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清徐不仅是中国最早种植葡萄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国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清徐县素有“葡萄之乡”美称,民间流传着“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的说法。境内葡萄栽培历史可上溯到2000年之前。汉朝时,清徐马峪边山一带有一姓王的皮货商人,从大西北贩皮货,带回葡萄枝条在当地栽植成功。之后,栽培渐广,清徐人根据酿醋的原理酿出了葡萄酒。
三国时期的山西,是魏国的属地,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欢喝清徐葡萄酒。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到了唐代,清徐葡萄已享誉海内,鲜葡萄及葡萄酒、汁、干等加工品也远销四方。《唐书》记载“太原平阳皆作葡萄干,货之四方”.
唐太宗李世民人称“太原公子”,他在太原多年,与他父亲李渊在此完成了称霸中原的各种准备,因而太原也称"龙兴之地".当时的晋阳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富庶,手工业、商业十分达,晋阳硝石、清徐葡萄酒都是当时享誉全国,朝廷钦定的贡品。《太平御览》记载,在山西期间,李世民就特别钟爱清徐的葡萄酒,不仅把它作为招待最高贵客人的礼品,还亲自用清徐的龙眼葡萄酿造葡萄酒,他当皇帝之后,念念不忘清徐葡萄酒,并将清徐酿造葡萄酒的作坊统一御封了"李氏作坊"的名号。
宋代大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也是山西人。他写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烦”的诗句。可见当时人们喜欢清徐葡萄酒的程度.
在元朝,太原清徐葡萄园已是全国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葡萄庄园之一,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据记载‘至太行山辨其真伪,真者下水即流,伪者得水既冰矣’。这在全国首屈一指!
马可·波罗在元朝政府供职十七年,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本人在元朝政府供职十七年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在描述太原府时这样描写:“出太原府,过桥三十里(公里)有大片葡萄园,还有很多酒……”这里的葡萄园指的就是清徐的葡萄园,酒就是清徐“李氏作坊”酿造的葡萄酒。
元代的中国葡萄酒生产发展水平应该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随着粮食白酒的发酵技术,特别是蒸馏技术的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自明朝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而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但山西清徐葡萄酒的酿造一直在继续,明朝洪武皇帝“辛酉谒禹庙,有以葡萄酒见饷者,其甘寒清冽…。”此时清徐葡萄酒的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直至清雍正年间,清徐葡萄酒在山西仍有一定的生产销售:“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
近代的1921年10月,在持续几千年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著名产区山西清徐,由山西人张治平建立了新记益华酿酒公司,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几家用机械设备大规模生产葡萄酒的酒厂之一。当初建厂的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想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代替舶来品,建厂之初曾购进法国设备并建有地窖,容器均为当地李氏作坊自制的瓷坛。产品有炼白酒、高红酒、白兰地、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抗战时期清徐沦陷,公司遭到严重破坏。在旧中国,最终难圆重振山西清徐葡萄酒的梦想。
解放后,该厂更名为山西清徐露酒厂并被收归国营。自50年代初—80年代末期,该酒厂一直是我国七大葡萄酒厂之一,所生产葡萄酒系列产品,曾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为山西清徐葡萄酒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中国葡萄酒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作为山西清徐葡萄酒"李氏作坊"传人的李雄洲为了使山西清徐的葡萄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山西清徐露酒厂的基础上创建了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
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秉承古老的美酒文化,在时空中穿梭,在竞争中崛起,形成了以盛唐文化为基调、以传统美酒文化为渊源的王者风范。清徐200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1300年的美酒文化博大精深.“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延续中,形成了山西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特有的"和、诚、博”的企业文化和飘逸神驰的美酒文化,亦形成了独有的"七分种植,三分酿造"的经营理念。
为了更适合于现代加工业的发展需求和以优雅文化的创造性推广为先导直接进取高端市场,青徐葡萄庄园有限公司集葡萄种植、加工、生态旅游、服务、营销为一体,利用依田傍水的绝佳地理环境,在建设1.1万吨葡萄汁、2万吨果酱、3万亩葡萄原料基地的同时,抓住汾河截流的好时机,开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即具有葡萄种植、酿酒、酒文化传播、旅游、休闲、渡假功能为一体的酒庄架构),目前,该项目已规划完成,并已进入筹备实施阶段。
“良田万顷碧波荡,汾河岸上飘酒香”,在不久的将来,青徐葡萄庄园将成为观光、旅游、品酒、渡假、划船、钓鱼,疗养的好去处。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清徐县葡萄协会和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协会葡萄产业分会,以“青徐葡萄庄园”为龙头,清徐10万亩葡萄基地的种果农户与二十余家加工企业强强联手,组成一支雄居三晋的葡萄产业大军,力争在近三年内整合所有资源,以超强的市场占有率和高水平的技术与管理,抢先进入国内葡萄酒行业前五位,早日实现清徐葡萄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梦想。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
2025-07-29居住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畲族人民在“二月二”歌会和平时空闲的时间里,都喜欢打“尺寸”。“尺寸”的打法是这样的:许多人在空场上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人站在圈内,手持一根一尺多长叫做“尺”的小木棍,还有一根筷子长短叫做“寸”的小..
2025-07-28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说;东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说;福建土著“闽”族后裔说。其..
2025-07-06拉祜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哥搓”、“缅”、“目舍”、“苦聪”等。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约80..
2025-07-05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
2025-07-05世界生产葡萄酒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记》中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由此可见葡萄酒历史之悠久。我国现代葡萄酒业是从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设酒厂拉开帷..
2025-07-01发酵前的准备制造葡萄酒似乎非常容易,不需人类的操作,只要过熟的葡萄掉落在地上,内含于葡萄的酵母就能将葡萄变成葡萄酒。但是经过数千年经验的累积,现今葡萄酒的种类不仅繁多,且酿造过程复杂,有各种不同的繁琐细节。筛选:收采后的葡萄..
2025-07-01起泡葡萄酒又分为:起泡葡萄酒和加气起泡葡萄酒。起泡葡萄酒是葡萄原酒经密闭二次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加气起泡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碳是全部或部分由人工充入。二者的压力均大于或等于0.35兆帕(250毫升/瓶)。香槟洒是以产区香槟(法国香巴尼..
2025-06-30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