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特有的神秘文字

2025-02-15 09:01历史文化

一、道教特有的神秘文字

东汉顺帝时(126年一144年),沛国(在今江苏境)人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造作种种道书,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道教。为了使道书神秘化,同时也使传道活动具有隐蔽性,因而道教文献中常常采用一些特殊文字,使外人无法看懂。那些文字,有些就是巴蜀文字的遗存,被道教人士接受过来。《华阳国志·南中志》提到一种“夷经”,记载有西南民族的熟语,任乃强先生作注时谈起:晋代“有一批方士,保存了‘旛信书’和缮写符篆印篆时用的符号,在西南区秘密传写。”由于道教文化的特色是兼收并蓄,因此濒于失传的巴蜀文字,在汉晋六朝时期,终于在秘文、符篆、道印中保存了下来。

宋张君房所辑《云岌七签》卷七,有一段专述道教文字“八显”,也就是八种字体:“一曰天书,‘八会’是也。二曰神书,云篆是也。三曰地书,龙凤之象也。四曰内书,龟龙鱼鸟所吐者也。五曰外书,鳞甲毛羽所载也。六曰鬼书,杂体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曰中夏书,草艺云篆是也。八曰戎夷书,类于昆虫者也。”张君房解释说:“此六文(指前6种)八体,或今字同古,或古字同今,符彩交加,共为一法,合为一用,故同异无定也。”所说后两种,“中夏书”应该就是汉字;“戎夷书”则当包括巴蜀文字在内。

较早的道教神秘文字,当推成于东汉的《太平经》卷一百四至一百七所载“复文”,字数超过2100,无法释读。其中少数与汉字大致相同,多数是几个汉字及其偏旁的重叠;如6个“天”字堆在一起,两个“道”字和两个“手”字叠在一起等等。有个别形状怪异,也可能取自巴蜀文字。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提到圈中最受重视的《三皇内文》;《三洞品格》则称《三皇文》,共有3卷,“诸名山石室皆不具足,独蜀郡峨眉山具有此文。”现存《三皇文》与“复文”有相同特征,但字体偏于篆体。这些大概便是“天书”了。存于《道藏·度人经》中的道教文字,则保存了不少“云篆”。此经的优点是:有楷书汉字与之相对照,使人全部能识其字;可以看出,有些字很可能就是巴蜀文字遗存。

道教符篆和山岳“真形图”,属于文字与图画的揉合,那些神秘文字的根源更加复杂,不易梳理。有无巴蜀文字因素,也很难说。

二、道教碑刻疑为巴蜀文字成分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录了湖南衡山云密峰岩石上的“禹碑”,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刻。因其位置隐蔽,很难寻觅,唐代韩愈、刘禹锡等人都曾作过探访,皆未得见。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有蜀士请樵夫引路,终于找到此碑,用纸拓了下来;《舆地纪胜》称一共72字。由于此峰又称峋嵝峰,所以世人多称此碑为“峋嵝碑”。清朱彝尊《曝书亭集》指出:这“蜀士”名叫何致,字子一,嘉定五年(1212年)拓碑,当时还仿刻了一通,立在长沙岳麓书院。碑文是77字,而不是72字。其后,何致所立的碑也不知去向;直到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修岳麓书院时,才重新出士,当即引起文化界的重视。杨慎、杨时乔、沈鉴、郎瑛、安如山等人还按篆文规律,加上猜想,分别作出大禹治水活动方面的释文;不过,那些五花八门的释文,连他们自己也觉得没有把握。

到了清代,四川、云南、湖南、浙江、山东、河南等地,都有峋嵝碑的仿刻,研究者日渐增加。许多人不相信碑文是大禹所书,而是道教的特殊文字。如《语石》谓“实道家之秘文”;朱剑心《金石学》则认为与衡山道士有关,文字实近于符篆。20世纪40年代,卫聚贤先生《巴蜀文化》一文公布所收藏的巴蜀器物文字时,曾附录峋嵝碑全文,可见他有归碑文于巴蜀文字一类之意。近年,李学勤先生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历史上争议已久的峋嵝碑,与巴蜀文字有无关系?正面表述了同一思路。

