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心整理格萨尔音乐。边多老师告诉我们,他希望尽自己的晚年余力,添补格萨尔单口群唱在音乐方面文字记载的空白。
在边多老师的工作室里,他和我们谈起起了格萨尔说唱艺术的形式、由来、发展和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形成,以下是边多老师和记者的谈话。
记者: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格萨尔说唱艺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最主要的特点。
边多:西藏人民自古以来,在5000多年以前吧,有些学者说卡若遗址发现以后,在发现卡若遗址中,最古老的苯教那时候已经产生了。但是说故事和猜迷的这个习俗啊,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慢慢就有这样的故事。因此古老的故事特别多,而且这些故事的特点大多数都是神话故事,苯教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对自然界不理解,所以就用神话来说自己的生活,慢慢的就形成了说故事的习俗。所以这些说唱艺人,就通过这种传统习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记忆力。
西藏的说唱故事,大多是神话,太多太多了。格萨尔是属于东藏地区的,不是在卫藏地区。它的文化特色、形式、语言特点和音乐特点,好像就是印在这个地区上面,是东藏地区和西藏牧区的一种文化,充满了牧区和康区的一种生活特色。但是在那时的发展过程中,格萨尔的说唱形式,也有变化,也有发展。当时,西藏电台的文艺编辑彭青约我录制格萨尔,想把这个了不起的文化拯救出来。于是我们就从《英雄诞生》这一部书开始整理,再加上乐队的伴奏。(因为)文化要流传下去的话,应该要顺应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就加上了乐队,可能听的人就会更多一点。果然,《英雄诞生》出版以后,在国内外的藏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非常喜欢。
格萨尔以前在寺庙里是不能说的,因为格萨尔里有很多人物都是苯教和佛教神灵。格萨尔和唱有着密切的关系。格萨尔中的“啰阿啦哒啦……”是没有什么具体意思的,只是表达唱曲,曲与记事相结合。一唱曲就像藏族人敬酒时,要向空中抛洒三次,第一道酒是献给神,唱歌也一样,先把歌儿献给神,所以说格萨尔里的各种人物进行相互说的时候,或者相互唱时,一方先唱我是什么人,信的是什么神,先把这个说出来,我们两个碰面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我唱的是什么歌,歌名叫什么,旋律是什么,我们俩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比如,你今天来这时,侵犯了我的土地,我要进行反抗。另一方就要回话,和他一样交代清楚所有的背景,这就是格萨尔的特点。
所以光有格萨尔文学是不行,还要有音乐。格萨尔和音乐是分不开的,没有音乐,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格萨尔单口群唱,就是有缺憾的。唱是形式,词是内容,内容与形式,就像心灵和肉体。如果没有心灵,肉体也不存在。所以说唱格萨尔的音乐和内容结合得非常紧。
格萨尔音乐都是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也就是格萨尔这个人物在谈恋爱的时候唱什么,他打仗的时候唱什么,玩耍的时候唱什么,都是有规定的,书中都是有记载的,可谓是有声有色,与单口单唱在艺术上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另外,创作格萨尔的人物早已规定好了:男的应该唱什么,女的应该唱什么,什么地位的人应该唱什么,形成了几千首几万首大量的音乐唱腔。西藏过去虽然有文字记载,但是音乐方面没有人记录,也记不下来,因此也失传了不少,现在在国内外在这一方面还是空白的。
标题音乐西方在18世纪才有的,可是我们早就有了,从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到了西藏以后,就是“古鲁”,“古”就是“鲁”,也就是唱的意思,格萨尔的很多唱腔都称为“古鲁”。在西藏不仅有家神,也有生命神,我们藏族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的神,这是古老的习俗。除了生活上这些以外,歌有歌的神,“古鲁的神”,就是歌的神。过去“古鲁”形成了西藏的高层社会,一种口读的诗歌形式。在赤松德赞时期以后慢慢开放,流传民间,按照咕噜的说法发展下去。所以从历史到现实,格萨尔的音乐是有根有据的,在西藏的音乐文化中是非常了不起的。
记者: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非凡的记忆力,而且流传着很多传说。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格萨尔说唱艺人是怎么形成,为什么他们会有超凡的记忆力。
边多:格萨尔在西藏历史上,传唱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唱法,这些人们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大多数都是单口单唱的形式。这是格萨尔说唱艺术上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在格萨尔发展过程中,单口单唱的这种形式,大多是流落在旧的历史年代,流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多数都是乞丐,把它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进行演唱。这些人最主要特点是虽然不识字,但是能背诵很多部书、能说很多故事。关于这个(指格萨尔说唱艺人非凡的记忆力)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我做梦的时候,神降生在我有梦中,赐给我(记忆力),有人说是神把书塞在我的肚子里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真假无从考证。
为什么会说那么多的故事,这里头不能不说是民族的传统习俗养成的习惯。藏东地区和藏北牧区,他们从小时候就上山放牧,一有时间就开始想故事、说故事、唱故事。一个人要想说故事的话,就边说边唱,今天唱这段,明天唱那段,反反复复对故事就熟悉了。西藏过去的农村牧区就是这种习俗,很多的传统文化都是靠说唱流传下来,这种说唱从古老的时期就形成了。
我小时候在西藏的卫藏地区,就看见过,虽然他们说的不是格萨尔,而是民间故事。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很生动,他们的记忆力很厉害,很多聪明的人说了几遍就能记住了,能从头到尾说故事了。所以说,说故事、听故事,是西藏人民最古老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形成了我们民族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说了一段故事以后,就能唱会说。
不管怎么说,这些艺人都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就是能背诵很多部格萨尔,决不重复。可以说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有文化的人,背诵那么多部书都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他们会说这么多的故事呢?这是西藏古老的宗教习俗和民俗形成的,对于这一历史事实,现在人们讨论得还不是很热烈,研究的也不多。苯教文化可以说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那苯教的前身是“仲”,也就是故事的意思,“仲”和“丢”。“丢”那就是猜迷。说故事、猜迷这就是苯教没有诞生以前的基础。西藏的苯教文化就是在“仲”和“丢”,也就是说故事猜迷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单口群唱和单口单唱,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边多:单口群唱和单口单唱不一样:单口单唱主要是流落在街头,以说唱艺术为生,而单口群唱不是一个村子,或是一个城镇,很多爱好说唱格萨尔的聚集在一起演唱。和单口单唱不同的是,他们一般都识字、有一定的文化,不能说他们文化很高,但是他们会识字。格萨尔文化艺术吸引了很多人,很多人都喜欢它,所以他们就聚集在一起唱,唯一的条件是要带着书本唱。格萨尔在和平解放以前,有几部文字记载的手抄本,就是通过这些爱好格萨尔艺术的人记录下来的。
