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多:浅谈格萨尔音乐艺术

2025-10-07 08:08历史文化

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边多 摄影:王舒 

边多,西藏著名民族音乐家,是研究格萨尔曲艺音乐的先驱。今年已七十七岁高龄的他,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依然执着地从事着西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我们两次登门拜访时,他都独自一人在屋顶新修建的小阁楼里,苦心整理格萨尔音乐。边多老师告诉我们,他希望尽自己的晚年余力,添补格萨尔单口群唱在音乐方面文字记载的空白。

在边多老师的工作室里,他和我们谈起起了格萨尔说唱艺术的形式、由来、发展和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形成,以下是边多老师和记者的谈话。

记者: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格萨尔说唱艺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最主要的特点。

边多:西藏人民自古以来,在5000多年以前吧,有些学者说卡若遗址发现以后,在发现卡若遗址中,最古老的苯教那时候已经产生了。但是说故事和猜迷的这个习俗啊,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慢慢就有这样的故事。因此古老的故事特别多,而且这些故事的特点大多数都是神话故事,苯教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对自然界不理解,所以就用神话来说自己的生活,慢慢的就形成了说故事的习俗。所以这些说唱艺人,就通过这种传统习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记忆力。

西藏的说唱故事,大多是神话,太多太多了。格萨尔是属于东藏地区的,不是在卫藏地区。它的文化特色、形式、语言特点和音乐特点,好像就是印在这个地区上面,是东藏地区和西藏牧区的一种文化,充满了牧区和康区的一种生活特色。但是在那时的发展过程中,格萨尔的说唱形式,也有变化,也有发展。当时,西藏电台的文艺编辑彭青约我录制格萨尔,想把这个了不起的文化拯救出来。于是我们就从《英雄诞生》这一部书开始整理,再加上乐队的伴奏。(因为)文化要流传下去的话,应该要顺应时代的特点,于是我们就加上了乐队,可能听的人就会更多一点。果然,《英雄诞生》出版以后,在国内外的藏胞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非常喜欢。

格萨尔以前在寺庙里是不能说的,因为格萨尔里有很多人物都是苯教和佛教神灵。格萨尔和唱有着密切的关系。格萨尔中的“啰阿啦哒啦……”是没有什么具体意思的,只是表达唱曲,曲与记事相结合。一唱曲就像藏族人敬酒时,要向空中抛洒三次,第一道酒是献给神,唱歌也一样,先把歌儿献给神,所以说格萨尔里的各种人物进行相互说的时候,或者相互唱时,一方先唱我是什么人,信的是什么神,先把这个说出来,我们两个碰面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我唱的是什么歌,歌名叫什么,旋律是什么,我们俩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比如,你今天来这时,侵犯了我的土地,我要进行反抗。另一方就要回话,和他一样交代清楚所有的背景,这就是格萨尔的特点。

所以光有格萨尔文学是不行,还要有音乐。格萨尔和音乐是分不开的,没有音乐,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格萨尔单口群唱,就是有缺憾的。唱是形式,词是内容,内容与形式,就像心灵和肉体。如果没有心灵,肉体也不存在。所以说唱格萨尔的音乐和内容结合得非常紧。

格萨尔音乐都是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也就是格萨尔这个人物在谈恋爱的时候唱什么,他打仗的时候唱什么,玩耍的时候唱什么,都是有规定的,书中都是有记载的,可谓是有声有色,与单口单唱在艺术上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另外,创作格萨尔的人物早已规定好了:男的应该唱什么,女的应该唱什么,什么地位的人应该唱什么,形成了几千首几万首大量的音乐唱腔。西藏过去虽然有文字记载,但是音乐方面没有人记录,也记不下来,因此也失传了不少,现在在国内外在这一方面还是空白的。

标题音乐西方在18世纪才有的,可是我们早就有了,从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到了西藏以后,就是“古鲁”,“古”就是“鲁”,也就是唱的意思,格萨尔的很多唱腔都称为“古鲁”。在西藏不仅有家神,也有生命神,我们藏族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的神,这是古老的习俗。除了生活上这些以外,歌有歌的神,“古鲁的神”,就是歌的神。过去“古鲁”形成了西藏的高层社会,一种口读的诗歌形式。在赤松德赞时期以后慢慢开放,流传民间,按照咕噜的说法发展下去。所以从历史到现实,格萨尔的音乐是有根有据的,在西藏的音乐文化中是非常了不起的。

记者: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非凡的记忆力,而且流传着很多传说。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格萨尔说唱艺人是怎么形成,为什么他们会有超凡的记忆力。