笔者仔细检验了现存峋嵝碑77字全文(图l),并与古汉字作了对比;同时又与已发现的巴蜀文字加以对比,发现碑中字形与甲骨文、篆相近者约占52%;而与巴蜀文字相近者约占79%;可见碑文属于巴蜀文字遗存的可能性很大。④笔者疑此原为道教碑刻,本是夔门观中旧物,故书写时汲取巴蜀文字成分。宋代何致带回长沙后故神其说,于是才传为禹碑。道教人士一向尊崇大禹,曾奉大禹为三官之一的“水官”;道士作法时要走禹步;故道教碑文说成大禹所书,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与大禹有关的文字,还有《金石索·石索》所载《夏禹书》十二字(图2)。书中视之为古汉字,释为“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乙巳”。细看其字,总觉得与巴蜀文字风格相似,释文则显然牵强附会。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一百三十五载有《嶓冢禹碑》(图3),并指出:“嶓冢禹迹在山腰深洞中。汉源出其下,人迹罕到,故四千年无发明者。字径九寸,仅得八字;其余是否磨灭,不敢臆断。瞠目不识一字,而夭矫奇伟,状若云中之龙,绝非后人所能讹作。”这是刻在西汉水发源地甘肃天水南部嶓冢山上的石刻,现存8个字;与上述《夏禹书》12个字亦有相似之处。如《夏禹书》右2、左3字与《嶓冢禹碑》右2字,《夏禹书》左5字与《嶓冢禹碑》左4字就很接近;这些字在峋嵝碑中也可以找到根源。

青城山系的大面山庆云寺背后葫芦岩壁上刻有3个奇字。民国30年(1941年)道士彭椿仙把它拓下来,移刻在青城山天师洞三清殿背后壁上(图4),并写了一段跋语:“此文拓自大面山岩间,符箓人不识之。囊得吴华峰先生审定,谓为秦汉间俗字,似有所据。因刊于此,以为考古者正之。”这3个字带篆书意味,或疑唐人所刻;还有人按古汉字释为“故夷京”或“契寿空”,似皆不确;这显然是道教神秘文字,也不能排除巴蜀文字的因素。1994年4月,青城山上清宫新修山门外照壁,挖出一座前代的石板墓,其中有块石板上刻有符篆(图5),当时并未保存,由李代远君拍照,王纯五君加以摹写;后来刊入王君所编《青城山志》中。此符中间绘有5个星号,可释为“五斗”;最下面有个字,就是大面山三字岩刻当中的那个字;把它们定为道教神秘文字,便得到了互证。

三、道教铜印和其他器物文字

《岁华纪丽谱·器物谱》有段记载,说五代后蜀广政十四年(951年)冬,彭山县副将头杨富,在江岸得到一方铜印。“印有六面,方各寸许,皆有篆文。”6面共刻有80个字(图6)。其6面释文为:

1.天国老君生万民治中国外国人和玺2.虚无自然明日月星辰光3.上国仙师天师老君道成明天地政玺4.老君授生辅天下国安平受道人长生5.玄女致和气玉女致天医6.上召吾拜无为大昊通天下治气同玺

可以看出,印文大部分按古汉字规律书写,但也夹杂着一些奇异文字,如2面的“然”(此字在上清宫符箓顶部曾见);3面的“地”;6面的“上”、“大”、“下”、“气”等。

1973年,资阳县城南乡汉代崖墓中出土一方道教铜印,印文共6行。每行5字,共30字(图7);形似篆文,又不全是篆文。当时任乃强教授释为:“天女五妹永保兹富贵寿福旨厥坤范受五方福社宣昭大志光垂彤史珍之。”笔者审视其中释为“五”的那个梅花点,发现与上清宫符箓中5个星斗(图5)形风味相同,则必有另外的含义;而且此印又与下述道教36字铜印异曲同工,故其释读可能并不如此简单。

1993年,都江堰市两河乡红梅村农民在天国山灵官堂附近,挖出一方道教铜印,印文共6行,每行6字,共36字,较为规则(图8)。其中许多字都与前述30字印相同。四川省博物馆藏857号铜印,印文与之基本相同,应属同一类器物。李蒲君所藏古印谱中,也有两个同样的印文。由此可见,此印是道教印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这一印文中,巴蜀文字的成分似乎更大。

南宋王俅《啸堂集古录》下卷,载有“蜀嘉王铁鉴”十二字(图9),未作考释。《岁华纪丽谱·器物谱》亦录有“古铁鉴”十二字,似乎是同一器物不同来源的记载。《器物谱》还作了带有传奇色彩的记述:五代前蜀王建的族子王宗寿(封为嘉王),在江源(今四川崇州)得到了这面铁镜。它具有一种奇异功能,只要挂在楼上,便能照见街道集市上的动态。后来有位神仙化为青衣小儿,说那是他的东西,于是强行把它拿走。这12个字连同那段传奇故事,在《太平广记》卷八十五所引《玉谿编事》中也有类似记载。(图10)这一铁镜文字,属于道教神秘文字应无问题。当然,其中也许包涵有巴蜀文字的成分。

道教文字范围很广,从中挖掘巴蜀文字遗存,大有希望;不过这项工作还没有多少人做,尚有待于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 四川发现神秘植物“叶上珠”

    你见过在叶上开花结果的植物吗?这样的叶中果实,昨日(7月29日)在青城山被发现。7月29日晚11时许,在四川青城山,华..

