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报笨”习俗

2024-09-26 08:10历史文化

“报笨”系布依语,意为“请摩师办事,摆桌子祭祀”的意思。迄今为止,这里举行的“报笨”活动有十二种以上。每年三月初三、六月初六祭寨神、山神、社神、树神、田神、水神、石神等,每年正月间祭天地、祭官厅、祭先祖、祭众神,以及不定时的祭桥、祭洞等。“报笨”仪式大都由寨中摩师主持,摩师根据“报笨”活动内容的不同,通过占卦、画符、杀鸡点血,口念摩经一系列规范传统的仪式完成主祭。

“报笨”习俗,集中体现了黔西南州布依族“报笨”活动的内容和特点,承载了布依族历史文化的大量信息,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活化石;“报笨”活动是约定俗成的布依族人相互交流的节日,是讨论制定乡规民约和备耕事宜的村民聚会,具有凝聚力与“行政力”;是传承布依文化的重要平台,是民族文化传承人自觉成长的重要条件;“报笨”习俗对山水自然物的崇拜与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坡岗布依族“报笨”活动,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祭山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蛇场(巳日),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带领摩师以及每家每户的长子或者幼子,携带着丰盛的供品前去祭祀山神。山神所在的地点最早由摩师选定,然后沿袭下来。大家将肥猪、雄鸡、糍粑、豆腐、果饼、花糯米饭等祭品供奉在石案上,由摩师给山神敬香,全体人员跪伏在地,磕头行礼,摩师念咒,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以及全村平安。祭山期间,村民三天之内不允许上山和下地劳作,不允许动土,谓之“闲三”。青年男女可以浪哨、玩表,对唱山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六月六祭山与三月三祭山的习俗基本一样,只是村民一般会在三月三宰猪,祭祀间歇泉山神;六月六则宰牛,祭祀寨口大树处的山神。)

祭树布依村寨的古树、大树、形状怪异的树,都会被摩师指定为树神,平时村民们会将红布条挂在树上祈福许愿。等到三月三和六月六祭山结束的时候,摩师即与几个村民携带香烛供品前去神树堡或其它地点祭树。

另外有一种“种满月树”祈福的活动:村寨里小孩儿满月的那天,孩子的外婆要送来背带、花糯米饭、一只鸡(生女孩送母鸡,生男孩送公鸡)和红鸡蛋做贺礼,同时还要带来竹苗或树苗,请寨子里有福气的老年人来栽种,最后外婆将一根红丝线一头拴在在竹苗或树苗上,另一头则牵到小孩儿的床头,将福气带给小外孙。

祭水每年三月三(第一个蛇日),村民要组织“二郎锁龙”的表演来祈求避免水灾。村民来到间歇泉边供奉祭品,摩师念咒,孽龙便出洞了——四个青壮男子舞起两条竹龙,村民纷纷用石块、树枝对孽龙进行象征性的攻击,或者用手掬水去洒孽龙,一番嬉戏打闹之后,扮演“二郎”的男子便手持“镇龙杆”出来,一下子把孽龙锁住,不允许它们兴风作浪。

祭田六月六“闲三”之后,第四天,布依人家要请村里的摩师剪纸马,摩师在纸马上画“飞龙娘娘”、“山神”、“六畜神”、“粪神”等天地诸神,叫做“黄泉甲马”,然后将其粘在竹竿上,插到田地里面,并供奉祭品,摩师敬香、念咒,驱除虫灾、鼠灾,祈求庄稼丰收。

祭桥祭桥的目的一般是久婚不育者祈求子嗣,或者为体弱多病的小孩儿寻找保爷(干爹),其过程大致是主人家请摩师看个时辰,然后携带香烛、纸马、雄鸡、豆腐以及一丈二尺蓝布,来到水沟边,摩师敬香、念咒,杀鸡后用鸡毛蘸鸡血涂在蓝布上,将蓝布搭在水沟上,然后用石块搭一座便桥。若是为孩子求保爷,主人家便在那里等候第一个路过石桥的人。

还有一种叫“搭花桥”的仪式:青年女子出嫁后不久,为祈求早生贵子,要请摩师用竹子扎一个“花桥”,其桥柱须用娘家母亲送来的金竹做成。摩师带领女子来到水边,献祭念咒之后,女子即用一根白丝线将花桥牵到水中漂行,沿途如果见到水中昆虫,便是龙王送子来了,将虫子放进花桥中,将花桥带回家,挂到新房的门头上。

