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与妈祖文化

2025-03-15 08:54历史文化

在福建,妈祖信仰不仅在汉族社会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在东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也有重要影响力。据畲族学者蓝兴发的研究介绍,福建闽东地区的“畲族也拜妈祖”,在畲族社会里长期流传妈祖济世救民的故事。

妈祖文化对畲族的服饰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一定的影响,“1949年以前,闽东畲族中、老年妇女都普遍穿着用青色布做底、红色布做领袖、手袖与大襟边的上衣,搭配着上半截为红色布、下半截为青色布的外裤。畲民称之为阿婆衫(妈祖服式)……畲民说,妈祖是神,可穿全红,而我是平民,只能取其红色的一段,以示对神的尊敬,藉以保护平安。”

闽东畲族长期以来与汉族同胞和睦相处,同住同劳动,千百年来把妈祖祀为地方保护神。大凡沿溪两岸乡村都盖有妈祖庙,塑有妈祖神像。在畲族渔民或耕海者的连家船只里还供奉妈祖香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进行焚香礼拜。大凡畲族巫师做道场,请神时也要请妈祖。福安市城关,早在明代以前,在城内龟湖山就盖有一座天后宫,占地一亩。内设有戏台,经常演戏。

畲汉民众请香络绎不绝。他们又筹集资金在城关出水处即溪口官道旁建天后宫,占地三亩多。畲族农民雷神富祖公三代住在宫里,劳动于宫周,负责看守宫庙,打扫卫生、维持妈祖香火、接待来往香客。父亡子接,子死孙传。宫里置有水田一号,每年收入田租稻谷三吨左右,作为宫庙的维修与祭祀开支。畲族人民家里一逢不幸,就进庙点香秉烛,进行朝拜,祈求妈祖保佑平安,化险为夷。四民百姓每年进庙大祭三次。每次都请畲族巫师做道场(保安清醮)和请戏班唱戏一至三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驱逐麻瘟疫瘴、五瘟邪气、保护田园大熟,五谷丰登。大祭时间为:农历正月妈祖巡游、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九月初九妈祖升天。值此三次,畲族男女不远千里络绎而来。溪边渔民船只云集。庙里清香、朝拜人群水泄不通。

庙前、路口搭起一座座彩门、上挂“天灯”与大幅标语。火铳声、炮竹声、锣鼓声、笙乐声此起彼落。白日,人们舞狮舞龙;黑夜,宫里好戏连台,好像湄屿潮音一般的壮观。此外,妈祖庙每隔三、五年还要由福首(董事)组织人马到湄州岛请妈祖“正身”。1997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坂中村畲族和汉族联合去湄州岛请香。

畲汉两族共同建庙、共同请香,共享妈祖文化,好一派民族团结合作、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象!

  • 景宁畲族的族称是什么?景宁畲族的姓氏

    畲族来源,学术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畲族是凤凰山的土著居民。“畲”字来历甚古,原义火耕。南宋末年,史书出现“畲民”“she人”(she与畲同音,意在山间搭棚居住)的族称。《宋季三朝政要》称闽、粤、赣交界地域的畲民武装为“畲军”。元代..

    2025-11-06
  • 京族的文化符号是什么?京族独弦琴的特点

    京族群众在金滩弹奏独弦琴欢庆哈节“都说蒙古族是逐草而居的民族,而京族是逐鱼而居的民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

    2025-11-06
  • 藏族有怎样的艺术文化?藏族的艺术文化贡献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7世纪初就有藏文文献传世,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吐蕃王朝崇奉佛教,曾专设译场,宋代自内地传入雕板刻经,其典籍著述之丰富可与汉族媲美。书籍装帧为横条散叶梵夹本。藏文..

    2025-11-06
  • 散居民族畲族自治县景宁介绍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

    2025-11-05
  • 可怕的捡尸文化:在酒吧喝醉酒被捡尸什么意思

    可怕的捡尸文化:在酒吧喝醉酒被捡尸什么意思我没醉啊,继续喝啊!我没醉!我还能走直线呢!快拉我过去路边,我好想吐..