    2025-10-21
  • 世界上最神秘的民族,在洞房帮忙的哥伦比亚丈母娘

    据不完全考证,当今世界存在2700多个民族,虽然大多数民族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也有少数民族至今还处于原始..

    2025-10-21
  • 探员丁利华神秘失踪事件 丁利华录音曝光

    香港探员丁利华神秘失踪事件 丁利华录音曝光(西贡结界之说)2005年2005年9月11日香港探员丁利华,独自到北潭涌行山当..

    2025-10-17
  • 昆仑山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山,揭秘上古神话昆仑山在哪里

    昆仑山恐怕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山了,可能有人会奇怪,昆仑山怎么会恐怖呢?小编我说的是,上古仙境昆仑,那并不是..

    2025-10-16
  • 神秘而惊悚!揭秘中国8大恐怖可怕的蛊术!

    蛊术是中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然而每当听到整蛊都会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好多古装电视剧中也有整蛊,例如《青云志..

    2025-10-14
  • 邓丽君死亡真相揭秘,泰国酒店神秘死亡惊现尸斑说明什么?

    一代歌后邓丽君于1995年在泰国酒店离奇死亡,警方对外公布称邓丽君是哮喘病突发猝死,享年42岁。邓丽君逝世的消息迅速..

    2025-10-09
  • 泛黄纸卷现道教神仙 或出自武当

    “我收集到一批武当山建造时的工匠稿本,专程到北京请懂行人看了,他们说这东西太珍贵了,我想捐给湖北省博物馆。”近日,河南藏友栗先生致电本报称。前日,栗先生专程来到武汉,称自己愿意将这批“稿本”捐献出来,本报记者遂陪同他前往省博..

    2025-10-08
  • 道教南宗创始人巨型坐像开雕

    浙江天台山道教南宫祖庭——桐柏宫,用一整段高7.5米,直径2.6米,周长8米,重达25吨的花梨木,为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日前,在天台举行了道教南宗创始人雕刻巨型坐像开雕仪式,该雕像将由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

    2025-10-08
  • 道教声腔艺术与地方风俗完美结合

    在三晋曲坛上,有一种叫屯留道情的曲种,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道教的声腔艺术结合地方风俗,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日常生活趣事和风趣幽默,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屯留道情”是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2025-10-08
  • 《富春山居图》中的道教情缘

    近日,浙江省长吕祖善访台期间,在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会面后宣布,将出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参与明年7月至9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富春山居图》是元朝大画家黄公..

    2025-10-08
  • 四川道教造像、道画碑刻艺术

    四川现存较早、最精的道教造像,是610年绵阳西山玉女泉造像,有30余龛。青城山天师洞张陵天师石像也大体造于此时。唐朝崇奉道教,造教得到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大足县石门山和南山造像。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趋向世俗化,各地大量塑造城隍、关帝、..

    2025-10-07
  • 在古代数字七有着什么样的神秘色彩?有何讲究

    其实作为数字本身而言,“7”与其它数字来说,并没有神特别之处,不过在古人眼里,“7”可是一个特殊数字。很多人都不..

    2025-10-04
  • 揭开“鬼性交”的神秘面纱

    世上本无鬼,人不可能见到鬼,又怎么会出现人与鬼性交之事呢?然而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确有此事,一位母亲在来信中就这..

    2025-10-04
  • 文字的魅力

    西安小李是做古砚生意的后起之秀,与湖南的阎赛、北京的张元有砚林“三剑客”之称。他们三个年龄都不大,三十刚出点头..

    2025-10-02
  • 武则天创造了哪些文字?沿用至今的是哪个字?

    武则天除了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以外,还有很多值得赞颂的地方。她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打击世袭官职的陋习,..

    2025-09-29
  • 转引文字要详标称呼

    在写文章时,常常需要从其他书中转引某位学者的话,而不是从该学者本人的著作中征引。例如可以从《太平御览》中征引其..

    2025-09-28
  • 重庆神秘地火燃烧60年不灭 长寿地火村是不是真实的

    上世纪50年代,石油开采队在重庆长寿某地钻出了一口天然气井,因开采价值小,就填了回去。填埋后,有些地方仍冒出少量..

    2025-09-28
  • 以文字悟道

    我们说觉者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道生出来的,我们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道。这也就是说,造字时候的觉者与儒释道时候的..

    2025-09-27
  • 古代最神秘的暗器——袖箭!

    袖箭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武器,也是一种强力而致命的暗器。它藏在袖中箭盒中,袖箭杆短轻而箭镞较重,射出后可杀伤30步内..

    2025-09-26
  • 东北方言特有的歇后语

    疤痢眼照镜子——自找难看铲子切菜——不地道(抵刀)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出门逢债主,回屋难揭锅——内外交困床底下亮相——姿态不高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肚子里揣漏勺——心眼太多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黄鼠狼看鸡——越看..

    2025-09-22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