边多:格萨尔在西藏历史上,传唱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唱法,这些人们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大多数都是单口单唱的形式。这是格萨尔说唱艺术上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在格萨尔发展过程中,单口单唱的这种形式,大多是流落在旧的历史年代,流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多数都是乞丐,把它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进行演唱。这些人最主要特点是虽然不识字,但是能背诵很多部书、能说很多故事。关于这个(指格萨尔说唱艺人非凡的记忆力)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我做梦的时候,神降生在我有梦中,赐给我(记忆力),有人说是神把书塞在我的肚子里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真假无从考证。

为什么会说那么多的故事,这里头不能不说是民族的传统习俗养成的习惯。藏东地区和藏北牧区,他们从小时候就上山放牧,一有时间就开始想故事、说故事、唱故事。一个人要想说故事的话,就边说边唱,今天唱这段,明天唱那段,反反复复对故事就熟悉了。西藏过去的农村牧区就是这种习俗,很多的传统文化都是靠说唱流传下来,这种说唱从古老的时期就形成了。

我小时候在西藏的卫藏地区,就看见过,虽然他们说的不是格萨尔,而是民间故事。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很生动,他们的记忆力很厉害,很多聪明的人说了几遍就能记住了,能从头到尾说故事了。所以说,说故事、听故事,是西藏人民最古老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形式。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形成了我们民族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说了一段故事以后,就能唱会说。

不管怎么说,这些艺人都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就是能背诵很多部格萨尔,决不重复。可以说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有文化的人,背诵那么多部书都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他们会说这么多的故事呢?这是西藏古老的宗教习俗和民俗形成的,对于这一历史事实,现在人们讨论得还不是很热烈,研究的也不多。苯教文化可以说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那苯教的前身是“仲”,也就是故事的意思,“仲”和“丢”。“丢”那就是猜迷。说故事、猜迷这就是苯教没有诞生以前的基础。西藏的苯教文化就是在“仲”和“丢”,也就是说故事猜迷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单口群唱和单口单唱,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边多:单口群唱和单口单唱不一样:单口单唱主要是流落在街头,以说唱艺术为生,而单口群唱不是一个村子,或是一个城镇,很多爱好说唱格萨尔的聚集在一起演唱。和单口单唱不同的是,他们一般都识字、有一定的文化,不能说他们文化很高,但是他们会识字。格萨尔文化艺术吸引了很多人,很多人都喜欢它,所以他们就聚集在一起唱,唯一的条件是要带着书本唱。格萨尔在和平解放以前,有几部文字记载的手抄本,就是通过这些爱好格萨尔艺术的人记录下来的。

单口群唱掌握了很多唱腔。他们(指说单口群唱的艺人)是按照书中记录的曲调来唱,每个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之下,(应该)演唱什么曲,这个曲是有名有姓的,标题都记录在书中。因为他们是群唱,很容易入戏,艺术感染力非常的强,很吸引人,但这些人都是为了娱乐而不是要饭。

他们的音乐(指单口群唱)有一种号召力,有一种感染力。实事求是的讲,单口单唱太原始,一个人物只有一两首曲子,反反复复在什么地方都是唱这个,他们在音乐方面掌握得太少了,而且形式太原始了。但是单口群唱的形式,每首唱腔都把故事的内容和音乐的形式结合得非常好。

因为单口群唱的人有点文化,他们就按照书中的第一段去说、去唱,不乱唱。每个人的唱腔也不能交换,因为每个人的形象、地位、特点都不一样。格萨尔不仅有音乐的旋律,而且有关音乐方面理论的东西,特别的丰富,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记者:您退休后还依然在从事格萨尔艺术的研究,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主要是哪一方面的呢?

边多:从我个人而言,我退休以后,在整理格萨尔音乐,但是光有旋律没有唱词不行。而且还要让人们了解唱词里头的音乐、习俗、宗教等内容,要好好的整理出来,我想把他很好的传承下去。我希望在格萨尔艺术研究方面,留下自己的脚印。

  • 浅谈如何看工尺谱

    在工尺谱上,首先要确定曲子的调名,昆曲调名共有七种。工尺谱是我国传统的乐谱记谱方式,在五线谱、简谱传入我国之前,昆曲曲谱便是用“工”、“尺”等汉字作为音符,来表达旋律。在工尺谱中,上、尺、工、凡、六、五、乙就相当于简谱里的do..

    2025-11-22
  • 佛教装饰艺术

    导读:传承千年的佛教艺术,既是凝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继续演进的深厚资源。今天,我们致力于探索古老佛教建筑的艺术装饰,挖掘其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精髓与宗教情怀,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设计、现代的材质加以现代的阐释,以满足现代人的..

