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个标题,我想很多读者、道友要么就是满脑子问号,要么就是准备反驳我了,不管怎么想的,请先看下我的观点,一起讨论学习可好。
关于功德,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梁武帝问于菩提达摩: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盖此仅为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所谓真功德,乃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
相信很多读者又开始疑问了,一个是为什么我讲的是佛家主人公,另一个是看不懂故事内容。为什么讲佛家的故事,那是因为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没必要为了文章去故意更改内容,至于第二个情况,直接明了的说就是:当你为了功德而做功德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功德了。
道家和佛家有很大区别,道家是在某些特殊节日以三牲祭天,以求平安或是积累功德。而佛家不杀生,更多的延伸出来就是放生了。纵观佛寺,多有一水池。方便有一本厚厚的册子,用以记录放生时间和生物。而放生的物种多半是乌龟。
若是细心一些,你会发现册子很厚,慢慢的记载,可池子里实际的生物却很少。负责记载的师傅会告诉你,放生是行善,是功德无量之事,肯定可以得好报,佛也会保佑你大富大贵。但是我们都忘了,行善是纯粹的善良,不是以索取或得到为目的的付出。
不求得到,才会洁净圆满。上述的放生,其实并没有太多功德的,只要你内心心怀大爱,无论在什么地方,放生才是真正的放生,才会有功德。把自己的行为当做放生,当做行善,那必然会减少功德福报。当你认真的对待你想要放生的物种,把他当做一条生命,无论是否有回报你都会去做的时候,这才是功德无量。内心产生的善,而不是形式。
佛教和道家关于放生有什么区别
道教放生仪轨放上来看一下。
【道教放生仪轨】五步
在放生地点正式放生时:
①应当推心香,禀心愿,礼敬恭请三官大帝法旨呵护,念:恭请土地(或者水神)以及山神接收呵护放生(飞鸟或鱼类)的性命。
②然后,诚敬恭敬地诵三遍《德道经》双一章。
●【《老子德道经》双一章】
第一章 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ang)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第四十五章 观眇(miao)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miao);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jia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miao)之门。
★将第一遍所念诵的能量回向给众师众神,以礼敬感谢众师扶生救助。
★第二遍回向给自己体内的冤亲债主,愿它们共鉴自己改恶从善的行为,化解冤仇憎恨,共归德道。
★第三遍回向给所要放生的动物,以此道光德能相助相送,祝福它们安全获生。
③然后,面对所放生的动物,参加放生的众善信共同念诵三遍放生咒。
● 【放生咒】
《玄门放生咒》
落网脱网获重生,真性养德莫昧灵。
道生万物命藏德,各化因果尽天命。
三官法旨护生灵,土地水神收护尽。
吾今放生净杀业,道性慈悲证道心。
吾奉太上律令敕!
④再由一人念读放生善信的名单,然后将名单焚化。
⑤然后将动物逐一放生。
放生过程完成后,礼敬众师,虔诚致谢。至此放生仪轨结束。
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发生重大灾害,先是旱灾和蝗灾,然后是瘟疫。濠州钟离太平乡的农民因为没有雨水,生活本..
2025-09-06原题:佛教持物——伞盖的象征意义伞盖(梵chattra)为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又称盖、笠盖、宝盖、圆盖、华盖、天盖。《摩诃僧祗律》卷三十二中说:“此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三种。”《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盖有竹、叶二种,伞柄长限二..
2025-08-23须弥坛是仿照须弥山形式所作之佛坛。即以木、砖或金石等物作须弥山形的佛坛,用以安置佛像。一说须弥坛是指安放佛橱的台座,且安放佛像于其上者。《大日经疏》卷五中说:"因陀罗释天之主坐须弥山,天众围绕。"密教胎藏界曼茶罗外金刚部院的帝释..
2025-08-23在民族众多的云南,自古以来,半数以上的民族都信奉佛教,佛寺、佛塔遍于各州各县。佛寺里、佛塔上的诸佛菩萨的金身妙像各现异彩,有金、银、铜、锡铸造的,有彩塑、木雕、石刻、绘画的,众多的造像均严格遵照佛经中的记述严肃认真地塑造,因..
2025-08-23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2025-08-233月23日,长8米,由林钦松花费三个多月时间创作而成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书画长卷亮相在福州举办的一个佛教文化书画展,吸引众多书画爱好者眼球。本次展出的近百幅与佛教相关的书画作品,由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交流中心主任委..
2025-08-23安岳毗卢洞石窟护法天王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在古代的宗教典籍里,与狗有关的记述很多,这些记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不同宗派及其教理对狗的态度。佛经中提及狗的章节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狗子得度”的故事,《度狗子经》言:..
2025-08-23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原标题:佛教法器钟的历史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
2025-08-23原题:“幢”:佛教道场的庄严具幢,又作宝幢、天幢、法幢,是一种圆桶状的、表达胜利和吉祥之意的旗帜,藏语称为“坚赞”,佛教用作庄严具。《大日经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三上):“梵云驮缚若,此翻为幢;梵云计都,此翻为旗,其相稍异。..
2025-08-23原题:佛教法器-磬佛教法器—圆磬”(即“大磬”)佛教法器—小手磬佛教法器—圆磬《辞源》中引述说:“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据说“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
2025-08-2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