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铜坐磬 解说宣宗重兴佛教之密

2025-07-07 09:08历史文化

法会上的磬(图片来源:资料图) 

“磬”是我国古老的敲击体鸣乐器。坐磬为佛寺所用法器,铜质、仰钵体,口大底小而圆,根据寺院等级而定,大者口径如锅,约在30-60厘米,高不足30-60厘米。小者口径若碗,约在15-20厘米,高不足15厘米。磬体多为素面,亦有刻经文于腹外周。常置于特制的圆形磬几上,磬身底部坐在厚厚的毡布圈之上,演奏时僧侣边诵经,边右手持一木棰敲击磬口边缘发音,音色有如钟声,洪亮而远传。宋陈旸《乐书》称之为“铜钵”,并认为“今释氏所用铜钵亦谓之磬,盖妄名之尔。”古代印度只洹寺精舍院置有铜磬。唐宋以后,坐磬被用于禅林中早晚课诵、法会读经或作法时不可或缺的法器。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江西续河南卷·坐磬》仅载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坐磬、绿筠经堂坐磬、明庆元二年坐磬、弘治十八年坐磬。《中国乐器大典》著录现存传世唐代仰钵体铜铸坐磬,通高19、口径24、体厚1厘米左右。口缘隶书铭纪“皇唐大中五年九月九日造”,腹外周镌小楷全铭文1750字。首起2行4句16字:“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平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5行,满行18字,共268字;接镌《佛顶尊胜总持经咒》82行,满行18字,共1466字。坐磬原外表通体鎏金,久经千载摩挲,已不复见金色,然其体黝黑光亮。铭纪:“皇唐大中”,即唐宣宗年号,“五年”,即851年。

唐大中五年所造之磬(图片来源:资料图)

唐宣宗李忱,唐后期和佛教史上有影响、有贡献、有争议的皇帝。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唐孙光宪《北梦琐言》、宋陆游《避暑漫钞》都有光王李忱潜逃、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稽《邓州香严寺志》、《唐宣宗皇帝香严寺殿碑记》云:“唐开成五年(840),光王李忱为免遭颖王李炎(唐武宗)所杀,潜至香严寺,由智闲禅师剃度为沙弥。会昌二年、三年(843),唐武宗曾两次派兵围剿香严寺捕杀。会昌六年春,武宗驾崩,朝臣赴香严寺迎光王回京。越明年登基,号宣宗。”

唐大中五年铸造这件坐磬,可管窥唐宣宗重兴佛教、光大佛教之一斑。但从坐磬经文分析,为明代永乐年间所刻。明永乐十一年,明成宗恩准修建武当山宫观的同时,重建邓州香严寺,扩田产居万顷,敕赐“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显通”之名。故在法器刻经文乃明成宗倡佛道、佛寺日盛刻经之风,特别是在坐磬腹外刻经,意蕴法器声音将佛法妙意传布,旨在人口唱诵同音。这个坐磬形体完整,发音清越动听,经文书法遒劲有骨,非名家所不及,世人瞩目,国之珍器。此坐磬最早著录于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清碑帖家王楠《话雨楼碑帖目录》、清金石家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识》题其跋。清金石家鲍昌熙《金石屑》曾摹其经文,清末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罗振玉《金泥石屑》影印其经文拓片。坐磬千年辗转,二十世纪40年代此磬为杨大钧所得,流传于世,保存至今。杨大钧生前乃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峨眉山佛教文物——佛家三宝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适应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外高僧大德和游人的愿望,近年来,在万年寺无梁砖殿左侧,曾设了装饰典雅的“普贤行愿楼”,通过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将珍藏多年的“贝叶经”、“佛牙”、“御印”三件珍贵文物,对外..

    2025-07-08
  • 佛教袈裟

     袈裟是佛教僧尼在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法衣。梵语音译为不正色、坏色、染色,以其色不正而称袈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袈裟形制有不同,中国佛教的袈裟又与日本佛教的袈裟不同。汉传佛教的袈裟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抵赞同三种坏色..

    2025-07-08
  • 佛教七宝:什么是砗磲

     砗磲的本来面目 砗磲念珠佛家“七宝”之一的砗磲也叫车渠,梵名musaragalva,音译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啰伽罗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罗伽隶、牟娑婆、谟萨罗、牟娑洛等,其意思为紫色宝、绀(为一种深青色而略带微红之颜色,俗称天青色)色宝..