    2025-11-20
  • 《太和清音》展道教音乐魅力

    对于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老的中华宗教音乐——道教音乐,大多数国人对它不甚了解。部分人可能听说过闻名于世的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正是道教的音乐作品。如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高度重视的当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

    2025-11-20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浅谈中国近代期刊的收藏与研究

    所谓期刊,就是按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系统依次编号,意欲无限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又由于期刊具备有时间性强、报道及时、内容广泛、集思广益,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和有年、有期、有总期号的标识,目前而被人们列为广泛的收藏对象。对期刊的收..

    2025-11-01
  • 京剧声腔和音乐的发展

    纵观京剧声腔和音乐发展史,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涵盖于其中的规律:京剧自身固有的声腔、板式的发展;引进地方音调;横向借鉴生活中的音乐形式;吸收了宗教音乐的某些旋律。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音乐在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为其它艺术..

    2025-10-31
  • 佛教艺术:把信仰请回家

    一尊佛,一炷香,一卷佛经,万物皆忘。近年来,艺术市场的爆发与佛教文化的盛行,共同促成了佛教艺术收藏的热潮。资本汹涌无常与物质尘嚣日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内心的安静,越来越多的人寄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25-10-29
  • 道教宫观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而且在它一产生便与我国古代汉民族信奉的神及神仙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壁画以它所特有的可视形象,再现于人们面前,使人感受到富有人格意义的神的威力和神通,把宗教中深奥的教义变为生动的形象故事,依靠这..

    2025-10-29
  • 喜马拉雅峭壁洞窟里的宗教与艺术

    2009年11月17日——登山者赫南.厄兹蒂尔克(renanozturk)注视着一位当地藏族人,他正在看一篇图案鲜艳的手稿,2008年9月,他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探险古代姆斯唐(mustang)王国(当今的尼泊尔的一部分)洞穴期间发现的。对折的这张纸是15世纪藏族..

    2025-10-28
  • 以易经角度浅谈中医

    作为一个学习易经的人,看到一些中医黑,说中医理论是巫术,是随缘治疗,碰上就治好了,碰不上也治不坏。看到这样的评..

    2025-10-20
  • 浅谈大连方言与胶辽官话

    李荣先生(1985)考察认为,广义的胶东地区的方言跟辽东半岛的辽宁以及黑龙江一些县市的方言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最显著一致的特征是“古清入声字今读上声”,因此在其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上述地区划为胶辽官话区。贺巍(1986)、宋..

    2025-10-14
  • 浅谈中国书法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

    2025-10-12
  • 耿幼壮:在真实与想象之间――评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

    过去30年间,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突然”崛起可能是最令人兴奋和好奇的现象之一。在不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但迅速进入了国际艺术市场,而且价格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幅度不断攀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国策展人和..

    2025-10-11
  • 八卦与八识浅谈

    “八”是很特别的一个数字,如果说将万事万物都简单划分成最基本的元素,来自古代南亚的八识和中国的八卦则最具代表。..

    2025-10-09
  • 灵山梵宫佛教艺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秀丽,悠久历史,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游灵山、看梵宫是无锡旅游的必要线路。“非常震撼!一个无中生有的产物,有人讲,梵宫可与梵蒂冈媲美,我们是打造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市旅游局孙立..

    2025-10-08
  • 走进安阳天宁寺 领略罕见佛教艺术魂宝

     文峰塔像“天宁寺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兴盛的品牌缩影,全国以天宁寺命名的佛家寺院不在少数,但安阳的天宁寺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规模为南北丛林之冠。”安阳市天宁寺导游告诉记者。“层伞高擎窣堵坡,洹河塔影胜恒河。更惊雕像多殊秒,不负..

    2025-10-08
  • 直贡梯寺佛教音乐羌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直贡嘎尔羌姆片段 观看跳神的观众 藏历4月25日,直贡梯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直贡昂却”(音译),即直贡梯寺夏季大法会。记者从直贡梯寺寺管会了解到,直贡梯寺的佛教音乐·直贡噶举派音乐、直贡噶尔羌姆,于2008年2月已列..

    2025-10-08
  • 五台山佛教造像艺术

    普化寺大雄宝殿内正面的束腰莲台上,结跏趺坐着面目慈祥、衣着华丽的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及其左右文殊、普贤二菩萨。其背面为彩塑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名之曰“西方三圣”。表明了该寺是净土宗道场。殿后面的明间,又设板门一道。..

    2025-10-07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佛教石窟寺艺术对陵墓的影响

    梁思成先生曾言“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的确,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重要载体的佛教艺术亦随之接踵而至,共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中又以石窟寺艺术为最。随着佛教对世俗社会渗透的加深,世俗政权意识到..

    2025-10-07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