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清明习俗:扫墓、踏青、拔河、放风筝

2024-07-19 08:04野史秘闻

天再旦,年复来,节气二十四个,一一而出。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是惊蛰,接着是春分,十五日以后,斗指乙,便是清明了。

到了这个节气,日暖,天朗,风和,雨沛,草尽染绿,木咸丰茂,冬之灰黄转而为春之青翠,山川河流,一片欣然。人也充满希望,姑娘更是灿烂。古贤者认为,万物生长于斯,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诚然如此,古者之观察精而细矣!

清明是春播的有利之机,自秦汉以来,长安人便循此节气耕耘自己的庄稼。“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此谚语既有提醒,也有总结的意思。可惜我在农村的时候,土地都归人民公社,种什么庄稼,上有长安县***委员会主任的意见,下有队长的意见,于是土地尽种小麦。清明前后,经过施肥和除草,小麦起身拔节,已经可以遮住乌鸦了。农民有一点自留地,恐粮不够,也都种小麦,惟特别聪明的人才种极少的瓜豆。我家前院颇大,母亲遂在靠墙一带种梅豆、豇豆,还会抓一把笋瓜籽和丝瓜籽埋至黄壤之中,以待夏收。

木有伐就有植,清明前后也宜于栽树,因为过了这个点,日晒,天热,树难以活。人民公社的那些岁月,应清明之节气,总是在路边和水渠边挖坑栽白杨树,几年之后,叶子便有郁郁之貌。受长者的影响,小时候我在清明之际也栽过树,前院栽桐树、德国槐树,后院栽柿树、桃树,遗憾桃树未成。

清明节古既有之,是悠久的传统了,其内容丰富,不过扫墓至重。所谓扫墓,实际上就是祭祀祖先,出于祖先崇拜的心理,也是慎终追远的一种表达。

在长安,扫墓兴于秦,成于汉,盛于唐。唐政府会在清明节放假,令其官员扫墓,若家在外州外府或外县的,还可奏请返乡扫墓。唐有千百关于清明节的文章,吾独爱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扫墓的习惯一直沿袭到明清。清有贤者指出:“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寒食节是以禁火的方式纪念介子推的,不过寒食节与清明节在唐就融合了,所以这里指的就是清明节的扫墓。

在20世纪,扫墓遭遇了封建迷信的指控,遂顿为简陋,不过,对祖先的敬意,使它得以传续。小时候,我随祖父,随父亲,都上过坟。家长捧着祖先的牌位在前,我在后,缓缓进入茔地。拔掉蓬蒿,砍去斜枝,便恭敬给冢培土:把雨水所冲刷的曲缝浅洞一律填充并夯实,以保护墓穴不受浸泡,再修圆顶部。吹一口气,遂整平墓前之地,立牌位,献米献面,献酒献烟,献水果献糕点,烧纸致哀。举目而望,方圆数里,上坟者来来往往,烧纸者星星团团,颇有鬼在之象。

清明节正逢春光亮丽,长安人素好出户踏青,尤其是青年,成群结队,以入终南山作乐。唐长安踏青颇为流行,文士、仕女、宫女,每每人以位分,走曲江池,登乐游原、少陵原,远一点的往樊川。唐诗人崔护踏青,在樊川敲门求饮见到一个姑娘,面若桃花,遂彼此有意,不过仅以目传,尚未相亲,崔护也止渴而别。时令循环,又是清明节,崔护之爱难以自禁,又往樊川觅其姑娘,不料院敝门空,惟桃花映天,使其惆怅无限,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现在的人踏青之心更强,可惜曲江池为楼所围,乐游原也削尽其田,少陵原开发腾腾,遂乘车钻终南山诸峪,然鲁来莽往的,不够风雅。

清明节还打秋千。资料显示,这是北方山戎之戏,春秋时代传入中原。唐玄宗执政,曾经在宫中立木以打秋千,荡嫔妃于空中,升高落低,宫女嬉笑,他也喜悦。打秋千遂翻越宫墙,进入坊间乡里,风传为俗。20世纪中叶以后,西安打秋千的多是孩子,春风吹红了花,他们便找到绳子,拴在两棵树之间,坐上去推引起来。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国槐、柳树、椿树、榆树,小孩子选窄距的两棵树,荡得低一点,大孩子选宽距的两棵树,荡得高一点。如此之娱,迁延迄夏。