    2025-07-08
  • 进入佛门之认识佛教法器

    木鱼(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

    2025-07-08
  • 邢窑陶瓷佛教造像

    邢窑是我国白瓷发源地,它始于北朝、盛于隋唐,宋元逐渐走向衰落。邢窑中心位于今邢台市内丘县城周围。内丘唐代属邢州辖,古时窑口常以州名命名,故内丘的瓷窑场得“邢窑”之名。邢窑自被发现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出土了大量的陶瓷佛教造..

    2025-07-08
  • 厦门首次举办佛教艺术展 罕见铜铸观音像亮相

    “水月禅心佛教艺术专场展”8月25日起在建设大厦伯翰艺术中心举办,展出铜铸、牙雕、瓷器、寿山石雕、木化石、玉雕、翡翠等种类繁多的佛像56件。49件当代高僧的墨宝也同时展出,包括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

    2025-07-08
  • 金刚杵佛教法器

    金刚杵(chǔ),梵名vajra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

    2025-07-08
  •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佛教艺术乐章奏响

    8月1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1日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自1953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简短的开幕式后,大型多媒体音乐舞蹈晚会《五彩丝路》在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上..

    2025-06-18
  • 佚名:佛教艺术与书法艺术

    大法东来,不但造就了中华民族历代大德高僧,也开创了佛教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放眼纵观,寺院的营造,石窟的开凿,丛林的建立……,无不使佛教文化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2025-06-18
  • 佛教法器大揭秘之香炉

    香炉(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香炉,又作火炉、薰炉。烧香的器皿,以供礼拜或礼佛、菩萨之用。大体分为方形和圆形,有三足、四足或无足之别。二层的香炉又称“火舍香炉”一般用铜、铁等金属铸成,亦有用瓷土烧成,或用玉石雕成。有的香炉上..

    2025-06-18
  • 法门寺秘色瓷的佛教美学

    法门寺秘色瓷盘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一处千年圣迹。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因修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工作者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在这批发掘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共有13件(另有一件未记载)唐代越窑青瓷。在同时出..

    2025-06-18
  • 佛教四大吉祥花

    莲花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

    2025-06-18
  • 放生没有福报的原因 佛教和道家关于放生有什么区别

    起这个标题,我想很多读者、道友要么就是满脑子问号,要么就是准备反驳我了,不管怎么想的,请先看下我的观点,一起讨论学习可好。关于功德,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梁武帝问于菩提达摩: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

    2025-06-07
  • 明成祖、明仁宗与明宣宗三位皇帝,他们的后宫是怎样的?

    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早期的三位明君,成祖朱棣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仁宗朱高炽和宣..

    2025-06-01
  • 妙相庄严:百余件精品佛教造像展

    展厅展出的精美造像(图片来源:苏州新闻网)展厅展出的精美造像(图片来源:苏州新闻网)展厅展出的精美造像(图片来源:苏州新闻网)“妙相庄严——辽宁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精品展”于2011年4月29日至6月28日在苏州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148尊..

    2025-05-29
  • 不同特色的佛教服装文化

    佛教的服装文化同佛教的教义一样,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及风情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由于流传的时间之久远,地域之广阔、民族之众多、及风俗民情的不同,地理气候的差异,使佛教服装在各个地区、民族形成各自不同的服..

    2025-05-28
  • 佛教法器大揭秘之灯

    酥油灯(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灯,即灯明。指于佛前供养或室内照明时所用之灯火。据记载僧房的照明,允许使用灯火,其设备及使用法均有所规定。如须对众比丘提供灯油、灯炷、盛油器等,规定放灯之处,及熄灯、点灯前都须作预告并唱颂。..

    2025-05-28
  • 佛教法器大揭秘之钟

    梵钟(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梵钟,又称大钟、撞钟、洪钟等。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150公分、直径约60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两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

    2025-05-28
  • 佛教法器大揭秘之金刚杵

    金刚杵(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金刚杵是佛教中的密教法器,又称金刚智杵、坚慧杵。是帝释天、执金刚神、大力金刚、金刚手诸尊之执持物,为密教行者修法所用的法器。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用他表示智慧坚利,斩断烦恼,降伏恶魔..

    2025-05-28
  • 佛教音乐也是一种修行法门

    佛教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慈悲济世,利乐有情,解脱生死之苦海,皆是方便。佛教音乐在普度众生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佛教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最古宣传弘扬的方法,只是翻译佛经。后来,聪明的古德觉得只是靠佛经的翻译流通,不能够使佛教在..

    2025-05-28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