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祭祖与祭神竿

2025-10-15 08:45历史文化

竿祭习俗源远流长。早在《尼汉书》中,已记载了东北地区三韩诸国“邑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后汉书》卷85《东夷传》,第2819页)的仪式。有人认为“满入杆祭之俗始此”,(魏声和《鸡林旧闻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标点本,第65-66页)依据是,“满语称神竿为索摩,与苏涂之音亦相近”(金梁《奉天古迹考》,第2页)。清代满族家家门前竖有索莫竿,上面安置一斗,“切猪肠及肺肚,生置其中以饲乌”(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第3页),称之为“神享”。清代沈阳故宫清宁宫前以及北京的堂于和皇宫清宁、坤宁二宫前,均有皇室的祭天神竿。

对于竿祭的来历,清人曾作过各种说解。有人因其形制如长矛,认为是“当日军行无定居,每祭天地,则竖一杆为神凭依,后世因之不敢易”(福格《听雨丛谈》卷1,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页)。也有人推测,这是依仿满洲先人采参的器具,“立杆院中示不忘”(《龙城旧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铅印本、第72页)。还有人猜测,“立杆祀天,以高为贵”,是取其“上与天通”之意。(《龙城旧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铅印本、第72页)又有人以为,立竿目的是为“实物于斗”,以饲乌鹊,等等。众说纷坛,均为臆测。

当原始初民的社会制度逐步发展、趋于复杂后,就会出现“天”这一抽象的超乎一切神灵之上的高级神观念。与蒙古族的“长生天”相仿,满族也形成了“阿布卡恩都里”(天神)的信仰,氏族神树随之被赋予新的功能。基于它的高大,人们除了认为它象征生命和繁殖力外,又将它想象为通达天廷的途径。有的民族认为这样的通天树只有一棵,有的则把树的数量增加到三棵、五棵、七棵75至更多,以与观念中天的层数或神抵的数目相对应。这些神树各有职司,或主管生命与繁衍,或作为通天之桥,或专司智慧等等,犹如各司其职的众神。满族神话《通天桥》中说,天神阿布—卡恩都里为制服地下魔鬼耶路里,用霹雷击毁了通天桥。来到天上的人们因此不能回返地面了。于是,阿布卡思都里选出一棵最高最大的树,让人们顺着树干回到地面。回到地上的人只是一小部分,没有来得及回去的,就留在天上变成了星星。……后来,人们对天神有什么要求,便通过大树告知天神,因为树很高,所以天神只要稍微弯弯腰便知道了。神话还解释说,这就是满族祭树立竿的由来。(乌丙安《满族神话探索—一天地层·地震鱼·世界树》)

萨满教将神树视为天人之间的媒介。满族萨满教的一种说法,认为世界分为上、中、下三界,其间是由神树相连接的。神魂附体的萨满在这棵树上爬上爬下,上天入地,既与天神交往,又与魔鬼盘旋,鸟儿(乌鹊)则是他的助手。通过这种说法,我们不难看出神树以及神竿与天神关系的端倪。

那么,神树又是怎样逐渐演变为神竿的呢?这在清代佛满洲相当发达的萨满教仪式中已难以觅其踪迹了,但在社会性质较落后的新满洲中,却能找到不少作为过渡形式的遗存。如果再结合西伯利亚某些民族古老、原始的祭树仪式,也许可以探索到二者间演变的轨迹。

生活于西伯利亚亨滚河流域的涅吉达尔人,每当祭祀前,要从林小选出一株落叶松,将它的枝杈砍光后在树干上面刻出一‘人脸形状,称它为“托尧”,并向它献祭。“托尧”是每年夏季必须更换的。爱奴人(爱奴人,即“虾夷”,现多称为阿伊诺人。主要分布于日本的北海道一带,为日本少数民族之一。历来从事渔猎,现巳与日本人无别)的祭把也大抵相同,他们将一根上面带有许多小舌头的创光的木棍缚在神树上,称为“伊脑”,意思是“树的舌头”,然后对它祷祝,祈求它把自己的虔诚传达给冥冥之中的神灵。与爱奴人隔鞑靼海峡相望,并与之往来细繁的奥罗奇人,在神树上同样缚有“伊脑”,萨满在它面前祈求神抵的护佑。

