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2011年10月18日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被誉为“东方卢浮宫”的甘肃敦煌石窟艺术将大放异彩,向世人展示世界上现存最大佛教艺术宝库的辉煌。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向记者介绍说,高度浓缩千年敦煌艺术的三大临摹复制名窟、第158窟巨型涅槃卧佛、《三国志·步骘传》残卷、北宋乾德二年《酒账单》等数十件珍贵的敦煌艺术瑰宝,将在上海给观众提供零距离欣赏中华文明艺术瑰宝的机会。
敦煌石窟在世界上享有“东方卢浮宫”的美誉。据介绍,石窟包括壁画都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临摹复制敦煌石窟,工作极其浩繁而精细,一般每个石窟的整窟复制临摹需耗时4年。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敦煌研究院才成功“复制”了十余个洞窟。
樊锦诗介绍说,此次在上海举办的敦煌艺术展,将带来最具代表性的莫高窟盛唐第45窟、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榆林窟西夏第29窟。其中,“镇展之宝”当属按照4/5比例复制的著名的第158窟巨型涅槃卧佛,长达30多米,兼具神秘祥和之美。
同样难得一见的是出自蜚声中外的敦煌藏经洞的文献真迹。此次展出的《三国志·步骘传》残卷,据考为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抄本,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早期写本之一。
另一件珍贵文物是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手书的《酒账单》,原件割裂为二,前部分藏敦煌研究院,后部分系日本友人青山庆示先生捐赠。1997年青山家族将珍藏的藏经洞文献捐献给敦煌研究院,使得两卷残卷“合璧”,开创了敦煌文献回归故里的先河。
“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由敦煌研究院、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世博会纪念馆联合举办,将从10月25日持续展出至11月18日。
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南通籍着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W,..
2025-06-23由于吴镇以董巨起家,其画中山、石、树、水、房屋、小桥都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着意打破这种气氛,使宁静中增几分动荡,那就是近景大树和山石的表现,特别是三两棵树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吴画山、石、水、小桥、屋舍、群树的表..
2025-06-238月1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开幕式1日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奥林匹克”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自1953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简短的开幕式后,大型多媒体音乐舞蹈晚会《五彩丝路》在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上..
2025-06-18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格萨尔说唱艺人现场表演 摄影:王舒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纳西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
2025-06-18擦擦—持剑菩萨如同玛尼石遍及西藏各地受到崇拜一样,“擦擦”也遍及西藏各地,受到人们的崇拜。“擦擦”是一种类似于玛尼石,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一,玛尼石是天然的白石,“擦擦”则是人工制品;其二,玛尼石有大有小,“擦擦”则普遍偏小..
2025-06-18大法东来,不但造就了中华民族历代大德高僧,也开创了佛教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放眼纵观,寺院的营造,石窟的开凿,丛林的建立……,无不使佛教文化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尤其是书法艺术。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2025-06-18香炉(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香炉,又作火炉、薰炉。烧香的器皿,以供礼拜或礼佛、菩萨之用。大体分为方形和圆形,有三足、四足或无足之别。二层的香炉又称“火舍香炉”一般用铜、铁等金属铸成,亦有用瓷土烧成,或用玉石雕成。有的香炉上..
2025-06-18法门寺秘色瓷盘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一处千年圣迹。1987年4月3日,法门寺因修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工作者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在这批发掘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共有13件(另有一件未记载)唐代越窑青瓷。在同时出..
2025-06-18莲花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
2025-06-18起这个标题,我想很多读者、道友要么就是满脑子问号,要么就是准备反驳我了,不管怎么想的,请先看下我的观点,一起讨论学习可好。关于功德,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梁武帝问于菩提达摩: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
2025-06-07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为画坛耄耋,画名遍海内,年近九十,腰脚仍健,食不厌粗,能步行三十里不倦,自云生平不晏起,清晨必散步庭园中,赏玩花木一二小时,而后进餐冶事。境无顺逆,均淡然处之。每月,沈心海还集合同道中人,有品花会雅集,来者例..
2025-06-02于永茂自幼喜画,七十年代师从画家王明明,专攻人物画,期间多受刘凌沧、郭慕熙老师的指导;八十年代中期转研习山水画,在植根于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并多次求教于白雪石、何海霞、李可染等诸前辈大师,九十年代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从而在..
2025-06-02新中国成立后,张仃担任了一系列国家大型国际博览会和专题展览会的总体设计师,在国际交流中,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1952年,德国莱比锡举办国际博览会,张仃出任中国馆的总设计师。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偏爱黑色,就向设计组交代:绝对不许张仃用..
2025-06-02满维起(1954―),男,1954年生于天津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其作品曾作为国礼由国家领导人赠送日本、韩国重要领导人,曾获..
2025-06-01陈克永,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3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县,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创作的《山河颂》,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8年参加首届美术大奖赛,作品《山泉》获二等奖。1988年参加中日美术作品交流展..
2025-06-01在历史与现实中,常常会有一些以煊赫的家世和富贵的资财而自傲于世的人,但如果剥去他们的光环,便不难发现其内心的伧俗。而一个真正精神充盈的人,无论其出身如何卑微、生活如何清贫、境遇如何寂寥,我们也终会发现他的气质华美与高贵,而烛..
2025-06-01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