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敦煌石窟浓缩千年佛教艺术

2024-08-29 08:09历史文化

即将于2011年10月18日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被誉为“东方卢浮宫”的甘肃敦煌石窟艺术将大放异彩,向世人展示世界上现存最大佛教艺术宝库的辉煌。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向记者介绍说,高度浓缩千年敦煌艺术的三大临摹复制名窟、第158窟巨型涅槃卧佛、《三国志·步骘传》残卷、北宋乾德二年《酒账单》等数十件珍贵的敦煌艺术瑰宝,将在上海给观众提供零距离欣赏中华文明艺术瑰宝的机会。

敦煌石窟在世界上享有“东方卢浮宫”的美誉。据介绍,石窟包括壁画都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临摹复制敦煌石窟,工作极其浩繁而精细,一般每个石窟的整窟复制临摹需耗时4年。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敦煌研究院才成功“复制”了十余个洞窟。

樊锦诗介绍说,此次在上海举办的敦煌艺术展,将带来最具代表性的莫高窟盛唐第45窟、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榆林窟西夏第29窟。其中,“镇展之宝”当属按照4/5比例复制的著名的第158窟巨型涅槃卧佛,长达30多米,兼具神秘祥和之美。

同样难得一见的是出自蜚声中外的敦煌藏经洞的文献真迹。此次展出的《三国志·步骘传》残卷,据考为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抄本,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早期写本之一。

另一件珍贵文物是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手书的《酒账单》,原件割裂为二,前部分藏敦煌研究院,后部分系日本友人青山庆示先生捐赠。1997年青山家族将珍藏的藏经洞文献捐献给敦煌研究院,使得两卷残卷“合璧”,开创了敦煌文献回归故里的先河。

“敦煌韵、丝路情——敦煌艺术展”由敦煌研究院、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世博会纪念馆联合举办,将从10月25日持续展出至11月18日。

  • 游戏千年 髀石传奇

    “髀石”,是牛马羊及其它动物后腿膝关节的一块轮骨,也有用象牙玉石雕琢而成的高级仿品。羊髀石作为玩具,娃娃用来游..

    2025-07-18
  • 白庚延的艺术特点

    白庚延是那种能让你能感受到灵魂的画家。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力图把整个心灵世界都放进作品中。面对这样的画作,让人很难无动于衷。画面里深厚的精神寄寓和文化内涵,会让你思索、追寻、体味,因一种心灵的沟通而愉悦。弦为之激荡,灵魂受到..

    2025-07-13
  • 古代没有水泥,长城为何能够屹立千年不倒呢?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长城的建立耗费了两千余年,其长度更是延绵不绝,但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经历了数千年..

    2025-07-13
  • 方荣翔的唱腔艺术特色

    我自幼喜爱裘盛戎的表演艺术,是裘派引领我走进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殿堂,所以对其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和熏陶,又由于自己从小爱好文艺,学的是美术设计专业,所谓艺理相通,因而对裘派艺术乃至花脸艺术的理解,也较一般观众深刻些。但我毕竟不是..

    2025-07-10
  • 麒派艺术浅谈

    歌台花甲气如龙,麒风标一代宗师;今日工农同祝贺,千红万紫拥高峰。这是老戏剧艺术家于伶同志在为周信芳举行舞台演剧6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写的长诗中的诗句,从诗句赞誉中确实反映出在60年代初期不论是同行和观众对于“麒派”艺术在思想上、认..

    2025-07-10
  • 佛教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2025-07-09
  • 峨眉山佛教文物——佛家三宝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适应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外高僧大德和游人的愿望,近年来,在万年寺无梁砖殿左侧,曾设了装饰典雅的“普贤行愿楼”,通过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将珍藏多年的“贝叶经”、“佛牙”、“御印”三件珍贵文物,对外..

    2025-07-08
  • 佛教袈裟

     袈裟是佛教僧尼在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法衣。梵语音译为不正色、坏色、染色,以其色不正而称袈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袈裟形制有不同,中国佛教的袈裟又与日本佛教的袈裟不同。汉传佛教的袈裟袈裟之颜色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抵赞同三种坏色..

    2025-07-08
  • 佛教七宝:什么是砗磲

     砗磲的本来面目 砗磲念珠佛家“七宝”之一的砗磲也叫车渠,梵名musaragalva,音译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啰伽罗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罗伽隶、牟娑婆、谟萨罗、牟娑洛等,其意思为紫色宝、绀(为一种深青色而略带微红之颜色,俗称天青色)色宝..

    2025-07-08
  • 进入佛门之认识佛教法器

    木鱼(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法器..

    2025-07-08
  • 邢窑陶瓷佛教造像

    邢窑是我国白瓷发源地,它始于北朝、盛于隋唐,宋元逐渐走向衰落。邢窑中心位于今邢台市内丘县城周围。内丘唐代属邢州辖,古时窑口常以州名命名,故内丘的瓷窑场得“邢窑”之名。邢窑自被发现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出土了大量的陶瓷佛教造..

    2025-07-08
  • 厦门首次举办佛教艺术展 罕见铜铸观音像亮相

    “水月禅心佛教艺术专场展”8月25日起在建设大厦伯翰艺术中心举办,展出铜铸、牙雕、瓷器、寿山石雕、木化石、玉雕、翡翠等种类繁多的佛像56件。49件当代高僧的墨宝也同时展出,包括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

    2025-07-08
  • 佛塔的来历和佛塔艺术

    佛塔,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遍布我国南北东西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人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

    2025-07-08
  • 金刚杵佛教法器

    金刚杵(chǔ),梵名vajra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又叫做宝杵、降魔杵等。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

    2025-07-08
  • 唐代铜坐磬 解说宣宗重兴佛教之密

    法会上的磬(图片来源:资料图) “磬”是我国古老的敲击体鸣乐器。坐磬为佛寺所用法器,铜质、仰钵体,口大底小而圆,根据寺院等级而定,大者口径如锅,约在30-60厘米,高不足30-60厘米。小者口径若碗,约在15-20厘米,高不足15厘米。磬体..

    2025-07-07
  • 秦始皇修的路能够千年不长草 这条路到底是怎么修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的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草是世界上最顽强的生命,白居易写过一句诗“..

    2025-07-03
  • 村民修路竟然挖出千年真龙,沉睡真龙腾空而起吓哭村民

    在中国关于龙的传说中,一直都有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说法,而且具有相当的法力,能够呼风唤雨且善于变化,然而像营口坠..

    2025-07-01
  • 青丘狐和九尾狐的区别,吃100个人肝脏修炼千年成为九尾狐

    看了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对于狐狸又有了很多的了解,觉得狐狸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么可怕,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

    2025-07-01
  • 石鲁的艺术世界

    石鲁(原姓冯,名亚珩)祖籍江西景德镇,其高祖因避税迁四川,贩药售棉成为巨商,遂家仁寿县文公镇,成为当地第一大粮户。建冯家大庄园,藏书十余万册。石鲁少时,家庭文化氛围颇佳,这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石鲁一直具有抗争精神,反抗..

    2025-06-23
  • 李方膺的艺术生涯

    南通籍着名画家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膺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W,..

    2025-06-23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