衣五大类,数十种。其中有的要配髯口(又分若干种)、翎子、狐尾、靠旗、盔帽(数达几十种)、发髻等,女角色要梳不同的大头、旗头、古装头。在角色分工如此之杂,种类如此之多,样式如此之繁,色彩如此之鲜的情况下,在舞台上却形成了传统戏的整体之美。
形成京剧服饰的整体美,有几点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民族性。在所有这些服装、饰物、化妆等诸方面,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趣味和爱好,各种不同的服饰、色彩、化装与不同装饰物之间的反差,都被民族性潜移默化地归拢到一起。二是传统的纹饰图案,为服饰锦上添花,并成为一种共同的语言和观众交流。龙凤虎豹,花草图案,以及诸如“万字不到头”、“五福捧寿”等,都是联结的纽带。三是服饰装饰化,使工艺美术手段进入戏曲服装。任何一件衣饰如盔帽、髯口、翎子、狐尾、靠旗等,都是一件件工艺晶;工艺美术手段的突出、大量运用,给了戏曲服装以工艺化的改造,虽然它们来自生活,却又大大升华了生活。四是色彩的有机搭配。强烈的纯对比色,大红、明黄、天蓝、翠绿、淡粉、亮紫等,往往很难在同一环境里“和平共处”。京剧的人物造型尽管是鲜艳色彩的堆砌,但由于它同时又广泛运用了中性色黑,白和金属色金、银,使众多极难调和在一起的色相有机地、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使京剧传统戏的一台角色,不论是多少种色彩与样式的组合,都给人造成一种东方的、民族的、既是花团锦簇又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美。

俊扮美
不同种族、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面貌是千差万别美丑不一的。京剧不同行当的不同化装方法,从各自的表现对象出发,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和手段,以一个整体面貌,去综合地反映生活,抽象出其中美与丑的典型特征,完成京剧这一表演形式独特地反映历史面目的最高任务。就人类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即一,状貌美心灵也美的;二,状貌虽美心灵却龌龊丑恶的;三,状貌虽丑心灵却是极美的;四,状貌既丑陋,心灵更丑恶的。京剧化装,使生、旦趋向于单一化的“俊扮“,用来表现第一、二类人物;使净、丑化装趋向于勾脸,形成众多的脸谱造型,主要用来表现第三、四类人物。
生、旦行当的化装,简言之曰“俊扮”,它们除开生行的盔帽、髯口、发髻,旦行的发型、头饰,依角色不同各有差别外,在同一行当内,可以说是单一化的,“干篇一律‘’的。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不依靠面部造型,而靠其它手段和方法来表现。同一个演员,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其面部造型装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尽管由于时代、民族、年龄、地域、爱好的不同,对美的追求与标准各有差异,但整个人类对于社会创造出来的艺术美的标准,大体上是一致的。具有不同民族和时代特征的美好事物,文艺作品中美的典型,可以跨越时代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艾丝米拉达、安娜?卡列尼娜、哈姆雷特、林黛玉等,受到世界的公认与喜爱,对于这种艺术美的欣赏,在大关节上是不会颠倒的。单就一个民族的范围来说,美好的形象,往往只有程度的差别,即纵向差别,美趋向于单纯,越美越好,美的形象,要求的是适度,来不得半点夸张。生、旦化装,除了遮掩演员自身的不足之外,就是要找到最适度的化装分寸,尽量发挥自己的“美征”,调动一切手段,塑造一个美的形象。大头、旗头、古装头和它们附加的各种饰物,都是在帮助演员寻找并塑造着“俊扮”中的美的造型。

脸谱美
脸谱是中国戏曲传统化装术的一种。在京剧中,它是净、丑行角色的主要化装手段;它使用浓重色彩,以强烈的对比形式,按照脸部的结构、肌肉的走向、骨骼勾画在脸上;它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份、善恶组合成许多不同类型的谱式。每一张脸谱,又由众多的分谱组合而成,是在舞台上找到表达千差万别、纷繁众多的社会众生相的手段。某种程度上说,属于脸谱勾画范围的人物,都不是美男子,或者说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丑征”,其中也包括大量正面人物在内。这即是前面所讲的第三类和第四类的人物。
凡是面貌不美的形象(不是坏蛋),丑恶的形象(形于外的坏人),他们的表征,由于各自的不同,显现为五花八门。
因为在人的面部结构上,不论哪一部分都可因超出正常范围而表现为“丑”,这是由于比例不适度造成的。“丑征”的差别可以说“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的。丑趋向于复杂,越奇特越丑。因此丑的差别是“横向的差别”。脸谱的种类也因此而丰富起来。在净、丑行当内,有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脸谱。从而形成脸谱的多样化。
生活中面貌丑陋或有缺陷的人物形象,通过脸谱的造型手段,在舞台上转化为艺术形象,变成了表达艺术美的一个个造型。每张脸谱,不管是表现正面人物,还是表现反面人物,都是美的创造物,其表现过程归结为寓美于丑,丑中见美。脸谱尽管是按照人的面部结构勾画,但由于造型的夸张手法,五官面积被黑色大大扩张,特别是眼睛被深埋在大而黑的眼窝里,使表达心灵之窗的职能大受影响;口型的活动,大部分被髯口挡住,再加上厚厚的五颜六色的油彩之间强烈对比,大大冲淡了肌肉活动的能力,比之假面虽有不同,比之一般化装就完全显露了它不利于表情达意的不足;另外,每一种纯的鲜亮的色彩,如果不加选择地随便涂敷于脸上,是决显不出它一点美感来的。因此,脸谱的使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演员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并反转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因素,获得驾驭它的自由的过程,即根据民族的审美心理、历史风俗、欣赏习惯、社会条件以及其他因素,创制出脸谱这一化装手段。中国的观众,从剧场欣赏完演出以后,对于勾画脸谱的人物印象鲜明深刻,京剧中的孙悟空、窦尔墩、张飞、包拯的脸谱,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在历史上也不存在,但观众宁可相信京剧中的这些勾脸的形象实有其人,而对于话剧、影视中出现的更生活化、更切近真实的形象,反而产生了疑惑,怀疑他们不似戏曲活脱,这正是京剧艺术的魅力,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脸谱的造型手段。是脸谱美,为京剧中那些活生生的形象锦上添花。

