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传佛教法器之四——持验法器

2025-07-31 08:05历史文化

西藏雪域瑰宝——藏传佛教法器

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扎、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镢、本巴瓶、法轮等。

曼扎,即曼陀罗,是藏传佛教密宗神圣的坛场。僧人修法之地。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形制有圆有方,有立体式、平面雕刻或绘画等。上面的珍宝供物各有特点。创作曼扎意为圆轮具足、聚集、坛城等,比喻大彻大悟的佛的境地,是将密宗佛、菩萨等尊像集中造出以备修法时供奉。故认为在此坛城内,佛与菩萨无处不在,他们护佑修法僧众不受外道邪魔侵害。

金刚杵,又名“伐折罗”,质地有金、银、铜、铁、香木之别,形状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原为古印度的兵器,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除烦恼、除恶魔,象征佛智、空性、真如、智慧、方便和慈悲等。金刚铃也有一股、三股和五股之别。象征方便与慈悲应与之相结的智慧。金刚镢原来也是兵器,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材质,外形大同小异。含有忿怒、降伏之意。修法时在坛场的四角树立,意为使法场范围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来危害。

本巴瓶有净水瓶、沐浴瓶、金瓶等种类。它们均用于法事活动。净水瓶用铜或银制成,形状底高颈长,镂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用于盛圣水。沐浴瓶也用银或铜制成,小巧玲珑,里面盛净水,瓶盖上插有孔雀翎,做法事时,用孔雀翎蘸瓶内净水向空中祭洒。金瓶也叫金本巴瓶,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法器。清朝乾隆皇帝于公元1792年为确定“转世活佛”而制定“金瓶掣签”制度,特颁制金瓶两尊,分别置于北京雍和宫和西藏拉萨大昭寺内。凡在理藩院注册的藏传佛教蒙藏大活佛转世时,均须将寻得的若干“灵童”的名字写于象牙签上,置金瓶中,分别由驻藏大臣和清廷选派的官员主持在大昭寺或雍和宫监督抽签掣定,以防藏、蒙贵族在活佛转世时操纵其事,有作弊行为。

法轮的形制多种多样,铜质镶嵌各种宝石,用以喻称佛法。有两种含义:一是佛法能摧破众生烦恼邪恶,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摧破山岳岩石一样,故名;二是表示佛之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故名。

  • 观修的智慧与欢喜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的艺术特性

    大威德金刚(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护法神像,也是格鲁派寺院中修习的重要本尊之一。大威德金刚,梵文称“yamantka”,雅曼达噶。藏语称“吉杰多吉”(vjigsbyedrdorje)。汉译“敌治死王”、..

    2025-09-16
  • 色彩艳丽的不丹岗提寺的藏传佛教壁画

    岗提寺的藏传佛教彩绘(摄影:宏宗法师)不丹岗提寺占据了富吉卡山谷山谷的黄金地段,群山环抱,在庙里极目望去,可遥望富吉卡山谷。据传说,莲花生大师唯一一位不丹弟子--贝美林巴曾预言此处会出现一座寺庙,而佛法将在此弘扬。1613年,贝..

    2025-09-15
  • 西藏夏鲁寺及其佛教艺术

     后藏名刹夏鲁寺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发源地和根本道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修行精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弘扬做出过重要贡献。夏鲁寺独特的藏汉合一的建筑风格,以及保护完好的壁画、造像艺术,在藏传佛教艺术史上也占..

    2025-09-15
  • 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

    西藏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昌都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造型优美、质朴。双体兽陶罐巧妙地把两个动物的造型融合为一个陶罐,波浪式的几何纹样,朴素、别致。骨器和松耳石饰物造型也十分优美、制作精良,肇开了雕塑艺术的先河。考古发现..

    2025-09-14
  • 日本史上最残忍的灭门案、最出名的杀人案之四口之家灭门事件

    日本世田谷灭门案现场 日本灭门案推理谁是凶手2000年12月31日,日本的除夕(日本的新年是1月1日)。图:案发地宫泽宅..

    2025-09-06
  • 白居寺壁画 明代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

    白居寺壁画弥勒下生经变(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白居寺的壁画艺术,主要保存在措钦大殿和白居塔之中,位于措钦大殿后山上的仁定扎仓也保留有一些壁画。从时间上看,措钦大殿内的壁画,比白居塔内的壁画相对要早。1、措钦大殿壁画措钦大殿..