祭洞上坡岗有一溶洞,名“观音洞”,洞内钟乳丛生,怪石林立,布依村民视之为神,常有人来祭拜,祭洞历史久远,村旁现存有一石桥,名“还愿桥”,桥碑载清嘉庆年立,碑文记述当时王姓村民到“观音洞”求愿,实现愿望后修的还愿桥。这是历史上祭洞的佐证。布依习俗,祭洞大都是求后,求财、祈福、求平安,没有固定祭日,拜祭活动由摩师对具体人和“蛋卜”测定。

祭牛王十月初一“牛王节”要祭祀牛王,其形式是犒劳家中辛苦了一年的耕牛。布依人打好糍粑,然后来到牛栏前,将两团糍粑挂在耕牛角上,再用拌上食盐的糍粑喂耕牛吃。

正月家人祭祖正月的家祭分为“迎老祖”、“陪老祖守岁”以及“送老祖”、“老祖回访”一系列仪式,从腊月二十九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三。

正月杀狮祭祖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坡岗村寨的布依人家要请舞狮人到家中表演杀狮祭祖。主人家在朝门迎接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进入家中,狮子在院子里绕场一周,然后来到堂屋里,主人家的桌子上用竹筷摆着二字或四字的吉祥语,狮子围绕桌子表演,然后用桌子上的竹筷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地摆出另一句吉祥语,村民谓之“竹筷拆字”;接着狮子要跳上桌子表演,并叠起罗汉将主人家用红线吊在房梁上的红包取下来,村民谓之“金线吊葫芦”;最后主人家在桌子前放一盆水,狮子跳过水盆,并做出舔水的样子,这时扮演大头和尚的人将其中一只狮子的头按住,用刀对着狮子比划,狮子倒地,并将红颜料投入水盆,造成血水横流的效果,以此祭祀祖先。

七月半鬼节七月半鬼节主要祭祀家族亡灵,这天家家户户打糍粑,供饭,焚香烧纸,请老祖们回来享用。

祭官厅三月三“祭官厅”主要是祭祀历代寨老的亡灵,“官厅”是寨老主事的地方,祭祀寨老的亡灵象征对人间权力和秩序的尊重。

做马郎“做马郎”,是丧主家的大姑爷以一种热闹、铺张的形式祭奠岳父(母)。

扫寨如果村寨里发生了不吉利的事情,比如瘟疫、火灾、凶案等等,村民就要请摩师来驱邪,当地人谓之“扫寨”。摩师在寨门口立两根竹竿,拴上草绳将路口拦住,草绳上吊一些木刀,然后进行扫寨游行。摩师手举宝剑走在最前面,他后面有两个小伙子各抓住一根草绳的一端,草绳中间吊着一只大公鸡;还有一个人手执葫芦紧随其后;再后面是一个抬着簸箕的人,簸箕里放着六个小碗;最后面是四个抬竹兜的小伙子,竹兜里捆着一只黑狗。扫寨的人来到一户人家门口,门口放着一碗米,一块肉。摩师开始念咒语,带领众人走进朝门,在院子里绕一周;然后大家来到厨房,摩师念咒,执葫芦的人将灶台上原有的一碗水洒在灶台上,拿公鸡的人用公鸡在灶台上扫一下。最后大家在摩师带领下手提小火炉,拿着柳枝,在院子里边走边唱:“扫啊扫,扫火龙!扫啊扫,扫火神!扫啊扫,扫火星!扫啊扫,扫房子!扫啊扫,扫寨子!扫天又扫地啊,扫鬼怪出门!”所以扫寨结束后,大家来到山坡上,杀掉黑狗和雄鸡,煮熟后分食,意味着将邪气吃掉,吃不完的肉必须丢弃在山坡上,不能带回村子里。扫寨期间,寨门上一直挂着木刀,三天之内,不允许外村的人进入。

祭石坡岗布依人如果久病难愈,或遭遇了其他不祥之事,会被摩师认为冲撞了石神,必须到当地“簸箕营”祭祀大石消灾。祭石主要是通过在大石上表演舞狮来完成的,当地人叫做“上山狮”。

上山狮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祭石驱邪仪式,村民备好祭品,齐集到“簸箕营”(山名),摩师在山前点燃香烛,念起咒语,禳灾祈福,再烧起一堆冬青叶,噼啪作响,烟雾缭绕,村民们敲锣打鼓,八只憨态可掬的狮子先在山脚跳跃嬉戏,随后便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爬而上。最后,两只战胜其他对手的狮子,捷足登上“簸箕营”的最高峰——一块狭小的岩石上,或临风站立,或探头悬崖,惊险万状,令人叹为观止。

  • 畲族历史发源是什么?畲族习俗简介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

    2025-07-06
  • 仡佬族历史发源是什么?仡佬族习俗简介

    仡佬族,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地区。仡..