乌苏里江以东的乌德赫人的祭树仪式则较上述民族前进了一步。他们于居处附近,竖立二三根削去枝杈的落叶松,有时还在树端安放木刻的“库阿”鸟,作为祭神之物。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的一些氏族仍恰守旧俗,“家家供树一株”,于春秋举行祭祀。居住在张广才岭西麓深山密林中的“巴拉人”,据说是努尔哈赤向北方征讨时被迫躲入深山的女真人后裔,其风俗是在院中栽一棵柳树作为索莫竿,不准在柳树下拴马或喂养家禽家畜,也不准孩子们攀折树枝。家祭时,“巴拉人”把砍好的柳枝插在大门两边象征吉利,萨满把猪血洒在神柳周围,边洒边说:“祖先们保佑子孙幸福,路神引路,猎神思赏,多打野物,喜神保佑全家无灾无病,年年平安。”吃不完的祭肉,照例埋在神柳下。(见穆哗骏《居住在张广才岭的满族巴拉人》。不论“巴拉人”说法是否确否,他们属于女真、满这一族系,当是无疑的。)

清代一些新满洲氏族,逐渐向较正规的竿祭过渡。家家屋前“立木一根,以此为神”,每逢喜庆或遇疾病都要祭祀,若病不愈,便将此木掷于门外,“以其不灵也”,以后遇有需要,再新设一根。(吴振臣《宁古塔纪略》,第13页下)这种更换神竿的习俗,亦见于某些佛满洲的竿祭仪式中。

由于竿祭习俗是从死者灵魂回返氏族树的观念演变而来的,所以它最初的作用应包含祭祖的内容,如东北宁安一带满人于“寻常庭中,必有一竿,竿头系布片,日祖先所凭依,动之如掘其墓。割而群乌下,啖其余则喜日‘祖先豫’,不则揪然日‘祖先恫矣,祸至矣”(王世选修《宁安县志》卷4《风俗》。民国十三年本,第5页上)。所以,满人往往把神竿叫“祖宗竿子”,祭神竿时往往兼有祭祖的内容。看来,只有当天神这类较为晚近的观念出现以后,神竿的功能才由祭祖逐渐向祭天过渡。所以迄今为止,有关神竿祭天的记载,只见于夫余、金代女真、蒙古、满族等社会制度比较发达,接近于建立或已经建立国家的民族历史上,而在原始的氏族部落中,是不会有这样的天神观念及其相应的祭天仪礼的。

总之,竿祭经历了由渔猎时代的神树崇拜到神木祭祀,进而演变为特定形制的神竿祭祀这样一个过程。与此同时,神竿祭祀的的对象也由祭祖向祭天过渡,它成为萨满上与天通的桥梁和媒介。至于神竿饲乌的做法,在夫余、金代女真等族的祭竿仪式中未见记载。这种仪礼的形成,与满族特有的、认为乌鹊具有沟通天地的超自然能力的宗教观念有关。

  • 满族的生育习俗

    妇女怀孕,在满族人看来是一件吉事。因此全家人都对孕妇给予特殊的照顾。婆婆不但要向儿媳传授一些保胎、生育知识,同时也提出许多清规戒律。妇女一怀孕,就不能再参加他人的婚礼,更不允许侍奉祖先神。怀孕5个月时,不能到马棚,不许牵马,不..

    2025-10-15
  • 满族动物崇拜中对其他动物的崇拜

    除了对乌鹊和狗的崇拜之外,在满族的一些氏族,主要是社会形态较为落后的“新满州”人中,还保留了一些与早期渔猎经济密切相关的信仰。史书记载:“(新满州)昔年惟知渔猎,乏农商与工,读书者亦乏其人,渔者系祷河神,猎者系祷山神,究不知..

    2025-10-15
  • 满族的常见礼节

    满族常见的礼节是请安\\打千。过去小辈对长辈,三天一请安,五天得打千。请安为小礼,垂手站立,鞠躬唱喏:“请某某安。”打千为大礼,其形式男女有别。男人见到长辈,先哈腰,左腿前伸并弯屈,右腿曳后;左手扶膝,右手下垂,与此同时唱喏:..

