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社”是一个像鸡蛋大小的椭圆形木球,用树枝削制而成,长一寸余,粗半寸余。打“咕咕社”,也叫打“别烈棍”。“别烈”指长尺余的木棒,手握的一头呈圆状,击球的一头略扁。打“咕咕社”;人数少则双方各一人,多则不限,双方相等即可。场地一般在麦场靠墙处或靠山崖的平坦地方,划一丈长呈方形的界限,俗称“岗沿”。守方居岗沿内将球击出,攻方从得球之地,无论远近,极力扔球入岗沿,入则换发球权,守方以棒迎去防守,击之越远越好,后以棒量数,以数计分,先满百棒者为胜。输方从落球之地持球,口喊出声,不许换地,一口气跑入岗沿,否则,继续受罚,然后重新开始,这种体育活动,适合山区,较为普及。
在东乡族人早期教育时期,东乡族人幼时均受家庭教育,由老人给儿童讲民间故事、歌谣以及浅显的伊斯兰教知识等。青少年时期,少数人到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学习较系统的、初级的伊斯兰教文化知识和阿拉伯文;大部分人则继续接受家庭教育,内容..
2025-11-28“当尕达之拿杜”,汉语即“打土地仗”。一般是两个村落间事先约好后举行的,有青少年,也有壮年,有时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满怀兴致地来参加比赛。两个村子的人事先约好地点,有时是一座小山头,有时是一个地垄。开始对仗以后,双方的人立即互掷..
2025-11-28东乡县自古就有“十年九旱”之说,风沙大,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50毫米,因此,药材品种较少,产量不高。药材品种有137种。其中可集中采集的有:大蓟、小蓟。茵陈、黄芩、柴胡、益母草、青蒿、萹蓄、瞿麦、远志、地骨皮、牛蒡子、款冬花..
2025-11-28摔跤,东乡人把它称作“巴哈邦地”,摔跤的花样很多,有“花花抱”、“揽腰抱”、“后腰抱”等等。在摔跤中,连倒三次为输,围观者往往组成啦啦队,给摔跤者助威鼓气。对手有时由摔跤者自选,有时由村人选定。..
2025-11-28“踢毛牙”,是用一撮山羊毛和两枚麻钱缝制的键子,可用脚尖、脚侧、脚背踢出16种花样如“出”、“趄”、“歪”、“侧歪”、“盘”、“q”、“宾”、“隔”、“跛”、“占”、“占脚背”等,一般两人对赛,也可多人分组对赛。赛法有“十席”、..
2025-11-28我们第一次到别人家里的时候,第一感觉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如果第一次进门就感觉非常自然,非常舒服的话,接下来的交谈..
2025-08-21东乡族对丧葬很重视,对所有亡者,不分年龄性别,一样对待。东乡族实行土葬、速葬。通常在逝世当天料理丧事,进行埋葬不隔夜。只有亡人的直系亲属因路远赶不及当天奔丧的,才破例等候一天。丧葬较节俭,亡人埋葬不用棺木,不戴饰物,不陪葬。..
2025-07-19东乡族信奉伊斯兰教,信教者仅次于回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伊斯兰教对东乡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东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对东乡族的风俗、文化、伦理道德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教在东乡地区兴起大约在明代,但..
2025-07-19东乡族婚礼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间传话。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见面礼。“订茶”一般是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
2025-07-18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在东乡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都具有很大的影响。约在元末明初时,由哈木则率领的第一批40名传教士到达东乡地区。后来人们尊称他们为40个“舍亥古杜布..
2025-07-18东乡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羊毛制品是东乡人服饰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冬季穿羊皮袄,不..
2025-07-18东乡地区山大沟深,海拔2400多米,是高寒地带,毛毡为高寒地带所必须之物。擀毡是东乡族的传统手工艺。擀毡也是东乡族比较普遍的手工活。村里的男人一般都会擀毡,且手艺精湛。东乡毛毡的种类很多,有春毛毡、沙毡(山羊毛)、绵毡(绵羊毛)..
2025-07-18东乡族以面食如小麦、青稞、玉米等为主食,副食主要是洋芋等蔬菜。食牛、羊、鸡、鸭肉,但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放血后才能吃。遇节日和吃“宴席”,喜以面和清油为料,炸“油香”、“酥馓”等以及各种花果,味香色美,十分好吃。东..
2025-07-18明代中叶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称。沈周作画取法于董源、巨然,气势雄健,沉着浑厚。文征明学画于沈周,又自成风格。而沈、文两位又为“吴门派”宗师。唐寅与文征明同学于沈周之画法,曾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诩。善书法..
2025-07-12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