    2025-07-05
  • 拉祜族的历史发源是什么?拉祜族饮食习俗简介

    拉祜族,人口有411476人。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地..

    2025-07-05
  • 山东人喝酒的礼仪-山东人喝酒习俗

    山东人素善饮,天下皆知。但是,山东人酒桌上的风俗和礼节多,喝法也多。这些东西好坏搀杂,有些增进气氛,而有些则让..

    2025-06-29
  • 少数民族锡伯族习俗礼仪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人口约20万,新..

    2025-06-28
  • 福建土楼特色婚礼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都在下半夜进行。天亮到夫家,意在免受干扰。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一者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离开父母依依惜别情;二是哭好命,意味着到了夫家会有好运气。同时一定要有送嫁(伴娘)体现新娘人缘好。出嫁时一定要换上新衣服、..

    2025-06-27
  • 台湾婚礼习俗

    每逢新春佳节,所有喜庆的事儿都往一块儿凑。家人团圆,朋友相聚,就连新人们的婚礼也愿意选在这个时候举办。在台湾,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愿意在这个时候结婚,而且他们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

    2025-06-27
  • 羌族丧葬习俗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几种。人死后遣人到附近亲戚家报丧,请“释比”念经,丧主为死人净身,穿寿衣3~6件入棺,父母健在者穿白色,其余为深色,并在棺内放五谷杂粮,50岁以上病死为寿终归天,要唱丧歌..

    2025-06-26
  • 回族祭祀亡人习俗

    回族把祭祀亡人叫“锅里倒油”或叫干“尔麦里”。主要是祭祀直系亲属亡人,祭祀教主等。祭祀直系亲属亡人一般根据亡人“无常”(逝世)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的规模。祭祀从人“无常”后埋葬的当天晚上开始。丧主家要熬“米粥”,炸油香和烙油..

    2025-06-26
  • 回族洗小净的习俗

    小净,回族穆斯林通常称洗“阿卜代斯”(波斯语)。回民洗小净主要在大小便和下气、呕吐、出血昏迷、休克,两手接触了肮脏的东西等情况下洗的。其程序如下: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回族群众叫“净下”,净下时,须蹲成南北方向,用右手拿汤瓶..

    2025-06-26
  • 回族婚礼撒金豆习俗

    撒金豆,回族群众也叫“撒喜”。当新娘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按照回民的习俗,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香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

    2025-06-26
  • 穆斯林饮食习俗

    养身之道,莫大于饮食。自古以来,谁都离不开饮食。但是,穆斯林的饮食却有自己的特点。“当食而不食,有违造化之恩;不当食而食,又属己私之用。”《古兰经》对此阐述得很明确、很透彻,前后几十处反复强调,并作了严格的具体的规定,这对我..

    2025-06-25
  • 穆斯林婚姻习俗

    作为伊斯兰教基本纲领的《古兰经》,对穆斯林的婚姻制度作了很详尽的论述,这对我国的回、东乡、撒拉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婚姻习俗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古兰经》主张穆斯林男女都要结婚(除了有生理缺陷不能结婚或确实无婚娶能力者)..

    2025-06-25
  • 侗族的中秋习俗 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2025-06-25
  • 抚顺满族居住习俗 民居

    满族住宅多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大户人家正房为5间,小户人家为3间。3间房中间为堂屋兼灶房,左右两间为居室。一般西屋比东屋大些,西屋住长辈和供祖。东西屋均三面有炕,除南、北炕外,靠山墙还有“万字炕”。西屋“万字炕”墙上..

    2025-06-25
  • 感恩节有什么习俗?感恩节美食风俗简介

    感恩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有什么感恩节在美国有什么庆祝活动吗?关于感恩节的一些习俗,美食,游戏,你清楚吗?一..

    2025-06-14
  • 腊八节习俗礼仪

    每年的腊月十二月初八,是华夏传统的腊八节,腊月里最重大的日子之一,过了这一天,年喜走进千家万户,离春节团圆的日子不远了。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节基本不过。每逢这个节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着针线总是说一声,今天是腊月初..

    2025-06-08
  • 七夕习俗礼仪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

    2025-06-08
  • 裕固族的总人口是多少?裕固族有哪些生活习俗

    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目前全国裕固族总人口正在接近1.5万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裕固族人口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裕固族仅有3,860人;到1964年增加为5,625人,1982年已达10,569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

    2025-06-06
  • 仡佬族的生活习俗有哪些?仡佬族的宗教信仰是怎样的

    距今2100多年前,在今天中国的贵州、云南一带,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僚,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仡佬族就是他们的后裔之一。仡佬族,现有43.7万人。仡佬族主要居住于贵州省境内,人口为43.06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8%以上。大体而言,黔..

    2025-06-0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