    2025-08-24
  • 佛教法器之九:伞盖

    原题:佛教持物——伞盖的象征意义伞盖(梵chattra)为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种伞。又称盖、笠盖、宝盖、圆盖、华盖、天盖。《摩诃僧祗律》卷三十二中说:“此有树皮盖、树叶盖、竹盖三种。”《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盖有竹、叶二种,伞柄长限二..

    2025-08-23
  • 佛教法器之十:须弥坛

    须弥坛是仿照须弥山形式所作之佛坛。即以木、砖或金石等物作须弥山形的佛坛,用以安置佛像。一说须弥坛是指安放佛橱的台座,且安放佛像于其上者。《大日经疏》卷五中说:"因陀罗释天之主坐须弥山,天众围绕。"密教胎藏界曼茶罗外金刚部院的帝释..

    2025-08-23
  • 佛教法器有哪些?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2025-08-23
  • 莫高窟465窟藏传佛教壁画浅识

     465窟是一个人们颇感兴趣以表现藏密题材为主体的佛教洞窟。位于洞窟区北段北端,覆斗顶,中央设园椎形四阶佛坛,元代洞窟,俗名“欢喜洞”。窟分前后两室,全为藏式壁画。表现形式为单身的和男女合抱双身的修密像,画法奇特,独具格调,在汉..

    2025-08-23
  • 藏传佛教吉祥八宝:寓意吉祥喜庆

    《吉祥八清静图》(图片来源:西藏人文地理)吉祥八图宝瓶状(图片来源:西藏人文地理)《吉祥八清静图》,亦称八吉祥徽、八端瑞、吉祥八宝图,藏语称“扎西达吉”,是藏族民间传统美术中最常见而又被赋予深刻内涵和吉祥喜庆喻意的一组组合装..

    2025-08-23
  • 佛教法器 钟的历史

    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

    2025-08-23
  • 佛教法器之一:钟

    原标题:佛教法器钟的历史钟--梵语犍稚,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

    2025-08-23
  • 佛教法器之二:幢

    原题:“幢”:佛教道场的庄严具幢,又作宝幢、天幢、法幢,是一种圆桶状的、表达胜利和吉祥之意的旗帜,藏语称为“坚赞”,佛教用作庄严具。《大日经疏》卷九(大三九·六七三上):“梵云驮缚若,此翻为幢;梵云计都,此翻为旗,其相稍异。..

    2025-08-23
  • 佛教法器之三:磬

    原题:佛教法器-磬佛教法器—圆磬”(即“大磬”)佛教法器—小手磬佛教法器—圆磬《辞源》中引述说:“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据说“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

    2025-08-22
  • 佛教法器之四:法螺

     法螺为密教常用的法器。译为商、珂贝,又称为法赢、宝螺、金刚螺、蠡、蠡贝、螺贝等。乐器之一种,在卷贝的尾端装上笛子而成。在经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扬深远来比喻佛陀说法之妙音,如《法华经》中说:“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

    2025-08-22
  • 佛教法器之七:如意珠

     如意珠,也叫做摩尼珠、摩尼宝珠。梵文cintamani的意译。佛经上说,此珠出自龙王或摩竭鱼脑中,或者是佛舍利所变。佛教认为,它能够满足人的任何希望和要求,所以叫做如意珠。一般是用檀香木或者红木、玉石等做成圆形珠子,中间穿圆孔,然后..

    2025-08-22
  • 佛教法器之八:佛坛

    原题:佛教的佛坛一、安设佛坛之意义甲、迎请圣众降临常住,以加被行者及眷属智悲日增,直至圆满菩提。乙、以礼拜、供养、赞颂、种种承事列于日课之中;一则加深皈依之关系,积集道业资粮,二则回向众生成佛,培养菩提心。丙、藉观佛、点灯、..

    2025-08-22
  • 佛教法器之六:铜钹

    钹又作铜钹、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在杜氏《通典》中说:“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

    2025-08-22
  • 西藏农民喜过“望果节”

    8月7日,西藏拉萨堆龙县的村民们比赛马术喜迎“望果节”。中新社发陆欣摄“望果节”广泛流行于西藏农区。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西藏藏族农民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

    2025-08-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