单口群唱掌握了很多唱腔。他们(指说单口群唱的艺人)是按照书中记录的曲调来唱,每个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之下,(应该)演唱什么曲,这个曲是有名有姓的,标题都记录在书中。因为他们是群唱,很容易入戏,艺术感染力非常的强,很吸引人,但这些人都是为了娱乐而不是要饭。
他们的音乐(指单口群唱)有一种号召力,有一种感染力。实事求是的讲,单口单唱太原始,一个人物只有一两首曲子,反反复复在什么地方都是唱这个,他们在音乐方面掌握得太少了,而且形式太原始了。但是单口群唱的形式,每首唱腔都把故事的内容和音乐的形式结合得非常好。
因为单口群唱的人有点文化,他们就按照书中的第一段去说、去唱,不乱唱。每个人的唱腔也不能交换,因为每个人的形象、地位、特点都不一样。格萨尔不仅有音乐的旋律,而且有关音乐方面理论的东西,特别的丰富,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记者:您退休后还依然在从事格萨尔艺术的研究,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主要是哪一方面的呢?
边多:从我个人而言,我退休以后,在整理格萨尔音乐,但是光有旋律没有唱词不行。而且还要让人们了解唱词里头的音乐、习俗、宗教等内容,要好好的整理出来,我想把他很好的传承下去。我希望在格萨尔艺术研究方面,留下自己的脚印。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
2025-10-07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世人所重。在篆法上,吴让之师法邓石如及汉篆法,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精华,故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出新意”之态。包世臣对吴让之也有直接影响,他继承了包氏衣..
2025-09-20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活动的具体事..
2025-09-19梅兰竹菊谓之雅,牡丹吐艳称之俗。中国历代文人画中几乎没有娇艳欲滴、色彩艳丽的牡丹。二十世纪现代四大家之一的自称三十学字,五十学画的吴昌硕却画梅兰竹菊,画水仙石头也画牡丹,他的画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喜欢,平头百姓也喜欢。吴昌硕像..
2025-09-19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量原本对艺术品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涌入市。但是,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不少人却屡屡失误,不仅没有品尝到收藏的乐趣,而且吞下了因错买藏品而自酿的苦果。对此,着名收藏家郭庆祥告诫收藏者:收藏艺术品最..
2025-09-18京胡,是京剧音乐艺术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剧形成和声腔发展的重要标志。京胡艺术的改革与创新,直接影响到京剧音乐艺术的整体发展,同时,促使京胡从伴奏走向独奏、从民间俗乐走向大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指挥家朴东生先生,..
2025-09-18中国的民族乐器里,最亮丽的莫过于京胡。京胡是没性格的演员,但它处处漂亮,是戏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京胡,俗称胡琴,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因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提起「胡琴」一词,它本是我国弓弦乐器的总称。..
2025-09-18化妆,就是装饰、变型(形)、美化,即通过运用各种化妆工具,施以丰富的化妆用品,遵照美容规律的步骤,采用适于个性的技巧和方法,对脸面、五官及其它部位进行构想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主体形象,使面部色彩和外型(形)与服饰及气氛环境..
2025-09-17尸毗王本生毗楞竭梨王本生 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
2025-09-16欣赏道教建筑,首先要了解中国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曾和儒、佛并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以先秦的道家学者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为主要经典。道教主张以生为..
2025-09-16作为2010年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十大活动之一,无锡道教音乐馆于4月12日上午在无锡市水仙道院隆重举行开馆仪式,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并剪彩。无锡道乐吸收和融合了江南民间音乐、苏南地方戏曲,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优化,形成了自巳..
2025-09-15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心理治疗手段。心理学家认为音乐疗法对情绪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全人”或“全人性”的自我意识;个人的意志和自我实现目的的发展;选择的自由;理解他人..
2025-09-15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西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造型优美、质朴。双体兽陶罐巧妙地把两个动物的造型融合为一个陶罐,波浪式的几何纹样,朴素、别致。骨器和松耳石饰物造型也十分优美、制作精良,肇开了雕塑艺术的先河。考古发现..
2025-09-142010年4月28日上午,全国首部石窟类360度环幕电影——大足石刻《千年佛足》在重庆大足宝顶景区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电影的拍摄和播放,对于充分彰显大足石刻崇高的价值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千年佛足》这部影片不仅仅只展现石..
2025-09-14近日,在被全球无数旅游者誉为“人生必须看一次”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柬埔寨吴哥古迹巴扬庙内,一场名为“文明遗迹暨艺术表演”的宗教盛事隆重举办。印尼、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中国、韩国和柬埔寨等13..
2025-09-14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