  • 京剧的净行

    净行是一个学术名词,俗话叫花脸。因为在脸上勾画一些彩色的脸谱,所以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概括说,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从前还有一种红净,就是前面介绍的红生,现在红净和红生合并了,所以现在只说是..

    2025-10-10
  • 京剧的乐队及场面

    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打击乐器称武场。管、弦乐器称文场。京剧乐队总称场面,或文武场。文场:京剧伴奏中的管弦乐队称为文场。一般重唱工的文戏,以管弦乐伴奏为主(虽也少不了打击乐),因此传统习惯称管弦乐为文场。文场..

    2025-10-10
  • 京剧的锣鼓经

    锣鼓经冲头长尖长丝头小锣长丝头带锣小锣带锣一封书慢长锤快长锤散长锤撞金钟摇板长锤拗锤闪锤反长锤纽丝快纽丝抽头七字锣小锣抽头滚头子大锣水底鱼小锣水底鱼四边静扑灯蛾小锣扑灯蛾急急风紧锣串锤望家乡搓锤小锣搓锤阴锣九锤半双飞燕马腿儿..

    2025-10-10
  • 京剧服装-短衣类

    京剧服装的第二大类是短衣裳类。短褂子,裤子,裙子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的样式不太多,大致可以分成下面这么几类;一种叫作茶衣,是专名词,实际上是用蓝布做的半身的短招褶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跟褶子一样,斜领,大襟,穿这种茶衣的比较..

    2025-10-10
  • 京剧服装-盔帽类

    京剧服装的第四大类是盔帽类。盔帽就是戴的帽子。京剧服装里的帽子分为四类:盔、冠、帽、巾。总称为盔头。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盔,是武..

    2025-10-10
  • 阮在京剧乐队中的应用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

    2025-10-10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二黄慢板的唱腔..

    2025-10-10
  • 追念先祖,了解传统美食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是重要“八节”之一。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2025-10-02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碰板

    二黄碰板是一种开唱形式,不是一种新结构的板式。最大的特征是在开唱前不用大过门,而只用一个小垫头就起唱。二黄碰板有原板类别的、也有三眼类别的。它与相同名称板式的唱腔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改变了开唱形式,使节奏更加紧凑。原板类的碰板..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中三眼

    二黄中三眼是从二黄慢板派生出的板式,可以理解成“中等速度的三眼”。它比慢三眼要快,比快三眼要又慢,这种不快不慢的节奏,对于演唱和伴奏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先学好原板、慢板,而后再学中三眼的理由。旦角二黄..

    2025-09-18
  • 京剧声腔板式:二黄新板式

    在介绍和分析了二黄综合板式的唱腔之后,要做补充说明的是,京剧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剧情的主题思想、剧情、人物形象、地域特色的需求,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的局限,在京剧表演、声腔、美术诸方面都取得..

    2025-09-17
  • 京剧声腔板式:反二黄慢板

    反二黄慢板(三眼)是从反二黄原板拓展而来。反二黄慢板和反二黄原板的关系,与二黄慢板和二黄原板的关系相同。反二黄慢板旦角和老生的唱腔基本相同。但旦角唱腔的节奏比老生唱腔的节奏要慢。旦角的反二黄慢板唱腔所加的华彩音比老生的要多,..

    2025-09-17
  • 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

    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像真性的脸谱。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是按照小说、评书所描述的关羽面容而设计的,表示关羽面如重枣,..

    2025-09-17
  • 化妆与京剧化装艺术

    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
  • 京剧的面具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面具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

    2025-09-16
  • 白族传统的三月街有着怎样的来源和历史

    关于三月街的来历,一说在南沼细奴逻时(公元649年一902年),观音于夏历三月十五日在今三月街的所在地传授佛经。成书于..

    2025-09-11
  • 不要让“报喜不报忧”成为传统艺能

    人活在世,难免有很多臭毛病。大多数毛病,可以饶恕。但也有些毛病,实在可恶。比如“报喜不报忧”。要知道,生于忧患..

    2025-09-06
  • 哈萨克族的名称含义是什么?哈萨克族的传统生产方式

    迤逦起伏的天山,绵延于新疆的中部;雄居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冰封雪岭,与天山遥遥相望。在这两大山系及其各支脉的崇..

    2025-09-02
  • 保安族传统文化有什么内容?保安族传统民歌的特点

    保安族的传统民歌,以其生动鲜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优美的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民歌分为花儿、宴席曲、号子、小调、婚礼歌等类型。保安民间“花儿”,在“回汉花儿”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高亢嘹亮,..

    2025-09-01
  • 高山族传统家庭有什么教育?高山族传统家庭的教育方式

    高山族对子女的教育特别重视。父母为使子女在成年以后成为生产中的能手和村社的保卫者,男女从小就要跟父母或兄长学习各种生产知识。男孩子在家学习制作各种日用品和修建房屋;在农田或山上学习耕种和打猎。住在沿海地区的要学习造船、织渔网..

    2025-09-01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