    2025-09-24
  • 满族的祭祀习俗

    满族的祭祀活动,神秘庄重,从程序到内容都十分讲究。整个祭祀过程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杆、祭星4个部分。在祭祀的前3天,全族人就要着手准备了:要在院子的大门当中悬上一把谷草,这就是表示从挂草把的日子起,一直到祭祀完毕,不许头戴狗..

    2025-09-24
  • 满族宗教信仰

    满族人信仰佛教和萨满教。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满族人以鸦..

    2025-09-24
  • 满族娱乐活动

    打围:满族承袭了其先世游猎的传统,每逢秋冬之际驻防八旗官只多举行围猎,名曰“打围”,它既是生产活动,又是体育,更是一种军事训练项目。踢形头:是满族传统的体育游戏。“形头”为兽皮所制的圆形球,类似请愿足球,玩时来往脚踢攻守,以..

    2025-09-23
  • 女真~满族史脑血栓问题

    1.女真和满族是一个民族吗?问道这里不禁要问:宋朝中原百姓和明朝中原百姓一个民族吗?2.熟女真和生女真区别?差户口..

    2025-09-19
  • 满族的颁金节

    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灿烂文化作出过辉煌贡献的民族。满族同其它民族一样,也有自己的节日,“颁金节”是满族最重要、最盛大、最值得纪念的节日,因为农历十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满族的命名日、诞生日。..

    2025-08-28
  • 宁古塔满族习俗回忆

    术文是现年八十多岁的满族老人铭安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记述的。现在,我们将这篇史料奉献读者,供有关方面研..

    2025-08-16
  • 满族的文化 满族有什么特色的文化

    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全国满族总人口已超过1,000万(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9,846,776人),仅次于壮族,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二位。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超过全国满族人口的..

    2025-06-25
  • 抚顺满族居住习俗 民居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万字炕”。西屋“万字炕”墙上..

    2025-06-25
  • 满族民间祭祀

    祭祀是满族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而举行的活动,是体现其民族特点的重要习俗。满族的祭祀有“星祭”和“家祭”之分。“星祭”是满族自然崇拜观念的反映之一,它如实地记录了满族劳动群众对“北斗”或“北极星”的崇信与他们同自然的依赖关系..

    2025-05-17
  • 满族民间木雕

    宁古塔地区满族民间木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早期居住在山区的满族人的住房多数是用圆木经过凿刻制成,房顶上覆盖桦树皮代替瓦盖,烟囱是用空心大树代替,这种用木头经过简单加工建成的房子,满语叫“周斐”,俗称“木克楞”..

    2025-05-17
  • 满族家祭

    满族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除与其他民族共俗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岁时节令外,他们还有本民族的传统习俗。民间的家祭,就是其各家族的“节日”。这种家祭产生于原始社会,本是以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同姓氏族为单位举行。清..

    2025-04-26
  • 满族的添仓节

    “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届期,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

    2025-04-23
  • 满族习惯法初探

    习惯法与氏族社会在古老习惯间的渊源关系虽不难辩识,两者性质却不可混为一谈。氏族社会的“习惯”,指调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体现的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并在原始道德、传统教育、舆论力量和酋长权威的保证下实行,..

    2025-03-16
  • 满族隆兴舞

    满族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

    2025-03-15
  • 满族东海莽式舞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

    2025-03-15
  • 满族驯马、养马之俗

    满族先人,久居山林,娴于骑射,早在我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满族先世肃慎人就开始驯马,他们“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而已”①。渤海时期,靺鞨人已经向唐王朝贡“率宾之马”,当时在青、齐、登、德等十五州“货市渤海名马、岁岁不绝”。金代,..

    2025-02-25
  • 满族的尚白习俗

    满族先世女真人就始有尚白的习俗。女真族的衣服多数是白色的,“其衣服,则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金之色白,完颜部尚白”①。满洲民族仍有尚白之俗,满族人以白为贵,以红为贱。所以满族人丧俗中是挂“红幡”的,这是以红为贱的最明..

    2025-01-10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