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盒,是彝族、哈尼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建水、红河、蒙自和金平等地。居住在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哈尼族人民,喜欢吸龙竹大口径烟筒,也随身携带盛放烟丝的烟盒。最早的烟盒是用皮革缝制的,后来才改为木制。聪颖的彝家人,用手指弹击盒盖或盒底,发出响亮的乐音,后经美化,这种原为生活用具的烟盒,便成了民间舞蹈《烟盒舞》的伴奏乐器和舞具。用当地所产水冬瓜木或梧桐木薄片制作,圆形、盒状,通高5厘米~7厘米、直径7厘米~10厘米,壁厚0.2厘米,外表涂朱漆,上绘图案纹饰,也有的盒壁四周镂刻花纹或有银饰,边沿镶铜箍、系珠练及铜铃(图)。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来自云南民间的烟盒,做工细致,小巧玲珑,盒边镶铜箍、饰铜铃。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中。演奏烟盒与舞蹈相结合,也即为《烟盒舞》伴奏。舞蹈者打开烟盒,左右手分执盒盖与盒底,各以食指和大指弹击,边弹边跳,舞姿优美。舞者一般多在翻腕亮肘时弹击烟盒,可以打出各种节奏,音色清脆悦耳,并同时振响盒边的小铜铃,以加强舞蹈的节奏和欢乐气氛。《烟盒舞》又称《跳弦》,即使用彝族四弦作为舞蹈的伴奏乐器。烟盒舞既可男女二人模拟动物形态进行对跳,也可十数名或数十名男女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向逆时针方向前进,舞步缓慢,边弹边跳。烟盒还用于民间器乐合奏中。

玎光,傣族新型弓拉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光”为鼓,意即鼓琴。因琴筒与象脚鼓相似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在傣族民间传统拉弦乐器玎嘎那的基础上,琴筒吸收象脚鼓造型美、余音长等特点..
2025-10-25据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的记载,哈尼族先民擅长用树枝、棍棒、石块、竹箭等作为武器获取猎物和抵抗外部势力的侵袭,久而久之,形成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项目,打秋千、打陀螺、爬山、射弩、打石头、泥巴架、跳水、斗鸡等等。泥巴..
2025-10-25土家族新娘回门时,忌为娘家扫地,恐将娘家财气扫光。回门日,新郎吃岳丈家头一餐时,忌将岳家特意多盛的一大碗饭吃光,忌将酒杯中事先投入的两粒黄豆(金豆)吃掉,酒后应留在杯中,以免将岳家吃穷喝光。回门时,忌新婚夫妇在岳(娘)家同房..
2025-10-25次喔,是哈尼族弓拉弦鸣乐器。汉族称牛角琴。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元阳等地。琴体小巧,琴杆木制,全长仅40厘米。琴头与月琴(弦子)近似,向后微弯,呈弧形。中间开弦槽,下设山口,两侧各置一轴,左上右下。琴杆呈圆柱形,..
2025-10-25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
2025-10-25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由古代乌孙人和突厥人的后裔组成、后有12世纪初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后裔和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纪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的部分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长期融合而成。哈萨克人除少数从..
2025-10-24别再唱什么往后余生了,女孩子不努力挣钱,不舍得变美,往后余生,做饭是你,洗衣是你,做家务是你,遭嫌弃的是你,看孩子还是你。律师希望你被人告,医生希望你生病,修车工希望你汽车坏掉。只有小偷和保险公司才最善良,他们永远希望你荣华..
2025-10-2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