    2025-10-30
  • 穆斯林文化中的阿文书法

    在宁夏博物馆“回族民俗文物”展厅内,陈列着一组由6幅条屏组成的阿拉伯文书法作品。该条屏每幅长208厘米,宽52厘米,底为深藏蓝色锦缎,由金粉、香料、水银等调和为泥金,从右至左书写,一气呵成。其所书内容大意是:赞美真主,是他创造了人..

    2025-10-29
  •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窝风桥古代石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桥梁科技、桥梁美学、桥梁艺术和民俗风情的面貌,因此无论是石拱桥还是石梁桥,它们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技术,更大层面上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道教文化对中国古桥建筑有着深..

    2025-10-29
  • 哈萨克族有什么游牧文化?哈萨克族马上求爱风俗简介

    从事游牧生产的哈萨克人,非常喜爱马上运动。叼羊马上摔跤赛马等是他们的传统体育运动,'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

    2025-10-25
  • 蒙古族马头琴背后的草原文化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

    2025-10-16
  • 萨满起源 蒙古族文化中的鹰图腾

    鹰(布日古德)是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如果解释蒙古萨满的起源,则离不开鹰。萨满传统的说法是“鹰是天的神鸟使者,它受命降临到人间和部落头领成婚,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神鹰便传授给她与天及众神通灵的神术,并且用自己的羽毛给女孩编织..

    2025-10-16
  • 《大白话说文化、思维与个人、国运》

    咱们的股市,是单边市场。就是只能上涨挣钱,下跌时没法挣钱。成熟的西方金融市场,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涨跌都..

    2025-10-14
  • 多彩的民族 绚烂的文化

     壮族绣球女 悄悄话制作绣球2012年2月6日是2012年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一天,百色市在森林广场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参加这次这次展演的有百色市12个县(区)各代表队,一共30个方阵,参演人员近3000人,他们先在百色市森林广场集中表演,之..

    2025-10-13
  • “文化自信”的儒学基础

    文化自信,中国近些年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汇。既是对三千年文明传统的一种果断凸显,也是在中西方意识形态激烈竞争下的一..

    2025-09-29
  • 海原绝无仅有的地震文化和民俗

    1920年的那场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了12月16日。由于地震,海原县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民俗和地震文化。如每年这一天,失去亲人的家庭保持着上坟的习惯;保持着炒豆子、立铁锹等习惯。从这些乡俗可以感受到海原大地震的悲伤记忆。这记忆,在一代..

    2025-09-24
  • 保护传承布洛陀文化 百色举办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布洛陀被认为是壮族人文始祖。28日,2012年广西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布洛陀文化发祥地——广西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拉开帷幕。布洛陀文化不仅影响珠江流域,还波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2006年,布洛陀..

    2025-09-22
  • 畲族吴大元村:风情多姿的三月三乌饭节

     对山歌舂糍粑吃乌饭乌饭节共餐端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的重大节日乌饭节,乌饭节也是个风情节。这天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畲族吴大元村,热闹、精彩多姿。畲族村民男女盛装亮相,舂糍粑、做乌饭、对山歌,喜庆节日。丰富别致的畲乡民..

    2025-09-22
  • 福建举办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

    表演“打抢担”郭筱彦摄 3月24日,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省文化厅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福建省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福建宁德福安市隆重开幕。在福建,“三月三”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成为..

    2025-09-22
  • 藏族节日文化研究

    藏族节日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节日文化在其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藏民族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

    2025-09-20
  • 揭秘: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及特点介绍

    在中国古代,人死以后,却衍生了一套复杂仪式,并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丧葬文化..

    2025-09-19
  • 清代叙州文化世家鲁家园邱氏

    自古以来,宜宾(北宋末年至清为叙州)便是川南著名的文化之乡。宋代宣化的程氏、开边的廖氏,明代长宁的周氏、李氏,..

    2025-09-16

最近更新

月排行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Copyright © 2025 政卿事迹网 ICP 浙ICP备2023018011号-7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