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叫凤凰装。畲族妇女首饰畲语称“gie”,旧时是结婚始戴,以后凡出门或节日时戴,死了也戴好入棺。装扮为:后脑盘发髻,发脚四周绕上黑色绉纱,头顶置银箔包的竹筒(直径约一寸,长约三寸,富者全部用银),包以红帕,竖两支银钗,形成钝角三角形,钉上八串瓷珠,瓷珠绕过绉纱以固定“gie”身,瓷珠垂过肩,每支末端栓小银牌,右耳上插一支银簪,两耳戴银耳垂。形如凤凰鸟头冠。上衣是大襟衫,长度过膝,领、袖、襟处都绣有花边,花边色彩鲜艳,花色繁多。布质,旧社会为自织麻布,现在丝绸、涤伦都有。腰扎围裙,畲语称“拦腰”,为长一尺、宽一尺五的麻布块,染青色或蓝色,镶红布拦腰头,钉上彩带。过去,男女子都一样,为裤脚镶花边的宽裤脚直统便裤。男子旧社会出门穿大襟长衫,劳动时穿大襟短衫,现在都为直襟短衫。过去,畲民上山劳动都打绑腿穿草鞋,在家穿木屐。冬天穿布袜,下雪天用棕包脚行走。花鞋,蓝布里青布面,四周绣花纹,前头做硬鼻,系红缨,女的比男的花纹多些细些,平时不穿,作寿鞋用。

建于清代早期,共有前戏台和后戏台两座。后戏台建于山脚,石木结构,台高1.34米,用长方条石砌成。民国六年(1917)紧..
2025-10-27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
2025-10-26玎光,傣族新型弓拉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光”为鼓,意即鼓琴。因琴筒与象脚鼓相似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在傣族民间传统拉弦乐器玎嘎那的基础上,琴筒吸收象脚鼓造型美、余音长等特点..
2025-10-25据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的记载,哈尼族先民擅长用树枝、棍棒、石块、竹箭等作为武器获取猎物和抵抗外部势力的侵袭,久而久之,形成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项目,打秋千、打陀螺、爬山、射弩、打石头、泥巴架、跳水、斗鸡等等。泥巴..
2025-10-25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
2025-10-25土家族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2025-10-25次喔,是哈尼族弓拉弦鸣乐器。汉族称牛角琴。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元阳等地。琴体小巧,琴杆木制,全长仅40厘米。琴头与月琴(弦子)近似,向后微弯,呈弧形。中间开弦槽,下设山口,两侧各置一轴,左上右下。琴杆呈圆柱形,..
2025-10-2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