拔河在古者有祈祷丰收之意,清明节恰恰宜于春播,遂拔河大行。唐中宗有一年幸梨园,巧是清明节,便命大臣分组拔河,宰相、将军,甚至皇亲,都脱然加入。赢者一组必然拉倒输者一组,逗得唐中宗笑。我小时候,到了清明节,学校有拔河,村子里也有拔河。学校里的拔河气壮山河,不过总觉得有纪律的约束。村子里的拔河固然散漫、自发,不过偶尔也会举巷动员,全街出战,男女老少全加入。

清明节也是放风筝的绝妙时候。若天开透蓝,风吹送熏,便当尽松其线,放风筝于万里云霄,以应人的纵情之性。小时候,见城里人骑自行车登我少陵原,不为别的,就借此隆起之势放风筝。旷野无垠,小麦郁郁,有一鸟翔于空,让人向往。

  • 畲族历史发源是什么?畲族习俗简介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发源是什么?拉祜族饮食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口有411476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地..

    2025-07-05
  • 山东人喝酒的礼仪-山东人喝酒习俗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

    2025-06-29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福建土楼特色婚礼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
  • 台湾婚礼习俗

    每逢新春佳节,所有喜庆的事儿都往一块儿凑。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就连新人们的婚礼也愿意选在这个时候举办。在台湾,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愿意在这个时候结婚,而且他们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

    2025-06-27
  • 羌族丧葬习俗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人死后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请“释比”念经,丧主为死人净身,穿寿衣3~6件入棺,父母健在者穿白色,其余为深色,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

    2025-06-26
  • 回族祭祀亡人习俗

    回族把祭祀亡人叫“锅里倒油”或叫干“尔麦里”。主要是祭祀直系亲属亡人,祭祀教主等。祭祀直系亲属亡人一般根据亡人“无常”(逝世)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的规模。祭祀从人“无常”后埋葬的当天晚上开始。丧主家要熬“米粥”,炸油香和烙油..

    2025-06-26
  • 回族洗小净的习俗

    小净,回族穆斯林通常称洗“阿卜代斯”(波斯语)。回民洗小净主要在大小便和下气、呕吐、出血昏迷、休克,两手接触了肮脏的东西等情况下洗的。其程序如下: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回族群众叫“净下”,净下时,须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汤瓶..

    2025-06-26
  • 回族婚礼撒金豆习俗

    撒金豆,回族群众也叫“撒喜”。当新娘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按照回民的习俗,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香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

    2025-06-26
  • 穆斯林饮食习俗

    养身之道,莫大于饮食。自古以来,谁都离不开饮食。但是,穆斯林的饮食却有自己的特点。“当食而不食,有违造化之恩;不当食而食,又属己私之用。”《古兰经》对此阐述得很明确、很透彻,前后几十处反复强调,并作了严格的具体的规定,这对我..

    2025-06-25
  • 穆斯林婚姻习俗

    作为伊斯兰教基本纲领的《古兰经》,对穆斯林的婚姻制度作了很详尽的论述,这对我国的回、东乡、撒拉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婚姻习俗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古兰经》主张穆斯林男女都要结婚(除了有生理缺陷不能结婚或确实无婚娶能力者)..

    2025-06-25
  • 侗族的中秋习俗 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2025-06-25
  • 抚顺满族居住习俗 民居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万字炕”。西屋“万字炕”墙上..

    2025-06-25
  • 感恩节有什么习俗?感恩节美食风俗简介

    感恩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有什么感恩节在美国有什么庆祝活动吗?关于感恩节的一些习俗,美食,游戏,你清楚吗?一..

    2025-06-14
  • 腊八节习俗礼仪

    每年的腊月十二月初八,是华夏传统的腊八节,腊月里最重大的日子之一,过了这一天,年喜走进千家万户,离春节团圆的日子不远了。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节基本不过。每逢这个节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着针线总是说一声,今天是腊月初..

    2025-06-08
  • 七夕习俗礼仪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

    2025-06-08
  • 裕固族的总人口是多少?裕固族有哪些生活习俗

    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目前全国裕固族总人口正在接近1.5万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裕固族人口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裕固族仅有3,860人;到1964年增加为5,625人,1982年已达10,569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

    2025-06-06
  • 仡佬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仡佬族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距今2100多年前,在今天中国的贵州、云南一带,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僚,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仡佬族就是他们的后裔之一。仡佬族,现有43.7万人。仡佬族主要居住于贵州省境内,人口为43.06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8%以上。大体而言,黔..

    2025-06-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