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觉者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道生出来的,我们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道。
这也就是说,造字时候的觉者与儒释道时候的老子,孔子,佛祖,他们所领会出来的东西应该是同一套东西。
我们以道德经的道与德两个字为例。
文字的演化,大概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不完全准确),德字在甲骨文中最开始是什么样子呢?
左边的双人旁,不是两个人的意思,而是道路简化过来的,右边最开始就是画了一个眼睛,上面一竖加一点儿,代表眼睛看,眼睛观察,合起来就是依观察而行。
眼睛看东西是不能转弯的,上边一竖就代表直行,所以后来右边演化成了直,再后来下面加了一个心字,这整体代表什么?直心直行。
有直心必有直性,直性就是本性,就是德性,那什么是直心呢?就是清静心,就是没有杂念妄念干扰的心,就是道家所说的虚与静状态下的心,佛家所说的空状态下的心。
眼睛看东西是不转弯的,鼻子闻东西也是不转弯的……那谁会转弯?脑子会转弯,本来脑子会转弯是一件好事情,可是转着转着,杂念妄念产生了,障蔽产生了。
入了本心本性必然就是入道,所以道与德两个字应该是非常类似的。
甲骨文中,道那个走之底也是道路演变过来的,里面的那个首字,刚开始是一个人,后来才变成了一个头,再后来就变成了一个眼睛加毛发。
刚开始是个人,人来行路。后来是个首,首就有头的意思,通过头来认路。后来是眼睛加毛发,眼睛来看路。
眼耳鼻舌身意除了身之外,全部都集中在头上,我们主要通过头来认知世界,认知天道,头是天道与万物的沟通媒介。
首领的首也是从这里来的,首领是干什么用的?是用来沟通天道与百姓的中介。《易经》里面的“利见大人”的大人,指的就是这个首,德高望重者。
为什么甲骨文里面有大量的人体器官,比如手,眼睛,头,脚,心等等?因为有人才有字。
眼耳鼻舌身意是本心的妙用,万物也是本心的妙用,我们通过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互动来理解本心。
任何一个事物,它一定有三层含义,分别是哲学含义,历史发展过程含义,还有相层面的含义,我们一般都是从哲学上去理解,不一定完全贴合历史发展过程,但对于我们悟道来说,哲学正确就是合乎道的。
公众号:前堂山人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佤语与德昂语、布朗语有亲属关系,与傣语的关系更为密切,词汇中大约有10%的傣语借词。解放前,除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佤..
2025-09-02过去,一些德昂族知识分子曾用傣文拼写德昂语言,用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习惯法等,但应用不广泛。如今,许多德昂族不仅会讲汉语、傣语、景颇语,而且还会写文章、散文、诗歌等,曾出版过《德昂族药集》、《崩龙族(德昂族)文学作品选》等书..
2025-09-01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内部差别较大,彼此不相沟通,但都是属于多音节的没有声调的黏着语,现尚有语言15种,在聚居区和家庭等不同范围内使用,大体可分泰雅、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普遍兼通汉语文。民..
2025-09-01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尚未确定。据50年代调查,只会土家语不会汉语的土家的约有七八万。他们多分布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秀山、来凤一带偏僻山区的土家族村寨中,而且多是老年。目前,据土家族语..
2025-06-06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采用拉丁字母形式,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作为标准音,创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次年,即在红河州开展了“大跃进式”的哈尼文实施推进工作,先后在元阳、绿春、..
2025-05-17阿昌语现有两种方言,梁河方言借汉、载瓦、傈僳、白等民族的语词较多;户腊撒方言则借傣、缅、景颇等民族的语词较多。由于长期和汉、傣等民族交错杂居,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且受傣族、汉族土司、官吏的统治,所以阿昌族中尤其是成年男..
2025-05-17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语在怒江傈僳自治州内通用。傈僳族居住分散,所以语言也分几个方言区。傈僳族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20世纪初由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形体创制的拼音文字,称“..
2025-05-16语言文字黎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方言的差别。由于黎族在历史上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黎语的发展受到汉语的极大影响。在各民族杂居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海南方言),而且在黎语中也吸收..
2025-05-16普米族的文字处于民间创制的萌芽阶段,如建造木楞房砍伐木料时,为区分和防止木料遗失及安装时出现差错,往往在圆木上刻画一些特定的符号,其中有些符号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刻画符号的随意性,因而不易流行。善于学习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拼..
2025-05-16一、道教特有的神秘文字东汉顺帝时(126年一144年),沛国(在今江苏境)人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造作种种道书,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道教。为了使道书神秘化,同时也使传道活动具有隐蔽性,因而道教文献中常常采用一些特殊文字,使外人无..
2025-02-15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